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花出戟花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花出戟花觚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花出戟花觚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4575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花出戟花觚❖图片

青花出戟花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出戟花觚

青花出戟花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出戟花觚款识

青花出戟花觚❖简介

青花 出戟 花觚,高31.8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10.2厘米。

觚四方形,撇口,长颈,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饰凸起的4条花边戟,高足外撇。颈通体青花装饰四面绘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栏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天启年米石隐制”七字横款。腹部四面分别绘折枝花,各托轮、螺、伞、盖4件宝器。腹部之下四面绘折枝葡萄,颈下近腹部及足边各绘火焰纹一周。

花觚整体造型修长秀美,其纹饰采用勾边填色,技法精湛,色泽淡雅,在天启青花瓷器中尚属少见。另外,在传世的天启瓷器中,带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确的天启年款,实为珍贵。


相关知识科普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出戟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

花觚

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天启青花

明天启时期的青花瓷器有两种:一种以山水为题材,多绘远景,构图一般简练疏旷,青花色泽较为淡雅;另一种则多以人物或花卉纹为题材,绘画技法高超,为后来崇祯青花所继承,青花呈色浓艳。

花瓷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相关文章

  • 红地描金囍字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描金囍字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描金喜字碗,清同治,高7.2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3.9厘米。碗撇口,深腹,圈足。通体红釉描金。口沿内外及腹部近足处饰描金回纹,内外壁和足墙饰描金彩“囍”字,内底心描金团寿字纹。足底书矾红彩“燕喜同和”四字楷书款。同治时期生产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怀碗、黄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这批大婚...

    1934 描金 红釉 回纹 矾红 巡抚 景德镇
  •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经文菩萨图碗,明万历,高7.6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7厘米。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体青花装饰。碗心书写青花楷体“无量寿佛”六字,环以花纹。外壁一侧绘观音像,渡海观音居中,足下波浪翻腾。善财童子合掌相拜,双手合十,横置护法。另一侧青花楷书经文112字,首句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

    741 青花 观音 菩萨 玉璧 南无 无量寿佛 缠枝 善财
  • 黄釉凤首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凤首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凤首瓶,辽,高38.1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7.6厘米。瓶花口外撇,细长颈,溜肩,长腹,束胫(音jìng),圈足,足外撇。颈部贴塑一凤头,前有嘴,后有冠,两侧各塑出凤鸟的眼、眉、耳。颈部装饰弦纹多道。外壁施黄釉,釉层较薄,釉面隐现深色的条状与点状斑纹。足底部和外底无釉,胎质较粗,呈土黄色。凤首壶是辽瓷的代表器形。此瓶堆塑手法简练,颈部的凤鸟仿佛伸颈敛...

    811 黄釉 弦纹
  • 黄地粉彩梅鹊纹羹匙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鹊纹羹匙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鹊纹羹匙,清同治,长17厘米。羹匙内施黄釉,绘梅树两组,上开满粉色梅花,黑色喜鹊或飞于其中、或栖于树枝,形态各异,形象生动。外以白釉粉彩为饰,对称绘折枝 宝相花、牡丹花卉纹三组,图案间红彩署楷书“同治年制”四字款。口沿处描金彩一周。...

    728 粉彩 黄釉 折枝 宝相花 花卉 描金
  • 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清光绪,高9.6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8.1厘米。盘敞口,浅腹,下承以高足,足外撇。盘壁描绘粉彩花鸟纹,精工细致。束足处凸起金彩单箍一周。足部近底处绘有一周海水江崖纹。内壁口沿下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旁钤红彩篆书“天地一家春”5字印章款。通体以松石绿釉为地,素雅大方。高足盘为我国古代陶瓷的传统造型,隋代即有烧制,以后各朝历代烧制不断...

    634 粉彩 大雅斋 松石绿釉
  •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圣主得贤臣颂”文,清康熙,高16.2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19.2厘米。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通写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篆体“熙朝传古”四字双行款外围单方框款。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

    1733 青花 青花釉里红 花釉 釉里红 笔筒 玉璧 大夫
  • 乾隆款炉钧釉双耳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炉钧釉双耳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乾隆款双耳三足炉,清乾隆,通高12厘米,口径15厘米,足距7.5厘米。造型仿古青铜器。炉直口,口两侧对称直立两环形耳,短颈,扁圆腹,底下承以三个锥形足。内外施炉钧釉,釉质凝厚。外底阴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炉钧釉创烧于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其它施釉方法是在素坯上吹以翡翠色底釉(以氧化铜着色的粉彩颜料),再在底釉上吹以广翠色釉(以氧化钴着色的粉彩颜料...

