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青玉携琴访友图山子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青玉携琴访友图山子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9616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青玉携琴访友图山子❖图片
青玉携琴访友山子
青玉携琴访友山子另面御题诗
青玉携琴访友图山子❖简介
青玉携琴访友图山子,清乾隆,通高24.3厘米,宽20厘米。
山子青玉质。正面凸雕一傍巨岩而建的小亭,亭内有老者凭栏而坐。亭外大树遮檐,流水湍急。蜿蜒的石阶山路上一老翁策杖而行,身后随一持琴童子,蹬阶趋亭,渐行渐近。背面仅雕三棵松树,大片空白处阴刻隶书清乾隆帝御制诗,题名“御制题携琴访友图”,诗曰:“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班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山子配有椭圆形三足木座。
山子是清代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品,可用以架笔。宫廷中的山子更为精致,常采用自然山势的走向作为笔架。此件作品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内容。以携琴访友的内容作图案由来已久。传说春秋时伯牙以钟子期为友,所著《高山流水》曲意为钟子期悟出,世称知音。于是伯牙带着琴童携琴访友的题材历代相传,成为书画、陶瓷、漆器、玉器等工艺品上永恒的主题。
相关知识科普
山子
山子是一种以山石为主体的立体景观,主要流行于明、清,以竹、木、牙、石、玉等材质制成,宋代的作品目前发现的很少。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深谙琴趣,伯牙琴曲,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子期听后遂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