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5404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图片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简介

《四梅花图》卷,宋,扬无咎作,纸本,水墨,纵37.2 厘米,横358.8 厘米。

扬无咎的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据吴元素《松斋梅谱》记载:“墨梅自华光始”,他长期居住湖南衡州花光寺,“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据说无咎年轻时所居之处“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斑藓,繁花如簇”,他常常临写摹画,因得其趣,最能表现梅树的形神,所以他的画既工致逼真又富文人豪放的写意情趣。卷后有自书《柳梢青》咏梅词四首,书法笔势劲利,得欧阳询真髓,词风婉约清丽,将梅花自开至谢的过程比作美人从少女到迟暮的一生,暗寓一种隐情,引发观者无限的情思和感怀。

此卷曾经《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珊瑚网书画跋》、《过云楼书画记》《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等著录。嘉庆初年为陆谨庭所得,专门筑“四梅花阁”以庋藏之。后流落于外邦,被程桢义用“番钱三百枚”购回,当时传为艺林盛事。又有元吴镇,明沈周文徵明项元汴等人收藏印记,前后多达三百余方,是扬无咎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


相关知识科普


扬无咎

扬无咎(1097─1169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省)人,寓居南昌。自称为东汉著名文学家扬雄之后,故其姓氏从“手”而不从“木”。生平事迹不详。他为人正直耿介,绍兴(1131─1162年)年间,奸相当道,朝廷对外妥协苟安,无咎“不直秦桧,累征不起”,一生没有作官,是一位藐视权贵的画家。他为梅花传神写照,以“墨梅擅天下,身后寸纸千金”,成为中国梅画的初始者之一。事实上,“画如其人”,无咎笔底高标清韵的梅花,正是画家素洁坚贞的高尚操守的化身。

华光和尚

北宋仲仁和尚,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住衡州华光山。平生酷爱梅花,每当开花时就移床其下,吟咏终日。偶月夜见窗间疏影横斜,萧然可爱,因以墨笔写之,得其三味。华光每写时,必焚香禅定,意适则一扫而成,具有文人画意趣。

仲仁

北宋画家。僧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居衡州(今湖南衡阳)华光山,人尊为“华光长老”,因以为号。善画梅花,偶于月夜,就窗间疏影,水墨晕写,创为“墨梅”。

双勾

此处指中国古代复制法帖的技法。由于没有印刷术,为使名家法帖得以流布,乃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轮廓,再按照原作墨色浓淡与笔划轻重填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也称双钩廓填法。许多法书名迹因此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此法盛于唐代,宋代亦多见用。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经历陈、隋、唐三朝,贞观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唐人张怀瓘评之曰:“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书断》)有《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诸名碑传世。

《铁网珊瑚》

《铁网珊瑚》,明赵琦美编,约成书于弘治、正德年间。书中著录古今书画名迹,分“书品”十卷、“画品”六卷,按时代记录每件作品的款识和题跋文字,除个别作品外,一般无考证。

《清河书画舫》

十二卷,明代张丑撰。张丑(1577—1643年),字叔益、青父,号米庵,昆山(今属江苏)人。精鉴赏,富收藏。书名“清河”取自张丑的郡望所在地清河(今属江苏);“书画舫”取自宋代黄庭坚诗“米家书画船”一句。此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体例仿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以朝代为序编排,朝代之下列书、画家人名,人名下列其作品名。书中记述了张丑所藏、所见三国至明中期的书法49件、绘画115幅,抄录了有关这些书画藏品的诗文、题跋、印记等。同时,附有作者公正严谨的点评论证,是明代重要的美术史著作之一。

《过云楼书画记》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清代顾文彬编著。十卷,前有光绪八年(1882年)自序。顾文彬(1811—1889年),字子山,一字艮庵,江苏苏州人。官至浙江宁绍道台,精鉴赏,富收藏。该书所录作品,上自宋、元,下止于清初四王吴恽,皆为顾氏所藏,每件作品后均有题语,凡所考辨,俱甚精审。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大观录》

二十卷,清代吴升编著。吴升,字子敏,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幼雅好古物,尤精于鉴赏书画。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详尽地描述画面,记录款识、题跋,并加以客观的评论。书前有宋荦及翁方纲序。

吴镇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早年研习儒、释、道经典,后往来杭州、嘉兴地区,卖卜为生,以诗文书画自娱,终生不仕。其画以山水、墨竹著称,为"元四家"之一。善草书,师法怀素、杨凝式,多用于题画,独立的书作极为罕见。

