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颂》为汉史孝山所撰的四言诗歌,正文48句,共192字,晋索靖书。
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7月以2200万元从嘉德公司予以收购,从而使《出师颂》在离开故宫散落民间80年后得以重返宫中。这件《出师颂》是目前存世极少的我国早期章草墨迹中的珍品之一。
《出师颂》字体为章草,字字独立,横向取势,末笔仍具隶书的波磔,其字势追求在运动中取得平衡。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学习书法也绕不过这一关。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手段。想学草书者从《出师颂》入手,定是一条捷径。怎样临习《出师颂》呢?我认为要在精读原帖、分析点画,研究结字、章法、用墨以及整体把握、分段临习
等方面狠下功夫。下面就这几点谈一些粗略的体会:
一、精读原帖
章草作为草书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隶书的草化,不同于今草,因今草是今楷的草化。
临帖时,首先要读帖。读帖有两个方面:一是认字,了解章草的构字方法;二是识势,看清楚点画的形态和笔画之间的承接关系。争取把字形熟记在心。
二、分析点画
点画是汉字的构成要素,临帖开始要从点画入手。要细察缓临,找出它的点画特征。
比如《出师颂》的捺画脱胎于隶书,没有隶书基础者,在临习前应补一补隶书的学习。索靖所处年代,楷书已经成熟,他的较多笔画也受其影响,临习者可参照钟繇和二王的小楷,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究结字
《出师颂》的结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左松右紧。如:“出”、“颂”、“汉”、“曜”等字;二是上开下合。如:“降”、“汉”等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善于造险以破结体的呆板,如“障”字左部以很重的竖画向左边倾斜,而右边有较多的笔画,则写的较细,且向右倾斜,以求平衡;三是呼应求得平衡。如“山”字,左边的竖较粗,右边则用一很粗的撇呼应,“作”字左边一较粗的竖钩,右下则用一重钩,“纪”字,左边部分写得很重,右边的“己”部分则以一重钩与之呼应。
《出师颂》虽然字字独立,但大量的单字是连笔的,它不同于隶书字的笔断意连。
四、研究章法
《出师颂》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书写者通过笔画的粗细、字形的大小,调整空间布白、每个字的中轴线的方向一直处在变化之中,从而改变了以往章草的书写是将字一个个摆开,大小仿佛,字距均匀,行间清晰,布列齐整的单调布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正文第2行的“素灵”二字均向右倾,而“夜”字左边一长挑便将前面造成的险势挽救过来。索靖如此处理章法,已为今草、狂草的章法奠定了基础。
五、研究用墨
从整副字看,索靖并非是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的。因此,我们临习时也应该注意墨色的变化,以便能写出墨色的节奏来。有时笔枯了还要往下写,这需要较强的控笔能力。在充分利用提、按等用笔方法的前提下,有时还需要捻动笔管,这样便使墨色不至于太单调。
六、 整体把握、分段临写
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地采用整体把握、分段临写的方法来临习了。《出师颂》正文共48句,临习时我采用每天集中临写2至4句,并且还将前面已经临过的部分再临一次,益于巩固。大约用了一日的时间,我将《出师颂》就通篇临写了数遍。
索靖是怀着崇敬的心态来书写《出师颂》的,所以用笔劲健、沉稳。因此,我们在临习时要拒绝浮躁,如果能在临习前听一首古典乐曲,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绪,如此精神放松,更有助于临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