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图文]

时间 : 05-11 投稿人 : 皮皮 点击 :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梁耘简介

梁耘,1943年生,陕西蒲城县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1961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学制四年。1965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学制五年。1970年毕业分配到陕西省铜川市工作。先后在铜川市歌舞剧团任舞美队队长,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在铜川市陈炉陶瓷厂任陶瓷设计:在铜川市工人文化宫任宣传科长兼美工,从事电影广告宣传、职工群众美术辅导、美术基础教育工作。擅长山水画、人物画,早期偏重写实,造型严谨。1984年始,弃人物画专攻山水,以照金山脉、黄陵古柏、渭北莽塬、村寨、乱石小溪为描写对象,兼及华山、陕南风光、西域景色等。用笔奇崛老辣、恣肆放纵,画风淳厚沉雄,质朴自然,不投机取巧,不追慕时尚,随波逐流。人称“老笔梁耘”,创“梁耘柏”风范。曾组建铜川市美术家协会,任首届美协主席。2005年,组建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并任研究会主席。论文有《溪山行旅图与照金山脉——范宽山水画之根脉所在》《黄土山水画初探——石鲁的黄土山水画》《清明上河图赏析》等。现任人民日报袭古创今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终身委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2021年,美术杂志第六期,组专版介绍梁耘山水画作品。2021年,入编“中国美术百年经典”。2021年,参加由文化月刊主办的“丹青精神”全国美术名家学术邀请展。2022年,参加第九届由文化月刊主办的“经典与风范”当代美术名家邀请展。2023年,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梁耘“大红袍”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雄浑苍劲之美

——梁耘的山水画

邵大箴

读了梁耘君的水墨画,听他兴致勃勃地讲述他的艺术经历和一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我很感动,也很佩服。这是一位诚实、勤奋、执着、有悟性和创造精神,又非常谦虚的艺术家。画家不论天分高低,真正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辛勤地劳作和不断深入思考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张大千说过,在画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兴趣、爱好、路子正和坚持不懈的实践,由此领悟艺术的原理,做出引人注目的成绩。梁耘艺术成长和取得成功的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梁耘在西安美术学院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接受的是中西融合的绘画教育,在学生年代,他练就了扎实的造型能力。早期对中西绘画均有所涉猎,80年代初曾有油画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之后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几十年来专心致志地画他心仪的渭北高原苍劲雄浑的自然景色,一面发挥他的写生特长,一面努力钻研传统中国画,练习书法,领略传统中国画平面造型和计白守黑的原理,在笔墨上狠下功夫,并努力把西画写实技巧融合在笔墨之中,终于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绘画风格。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绘画不论中西,选择素材和描写对象并非无关重要,即使风景、山水也不例外,因为画别人未画过的景象本身便有一定的意义。当然,绘画创作除了选择合适的表现对象,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绘画技巧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站得住脚。梁耘一心迷醉的是横亘于渭北高原之上的山脉——处于恶劣自然环境的“北山”,而不是水源丰富、林木繁茂的“南山”(终南山),便说明他对幼年生活的如是环境有难以磨灭的恋情。故土滋育了他的趣味爱好和审美眼光,培养了他能在困难生存环境里倔强地显示生命力的草木山石中,发现豪迈阳刚之气和雄浑、壮阔、苍茫的大美。他坚信北山山脈照金山景色便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自然范本,由此更坚定了他为发掘、表现和传播这些雄健、刚毅、有勃勃生机自然景象的决心。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可以用乐此不疲、锲而不舍来形容梁耘的这段漫长的绘画实践。一位艺术家在一个地域反复经营同一类题材,描绘类似的景物,如果没有一种理想支撑是难以想象的。那些一棵棵粗实、雄壮的古柏,以及它们呈现出的各种曲折苍健的容态,传达出它们在与干旱、风沙顽强搏斗中茁壮生长的经历,象征着陕北高原劳动人民坚强的勇气和毅力。梁耘写的是古老柏树,是山峦、窑居,是莽莽野林,却在它们身上揭示一种自強不息的精神,他也因此得到深深的激励与鼓舞,驱使他甘于寂寞地在这里默默耕耘数十年。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为人诚实憨厚的梁耘,一心要把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故土所包含的力和美,用自己的绘画作品表现出来。他在创作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所谓有个性的绘画风格是在长期艺术劳动中自然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画自己面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不模仿古人,不追慕时尚。这也正是梁耘为人直率、坦诚和憨厚的性格所决定了的;而他这位陕北高原汉子所具有的宽阔心胸和质朴品质,也与苍茫雄浑的大自然心心相印。因此,当他掌握了传统国画的规则和技巧之后,他的水墨艺术创作的个性面貌便逐渐显示出来:在粗实、厚重中显示律动和韵味,在苍劲、雄浑中展示灵性和生气,作品展现出醇厚华滋的面貌。大概由于他认为有千年生命的古柏最能表现他的审美理想,为它们造像的作品在他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梁耘对焦墨情有独钟,焦墨是有很多限制的一种水墨艺术,它要在枯笔、渴笔、竭墨中表现笔墨的一种特质美,显示笔墨语言深沉浓黑的刚健质朴的内在力量。梁耘通过笔力笔锋的运动,使焦墨的点线轻重、粗细、刚柔形成微妙的变化,以及充分利用黑白关系,赋予醇厚的焦墨以难得的滋润,造成丰富的画面效果。我认为,他的焦墨山水创作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度提烁,充分反映出这位雄浑苍劲之美歌手的艺术成就。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从“师诸物”到“师诸心”的焦墨古柏,就是梁耘的“心源”外化于“造化”的人格化身。

