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1909~1993)的山水画在中国当下画坛可谓无人不晓,然而他的一大批现实主义题材人物画,却为大多数人所不知。人物画在其艺术道路中虽未及山水画的成就,但也以其独具的涵养为发展中的人物画添加了醒目的一笔。在陆俨少面世的人物画当中,以儿童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则少之又少。下面从庋藏多年陆俨少数百件作品中甄选诚献其人物画典藏精品《少先队员》,以飨藏家。93×44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陆俨少人物画《少先队员》
△陆俨少人物画《少先队员》局部-1
△陆俨少人物画《少先队员》局部-2
△陆俨少人物画《少先队员》局部-3
【题识】陆俨少写。钤印:陆俨少
陆俨少的人物画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前期,例如《洛神赋》等,内容多为古典题材,形式多为单线白描、淡彩平涂,人物为主。第二阶段,解放初期,例《教妈妈识字》等,内容以现实主义题材与传统题材相夹杂,形式多为单线白描或单线白描重彩,人物与场景相结合。第三阶段,文革初期,例如《焦裕禄》等,内容多为主题类,形式兼工带写,色彩浓重,人物为主。从此幅《少先队员》中可见一斑。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而代表着红旗一角的红领巾,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员的标志。在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中,加入少先队,就多了一份责任。戴上红领巾,就要为它添光彩。
1949年之后的儿童题材美术创作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范围内,表现战争年代中儿童的苦难,表现艰苦岁月中革命少年的热情以及在烽火年代就投入革命的积极作为。二是在新中国的社会氛围中,表现与儿童成长、儿童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与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的关联。本幅《少先队员》属于后者。
《少先队员》虽无年款,但从笔墨风格判断应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表现了当时少先队员积极向上的面貌。作品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少年,身着白色衬衫、胸前佩戴红领巾,神采奕奕地、正在院内一角劳动(赶鸡进笼)的形象。熟悉那段时期艺术史的人,对这样的形象应该并不陌生。上世纪60年代在艺术上“红光亮、高大全”的审美,主宰着艺术家们的创作。
艺术家笔下的这位年轻少年热爱劳动的形象,显然也是当时建国初期劳动生产教育方针下的产物。即“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只不过,从艺术家对少年双眼、神态以及环境的塑造中,我们仍然看到了,作为一位艺术家对自我个性以及人文情怀的关注,而这在那个高度政治化年代,无疑是宝贵的。
综观陆俨少人物画作品皴擦点染,笔精墨妙,如《少先队员》中的以花鸟为背景烘托人物的手法,牵牛花的布陈开合 , 干湿浓淡尽显笔墨苍润。他能如此驾轻就熟地把人物、花鸟和谐地组织统一在一起 , 缘于他那全面的修养与扎实的功底和独具的笔性。在用笔用墨上 , 他把山水画笔墨技法巧妙融入人物画衣纹组织与整合上来,如《少先队员》中少年的表现,用笔虚灵,脱略形似,不拘于衣纹的具体细枝末节,着力于笔墨表达对新题材的探索与主张,根源于他不同于人的良好笔性。
山水画是中国画用笔总汇 , 分析一位山水画家的艺术成就 , 不能离开对他用笔的研究,陆俨少艺术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用笔。而山水用笔对于他在人物画领域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浓、淡、干、湿、方圆,使转、快慢、疾驰, 无不体现着他的修养和腕力。
陆俨少有一段名言:读书四分,写字三分,画画三分。对于写字陆俨少重视的程度不亚于画画, 他的笔性来自于早年的书法临习和积累创新,形成了古厚优雅的书风。诗文方面的修养与见识更对其笔下世界确立了高雅的品格,一花一草, 一人一景, 一山一石都透着诗情,正因于此, 他的作品表现出的文人气质与内美有别于众多现代画家,证明了艺高是多方面学养的综合反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鸡和牵牛花在陆俨少的画作中是很罕见的题材。特别呈现出公鸡神气威武、雄强健硕之姿态于画笔,色墨淋漓,尤其是长长的尾羽,出笔爽利,力透纸背,最显功力。图中牵牛花以兼工带写法为之,用颜色的深浅浓淡表现花瓣的阴阳向背,再以墨笔勾画出叶片的肥瘦、强弱、曲直和起伏,叶片均以石青石绿敷之,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一般在早上开放的牵牛花象征寓意是坚强、勤劳,珍惜时间等,画中绽放出鲜艳美丽花朵的牵牛花对少先队员有着无尽的寓意。传统文人画的以物象入画在此可见一斑,在那个年代,尤为难得。
陆俨少作为山水、人物、花鸟全能型中国画大师,其花鸟画题材中喜欢画梅,多作梅石图。但如此帧牵牛花、鸡及儿童的组合为目前首次面向公众呈现。目前“劳动教育”被重新纳入教育方针,再现了“五育并举”的格局。可谓儿童小视角,时代大主题,在今天看来,应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