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读书和书家的文化修养(2)

时间 : 2024-04-26 投稿人 : 筱梅 点击 :

有的人不认识赵孟頫的“頫”字,便想当然地去猜,有的念“预”,有的念“兆”。有的人把米芾读作米市或者米沛,把蔡襄读作蔡壤,还有的人把王铎读作王泽,把郑燮读作郑变(还“政变”呢),把郑簠读作郑篮,等等。不懂也不去请教别人或者查查字典,当着众人之面,屡屡出错而浑然未觉!其实就是几个字的问题,说白了,只要稍稍加以用心就可解决。但也恰恰因为这样的“小事”,使得一些人丢了大面子。像清大某校长当众将小篆说成“小隶”,岂不是大煞风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玩笑”!还有的人,平时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投机钻营,沽名钓誉,一旦有露脸的机会那是决不放过。大庭广众之下,处处抢先,张大嗓门,一通胡侃,唯恐别人不知自己“多才多艺”,如是之流,看似活跃,实则无赖,跳梁小丑,止增笑耳!试举一例:笔者前些天应某县书协之邀,出席其年终总结会。当主持人安排笔者发言时,当中我讲到了“甘肃从近年举办的全国大展的入选获奖比例来看,整体实力是在全国书坛排名靠后的省份”这句话之后,与会的一个市书协的副主席马上很不礼貌地打断了我的话,说“不对!你怎么能说甘肃书法不行呢?甘肃省书协主席黎泉可是大家呀!你知道吗,他可是了不起啊!甘肃还有敦煌经卷、汉简、摩崖石刻以及历史上的张芝,这些都了不起呀!”与会者对此人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搞得面面相觑,有领导提醒说,人家说的是全省的整体实力,不是指某个个人,但此人依然“愤愤不平”地说黎泉如何了得甘肃如何了得。我没有当众指责此人的无知和缺乏尊重他人的基本教养,我不动声色地继续发言。未几,此人又一次粗鲁地打断了我,又大放厥词。我为了维护会议,再一次原谅了他的无知和无礼,十分平静地结束了发言。会后,进行午餐,在餐桌上此人又是“声惊四座”,但走后,与会者未有不骂者,皆云:此井底之蛙,自以为是耳!

对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来说,仅仅做到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尽量避免出现那种文字性的硬伤,还显得远远不够。尽管有人说,书法作品毕竟不能等同于文学作品,对于一件书法作品来说,点画线条、字形结构、笔墨情趣才是第一位的,偶然出现一些“硬伤”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硬伤毕竟是“缺点”,是“瑕疵”,我们总不能据此说出现硬伤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吧?在现实生活中,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往往尽量防微杜渐,尚且纰漏时见;如果习以为常、听之任之,岂不是要乱套?因此,从事艺术创作,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人的修养(包括艺术修养和品德修养)、见识的好坏决定着他的艺术创作品位的高低,我们今天提倡大家读书,提高自身综合文化修养就是为了祛除那种浅薄、幼稚和低俗、市侩。因为书法并不仅仅是一个“写字”的问题,书法人应该以“缺少文化”为耻,要“知耻而后勇”,要努力补课,迎头赶上。“书内功”的艰苦修炼固然不可或缺,但“书外功”的修炼也不容忽视。少时凭才气,老来凭学问,如果不重视书外功夫的研炼,只知道死抱一本字帖,描描画画,最终是画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古人所讲的“先文后墨”、“先器识而后文艺”绝不是欺人之谈,因为书画本来就是文章翰墨之余事。虽说进入当代社会,书法已经成为一种“专业”,但无论如何,书法的传统即文气、诗意、书境的讲求必将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书法作品的文气、诗意、书境的追求还将会成为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另外,在书法理论方面,目前有一种现象,很令人反感:即很多人写文章刻意追求所谓的“学术品位”和学术规范,其笔下的高文大作看似鸿篇巨制、洋洋洒洒,动辄万言甚至数万言。但耐着性子读下来,却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空洞玄虚,言之无物。近日读《书法导报》所刊李刚田文《古与今的对峙与融合》一文,深有感触。诚如孟会祥先生在文前所加“编者按”中所言:“这么一篇大分量的文章,李刚田先生却没有按照'学术规范’去写。当书法成为独立的学科,书学论著遵守'学术规范’自是题中应有之意。然而'学术规范’与学术价值却不等价。古人只言片语,可能胜却有些高头讲章。没有内容提要、关键词、详细文献索引的文章,也未必就不学术。而锣鼓繁密,过场俱备,却言不及义、自欺欺人的文章,假学术之名,行不学无术之实,倒是学术的异化。曾几何时,斗大的字不识三升者,还在胸膛上别上三两枝钢笔呢”。如此看来,时下某些似乎颇受人追捧的“博学鸿儒”,其学问修养究竟如何,恐怕还在两可之间呢!

只管耕耘,不问其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