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10-1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0557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图片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简介

《汉宫春晓图》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袁耀绘,绢本,设色,纵250厘米,横162厘米。

本幅自题:“汉宫春晓。时丁亥初冬,邗上袁耀画。”钤“袁耀之印”、“昭道氏”印。

“丁亥”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此图名为汉代宫殿之景,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想象中的仙山琼阁,宫阙殿宇富有装饰趣味而不具写实性。图中山石形貌奇异,繁皴与密斫浑然一体,其灵动的点染不仅显现出石质的坚硬,同时增强了画面的动势,与工整精巧的宫阙楼阁形成粗放与华美、活泼与整齐的鲜明对比。


相关知识科普


袁耀

袁耀(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8世纪中期),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子。生平资料很少,《画人补遗》一书中称其“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工于山水楼阁界画,继承了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的画法。笔墨严整工细,设色艳丽浓郁,与父袁江同为清代界画代表人物。

相关文章

  • 吴历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 梅清莲花峰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清莲花峰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莲花峰图》轴,清,梅清绘,纸本,设色,纵183.3厘米,横49厘米。梅清一生曾七次寓居黄山脚下的汤泉,两次攀游黄山,并陶醉于其烟云变幻、奇伟瑰丽的迷人景色之中,因而创作了许多表现黄山胜景的作品。图中所绘为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高的莲花峰。构思奇险,以纵向取势显现出峰峦陡壑的苍秀之美。峰下群松环翠,诗意清绝。全幅用笔雄健粗放,墨色浑厚华滋,是梅清所绘黄山题材画中的...

    981 梅清 黄山
  • 龚贤摄山棲霞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龚贤摄山棲霞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摄山棲霞图》卷,清,龚贤绘,纸本,设色,纵30.3厘米,横151.8厘米。摄山与棲霞寺是南京地区的著名景观。作者以花青为主色调,石面或皴或染,表现出其向背虚实的块面体积和山岭的地貎特征,以图中大片的空白巧妙地表现飘缈虚无的云气,同时,与层层积染的山石、树木形成疏密呼应,增强了虚实层次的变化。龚贤平生很少创作设色画,广州美术馆藏其《秋山飞瀑图》轴,自题:“半...

    334 龚贤 朱白文 包首 陆恢 引首 尾纸 吴昌硕
  • 郑燮墨笔竹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郑燮墨笔竹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笔竹石图》轴,清,郑燮绘,纸本,墨笔,纵160.9厘米,横81.8厘米。本幅自题:“昨日山头烂酸归,路旁密筱乱牵衣。何须定要千寻竹,自有清光满翠微。见翁年学长兄正画,板桥郑燮。”钤“郑燮之印”白文印、“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印。鉴藏印有:“福山邓氏”、“黎堂”等。 郑燮最喜画竹,也最擅长表现各种环境下不同形态的竹子。此图描绘了在清风中摇曳的劲竹与石相伴而生...

    1550 郑燮
  • 冷枚养正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冷枚养正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养正图》册,清,冷枚绘,绢本,设色,10开,每开纵32.2厘米,横42.3厘米。署款:“臣冷枚敬画。”钤“臣冷枚”印。 《养正图》又称《圣功图》,是带有启蒙教育性质的作品,明清两代均有绘制。此套册页共10开,画面内容皆为历代贤明君主的故事。每开对题均有张若蔼书写对应故事情节的文字。两者配合,图文并茂,能够起到以史为鉴、以图育人的教育目的。此册虽为人物画,但...

    1730 冷枚 册页 焦点透视法 焦点透视 透视 仇英 界画
  • 袁耀骊山避暑图屏 - 故宫绘画藏品
    袁耀骊山避暑图屏 - 故宫绘画藏品

    《骊山避暑图》屏,清袁耀绘,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31.7厘米和57.4厘米。本幅题:“辛卯二月中浣邗上袁耀拟意”,钤“袁耀之印”、“昭道氏”二印。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唐代在此建行宫,山北有温泉,初名温泉宫,唐玄宗李隆基时更名为华清宫。玄宗和宠妃杨玉环常在此避暑游玩,演绎出千古爱情绝唱。袁耀根据这段史实,充分发挥想象,绘成此幅巍峨壮观而又风光旖旎...

    1266 袁耀 行宫 唐玄宗 袁江 界画 斧劈皴 鬼面皴 卷云皴
  • 盛安墨梅许光祚楷书梅花诗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盛安墨梅许光祚楷书梅花诗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纸本,墨笔。纵22.5厘米,横157.1厘米。此卷分作两段。前段盛安自题“半蓬春,盛行之”,以水墨绘写梅花一丛,繁蕊点点,随风摇曳。枝干用墨或枯或湿,皆能表现其挺秀苍润的一面。由于构图新颖,不落窠臼,形成轻快爽利的风格,使人眼目一亮。后段许光祚以小楷抄录的元代中峰明本禅师所作《梅花百咏》诗,并题“右中峰禅师梅花百咏,辛亥季冬望后二日,漫录于长水之玉映堂,关西...

