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山峦回声— 论吴训木的绘画

时间 : 05-26 投稿人 : 福福 点击 :

在艺术史与文学史的长河中,总是有着不停迁徙的灵魂;他们是始终在路上的艺术家,穿过不同的地域,越过条条河流,为了追随心中的呼唤,寻找更闪光的灵感和艺术更深刻的定义。旅程的本身往往就是目的,艺术家在一段经历之后,很难再是出发时同样的本体。

对于中国艺术家吴训木来说,他的绘画沉淀于多年来他走过的路,他的见闻,他的历险,他的体会;远方的山、静夜的云、神秘的星空、在开阔的戈壁呼啸而来的风唤起空灵的美,震撼着心灵,艺术家在思考,巨大的能量涌向内心。如果攀登是为了到达山顶,那么如何将一路的感动和顿悟升华为画面的精髓是艺术家此生必修的功课。

大自然是如此的广阔,无边无际,延伸到世界的尽头;宇宙的浩瀚带来无尽的遐想,万物皆可入画。在西方历史上,漫游的往往是骑士、是探险家、商人或者宗教人士;而在东方的文化中,倾向一种更“纯粹”的目的。我不禁联想起中国明朝的著名文学家徐霞客,他游历一生,意义即旅途本身,宛如朝圣之路,更重要的是过程,到达并非终点。

吴训木1947年出生于上海,青年时离开繁华的大城市,多年来旅居在中国的偏远地域,用不同的视角,观察着与沿海迥异的自然场景和少数族裔正在消失的文化。在戈壁天山生活的十七年间,他看到了更原始的星空,听着旷野的风伴随着沙啸瑟而来,仿佛是祖先来自远古的呼唤。 让我深受感触的是《牧人星空》系列,恰巧也是吴训木在意大利美术馆最新个展的主题。欣赏这组作品可以深刻体会到艺术家创作时丰富的情绪起伏,画面中的能量在流动,包含着快乐、振奋、视觉冲击、时而不解,随之释怀。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吴训木前往云南贵州地区,经过六年的远足与探险,近距离地记录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和他们岌岌可危的文化。数年的漂泊,对他的绘画形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画面的载体可繁琐可简约,可以是厚重的石板,也可以是薄如蝉翼的米纸;可以是西方的油彩,也可以为东方的水墨;吴训木绘画的精髓,也是他恒久不变的艺术探索核心,是贯穿始终的灵魂,是文化的一脉相承,是自远古以来不同地域的不同文明献给宇宙的史诗。

90年代的中国,开始认识并且重视生活在遥远地域的少数民族群体。作为艺术家的吴训木,在深入接触他们的风俗后,更是看到了与主流文化迥然不同的人文元素和精神价值,成为他日后源源不断的灵感启发。

吴训木的画,从纯粹的美学角度向内审视,有“高度” 、有“滋养”、有“清澈” 、 有“气息”流动、有“意境” 、有“留白” 、有“寓意” 、有“雅致”,虽然笔触振奋有力,气质却细腻而唯美。这就是西方艺术史中定位的“新·文艺绘画”,传承古往是新前卫派面向未来创作的巨大动力,即以现代手法重新梳理古典的表达和情绪。

有着巨大创作激情的吴训木,得到了中国艺术赞助人廖解宝先生的大力支持。多年前第一次相遇时,自幼热爱艺术的廖解宝被吴训木的绘画深深打动,成为他最重要的收藏家及推动者。除了活跃在中国业界,吴训木于2021年起,在廖先生的帮助下,与米兰国际艺术中心MA-EC合作,逐步进入欧洲主流艺术领域。2022年,应欧盟文化部邀请,前往布鲁塞尔意大利文化中心举办个展。同年,荣获著名的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绘画类银奖。 2023年参加了在法国大皇宫举办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独立艺术家沙龙:随后在意大利斯卡韦尼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展览《牧人星空》。

吴训木选择了复杂的抽象绘画语言,以非具象形态的方式表达他心中理想的天、地、神话、幻想、末日和憧憬。笔触由心而起,随着时间的过渡,时而稀薄时而厚重;层层递进,或相互接纳重叠,或彼此抵触消除,能量在得到释放的瞬间呈现出主色调。艺术家在直觉的引领下,赋予作品张力、动态、旋律,线条如乐篇般流畅,看似随意却笔笔在意;鲜亮的黄被冷暗的底色衬托着仿佛欲跃画面而出,红与白的对应让空间变得更加立体多维,形成了内与外的双向延伸。

