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11-1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时代
门类 玉石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8693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图片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简介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一对,明,径8.8-8.9厘米,厚1.4-1.5厘米。

插屏青玉质,略带皮色,有绺。雕刻一老者展持手卷,笑容可掬。手卷上镌刻“一团和气”四字,文字戗金。另一面装饰类似的文字和图案,阴刻而非浮雕

“一团和气”语出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所引《上蔡语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明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登基一年后绘制《一团和气图》并赞。《一团和气图》乍看似一人,实则描绘了惠远法师、陆修静、陶渊明三人。此图体现了明宪宗朱见深希望三教合流、和睦相处、朝野安定、国泰民安的思想。明、清时期,以《一团和气》为题材的风俗画也颇为流行。


相关知识科普


插屏

插屏属于带座屏风的一种,通常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绦环板和抱鼓墩组成。插屏的屏心分为正面和背面,正面多用木雕镶嵌、牙雕镶嵌、髹漆描金等装饰手法刻画山水、人物、风景等内容,极为美观,背面一般镶嵌诗句,或为素板。这种屏风在明清两代风行一时,在清宫帝王和后妃的寝宫中随处可见。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戗金

髹漆工艺技法名称,之一。即在器物表面先按照设计的图案阴刻出花纹,然后再在阴纹内打金胶,上金粉,使之成为金色的花纹,常见于髹漆工艺。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徽州婺源人,寓居建州。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朝官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庆元中,韩侂胄禁朱熹之学,落职罢祠。庆元六年卒,年72岁。朱熹著述甚丰,有《朱熹文集》一百卷,《朱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朱熹工书,早年学钟繇(后人误作曹操),《书史会要》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朱见深

朱见深(1447—1487年),即明宪宗,年号成化(1465-1487年)。朱见深在位期间沉迷于神道之术,纵情声色,以致权奸当道,政治腐败。画史中称他善画神像以及梅、兰、竹、菊等,从其传世的绘画作品来看还是颇有艺术造诣的。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后又改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怀高尚,博学能文,颖脱不羁。曾做过几任县令一类的小官,后辞官归隐。他在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派的创始人,其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相关文章

  • 白玉卧虎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卧虎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卧虎,明,长5.6厘米,宽2.2厘米,高1.1厘米。清宫旧藏。虎用白玉琢制,卧伏形。长尾前伸贴于体侧。用宽深的斜坡线条表示身、尾斑纹的虎形玉雕作品始见于湖北天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历商、周而不衰,汉、元时期偶见于虎钮印章,其后至明、清均甚为稀少。考古出土的虎形玉雕均较薄小,多用作佩饰。...

    921 石家河文化
  • 青玉镂雕鹿鹤纹带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镂雕鹿鹤纹带饰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镂雕鹿鹤纹带饰,元,长8.5厘米,宽7.2厘米。 带饰玉色青白,有较多的玉皮色及染色。椭圆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圆环,上层为镂雕图案。图案下部为山石流水,生有松、竹、灵芝,左侧有一龟,伏于荷叶之上,口吐烟云,右侧一猴于松树上。松树下有雌雄二鹿,雄鹿回首昂视,雌鹿低头似欲饮水,一鹤飞于松梢。 器两侧图案间有孔可穿带。作品为人身腰部装饰。...

    370 镂雕 玉皮 灵芝 穿带
  • 白玉山林观景山子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山林观景山子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山林观景山子,清,通高16. 7厘米,宽9.6厘米。...

    297 景山 山子
  • 七璜联珠组玉佩 - 河南博物院玉器
    七璜联珠组玉佩 - 河南博物院玉器

    七璜联珠组玉佩西周晚期通长约87厘米1991年三门峡虢国M2001号墓出土。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由七件大小递增的玉璜由上到下,由小到大依次递增,各璜之间以左右对称的双排两行玛瑙与琉璃串珠连缀而成。七璜联珠组玉佩的上部,由一件人龙合纹玉佩、十八件玉管与分别两行十二组的一百零三颗红玛瑙珠相间串联而成。其中有十四件玉管两两并排地分别串联于两行玛瑙珠之间,另有四件玉管...

    627 玉器 七璜联珠组玉佩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白玉长方彝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长方彝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长方彝,清乾隆,高15.1厘米,长14厘米,厚6.7厘米。...