正如他所说:“我的精神和柏树那种扭曲向上的精神是一样的。”

批评家刘骁纯对梁耘说:“你在柏树那儿提取了精神,然后画柏树的时候是画的你自己。”

画家石鲁说:“山水画就是人物画……,你的人伟大,你的人沉着,你的人坚韧,你的人雄浑,都注入到山水画里面。”

批评家张渝说:“梁耘是一枝从金石气入手,老到、老辣、老拙的老笔。”

画家崔振宽说:“梁耘画的焦墨,苦涩、雄强、博大的气势和力度,构成了浑浑茫茫的点线交响。”

论者说:“山水画坛,焦墨古柏,唯我梁耘!”

遍翻中国山水画史,驻足北山者,古今二人耳;一位是宋人范宽,另一位是今人梁耘。

《豳风》古老的歌唱应和着梁耘黄陵古柏的老笔墨韵在北山悠悠飘荡:“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i)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si),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合彼南亩。……”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梁耘的艺术创作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观众的赞赏,但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谦逊的态度。不顾进入古稀之年,他仍然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向新的高度攀登。梁耘的艺术成就和他的这种品质和精神,在浮躁风弥漫的美术界,值得我们学习,值得点赞!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笔老北山古柏精神

——山水画家梁耘

程征

渭北民谣唱道:“北山高,南山高,北山高不过南山的腰!”

在傍渭水而居的关中人心目中,“北山”即横亘于渭北旱原之上的山脉;而“南山”则是茂林荫覆与清流潺潺的终南山。

梁耘生长的蒲城,地处北山之阳;青年时期在西安美术学院求学九载,院址兴国寺,位于终南山阴。自25岁由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北山煤城铜川,直到50岁回返长安画坛,在北山腹地整整待了25个年头。之后又28载,人在西安,心系北山;北山是他展开艺术人生的既艰苦又亲切的根据地。

