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128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图片
三彩花瓣式三足盘
三彩花瓣式三足盘盘心
三彩花瓣式三足盘底部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简介
三彩菱花式三足盘,唐,高6.6厘米,口径22.2厘米,足距13.3厘米。
盘口为九瓣菱花口式,底下以三足相承。盘心刻划莲花纹饰,内外壁以黄、绿、白、褐等色釉装饰。盘底及三足内侧无釉,无釉处露灰白色胎骨。
此盘以捏塑法成型,九瓣花口厚薄均匀,形状规整。釉面采用图案装饰法,令人耳目一新。
陶器在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在于突破了以往单色釉的局限,而运用多种釉色装饰器物,从而取得华丽动人的效果。唐三彩釉面装饰图案主要有网状、散点、彩带等。这些图案的表现手法不一,或利用釉彩的自然流动,或用毛笔沾釉汁描绘图案,或模仿唐代丝织品中的蜡染工艺等。这件花瓣式三足盘就是以模仿唐代丝织品中的蜡染工艺为装饰特色,这是唐三彩釉面装饰中最独特的一种工艺。它在制作时以蜡封住器物上欲装饰的部位,然后通体罩釉,蜡封处便不沾釉,这样就能保留原有的白色胎体,形成形状各异的图案。
相关知识科普
唐三彩
唐代低温彩色铅釉陶的通称。它以含铜、铁、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做呈色剂,入铅做助熔剂,即可以直接施彩釉入窑经800℃左右低温一次烧成。也可以先烧素胎,再施彩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紫等多种色彩,有的一色单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而黄、白、绿三色在三彩器中最为常见。制作时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有意识地施以各种色釉,或者使用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技法,做成色彩缤纷的器物。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三彩器始创于唐高宗时而盛于开元朝,多用作随葬明器,在我国河南、陕西等地有大量出土。其器类繁多,包括日用器皿、建筑物、家具、动物、人物等,均有制作,其中各种动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