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项元汴

项元汴(1524—1590年),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漆园傲吏等,收藏家、画家。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贮于天籁阁中,其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精鉴赏,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鉴藏印数十方。工绘画,兼擅书法。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

相关文章

  • 沈周乔木慈乌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沈周乔木慈乌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乔木慈乌图》轴,明,沈周绘,纸本,墨笔,纵100.2厘米,横29厘米。本幅作者自题五绝一首并识:“慈乌所栖地,乔木孝义家。月明清露下,夜半听哑哑。沈周。”后钤“启南”、“白石翁”印。画心右上方黄姬水题五绝,款“姬水”,钤“黄志淳父”、“延州生”印。本幅鉴藏印有:“东吴王莲泾藏书画记”、“虚斋审定”、“穉崖鉴赏”。此图以淡墨湿笔写冬季老树枯枝,以浓墨干笔画寒...

    452 沈周 白石 画心 湿笔
  • 高翔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高翔梅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花图》轴,清,高翔绘,纸本,设色,纵88.8厘米,横44.7厘米。款识:“禅智寺探梅用东坡壁间韵并录请默夫老先生一笑。初地客秋到,高柯辞寒蝉。东风变气候,古梅□寒烟。芬条拂檐瓦,□色□□显。冈垄(拂)抱佛阁,春山一磬悬。流观苏髯跻,心怀林逋仙。忘形结朋好,翘首企先贤。餐饭分僧钵,煮字剪飞泉。林木敛昏霭,初月升婵娟。援背驾云鹤,衫袖风飘翩。野店呼香醥,狂醉...

    1990 高翔 林逋 汪士慎 金农 弘仁
  • 文徵明三友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文徵明三友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三友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设色,纵26.1厘米,横475.5厘米。本幅款署:“壬寅九月徵明。”另有清内府藏印多方。此手卷画兰、菊、竹三段,各有文氏亲笔题咏。用笔写意,简率之中见生动秀逸之致,墨色清润淡雅,显示了诗、书、画结合的笔墨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褒扬兰、菊、竹的自然属性而歌颂或表彰文人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中国花卉画的特殊功能。壬寅...

    357 文徵明 内府 手卷 石渠宝笈
  • 陈枚山水楼阁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陈枚山水楼阁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楼阁图》册,清,陈枚绘,12页,绢本,设色,,每页纵31厘米,横25.3厘米。自题:“陈枚恭画”。下钤“陈枚”印1方。对幅有清朝乾隆皇帝题诗,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陈枚在绘画上受到郎世宁的影响,运用了一些西洋的透视画法,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他曾“以海西法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峰峦林木,屋宇桥梁。”此册以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展现出圆明园中西融会的建筑与宫殿园...

    1640 陈枚 内府 郎世宁 透视 圆明园
  • 陈师曾墨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墨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梅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墨笔,纵132.5厘米,横63.7厘米。 画面右上方自题:“驴屋驴画意。衡恪戏拟。”钤“陈衡恪”印。 “驴屋”是清初著名画家朱耷(别号八大山人)的又一别号,师曾此图即拟八大笔意。画中一株粗壮的老梅树当中而立,树梢间仅有梅花三五朵。梅花是文人画的传统题材,陈师曾此作更是在众多梅画之中独树一帜,虽是画梅,却不以梅...

    1791 陈师曾 朱耷 八大山人 文人画 吴昌硕
  • 高其佩仙山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高其佩仙山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仙山楼阁图》轴,清,高其佩绘,绢本,设色,纵188.5厘米,横97厘米。本幅题:“康熙壬寅春,铁岭高其佩制。”下钤“高其佩”朱文印、“且园”朱文印。收藏印钤“乾隆御览之宝”、“宝蕴楼书画录”2方。“康熙壬寅”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高其佩的绘画以指画闻名。此幅《仙山楼阁图》细致华丽,与其水墨简约的风格迥异。从画作本身和高氏的交游考证,此幅中的界画楼...

    1924 高其佩 宝蕴楼 指画 界画 袁江
  • 瓦雀栖枝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瓦雀栖枝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瓦雀栖枝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8.6厘米,横29.1厘米。本幅无款识。钤鉴藏印“宋荦审定”。裱边题签:“宋人画瓦雀栖枝”。麻雀常宿于檐瓦之间,故一名“瓦雀”。图中从左向右伸出海棠一枝,果实散挂枝头,树叶已染秋霜,间杂红、黄、绿色,斑斓可爱,惜叶、果有些已遭虫蚀。海棠枝头栖息着瓦雀5只,其中4只或缩颈养神,或整理羽毛,姿势各异,神态安适,唯中间一只发现...