而他的水墨创作与油画作品截然不同:在第一视觉层,好像有人物若隐若现,身影狭长,神秘且忙碌;更深层次的场景浮动转换,稀释之后的灰色在黑白间周旋,仿佛在沙漠的风暴中相拥起舞。我不禁联想起十三世纪,马可·波罗穿越戈壁时,在他的游记中描写了在遥远东方的荒野中漂荡着流浪的灵魂。对于这位威尼斯的探险家,深夜的大漠充满危险:“这里全是山和沙,峡谷中没有食物,如果因为疲倦而落单,稍不留意就会迷失[...],很多队友已经脱离了队伍[...]”。

吴训木的绘画非常好地表现了一种既遥远又神秘,既孤独又充满了魅力的氛围;他探索着内心空间的深度,心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远古文化的思念,让画面延伸出无尽的可能。

Claudio Rocca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院长

意大利国家美术学院联盟主席克劳迪奥·洛卡教授

翻译:米兰国际艺术中心MA-EC杨培烁

2023年12月 意大利

相关文章

  • 艺术构建脑洞 科学解释幽灵[图文]
    艺术构建脑洞 科学解释幽灵[图文]

    艺术与科技的相遇是脑洞与幽灵的相遇,艺术构建脑洞,科学解释幽灵。从艺术史和科技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艺术与科技是同步发展的,艺术提供观看世界的方法,科技解释所看到的世界背后的本质。2019创客艺术节展览现场在诺兰导演的电影《星际穿越》中,墨菲最终意识到书架后面的幽灵其实是身陷五维空间的库珀,这像是这部电影的隐喻:所谓幽灵就是人类自己。所谓神秘主义中的幽灵在电影中的现实最终可以诉诸“五维空间”中产生的现...

    191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苏轼书法在吴门的传播 祝允明临书可乱真[图文]
    苏轼书法在吴门的传播 祝允明临书可乱真[图文]

    故宫600周年之际的特展“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已于10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落幕,但关于苏轼的话题与研究仍在继续。苏轼身后,其书风在南宋初年及北地的金朝皆有极大的影响,追随者众多。但元代、明初则不在书坛主流。直到明代中期,苏州一地艺文复兴,以徐有贞、李应祯、沈周、吴宽等为先驱的吴门书派,意欲打破明初以来台阁体的笼罩,力图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书风新貌,于是对“尚意”的宋四家法书著力学...

    39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析美术馆的两个公共职能[图文]
    浅析美术馆的两个公共职能[图文]

    人的审美能力是多维的,包括对绘画、音乐、文学等文化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其中对绘画艺术的感受和表达是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美术馆是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随着社会对美术馆公共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教育日益成为美术馆的重要工作之一,美术馆如何通过公共教育与公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结,从而提高公众的审美能力,是美术馆公共教育一直在思考的课题。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中国画画院,且是...

    9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程十发《迎春图》[图文]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程十发《迎春图》[图文]

    程十发迎春图68×68.5cm设色纸本镜心程十发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人物画大师。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及扎实精湛的书画造诣,通过其古法中极具新意的笔墨魅力;艳丽、润泽的色彩运用;生动、浪漫的刻画效果,无论在传统题材,还是现实主义题材领域中,皆创造出鲜明、强烈的独具风貌的个人风格。程十发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后来青藤、八大、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程十发的人物画在表现形式、绘...

    80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永成[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朱永成[图文]

    【艺术简历】朱永成,1962年出生于广州,1984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毕业,1987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年赴澳大利亚留学,在南昆士兰大学攻读现代艺术,1994年回国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澳洲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国画协会会长,西关画院院长,荔湾政协书画院院长,广州梅社书画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有《春潮》、《红五月》、《丹青岁月》出版作...

    30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蔡树本天马行空系列——凤臆龙鬐[图文]
    蔡树本天马行空系列——凤臆龙鬐[图文]

    【艺术简历】蔡树本,蒙古族,1953生。先后就读于内蒙师大、中央美院、西安美院,获硕士学位。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梦土》宣纸彩墨70×140cm2020年画友蔡树本作者‖奥迪蔡树本和我从小在报社一起长大,后来又在“文革”的乱世中相继学画。一些年里他时常游走于油画、壁画、陶艺之间,来回转换,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他早年擅长油画,其小...

    65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刘咏阁作品《从混沌中出落》被奥地利皇室珍藏[图文]
    刘咏阁作品《从混沌中出落》被奥地利皇室珍藏[图文]

    最近,奥地利王子和王妃代表奥地利皇室收藏了我国绘马名家刘咏阁精心绘制的丙烯作品《从混沌中出落》,并对作品赞不绝口,连称: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奥地利王妃和王子收藏刘咏阁(老墨)的丙烯作品《从混沌中出落》刘咏阁,号老墨山人,别号粥叟,毕业于军艺和中国艺研院研究生班,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曾任校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教授《中外美术欣赏》《书法实践》等多门艺术课程。出版有百万字的高校艺术教材《西画...