从地理分布来看,横贯东西的北山山系,是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渭河平原之间的分界岭。南边是古称“陆海”“天府”的秦川,中华民族曾在这里建都,演绎了周、秦、汉、隋、唐诸代的威武壮烈,创造了华夏农耕文明时代上升期的辉煌。那时,为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入关袭扰,在漠北修筑了长城,以广袤的陕北黄土高原为缓冲区,最后借北山之固而护佑了国都的长治久安,故曰“长安”。铜川在北山南麓,“金锁关”等险要、流传民间的孟姜女“哭泉”与杨家将的故事,提示着人们的关塞记忆。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延安为核心的陕北黄土高原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北山成为防止国军北犯的地理屏障——勿论南犯与北犯,北山历来被看作一堵天险边墙。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然而,当我们在周原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释读出最早的“中国”二字,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阵感叹世界第八大奇迹,在汉武帝茂陵瞻仰石雕《马踏匈奴》,在唐代大明宫遗址追想含元殿、吟咏李杜诗句而壮胸怀的时候,可曾记得那些制造青铜器的周人迁来于豳(bin)。豳是周人部落的发祥地,那里有周文王、武王的先祖公刘;唐诗的源头可追溯至豳风,是谓“七月流火”“我徂(cu)东山”。在豳之先,更有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观鸟兽之迹、品察万物而造书契的史皇氏仓颉。这些比关中文明史更远古的神话时代的人文初祖,皆据于北山。华夏文明的中心后来才西出岐山,转移到关中。

北山是被遗忘了的人文初祖地!

对这种遗忘感受最深的是梁耘。

人们只把北山看作贫瘠苍荒,景观破碎的穷山恶水,在这25年中,邂逅铜川者络绎不绝,勿论是不是画家,都是匆匆过客,只留下梁耘。他说:“我是从铜川的石头缝里拱出来的,孤寂,艰难!”

是啊!作为当代山水画家,北山没有华山的雄险,令何海霞初登北峰即“仿佛在血液中注入兴奋剂!”也没有陕北黄土高原让石鲁的心里激荡起革命圣地的回忆;或当代青年吼唱着“我家在黄土高坡”在那里寻根。

然而,当从众心理驱使人们只把铜川和北山看作过往的驿站而匆匆来去的时候,却给独自留在北山垦荒的梁耘留下一片待开垦的山水画处女地。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梁耘作品欣赏 | 美术常识

在他有限的自然资源中,北山有两处引以为豪的精粹:照金山和黄帝陵桥山;梁耘谨依这两处精粹,各做了一件足以震动中国山水画界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颠覆了美术史上的一桩公案。事涉出生于北山的宋代大画家范宽。

《宣和画谱》记载:“范宽,字中立,华原人也。风仪峭古,进止疎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常往来于京洛。喜画山水,始学李成,既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也。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wei)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予笔端之间。则千巗万豁恍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纩(kuang)也。故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宜其与关李,并驰方驾也。蔡汴尝题其画云:‘关中人谓性缓为宽,中立不以名著,以俚语行,故世传范宽山水。’今御府所藏五十有八。”

这一篇简要的传记中有若干信息值得留意:首先,范宽是“华原”,即今铜川耀州人;其次,“宽”是范中立的性格,以性格代名称;其三,范宽的创作理念是重视“师诸物”,更重视“师诸心”。第四,“卜居于终南、太华”等语,让人对包括《寒林雪景图》《溪山行旅图》在内的传世遗珍,理解为“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写照,千载相传,早已定论。

相关文章

  • 更听松风动寥泬——读马麟《静听松风图》[图文]
    更听松风动寥泬——读马麟《静听松风图》[图文]

    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元素,在人物画、山水画等画科中屡有呈现。画者借笔下高士之观月、望瀑、听风、抚琴……,以或潇洒恬静、或放浪形骸、或遗世独立的魏晋式风流,展示其绘画旨趣和诗性审美。宋 马麟 梅花图卷 (局部)南宋画家马麟身处院体画迈向文人画的转型时期,既具备画院创作的经验,又富有文人的才情,在“诗画一体”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诗意盎然的笔墨语言。他在《静听松风图》里...

