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掐丝珐琅松鹤芦雁图扁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掐丝珐琅松鹤芦雁图扁瓶 |
时代 | |
门类 | 珐琅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1744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掐丝珐琅松鹤芦雁图扁瓶❖图片
掐丝珐琅松鹤芦雁图扁瓶❖简介
高40.5厘米, 口径5厘米,腹长24.1厘米, 腹宽9.6厘米, 足长8.1厘米, 足宽4.7厘米
铜胎鎏金。圆口,长直颈,扁圆腹,长方形足微撇。通体天蓝色地,颈部饰缠枝莲纹、蕉叶纹、回纹各一周,足壁饰夔龙纹。腹部在卍字锦地上一面饰芦雁图,一面饰松鹤图,画面尤为写实,细节表现清晰完整。
掐丝珐琅器物,要经制胎、掐丝、点蓝、焙烧、打磨、鎏金等多道工序方能制成,工艺繁杂,成本高昂。此瓶胎体厚重,鎏金饱满,纹饰精美,可谓清宫旧藏掐丝珐琅工艺精品。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