    190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让艺术融入生活 从收藏开始[图文]
    让艺术融入生活 从收藏开始[图文]

    香港知名潮流文化人、艺术藏家潘世亨潘世亨(Kevin Poon),人称“KP”,是香港街头品牌CLOT及潮流时装商店Juice的创办人之一。与此同时,他亦在香港创办及参与多项业务,包括市场推广公司Social Capital、设计概念商店Woaw、Elephant Grounds特色烘焙咖啡店、La Rambla西班牙餐厅、Wagyumafia日式和牛餐厅、Mashi no Mashi ——一...

    50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放飞心灵——白野夫记太行写生归来有感(组图)
    放飞心灵——白野夫记太行写生归来有感(组图)

    四月的春天是美丽的,美丽的春天是蓬勃且充满无限生机的。春风扑面,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总之,一年之计是在于春。有一个故事,说:有人隔墙扔了一块砖,结果墙那边有十个人中砸着八个,都是画家。当然,这是个笑话,的确也有点儿夸张,但从中也能够看得出,艺术在这个时代的确在复兴。不但如此,大凡有才情的人,也都会尽展风貌,各抒才艺。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工作室度过的,对于我这个即画传统又实践当代水墨的“双面...

    140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李正安:文化传承者的金色年华[图文]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李正安:文化传承者的金色年华[图文]

    李正安,1968年出生于山东泰安,1988年进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山水师从陈我鸿先生,花鸟师从楊象宪先生、工笔师从袁振娴先生、1992年去浙江游学交流多年,回泰安后创办“素心阁”艺术特长培训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多年,2004年去北京游学交流至今。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会员、泰山山画研究院副院长,现客居北京。李正安:文化传承者的金色年...

    157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聊何水法写意花卉中的美学品格[图文]
    浅聊何水法写意花卉中的美学品格[图文]

    何水法在花鸟画界名声一直很响,影响也的确很大,全国到处都有学他的风格的。何水法的花卉画,老远一看就知道是他的,特点极鲜明。那么,何水法的画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有何讲究?有何意义?何水法画花卉,选材与人家就不同。他专选一些小叶子小花的花卉或花树画。例如画一串红、一品红、樱花、桃花、迎春花、紫藤,乃至画花小至小点之丹桂及不知名的花小叶也小的小花草花树。这些小花草树很难画,因花朵本身太小,要在画面上...

    183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拍出天价的艺术家和吐槽者的共同作品[图文]
    拍出天价的艺术家和吐槽者的共同作品[图文]

    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喜剧演员》的一部分,该作品一共有三根香蕉。大卫·达图纳(David Datuna),行为艺术家,他吃掉了其中一根香蕉,并把视频作品称为《饥饿的艺术家》。杜尚著名的作品《泉》,实体为一个小便池。卡特兰的杜尚主义作品《美利坚》,是一个18k金的黄金马桶。近日,一件由香蕉和胶带组成的艺术品,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卖出12万美...

    92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书法跨界:书法艺术需在跨界中传承与革新[图文]
    书法跨界:书法艺术需在跨界中传承与革新[图文]

    毫无疑问,跨界已经成为当下潮流不可缺少的字眼。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跨界风潮愈演愈烈。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不仅仅是利用商业的资源和素材实现新的衍生,还有很多艺术家和科学家、音乐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等其他身份的个体或群体展开跨界合作,而且不少艺术家也兼具着多重身份。单纯就书法而言,书法与绘画之间的跨界,一直属于书画艺术的经典之论,也是一个老话题;书法与摄影,多年前,王冬龄就曾在摄影图片上书写。书法...

    82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恬淡真性在 温情自传承——邹东升的人与画[图文]
    恬淡真性在 温情自传承——邹东升的人与画[图文]

    简 历邹东升,1970年生于潢川。毕业于河南大学,学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信阳市美协副主席。《画室》获“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铜奖;《绿荫》获“鑫光杯迎澳门回归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石榴熟了》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河南展区)”银奖;《华发...

    45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使出土文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图文]
    使出土文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图文]

    湖北苏家垄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是沟通古今的重要一手资料,是研究和还原历史的直接物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无数珍贵的文物不断出土。对于这些发掘出土的文物,目前在管理、利用以及部门协同保护等方面尚存不健全之处。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和公众考古学中心日前举办了“考古发掘出土遗存的保护与管理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首...

    47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