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哥窑灰青釉八方贯耳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哥窑灰青釉八方贯耳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4539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哥窑灰青釉八方贯耳壶❖图片
哥窑灰青釉八方贯耳壶❖简介
哥窑灰青釉八方贯耳壶,高14.9厘米,口径4.6-3.7厘米,足径4.8-6.4厘米。
壶作八方形,口微外撇,短颈内弧,腹下部丰满,高圈足微外斜。颈部饰两道凸弦纹,两侧对称置中空的筒形耳,俗称“贯耳”。通体施灰青色釉,遍布细碎开片,开片纹呈黑色。足端无釉,呈黑褐色,俗称“铁足”。
此壶仿青铜器式样,釉面光亮莹润,通体开细碎鱼子纹,纹片自然美观,别具一格,为典型的哥窑产品。
相关知识科普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哥窑传世品均为宫中藏品,目前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中。
贯耳扁瓶
瓷瓶式样之一。流行于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腹部扁圆,圈足。宋代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景德镇窑亦有仿制。
扁瓶
又称扁壶。圆口微侈,长颈,腹部扁圆,椭圆形底。这种造型是明永宣时期受外来影响而烧制的。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