    50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白玉填金花卉诗句葵瓣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填金花卉诗句葵瓣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填金花卉诗句葵瓣碗,清,口径15厘米,底径6.7厘米,高6.7厘米。...

    624 花卉
  • 青玉竹节小镇纸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竹节小镇纸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竹节小镇纸,清,长6.9厘米,宽3.9厘米。清宫旧藏。镇纸青玉质,有玉皮。竹节造型,正面凸雕竹节和枝叶、蜻蜓,背面似竹节被纵向剖开状。此镇纸雕刻精致生动,由于是带皮雕做,竹节的造型更加逼真,以温润的青玉雕作竹节,愈显清新雅致。...

    415 玉皮
  • 白玉夔龙纹蟠螭觥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夔龙纹蟠螭觥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夔龙纹蟠螭觥,清中期,高14.2厘米,口径9.6×5.2厘米。觥白玉质,有微瑕。敞口大腹,体形粗壮。器身以夔龙纹为主体纹饰,器口、主体纹饰的上下边缘各有回纹一周。流下饰一凤头,头下套活环,蟠螭形柄。器配紫檀木座。兕觥是商周青铜酒器的一种。清宫玉器中仿兕觥的造型者很多,体态不一。此器因螭形柄故名蟠螭觥,其造型线条流畅,纹饰规整,与青铜觥相比虽在器形和纹饰上...

    1920 夔龙 龙纹 回纹 紫檀木 兕觥
  • 玉镂雕勾云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勾云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勾云形佩,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6.4厘米,长13.7厘米,厚0.75厘米。玉料为淡黄绿色,一边有褐色沁。器为长方形玉片,镂空雕作卷云形状。四角有卷勾,上端有二凸脊,下端出三凸脊,两面磨出与内外轮廓相应的浅凹槽,边缘呈刃状。上部中间有一穿孔。这类玉器在红山文化墓葬中屡有发现,由于整体器形如卷曲的云形,故被称作勾云形器。它的用途目前尚无定论。此器上中部的...

    394 镂雕 红山文化 镂空
  • 玉有领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有领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有领璧,商,外径12.1厘米,孔径6.7厘米,厚1.4厘米。环因受沁蚀成鸡骨白色,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各饰相同的弦纹3圈,近孔处有一圈环形凸脊。这类器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至商代仍有延续。以前曾被定名为乳环,推断其为女性乳房饰物。近年根据考古发掘,始知它是戴在手腕上的饰物。...

    1645 弦纹 鸡骨白
  • 玛瑙卧莲鸳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玛瑙卧莲鸳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玛瑙卧莲鸳鸯,清,高8.5厘米,长15.2厘米,宽10.7厘米。作品为白、褐双色玛瑙质。运用镂雕、巧作等技法将料中的白、褐两色分别进行圆雕,形成两只鸳鸯衔莲嬉戏的喜庆图案。下配荷叶形红木座。巧作,也称俏色,主要是利用材料本身的不同颜色进行加工。玉俏色最早见于商代,如安阳小屯商代遗址曾出土两件俏色玉龟。唐代以后,特别是清代,巧作技艺更加成熟。由于玛瑙自身具有丰...

    1332 镂雕 圆雕 红木 李白
  • 玉刻铭鸟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刻铭鸟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高8.4厘米 宽4.2厘米 厚0.6厘米。青白色玉质,表面有大面积铁褐色沁。器物呈片状,雕琢一凤鸟,两面纹饰相同,凤鸟昂首,“臣”字眼,勾喙,胸前出四组有扉牙。身饰羽翅纹。头上有冠,冠两面分别刻有“牧”、“侯”二字。冠部有孔,可穿系绳。商周时期,刻有文字的玉器极少,此器所刻二字,可能是器物主人的名或爵位,十分珍贵。...

    1002 双勾 出戟 阴刻
  • 紫晶项饰 - 河南博物院玉器
  • 白玉芭蕉仕女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芭蕉仕女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芭蕉仕女,清,高12厘米,宽8.3厘米,厚4.5厘米。...

    499 仕女
  • 青玉卧猎犬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卧猎犬 - 故宫玉石器藏品

    明,高4.5厘米,长10厘米作品表现猎犬休憩的情景。小猎犬反身回顾,似乎在整理自己的皮毛,情态可爱传神。...

    90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