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1919~1999)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文革开始后,宋文治在五七干校学习、劳动。1970年,从五七干校奉调回南京,参加省美术创作组。期间曾到南京炼油厂等地深入生活。创作了《南京炼油厂》、《南京长江大桥》、《扬子江畔》、《扬子江畔大庆花》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题材作品。下面精选呈献宋文治1990年丈二巨作《南京石化》。本幅作品为宋文治魏紫熙1972年合作《扬子江畔》的经典重现作品。145×356cm。手机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宋文治《南京石化》145×356cm
【题识】南京石油化工厂一角庚午冬十月娄江文治。
【钤印】宋文治印(白文)、江山如此多娇(朱文)
△宋文治《南京石化》局部 – 1
△宋文治《南京石化》中的钤印
△宋文治《南京石化》局部 – 2
△宋文治《南京石化》局部 – 3
△宋文治《南京石化》局部 – 4
△宋文治《南京石化》局部 – 5
△1972年的《扬子江畔》144×355cm
宋文治先生的这幅《南京石化》,创作时间虽是1990年,但与1972年的《扬子江畔》(上图)几乎完全一致。图绘南京东郊风景秀丽的栖霞山麓、长江大桥、南京炼油厂,整幅作品以全景式构图展示,构图恢弘,气象雄伟,笔墨雄强恣肆、设色清雅亮丽,堪称宋氏极为难得的且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巨制精品佳构。每每展读此图,作为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来说,在品读其特殊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感慨的东西也实在太多。
宋文治先生,无疑是一位文革时期以巧妙和清新典雅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描绘“壮丽山河”来使传统山水画得以劫后余生的杰出画家,并且因此也成就了他后来的亮丽通透且具丝竹雅韵的江南水乡的画风,同时赢得了宋太湖的美誉,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显然是不多见的。
文革十年的政治氛围,虽限制了很多画家的创作空间,但也歪打正着地成就了相当一批山水画家对红色的别样情怀和巧妙运用。如南京的钱松岩、宋文治、魏子熙等,他们与李可染先生一样无不是善于用红的高手。从他们留下的很多红画来看,我们看出这些前辈画家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特别无奈 ,促成了他们对红的深入钻研,既是有意识也是无意识地对红的色当墨用 ,从而完成了他们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构建红色山水画的丰碑业绩,理应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一个典范。
《南京石化》画家先从近景着手,然后渐渐将景色推远。先画山川,行笔顿挫,浓淡相宜。山石皴擦明暗,体量感强烈。然后画树木枫林,枫林在整个画面中起伏回环,一层山体夹着一层枫林,呈现出连绵不绝的红色主题。然后画厂房设备,勾勒轮船,以大面积留白来表现扬子江水,虚实结合而又不显虚轻实重。在着色上,强化远近层次,进实远虚,使之远近分明,浑然一体。
在这张画上,不仅仅可以看到作者借用界画表现工厂机械的成功,试看画面上很粗的机械线条,一笔下来,像写铁线篆一样,不能说不是他的创造;第二,在画的补景上,在画枫叶的方法上,他采用双钩填朱砂来表现,为了与前景规整的机械线条相适应,这不同于古人,是一种创新。
此幅作品布局严谨,笔法细腻,富有真实感,洋溢着生活时代气息,给人一种鲜活的生活感受。画家以用中国画的用墨特点,结合西画的构图模式,以一种全新的选景方式,既已现代的房屋,船只写入画中,既有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秀丽典雅,而且还有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塑造了新的审美意向。这幅《南京石化》既让人体味到时代的脉搏,也让人听到作者的心声。无论是和画家一样经历过红色岁月的长者,还是今天的人都能从这幅作品中找到共鸣。
文革时期强调绘画要为政治服务、为工人、农民服务。用中国画直接表现工业题材,《扬子江畔》无疑是个典型,也因此在1990年宋文治独自重新绘制此画而命名为《南京石化》。是典型的工业题材和宋文治笔下恬静烂漫的诗意江南山水合体的代表作。这也是新江苏画派的主要特点。既能够将非常复杂的以往传统绘画完全没有表现过的新鲜事物,与传统技法,较为和谐、协调地结合在一起,甚至结合得天衣无缝。本作应该说是此一时期突出的代表,亦是宋文治竭尽努力的巨制。其艺术造诣加之历史沉淀,此作品之收藏价值不言而喻。识者当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