中文名 | 陶彩绘伎乐女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陶彩绘伎乐女俑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234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陶彩绘伎乐女俑❖图片
陶彩绘伎乐女俑❖简介
陶彩绘伎乐女俑,唐 ,高20.5厘米,宽11.7厘米。
陶俑头梳双螺髻,内穿窄袖襦衫,外罩半臂,下着长裙。跽坐,手中所持乐器已失,从演奏姿态分析应是琵琶。
相关知识科普
半臂
一种衣服样式。最早可能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后逐渐衰落。有关半臂,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半臂与半袖意义相同,男女通用。也有人认为半臂为男子服饰。半臂多为锦制,成都是其生产制作的中心。
跽坐
中国古代正式场所的一种坐姿。基本姿势为上身挺直,双膝下跪,两小腿折向后面,臀部压于脚后跟之上。跽坐出现于商周时期,盛行于两汉。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