    84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侯建和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侯建和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侯建和,男、笔名山人、1952年6月出生,江苏灌南人,现居江苏淮安。兼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顾问、中国国际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艺委会委员、法兰西皇家画院终身院士、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收藏天下全国数字电视频道学术指导与特邀艺术家。书法承二王书风,崇尚自然,长于楷、行、草、隶,认为学书应学古人之神韵,集山水之灵气,抒胸中之情怀,以达到形神韵的统一。艺术家的责任在于对美的创造和表现。作...

    2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仲泊游随笔画典:老子《道德经》画境系列(三)
    仲泊游随笔画典:老子《道德经》画境系列(三)

    【中网资讯书画消息】老子《道德经》或称《五千言》,是一本玄奥精深、文约义丰的经典之书,德国杰出学者尤里斯.葛尔曾这样评价《道德经》:“也许老子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那么,通过画笔把《道德经》给展现出来又是何种景象呢?在北京的一间书画工作室,记者看到了近200米长的大型画作八十一幅老子《道德经》画境系列作品,它的作者是知名画家仲泊游。与其聊起这些作品,仲...

    114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多情画笔绘家乡 ——对话雄安新区教育工作者、白洋淀画家张浩[图文]
    多情画笔绘家乡 ——对话雄安新区教育工作者、白洋淀画家张浩[图文]

    长城网雄安讯(记者 王渊)他是白洋淀的儿女,用画笔勾画着对家乡的深情;他用自己的视觉,表达着对大自然与白洋淀民间生活的挚爱;他创作的激情似火,反映白洋淀的作品频出。他就是安新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白洋淀画家张浩(泥鳅张)。雄安新区教育工作者、白洋淀画家张浩。资料图记者:你是缘何走上书画创作之路的?张浩:我的家乡赵北口地处白洋淀东畔,曾经四面环水,是京德御道与津保航运的水陆交通枢纽。我们村有康熙行...

    163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贾绍昌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图文]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贾绍昌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图文]

    【艺术简历】贾绍昌,1972年生,河北馆陶人,成功漆画家的代表性人物,凭借卓然不群,形质奇绝的漆画造诣,得漆画艺术巧匠之名绩。他又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及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漆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曾经积淀下深厚的艺术光彩,随着时代变迁,漆画得以留存的实用价值基础渐渐崩塌,这门艺术从辉煌变得沉寂起来,到了当代,国宝级的漆画艺术竟然呈失传状态,走到了千年无言...

    152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动感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七期[图文]
    动感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七期[图文]

    西藏之舞创作年代:1962年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藏纵观我们整个中国画历史,人物画在动态美感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和创造,比如晋代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唐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表现了古代仕女休闲劳作的各种姿态,或风情万千,或分工而作,或翩翩而行。五代十国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是表现歌舞奏乐的场景和人物的,再到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六祖斫竹图》,再到明清的...

    18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未都:在古代书的原意是什么[图文]
    马未都:在古代书的原意是什么[图文]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馆长古代“六艺”当中,“书”的范畴跟我们现在所指的书籍的范畴不完全一样。“书”的本意是指书法,书写的第一步就是对字的确认,要保持它的正确性;第二是沟通,写一笔正确的字在沟通中非常重要;第三就是传达,这是“书”的三个层面。古代读书的重要性胜于当今在古代,能够读书和写字的人所占的人口比例非常低,没有我们现在的文化教育这么普及。读书的人一般是对社会贡献或者管理非常有用的人,过去...

    152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文物绘画等看古埃及餐桌上的贫富差距[图文]
    从文物绘画等看古埃及餐桌上的贫富差距[图文]

    左边铺着桌布的是富人的食物,右边餐桌上的是穷人的食物“古埃及文明”特展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透过一些展品,也反映出了古埃及人民在饮食方面的一些习俗。据法国一个研究团队对古埃及人食谱的研究发现,在漫长的时间里,古埃及人饮食文化的主要特性始终保持不变,但是在古埃及的富人阶层与穷人阶层中,他们的饮食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法国里昂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为了探索古埃及人的食谱,对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600...

