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牙雕主要分布在福州和莆田两地。福州牙雕与木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凡会做牙雕者皆能做木雕,反过来亦如是。为满足外贸出口需要,1958年,福州木雕厂黄杨木雕组开始兼做牙雕产品。1980年成立的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下辖三个分厂:福州木雕厂、福州石雕厂和福州牙雕厂。名艺人阮宝光曾师从乐清黄杨木雕艺人王凤祚,兼擅木雕和牙雕技艺。五六十年代,阮宝光创作出一系列牙雕人物作品——《走雨》《回娘家》和《庆佳节》等。这些作品一经问世,便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轰动了全国雕刻工艺界。阮宝光的人物作品有浓郁的闽南生活气息,他善于观察生活,提炼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达到了生活美与理想美的高度统一。老艺人陈依媄创作出牙雕作品《晴雯补裘》《曹大家》《拾玉镯》等,他刻画的传统人物形象形体丰腴,姿态生动有情,衣纹装饰简略,气质稳重,也被国内同行誉为典范。“文革”期间,陈炳忠与俞运斌等人完成大型牙雕作品《百万雄狮过大江》的创作,这件牙雕巨作主题鲜明,情节紧凑,气势憾人,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雕刻类作品。
《庆佳节》 阮宝光 1981年
福建莆田工艺雕刻门类齐全,文化深厚。新中国莆田工艺一厂有石雕、木雕、牙雕等各类雕刻工艺车间,牙雕受木雕工艺影响较大。五六十年代,当地的牙雕艺人擅长雕刻武将形象。70年代初,莆田牙雕产生了不少表现工农兵形象的牙雕佳作。如朱榜首、方文桃合作的《乡村邮递员》《出击》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动作幅度大,人体比例关系准,衣纹遒劲有力,形象经过典型化提炼之后仍保留了一些生活化痕迹。
天津牙雕是1949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受当地“泥人张”人物塑造手法的影响,天津人物牙雕很快形成了自己精准表现人物个性的特色。七八十年代之交,天津特种工艺品厂创作出优秀牙雕作品——《钟馗嫁妹》,该作品塑造了包括钟馗、钟媚儿和小鬼在内的12个“人”“鬼”形象,外形各异,手法生动传神,颇具民俗诙谐幽默之趣。
广东肇庆受广州牙雕工艺影响,在当代也发展起了牙雕产业。肇庆工艺厂生产多种手工艺品,如端砚、编织、檀香扇等,但以生产牙雕产品为主。肇庆牙雕在风格上与广州牙雕非常接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巧夺天工的“鬼工球”。1978年,受广州牙雕艺人区仕成指导的肇庆牙雕工艺师黄景超,创制出41层异型“鬼工球”,三年后工艺再进一步,完成了一颗含50层异形“鬼工球”的《伎乐天》作品,达到牙球套挖工艺的极限境地,该作品被选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陈列。
《女民兵》福建出品 中国工艺美术馆藏
总之,从1949年至2000年,中国的牙雕工艺美术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提升雕刻水平,不仅大力发展了牙雕的外向型产业,还繁荣了社会主义牙雕艺术事业。就总体水平而言,在我国约9000年的牙雕历史长河中,新中国的牙雕属于绚烂至极的一小段,但此种繁荣盛景很可能不复再来了。
-E N D-
《浙江工艺美术》2023年第5期
(原标题《繁荣鼎盛:新中国牙雕工艺发展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