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书法的灵魂(5)

时间 : 2024-04-26 投稿人 : 麦麦 点击 :

四、审美特性

孔子有一句话叫作“里仁为美”。我觉得这是对中国审美观的极高概括。如果说西方艺术重视外在的造型,那么中国的艺术,特别是书法则重视内在的蕴涵。西方人从解剖学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学角度研究绘画,从几何学角度研究造型,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戏剧……用艺术承担科学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中国不同,在儒道互补的文化环境里,中国人天生就有诗性思维和艺术态度。中国的书法家懂得在“似与不似之间”获得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体验。我昨天看电视,中国的乒乓球又是世界冠军,甚至世乒赛的规则都是因为中国不断修改,但是中国还是冠军。这里边有个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足球我们上不去,甚至可以说永远也难上去,我觉得,并不是有人说的是民族体质问题,当然也有民族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无生艺术。西方人是泛科学,泛体育,德国人钉钉子用尺子量,我们的木匠用眼瞄,用线吊。我们是泛文化、泛艺术。要承认我们在科技方面,在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方面,足球、拳击和西方有差距,但是在有艺术成分的体育项目中,我们有很大优势。如乒乓球、体操、跳水。西方的凡尔赛宫是几何形的建筑,对称均衡的喷泉,切割齐整的花园草坪。而中国的园林讲究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你看苏州园林天地自然和谐一体。外国射击讲究打得准、精确度,这是什么?是数学概念。而中国的枪棍讲究“花拳绣腿,打得漂亮”。漂亮是什么概念?是美学概念。中国书法不是推理,是哲理。这就是中国艺术的主要特征。有些人总喜欢套用西方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中国书法,什么造型啦,线条啦,视觉冲击啦还有人搞展览叫什么“视觉盛宴”、“视觉游戏”,我不能说这些没文化,但是起码是没有承担更深的文化使命,缺少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这种审美方法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看懂中国书法。这里有个文化环境问题,你没有到过前门大栅栏,你肯定理解不了中国的京剧,你不在香榭里大街上走一走,你也听不懂外国的交响乐。而外国的可以言传,中国的只能意会。你看我们中国人学小提琴,练钢琴、唱歌剧都能在外国的比赛中拿他们的第一名。反过来你让外国人学中国书法,别说一辈子,三辈子也学不成。

1、云中龙爪不模糊

中国书法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学习书法必须沿袭着传统方向而行。书法是哲学艺术,具有抽象性,但决不是抽象艺术,我反对把书法说成“抽象符号”、“抽象造型”等。用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的书法,与中国的传统书论不合。在中国的书论中有很多关于书法形象性的理论,比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奔雷坠石”、“屋漏痕”、“锥划沙”等。那么书法是什么呢?是形象的抽象――可以唤起人的想象;是抽象的形象――可以唤起形象的联想。决非西方和现代抽象理论所能解释。书法朦胧而鲜活,泛义而凝定,百怪千奇,瞬息万变,可以任人“浮想联翩”。而外国人那种是“铁片子一拧,绳子头一绕,谁也不敢吭声,因为怕人说你不懂艺术。”其实都是唬人。王维有句诗,叫“艳色天下垂”。他是写西施的,意思是艳丽天下都珍重,说白了,就是漂亮美丽的大家都爱看,别拿着不懂说事。西方根本没有中国书法那种鲜活的、丰富的形象感染力。书法把蕴藏在个人身心里的情感化作一种有形有色,有歌有韵,有极大震撼力的结晶体。在书法抽象多变的线条中,积淀着、凝结着、跃动着生命。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单位”。

中国传统把书法中的“抽象”叫“意”。中国艺术史上的“写意”一词十分重要,是一个独特的审美概念。书法中的线条是在抒写书家的感情韵律和心声。自张芝以后,经典的书法都是与文学的结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恰恰是西方抽象派所不懂的。对抽象派来说,没有文学的规范,而书法的传统,总是不能离开文学,强调字型与神采的统一,书势与文学的统一。只有二者合一,“合情调于纸上”的时候,才会出现精品力作。书法的功能是“形其哀乐”,书法的本质不是抽象。草书是公认的最为抽象的线条了,而乾隆在评价怀素狂草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很有意味也很说明问题。他说:“云中龙爪不模糊!”

