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西游记》里的妖怪们来个排位,谁是实力担当、流量担当、甚至颜值担当,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但要说哪个妖怪咖位最大、地位最高,估计所有人都会想到同一个名字——大鹏金翅鸟(金翅大鹏鸟)
原因嘛,大家都懂的人家可是如来佛祖的“亲娘舅”还能找出比这关系更硬的吗?
不过,还是要奉劝大家佛祖和大鹏金翅鸟这关系,看《西游记》的时候乐呵一下就算了,千万别当真娘舅什么的,只是吴承恩同学为了文学创作杜撰的,人家佛教根本不认。
虽然佛祖舅舅的身份是假的,但大鹏金翅鸟的地位不一般却是真的,尤其在云南,这周末即将播出的新一期《国家宝藏》里,云南省博物馆就把一件大理国时期的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当成最能代表本省的三件文物之一带上了舞台,其地位可见一斑。
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云南省博物馆藏,至于为什么这只鸟就能代表云南,大概得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金翅鸟本身就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看作云南的保护神,金翅鸟祖籍印度,当地名字叫迦楼罗,是印度神话里一只专门吞吃毒蛇的巨鸟,后来佛教兴起,迦楼罗又成了佛祖的护法神,位列天龙八部之一。说到这里顺便科普一下,所谓天龙八部是指佛祖的八种护法神,以天和龙为首,简称天龙八部。所以答应我,不要再好奇金庸老爷子的《天龙八部》,为什么只有一部了好吗。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为了本土化,迦楼罗变成了金翅鸟,吞吃毒蛇的能力也升级成了吞食龙族,好巧不巧,云南因为洱海和地势原因水灾比较频繁,当地人认为这是龙族在作怪,于是请出了佛教的“食龙小能手”金翅鸟,把它当成保护神装饰在佛塔塔顶,用以镇压恶龙、消弭水患。
大理三塔,上面那件银鎏金镶珠金翅鸟,是在洱海边大理三塔的塔顶中发掘的,当时人们的本意应该是让它镇压洱海中的龙族保一方平安,却在无意中为我们揭示了佛教民族化和地域化的过程,堪称云南佛教艺术最具地方特征的器物。
当然,身为一件艺术品想要登上《国家宝藏》的舞台,仅仅有图腾意义还是不够的。这就要提到银鎏金镶珠金翅鸟能代表云南的第二个原因了,那就是它所表现出的精湛工艺展示了古代大理国的金银器制作工艺。
仔细看这只金翅鸟,头戴羽冠,火焰形背光上镶嵌着5颗水晶珠,双翅张开并向内卷仿佛展翅欲飞,两只锋利的爪子抓在莲座上,体态雄健圆浑,形象凶猛。
金翅鸟头部和脚部细节
而要制造这样一只金翅鸟,步骤极为繁杂,首先,要分别铸造出, 头、翼、身、尾、足等各个部位,之后刻划出羽毛及各种纹饰, 再是焊接成形、通体鎏金,最后还要在背光及身体上镶嵌上水晶珠(身体上的3颗水晶珠出土时已经脱落),这个过程中,至少要用到以下5种金银器制作工艺
真土豪乾隆铸造的金编钟 清 故宫博物院藏
1、铸造
将金、银融化成液体,再通过模具浇筑成型的铸造法,因为原本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成为我国最早掌握的金银加工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太费料,所以除了真土豪很少有人用,后来主要用来制作金银锭子。
九成金镶石圆盒 清 故宫博物院藏
5、镶嵌
镶嵌法最迟在夏代就已出现,跟鎏金法一样,最初也是用于青铜器的装饰,到了唐朝才开始大量应用在金银器的制作上,由于古人使用自然物作黏合剂,时间长了,镶嵌上去的宝石、珍珠等通常会脱落。
我国古代常用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大致可以总结为12种,在这只金翅鸟上大约可以看到一半,其中还包含了,当时刚刚应用于金银器制作不久的鎏金和镶嵌工艺,足以证明大理与中原地区往来频繁。当地的金银制作工艺已经相当发达。
银鎏金錾刻杯盘 清 故宫博物院藏
2、錾刻
錾(zàn)刻,顾名思义就是用錾刀雕刻,金银器上的纹饰多数都诞生在这一步,錾刻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平面、浮雕、或者透空的纹饰,都可以表现。
伎乐纹八棱银杯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因为当时用的焊药里含铜,连接处已经产生了绿色的铜锈
3、焊接
焊接法同样源自青铜器制作工艺,造型比较复杂的金银器一般都需要用到,先将需要焊接的部分用粘贴剂暂时固定,再点上焊药加热熔化,冷却之后焊接就完成了。
银鎏金錾花葫芦式执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4、鎏金
鎏金法诞生于先秦,用金和汞混合成的金泥涂在器物表面, 再用高温烘烤,汞遇热蒸发之后就留下了薄薄一层金色,鎏金法最早是用来装饰铜器的,到了唐宋时期才大量运用在银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