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景》上海周波设计制作
中国工艺美术馆藏
六七十年代之交,上海牙雕的创作被打上那个时代的美术创作的烙印。为创作好《抓革命、促生产》《一大会址》等重大题材作品,设计和制作人员严格遵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亲临实地进行采访、写生,研究人物的动态和衣纹处理法,做到了造型谨严,工艺讲究。粉碎“四人帮”以后,雕刻题材上限制少了,上海牙雕创作明显向传统人文历史回归。新时期上海牙雕佳作频出,迎来了它百花齐放的繁荣期。周百均设计并参与制作了《精卫填海》《桃花源记》《嫦娥奔月》等一批传统题材作品,体现出他构思新、造型美和雕工精的个人艺术特点。梁端玉创作出《琵琶行》《水仙花神》《梁祝》等极富浪漫主义气息的优秀作品。陈海龙在80年代破解了象牙劈丝法,成功复活了已失传二三百年的象牙篾丝编织工艺。徐根双创作出《鱼景》《三借芭蕉扇》等作品,成为细花工艺的代表作。张迎尧完成了《仿秦始皇铜车马》《释迎塔》的创作,引起国内牙雕同行的关注。90年代后,上海牙雕业出现整体性衰落。1997年,周百均制作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的回归贺礼——牙雕《申城庆归》。
《水仙花神》梁端玉设计 梁端玉 邬华娟制作
中国工艺美术馆藏
南京牙雕工艺■
新中国南京牙雕以仿古风格取胜。南京牙雕长于发掘传统人文历史题材,模仿各个时代的雕刻艺术风格。在雕刻技法上,南京牙雕以圆雕为主,兼用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线刻等混合技法。为增强仿古牙雕古色古香的质感,南京牙雕艺人依据牙料受岁月影响会逐渐演变成乳黄、淡黄、中黄、精黄色的颜色变化规律以及因风化出现表面裂纹现象,实施人工薰香、烘烤、抛光等特殊工艺,使其产生包浆自然、可以乱真的效果。1959年,在文物鉴定家陈新民的指导下,南京牙雕艺人掌握了全套牙料做旧工艺,结合雕刻和局部上彩工艺,形成了古朴典丽的南京仿古牙雕艺术风格。1977年,由朱至耀担任设计,技艺人员集体制作的大型牙雕作品《文成公主入藏》全长2.06米,分段刻划了49个不同民族的人物,14匹骏马,2头骆驼,1头牦牛,以及1座迎亲大牌楼等琳琅满目的内容,生动再现了初唐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时的热闹庄重的历史场景,这是新中国南京牙雕较有代表性的一件佳作。80年代初,南京工艺雕刻厂又完成了大型牙雕《端午龙舟》《唐人击鞠》《唐女游春》《福音》《幽谷清泉》等一系列格调古雅的作品。袁寿昌设计的牙雕《丝路春风》采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把佛教故事揉入丝绸之路的一段历史画面中。在祥云缭绕中,姿态优美的散花乐女们组成一个环形构图,具有团聚、美满、吉祥的象征意义。
其他牙雕工艺■
《水仙花纹象牙扇》苏州檀香山厂出品
中国工艺美术馆藏
苏州牙雕历史悠久,新中国苏州牙雕继承和弘扬了它精雅秀丽的传统工艺特色,并在产品和作品的形式上不断出新,注重人文内涵,讲究文气,工艺上也做到了极致。在雕刻诸法中,苏州象牙微雕享有盛名。苏州象牙微雕有立体雕刻和平面雕刻两种。梁肖友擅长平面浅刻,60年代他在一块高9厘米、长16厘米的象牙片上,用行书微刻了37首毛主席诗词,全文共2600字,不仅字迹清晰,而且字体秀雅有力。1983年,擅长立体雕刻的沈为众创作了一件象牙圆雕《百猴献寿》,他在只有玉米粒大小的“桃子”上精刻了100只形态各异的猴子,还在桃子的内壁上刻了100个篆体“寿”字,可谓神乎其技。苏州牙雕具有浓郁的案头艺术气息。1996年,徐松元在3.4厘米长的象牙扇面上,一面细刻了唐诗418首,共14000字,刀法精致,潇洒流畅;另一面平刻了《飞天伎乐图》,6个飞天面如芝麻大小,却五官清晰可辨。苏州象牙扇材美工巧,观赏性强,也是蜚声中外的牙雕名品。20世纪70年代,“美术师周天民首创了象牙扇”。象牙扇借鉴了传统丝绢宫扇的造型,将象牙加工成薄片后,经拉花、雕镂、镶嵌工艺,再配以扇坠和红木底座,组合成造型别致、纹饰精细、气质恬静优美的陈设品。1975年苏州檀香扇厂制作了第一把形式新颖的象牙扇《牡丹》,在广交会上一经推出就引起极大反响。1983年,周天民设计的象牙扇《双凤》手柄横贯扇面,视觉中心处浮雕了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扇面两边分别饰以对称双凤,在网格镂空的衬托下,整件作品精丽雅致。1985年,大型艺术象牙宫扇《松鹤长青》在苏州檀香扇厂问世,整件作品端庄大气、典雅秀丽,是这一时期苏州牙雕工艺和制扇工艺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