这“云中龙爪”,就是中国草书抽象性的说明。但它“不模糊”,又有确实的形象在,故与西方不同。这是很高明的一句话。它来自康熙年间关于诗的一场辩论。“钱塘洪日方思升,久于新城(王渔洋)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并在司寇(王渔洋)宅论诗。日方思疾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日方思乃服。”首尾爪角无不具,是自然主义。首尾爪角一不具,是抽象主义。只有“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才是中国艺术,“介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艺术。诗如此,书亦然。故“云中龙爪不模糊”,说成是整个中国艺术的概括,都不过分。我们当然会赞叹古希腊,古罗马那些雕塑“大卫”、“思想者”“掷铁饼者”。(这些名字就不太艺术,朱元璋落难时,在破庙里一个老乞丐给他一碗残汤剩饭,他吃着很好吃,问他是什么东西,老乞丐顺嘴就可以起出个名字叫“珍珠翡翠白玉汤”)西方雕塑中精确的骨骼和隆起的肌肉。然而如果拿它与汉霍去病墓前那几尊稍加斧凿便浑然天成的动物雕像比,你就可以得出哪个民族更懂艺术。

2、“书为心画”。书法是心灵的艺术。如果追根溯源,你可以从河姆渡的陶器上看到,可以从商周的铜鼎上寻到,可以从龙门石窟的佛像上找到,可以从秦砖汉瓦、唐诗宋词中悟到。

对书法影响和制约最久最大的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儒家主要是仁义、忠恕和中庸之道,肯定自然美,强调美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强调美善二者的统一。道家强调超功利的无为,主张“返璞归真”,讲究浪漫主义,认为审美应与实用分开,人不应刻意追求与功利结合在一起的美和满足生理上的快感。真正的美应是顺应自然、不受外界束缚而进入自由的一种精神境界。这样的艺术审美观比儒家深刻,因此对后世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达到道家的这种境界,有两个必备条件,一要有闲,二要有钱。

关于艺术家与金钱,我不反对书法家走市场,书法家应与市场结合,但是书法家应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保持距离。《菜根谭》中说得好:“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者,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所以要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必须有丰厚的学养,充足的时间,散淡的心境,挑剔的眼光。书法家要是一个悠闲的职业。一幅字现在的价格不能说明它将来的真正价值,一个书家的职位也不能成为他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为什么说有人是写字匠,他为了生活写字,别人让写什么就写什么,别人让怎么写就怎么写。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认为,有经济上的自主权才谈得上人格独立,才谈得上思想自由。鲁迅这篇文中的一句名言是“金钱是培育花朵的粪土”。金钱本身是粪土,但是没有它不行,一朵花要依靠它长起来。但粪土永远不是花和果实。真正的艺术家是不想成名和享受的,所要的只是伟大,艺术和真理一样,永远不能穷尽,也就是说天底下所有的艺术家最后都停留在走向艺术的半路上,他们是一批在常人眼中看来有心智欠缺的人。而他们内心有一颗火种,而这颗传承文明的火种,往往是燃烧自己。

概括说来,体现于书法中上述两家的共同的美学观念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简约为美,气韵为美,中和为美。

简约为美 即“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这是大多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如京剧:舞台上不设布景;除了必要时放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之外,也没有多少道具和布景。因此演员开门不见门,坐车不见车,牵马不见马。不似中恰有真似;虚假处正是逼真。谁能说这不是真正的艺术!书法更是简单到只有黑白,只有点线,但是能够点画生情,形外有意,风流韵致。唐朝张怀瓘在《文字论》一文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用文字表达一个意思,须要几个词或几句话;而书法呢,写出一个字便能流露出作者的心灵,它真实得到了简易的真谛。

气韵为美 在古代书论中,气常指形势、气格、气骨、气象,指的都是作品具有活跃的精神姿致,那是书法致美的一个基本因素。王羲之在一篇专论笔势的文章中说,书法“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韵有别于气,本指和谐悦耳的声音。韵用于书法,指制品的点画、字、行搭配恰当、布置停匀,形成和谐、美观、有力感、韵律感的整体。书法之美是气、韵二者的化合物。如果说,气即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的“穷变态于毫端”,那么韵则是他在下一句所说的“合情调于纸上”。气韵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清朝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十分推崇书法气韵之美。他在《艺概.书概》一书中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他又进一步论及书法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大意为:书法的气韵应是个人心灵的表现。否则作品即使幸免于薄浊,也只不过是别人的写照而已。