    924 宋荦 海棠 石渠宝笈
  • 弘仁松竹幽亭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弘仁松竹幽亭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松竹幽亭图》扇页,清,弘仁绘,金笺,墨笔,纵16.1厘米,横50.5厘米。扇页有自题:“夜卧时闻啸聚声,钧天幽梦总难成。晨兴抚几闲涂抹,藉此松筠滌秽尘。己亥八月,下榻德翁先生介石书堂画正。渐江学人弘仁。”钤 “渐江”白文印、“弘仁”朱文印。“己亥”是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弘仁时年50岁。根据自题而知,此图是弘仁在下榻德翁先生处,晨起后乘兴所绘,画的目...

    293 弘仁 黄山
  • 写生草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写生草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写生草虫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5.9厘米,横26.9厘米。本幅无款。画面钤鉴藏印共计7方,分别为右上角 “项墨林鉴藏章”,右下角“毅崛眼福”,左下角“于腾私印”、“丁伯川鉴赏章”、“懋和真赏”、“吴氏珍藏”、“伸之”。画面右侧绘野生花草,狗尾、紫菀莛叶穿插。菜粉蝶落在花上吸取花蜜,蜻蜓徐徐低飞,蚱蜢跃跃欲跳,整幅画面充满动感。3只昆虫在画面上的等边三...

    1767 紫菀 没骨 兼工带写
  • 江山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江山楼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江山楼阁图》轴,元,绢本,墨笔,纵162厘米,横92.5厘米。本幅无作者款识。元代建筑画在继承两宋院体已臻成熟的工整精细的造型手段之基础上,借助元代所盛行的水墨画技法及北宋李公麟一路的白描技法,把建筑画逐步推向纯界画的境界。此幅虽仍将殿宇楼阁融入山重水复的自然景致中,但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建筑本体,山水配景已不复重要,楼宇的描绘细入微芒,建筑画状物精微的写实性...

    1845 院体 李公麟 白描 界画
  • 禹之鼎修竹幽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修竹幽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修竹幽居图》轴,清,禹之鼎绘,纸本,设色,纵26.4厘米,横30.9厘米。本幅右上题“高宗修竹幽居图”,左上款署:“己卯长夏敬绘,十二家恭颂师保相国王老大人千秋,后学禹之鼎。”钤“禹之鼎”、“慎斋”印二方。己卯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禹之鼎时年53岁。画面上水天空旷,岸边修竹成林,桃花掩映,奇石兀立。围栏中建一亭轩,主人慵懒地斜倚在亭内竹椅之上,桌...

    909 禹之鼎
  • 红蓼水禽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红蓼水禽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红蓼水禽图》页,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5.2厘米,横26.8厘米。本幅无款识。鉴藏印钤“真赏”、“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公”、“信公珍赏”、“丹诚”、“宜尔子孙”、“汉水耿会侯书画之章”、“漱六主人”、“陈定”、“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庞莱臣珍藏宋元真迹”。裱边钤“信公监定珍藏”。图绘水边一枝红蓼,小花盛开。水鸟发现波中青虾,悄然飞落红蓼...

    1863 纨扇 项子京 庞莱臣 耿昭忠
  • 王原祁山水册装轴 - 故宫绘画藏品
  • 傅抱石风雨归舟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傅抱石风雨归舟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风雨归舟图》轴,近现代,傅抱石绘,纸本,设色,纵60.8厘米,横52.8厘米。 本幅自题:“甲申又四月杪,于沙坪坝中央大学获观金冬心用马和之笔法所写风雨归舟巨帧,心神为之一鬯。返乡来,每思写抚,未能也。今日略拾坠饰,涉笔为此,愧甚愧甚,古人之不可及也。甲申五月初九日,终日淋雨。新喻傅抱石并记。”钤“抱石大利”白文方印,“甲申”朱文圆印,“抱石斋”、“其命维...

    1824 金冬心 马和之 山川 金农
  • 陈继儒雪梅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陈继儒雪梅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雪梅图》扇页,明,陈继儒绘,金笺,设色,纵16.1厘米,横49.9厘米。扇页有自题:“顽仙庐对月写此真景。眉公。”钤 “醇”、“儒”朱文印二方。据自题而知,陈继儒画的是月光下的梅花。父亡后,陈氏移居东佘山,在山上筑“东佘山居”,其中有顽仙庐、来仪堂、晚香堂、一拂轩等房舍。他在这里会三吴名士,以读书作画为乐,死后,亦在此葬身。此图笔墨简约,布景舒朗清新,梅枝...

    1720 陈继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