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土地,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居住这个作用。土拍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住宅用地和居住用地,这些都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土地使用的要求进行划分的。依照城市的总体规划的需要,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土地使用的要求进行划分。依照城市的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和农村土地分为2大类,9小类。那什么是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和居住用地有区别呢?
一、什么是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指的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传统的意义上的住宅用地,有两层意义:
1、住宅建筑的基底占地以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供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房基地(有独立院落的包括院落)。包括:
a.城镇单一住宅用地。城镇居民的普通住宅、别墅用地。
b.城镇混合住宅用地。城镇居民以居住为主的住宅与工业或商业等混合用地。
c.农村宅基地。农村村民居住的宅基地。
d.空闲宅基地。村庄内部的空闲旧宅基地及其他空闲土地等。
二、住宅用地有什么用途?
1、住宅用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
住房制度的市场化大大丰富了住房的种类与数量,改善了公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公民生活质量。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能忽略公平。商品房作为一种产权清晰的私人物品,无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高收入的群体可以很容易进入房地产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自己的房产,但是,因为承担不起市场高额的房价,市场也将那些低收入群体排除在外,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这项最基本的权利就难以保障。
2、城市住宅用地市场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住宅用地土地收益在城市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增长、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土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地的资本化,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地有偿出让获得的土地出让金。
3、住宅用地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土地是我国生产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住宅用地的供给促进了各个城市以及房地产业的相继发展,不仅优化了城市布局,而且还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房地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有很多的前向、侧向、后向关联产业,如建筑、建材、水泥、能源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因此,住宅用地的供给在带动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建筑、建材、家具制造、水泥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许多房地产业的衍生行业,如房地产咨询、中介、金融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三、住宅用地和居住用地区别
居住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居住用地布局是住房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主要影响因素有人与土地、形势与政策、经营与管理、环境与景观等。 其具体要求是优化发展方向,建设紧凑城市;居住用地优先,坚持以人为本;居住邻近就业,缩短通程时间;遵循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土地;保证地块规模,方便经营管理;关心弱势群体,优先保障用地;分散弱势群体,促进社会融合;考虑建筑档次,改善城市景观;附属居住用地,严格控制规模;挖掘空间资源,适应市场需求。
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住宅用地一般以各类道路为界限。如果与公共绿地相接,没有道路或其他界限,住宅前后以日照距离的一半计算,住宅的两边一般都是按3~6米来进行计算的。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和居住用地区别相关内容介绍,住宅用地供应政策是土地政策主体从土地供给的层面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涉及住宅用地规划、住宅用地区位、住宅用地出让、住宅用地开发、住宅用地使用管制以及相关金融政策。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什么是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和居住用地区别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