中和为美 中和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在文艺创作方面,中和之美的一般含义是抒发感情要有所节制,和谐、适度地处理艺术家的情意与物境、情境的关系。它追求的是艺术作品中主体与客体两相契合而成的意境。中和不是平淡,书法是人的心境的流露,中国养生学讲究静养,“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效是时间……”。因此书法反对“粗、野、狂、俗”。那不是美,是丑书。书法中的奔放是率意的放纵,但是能纵能收;是求奇履险,但又能化险为夷。如明末清初的王铎,他自己说他的字是“掀起脚,打筋斗,驾云雾向空中行。”最后又把他们一个个擒回来,经过抗争、扭结生成纷纭错落、疾闪飞动之势的中和。再如郑板桥的书法,人们叫他是“乱石铺街”,书中行书、隶书、草书杂出,但杂而不乱,变化而不突兀,寓不整齐于和谐之妙趣中。就像参加奥运会,体操规则是确定的,这就如传统,在这个规则中每个根据个人的素质水平,仍然可以作出不断出新的“惊险”动作,但是规定动作是不可不作的,就是差法、问题等。

3、“书以人贵”

书品与人品是否相统一,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我始终坚定地认为:以人品论书品,这是中国书法与其他一切艺术的最大区别,当然也是最大特点。清人松年说得好:“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朱和羹也说:“学术不过一技耳,然定品是第一关头。”经典的书法作品都是与其人品的修养、文化积淀融为一体的。可以说,把书法和书法家的人格品行节操紧密联系起来评判已成为书法理论的传统和定式。不懂得此道即不懂书法之道。书道即是做人之道。这正是书法的高妙之处。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意向和人格旨趣。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举例说:岳飞是忠臣武将,一生疆场为国献身,大概不可能有更多的写字时间,但有两个流传至今的版本,一个是《吊古战场文》,另一个是《出师表》。经考证,不是岳飞的墨迹,但字写得很好,大家就宁可认为是岳飞的真迹流传于世。还有颜真卿,《祭经稿》我请我一个初学书法的学生看,他的印象是乱。当然他们还不太懂书法,为什么我们搞书法的人把他称为第二行书。是因为“缭乱”字迹的背后,可以看到作者激烈跳动的心境,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振颤。相反,明朝末年的张瑞图,其书法结体奇崛,动势极强,多数书家都认为从艺术角度评价是可取的。但由于他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后人厌恶其人,所以不齿他的书法。虽然有人为他不平,认为应当把书品与人品分开评价,但是即使是这些企图“公正”的人也不写他的字。还有秦木会,字也写得不错,我们今天电脑里的宋体字最早出自他的书体,我们知道中国书法从来都是以人命名的,如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等等,只有宋体,虽然美观实用,但是决不能叫秦木会体。

有人认为因人而轻其书,从艺术角度来看,书法本身的价值被贬抑了,可能是一件憾事。但书为君子之艺,欣赏者观书时必然想到作者的为人,要他们将这两者截然分开,是难以办到的。

3、求古不求新。对于一般的艺术来说,必须立足出新。书法除外。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中国艺术里有一句话叫“艺无古今”,评价书法作品从来都是以水平高低而论,从来没人用新旧来衡量。古人讲:“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可以看看拍卖市场上,中国书画越古越贵,古人的几行字,可以天价,就是当今的大师还赶不上一个零头。书法上凡是刻意求新的都不会长命。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上起步,成功了他可以爬得更高,如同体育比赛,总会有人不断打破过去的“世界记录”,过去的成果和成绩只能放在书本里、陈列馆里,而艺术则不同,历史上的杰作会永葆青春,书法艺术则更明显,阅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可能会令人大伤脑筋,但欣赏《兰亭叙》一定会使你感到心境的愉悦。因此,我认为学书法必须追求古风。怎么体现时代精神?你放心,当代书家所处的时代反映出的风貌会自然与前人拉开距离,要追求时代性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追求。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是,寓古寓新,不古不新,见古见新,亦古亦新,始终与传统保持一种一脉相承,难割难舍的因缘关系,同时又产生一种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天然境界,方能够理愈积而愈精,气弥炼而弥粹,酝酿已久,炉火纯青,不期然而适然得之。