    112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美术轻骑兵:朱明德艺术探寻之路[图文]
    美术轻骑兵:朱明德艺术探寻之路[图文]

    【艺术简历】朱明德,画家。河南商丘虞城县出生,洛阳市长大。新疆当兵十二年,转业北京水产局十三年。曾任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政协主席,北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副会长。做个美术轻骑兵(朱明德2019.8)习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视察时,再...

    36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我们从刘海粟那里学到什么[图文]
    我们从刘海粟那里学到什么[图文]

    刘海粟雕塑头像刘海粟先生在民国时候被骂为“艺术叛徒”,他之所以获得这个称号,因为他把女人体艺术送进了学堂,这在白话文刚兴起、小脚缠布刚解开之时,还是大胆的。不过这个叛徒不是最早使用女人裸体模特的那位,倒是李叔同先用了。在这样一个整体思想闭塞的混沌时代、一群英雄争战的历史环境里,敢于抛出女人体艺术,说明刘海粟确实够有底气的。我们今天再看回刘海粟先生的画,评价俩字:狂野。这位活过90岁的“沧海一粟...

    78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析谭昌镕花鸟画的情感表达[图文]
    浅析谭昌镕花鸟画的情感表达[图文]

    艺术简介:谭昌镕,1933年生于四川成都,斋号:没名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艺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谭昌镕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其绘画作品立足于传统,又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特别是花鸟画作品,善于抓住主体特征,画面生动,体现出万物有灵之美,从其作品中能够感受到画家内心对于花鸟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于自然的欣赏喜爱。谭...

    157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贺成才山水作品欣赏[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画家贺成才山水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贺成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国画院副院长全国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六、七、八、九届理事中国美协综合绘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漓江春晓》198cm×50cm《漓江胜境》198cm×50cm画激扬情怀 取恢宏气势——著名画家贺成才作品读后文章作者:李耀林在很多美术大展和画集中,都会...

    106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看王贵忱书法:看什么 看文化[图文]
    看王贵忱书法:看什么 看文化[图文]

    题岭南书艺印蜕 台山黄文宽先生篆刻远宗古鉨汉印,近得皖浙印学精微,触类旁通,兼容并蓄,形成沉雄刚健之自家风格。此一朱一白印章,乃先生一九八四年为《岭南书艺》创刊而镌刊,是其晚年鼎力之作也。乙未冬至,铁岭王贵忱记。时间:2015年 钤印:留香、王贵忱印题可居丛稿书研拓   石出端溪宋坑,石质细润,色呈猪肝,天然石皮作封面,左刻李一氓题书名,右开墨堂,天工人工,浑然一体,堪称绝妙雅玩也。甲午立春,铁岭...

    195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乌托邦徐冰对文字有狂热的追求和敏感度。我开始关注徐冰始于1988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析世鉴》,不仅在于作品中流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中的忍耐、修炼气息唤起了我的共鸣,更在于85美术思潮的批判和颠覆性姿态之下,徐冰体现了他的独特性,即意义的退出。他似乎无意于当时美术界本质主义的争论风尚,而表现出试图避世修炼以证彻悟的心理倾向。徐冰以“抽空”的原则创作“天书”,试图消除任何个人的书写风格、...

    143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案头雅物话臂搁(图)
    案头雅物话臂搁(图)

    案头雅物话臂搁江苏镇江张剑臂搁,又名搁臂、腕枕、手枕等等,是书写、绘画时垫臂肘的用具,古往今来,颇受文人青睐。笔者要介绍的这组近代群仙上寿臂搁(一对,见图),象牙质;长25.5厘米,上宽4.5厘米,下宽5.9厘米;形似从中剖开的竹节,上窄下宽,面圆拱而背凹弧,画面基本左右对称,构图和谐,线条流畅;是一件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现藏江苏镇江博物馆。该组臂搁,每只凹面内容可分为下、...

    9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