    1469 盛安 许光祚
  • 雪界翁、张舜咨合绘鹰桧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雪界翁、张舜咨合绘鹰桧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鹰桧图》轴,元,雪界翁、张师夔作,绢本,设色,纵147.3厘米,横96.8厘米。此图是由雪界翁、张师夔两位画家合作绘制而成。图绘山石间一株古桧,枝干挺劲,枯枝与新叶相映成趣。老干横斜,一只苍鹰昂首挺立其上,双目炯然,脚爪锋利,紧抓树枝,给人以坚如磐石、临危不惧之感。图中苍鹰以工笔重彩法写出,刻画细腻,笔笔精到,具有宋代院体花鸟画遗风。古桧山石完全用写意风格...

    564 雪界翁 张师夔 院体 漫漶
  • 徐悲鸿枫叶狸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悲鸿枫叶狸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枫叶狸奴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42.8厘米。自题:“子睿夫人清正。壬午十月悲鸿。”钤“徐”朱文圆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此图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画,绘一只黑白色猫从枫树干上走下,蓦然回首,发现了息憩的蛱蝶。徐悲鸿凭借捕捉动物瞬间行为的敏锐洞察力,成功地刻画了猫在发现蛱蝶时凝神观察的情态,展示出他深厚的西洋...

    611 狸奴 徐悲鸿 透视
  • 华嵒自画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华嵒自画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自画像图》轴,清,华嵒作,纸本,设色,纵130.5厘米,横50.7厘米。本幅自题:“新羅山人小景。嗤餘好事徒,性耽山野僻。每入深谷中,貪玩泉與石。或遇奇邱壑,雙飛折齒屐。翩翩排煙雲,如翅生兩腋。此興四十年,追思殊可惜。邇來筋骨老,迥不及疇昔。聊以孤松唫,閉之蒿間宅。洞然窺小牖,寥蕭浮虛白。炎風扇大火,高天苦燔炙。倦臥竹筐床,清汗濕枕席。耶得踏層冰,散發傾厓...

    433 华嵒 引首 流寓 扬州八怪
  • 《平定台湾战图•清音阁演戏图》 - 故宫绘画藏品
    《平定台湾战图•清音阁演戏图》 - 故宫绘画藏品

    《平定台湾战图•清音阁演戏图》,清乾隆,纸本,设色,长55.6厘米,宽91.1厘米。清宫廷画家绘,描绘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后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福寿园犒劳凯旋将士的场面。图中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园内清音阁戏楼盛大的戏曲演出活动。清音阁戏楼与宫中宁寿宫 畅音阁戏楼规模一致,从目前仅存的此幅大戏楼演剧的形象资料,可了解当时宫廷在此类大型剧场看戏的情况。清代帝后常赐王...

    602 避暑山庄 宁寿宫 畅音阁 炕桌
  • 唐寅枯木寒鸦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唐寅枯木寒鸦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枯木寒鸦图》扇页,明,唐寅绘,金笺,墨笔,纵17厘米,横49厘米。扇页有自题:“风卷杨花逐马蹄,送君此去听朝鸡。谁知后夜相思处,一树寒鸦未定栖。唐寅赠懋化发觧。”钤“唐伯虎诗画印”朱文印。此图是唐寅赠友人的离别之作,画作上没有祝福之意,而是充满忧患的情绪。图中突兀的山石后是一株枝叶飘零的枯木,它与方硬的山石构筑出凄清荒寒的意境。寒鸦或栖于枝头,或振翅飞临,...

    1054 唐寅
  • 樊圻举杯对月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樊圻举杯对月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举杯对月图》扇页,清,樊圻绘,金笺,设色,纵16.3厘米,横51.4厘米。扇页有自题:“一杯在手,世事等闲。乙酉清和月画,似石生先生正。秣陵樊圻。”钤“樊圻之印”白文印、“洽公”朱文印。“乙酉”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樊圻时年50岁。图绘一高士举杯望月的洒脱之景。构图极为简单,创作主题鲜明,以不同的笔法刻画相应的物象。人物以白描造型,流畅的线条准确地...

    1565 清和月 白描
  •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墨花九段图》卷,明,徐渭作,纸本,墨笔,纵46.6厘米,横625厘米。此图绘水墨写意四季花卉。每段均有自题七绝一首。画面上,画家充分发挥了水墨的表现力,以狂放的笔触,淋漓的水墨,变化多端的笔锋,泼墨、焦墨、破墨、双勾并用,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了各种花卉的特征,简约却颇具神采。从徐渭自书诗并题记,知此画是作者在浓郁的创作激情中以酣畅的笔墨挥洒而就。此图堪称徐渭水...

    1426 徐渭 花卉 双勾
  • 吴镇渔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镇渔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渔父图》轴,元,吴镇作,绢本,墨笔,纵84.7厘米,横29.7厘米。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吴镇善...

    1865 吴镇 渔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