最后讲几句关于书法的明天。书法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以其不变的文化基调,衍生出千姿百态的生命风采,使一个个中华文明的不同发展时期立体起来,丰富,她使中华文明引以为骄傲和自豪。正因为她的古老,她才显得年轻;正因为她的厚重,她才具有无法颠覆的文化元素。她的经历,她的辉煌是我们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她是一条看得见的纽带,串联起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我相信,书法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文章

  • 字帖临摹范本 | 书法图书欣赏《田蕴章墨迹选》大图
    字帖临摹范本 | 书法图书欣赏《田蕴章墨迹选》大图

    书法图书欣赏《田蕴章墨迹选》大图;田蕴章书法作品图片37张。标签:书法 书法图书 墨迹 大图 ;标签:书法 书法图书 墨迹 大图 ;标签:书法 书法图书 墨迹 大图...

    1452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书法 书法图书 墨迹 大图 字帖临摹范本
  • 软笔字帖范本 | 育古山房出版《何绍基墨宝》
    软笔字帖范本 | 育古山房出版《何绍基墨宝》

    育古山房出版《何绍基墨宝》书法图片15张该文章所属专题:何绍基书法标签:墨宝 何绍基 ;该文章所属专题:何绍基书法标签:墨宝 何绍基 ;该文章所属专题:何绍基书法标签:墨宝 何绍基...

    1404 何绍基 何绍基书法 墨宝 软笔字帖范本
  • 软笔字帖范本 | 现代名家丛帖《钱瘦铁楷书千字文册》
    软笔字帖范本 | 现代名家丛帖《钱瘦铁楷书千字文册》

    现代名家丛帖《钱瘦铁楷书千字文册》,上海书画出版社,全书扫描图片24张。钱瘦铁(1897—1967)名崖,一字叔崖,号瘦铁,以号行,江苏省无锡人。民国13年应刘海粟之聘,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主任。先后参与组织停云画会、蜜蜂画社、中国画会等美术团体,并主编出版《美术生活画报》 和《国画月刊》。日本《书苑》杂志顾问。标签:楷书千字文...

    987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楷书千字文 软笔字帖范本
  • 书法科普 | 怎么辨别宣纸的优劣?
    书法科普 | 怎么辨别宣纸的优劣?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和燎草(沙田稻草),传统手工艺制作。鉴别宣纸优劣,一般首先从外观上看,精工细作的宣纸,也不是完全没有杂质,太纯则有可能是化学浆板制成,有很多杂质,则有可能是其他原料代替或者以次充好。目前宣纸市场鱼龙混杂,如果从外观上仍难识别宣纸好坏。下面介绍的两种简单方法,仅供参考。其一:将两张不同厂家的手工生宣纸(单宣)小样张并排铺在画毡上,在接缝处用...

    815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书法字帖范本 | 柳体楷书教程:玄秘塔碑--偏旁篇
    书法字帖范本 | 柳体楷书教程:玄秘塔碑--偏旁篇

    柳体楷书教程:玄秘塔碑--偏旁部首,柳公权楷书字帖图片45张。柳公权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该文章所属专题:柳公权书法标签:柳体楷书 ;该文章所属专题:柳公权书法标签:柳体楷书...

    718 柳公权 柳公权书法 柳体楷书 书法字帖范本
  • 软笔字帖范本 | 草书欣赏书法古籍《怀素秋兴八首》
    软笔字帖范本 | 草书欣赏书法古籍《怀素秋兴八首》

    草书欣赏:书法古籍《怀素秋兴八首》,日本早稻田大学藏。疑为祝允明所书,草书书法图片27页。《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该文章所属专题:...