    1793 炉钧釉 粉彩
  • 斗彩高士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高士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高士杯,高3.4厘米,口径5.9厘米,足径2.7厘米。杯敞口,口沿微撇,口下渐敛,浅圈足。足内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杯外壁绘两组斗彩纹饰,一为“王羲之爱鹅”,一为“俞伯牙携琴访友”,故有“高士杯”之称。画面中王羲之着红衣,临池俯视水中游鹅,身后一绿衣童子手捧书卷,四周环以垂柳、野花,彩云轻飘。另一面俞伯牙服绿衣,头扎双髻,稳步前行,一红...

    1849 斗彩 王羲之 青花
  •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紫红斑盖罐,元,通高30.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4.7厘米。罐上下子母口套合。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盖为后配,拱顶出沿大于器口,盖顶置菠萝形抓钮及三个环状系。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蓝中泛青,盖面饰不规则的红斑纹。足底无釉,胎呈铁褐色,足底粘有釉斑。此器造型浑厚,釉色纯净明丽,堪称元代钧窑瓷器中难得的造型完整之器。...

    1087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盖罐
  • 钧窑天青釉碗 - 河南博物院瓷器
    钧窑天青釉碗 - 河南博物院瓷器

    北宋(公元960-1127 年)高10.1厘米,口径22.2 厘米1925年鄢陵县窖藏出土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胎质坚硬,釉层较厚,基本色调为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釉色有天蓝、天青、月白、紫红等。烧制的青釉近于蓝色,且青色中略带红,犹如蓝天中一抹淡淡晚霞。色调之美,超乎言辞。此外,钧窑亦以其窑变而产生的绚丽釉色而闻名。今已于禹县发现钧窑窑址。...

    1461 瓷器 钧窑天青釉碗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三彩台座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台座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台座,唐,高7.5厘米,面横14厘米,面纵11厘米,足横14厘米,足纵11厘米。座面和底部造型一致,呈海棠花式,上下出沿,座面中心刻划图案。器座的面与底之间由8个向外突起的宝瓶相承,上、下各有一周圆形。通体在深绿、褐黄、白色釉面上,以凸起的珍珠状圆点作辅助装饰。釉汁厚润,有向下流淌的痕迹。此件三彩镂空台座虽然是一件,但制作相当精美,不仅釉面异常华丽,而且...

    992 海棠 宝相花 镂空 明器 珍珠地 唐三彩
  •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明永乐,高6.1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厘米。清宫旧藏。碗撇口,弧腹,小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又称影青釉。外壁釉下刻划双勾 缠枝莲纹。此碗胎骨轻薄,刻线流畅,格外清新秀美。无款。明永乐影青瓷的釉色仿自宋代影青,但由于胎中所含的玻璃成分较多,故透光性比宋代影青更强。另外,永乐影青瓷的釉层亦较宋影青肥润,釉内积聚的气泡较宋影青大且多。明代...

    1642 缠枝 缠枝莲 青白釉 青釉 双勾 青瓷 景德镇
  • 斗彩灵云纹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灵云纹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灵云纹杯,明成化,高4.4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3.5厘米。杯撇口,深腹,圈足。外壁通体斗彩装饰。腹部四面画团形纹,周围绘对称的花草纹。外底署楷书“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方栏。此杯胎薄体轻,纹饰新颖别致,构图疏朗,以红、黄、绿等釉上彩装饰,色彩搭配协调。由于团形灵芝远看似一团祥云,故名“灵云杯”。清雍正时期曾仿制此杯,与真品画风、纹饰、造...

    1294 斗彩 灵芝 青花 景德镇 御窑厂
  • 白釉瓷双龙尊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双龙尊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双龙尊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35.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厘米 河南巩义出土 盘口,细颈,丰肩,腹下收,平底。口、肩部对称双龙耳。通体施白釉不到底。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

    717 瓷器 白釉瓷双龙尊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清乾隆,高9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6.6厘米。壶扁圆形、鼓腹、弯流、曲柄、圈足。附圆盖隆凸,盖顶置圆珠钮。砂泥呈紫红色,色调纯正,砂质细腻。壶腹一面泥绘松树山石图,另一面长方形开光内题乾隆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

    419 宜兴窑 开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