    1595 怀素 怀素书法 草书 草书欣赏 书法古籍 软笔字帖范本
  • 临黄庭坚《苦笋赋》心得
    临黄庭坚《苦笋赋》心得

    临黄庭坚《苦笋赋》心得侯怡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ldquo;一祖三宗rdquo;(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

    1569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文化
  • 书法作品欣赏 |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
    书法作品欣赏 |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墨圆饼式。中部凸鼓,至边缘缓迤圆转。正面雕一螭,随墨形屈卷,张口怒目。腹、尾之隙间刻阳文楷书“君房墨”三字款,近缘处刻阳文楷书“非烟”二字。背面雕4条小螭相互蟠绕,口衔或足踏灵芝。此墨系典型的明代墨品。其以深刀阴雕墨模,刀法简洁流畅,纹饰精美生动,所雕螭体粗健浑圆而不臃,这种饰纹风格被前辈鉴赏家称为“珠圆玉润”,与锋棱峻整的雕刻风格并行于明代...

    935 书法知识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笔墨纸砚 | 毛笔的制作工艺
    笔墨纸砚 | 毛笔的制作工艺

    毛笔的制作工艺制作毛笔笔头的原料以羊毛、黄鼠狼尾毛、山兔毛、石獾毛、香狸毛为多,猪棕、马尾、牛尾、鸡毛、鼠须、胎发等也广为使用。毛笔杆多用竹管,如青竹(烤红)、紫竹、斑竹(湘妃竹)、罗汉竹等,也有用红木、牛角、骨料、象牙、玉石作杆的,更显华贵。各类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选料、除脂、配料、梳洗、顿押、卷头、拣齐、扎头、装头、干修、粘锋、刻字、挂绳等工序。概括起来则...

    1737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字帖临摹范本 | 苏州知府王仁堪楷书《千字文》
    字帖临摹范本 | 苏州知府王仁堪楷书《千字文》

    王仁堪楷书《千字文》王仁堪,字可庄。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同治十三年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清光绪三年(1877)状元。授殿撰,官苏州知府。; ;...

    1080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毛笔字帖 书法字帖图片 软笔书法字帖 字帖临摹范本
  • 中国书法简史讲座(五)汉代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简史讲座(五)汉代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简史(五)汉代书法艺术汉(前206年~公元220年)继秦而兴,西东汉之间有一个短暂的新莽时期,历时400年,经三个时期: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刘玄又于23年~25年一度为帝)、新莽(8年~23年)、东汉(25年~220年)。汉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后来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强盛。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1144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文化
  • 书法工具 | 文房四宝:竹纸
    书法工具 | 文房四宝:竹纸

    竹纸,明,长56.7cm,宽42.1cm纸质柔软,单薄,呈现半透明状。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多处有泛黄的迹象。我国竹纸制造业历史悠久,据说东汉时期的蔡伦曾经尝试用竹子制作纸张,并且取得实效。但由于竹纸制造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破竹、浸煮、发酵、碾碎、调浆、过帘、烘干等多道工序,因而其大批量生产开始于宋代。至明代,随着制纸技术的进步,竹子用作造纸原料成本低廉,...

    1060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工具
  • 书法字帖范本 | 崔学路书法图书下载《行书格言50例》
    书法字帖范本 | 崔学路书法图书下载《行书格言50例》

    书法云梯丛书:崔学路书法图书下载《行书格言50例》,西苑出版社,放大行书作品图片61张。标签:书法图书下载 ;标签:书法图书下载 ;标签:书法图书下载...

    1335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书法图书下载 书法字帖范本
  • 毛笔字帖范本 | 楷行草书法册《石斋书三体吊屈原赋》
    毛笔字帖范本 | 楷行草书法册《石斋书三体吊屈原赋》

    楷行草书法古籍本《石斎书三体弔屈原赋》,日本早稻田大学藏。《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石斋楷书吊屈原赋标签:楷行草书法 ; 标签:楷行草书法...

    231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楷行草书法 毛笔字帖范本
  • 《张玄墓志》的临摹与创作
    《张玄墓志》的临摹与创作

    遒厚精古峻宕多姿mdash;mdash;《张玄墓志》的临摹与创作刘成《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讳,称为《张黑女墓志》。此石己佚,传世孤本为清代何绍基所藏明拓本,现存上海博物馆。《张玄墓志》醇厚古雅、风流跌宕,端凝严谨。其用笔方圆兼备,笔毫提按自如、活脱,笔既能按得下去,又善于提得起来,峻利、潇洒、雄健、秀逸无不具备,峻宕...

    841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