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上册,通过购买风筝的生活情景进行小数乘法教学
“问题教材事件”犹如“皇帝的新装”,虽然早已有人提及,但由于人们对权威机构毋庸置疑的心理定势,致使毒教材在中小学教学中横行十年之久。然而,在反思成熟之际,有人能登高一呼,必成燎原之势。正如当众人疑虑时,突然有一小孩大喊“皇帝没穿衣服”,人们才会坚信心底中萌生许久的想法。现在,终于揭开了“皇帝新装”的真面目,权威部门作了定性,27人被问责。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中小学教材中的插图画成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审美高度的插画作品,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中小学教材的插画,其功能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一、以图识字或以图表意。因为少年儿童识字少,且又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故需要通过图像来诠释文本,帮助儿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增长知识,接受观念。这是中小学教材插画最主要的功能。二、以图像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因为儿童对图像的吸引力远胜于文字,因此,图文并茂的教材有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插图的审美性。优秀的教材插图,写实性与审美性并存,在潜移默化的接受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他在读书塾时,曾把小说中的绣像用影写的方法描了下来,“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小说中的绣像”其实就是小说中的插图,其功能与教材中的插画同。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自古就有,唐宋时的木刻图书都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图书中的插图往往由当时的优秀画家来绘制完成,明代大画家陈洪绶就为小说画了不少的插画。由于鲁迅先生从小通过小说中的插图接受绘画训练和审美教育,最终成为主导中国新文化木刻版画运动的领袖人物。现在的儿童也喜欢描摹书籍中的插画,但是从当下的儿童画作品看,大多是古怪变形的形象,味同嚼蜡,这和当下图书插图恶俗变形脱不了干系。
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上册,以杂技艺术顶碗表演场景进行乘法教学
纵观中国美术史,自古就有以图识史(增长知识)、以图传道的传统。被众多艺术史家引用的“孔子观明堂”故事,就是最早通过“图像(壁画)”来传播知识,了解历史的事例。也就是说,我国很早就开始用图像来传播思想,教化民众。从汉代起出现的二十四孝故事,就是把图像作为宣传儒家孝道的载体。因为在古代社会,识字的人极少。据统计,直到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仍高达80%,更何况在古代。因此,只能通过图像来传播思想,教化民众。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绘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与六籍同功”。也就是说,绘画与文字一样,都具有传播知识,提高道德和审美素养的作用。而古代大量的描绘当时发生的事件和记录日常生活的作品,如唐代阎立本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步辇图》、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的《夜宴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与其说是绘画作品,还不如说是传播知识、教化民众的媒材。而宋代时出现的大量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更是对当时儿童生活的描绘和记录。这些画,如果从绘画形式的角度分析,肯定是对当时人物形象、环境的真实记录。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阎立本、张萱、顾闳中这样的大画家与现在的摄影记者无异。我曾把这种记录历史的画称为“史官画”,即以画记录历史。当然,他们完全可以用文字来描述当时的情境。换言之,这里的图和文是可以互换的。
同理,现在的儿童,犹如古代识字不多的民众,要理解文字内容,最好能借用图像。而且儿童对直观图像的兴趣与理解肯定远大于文字,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要教育孩子,使孩子能愉快地接受知识,图文并茂的教材是最理想的。而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必须是当下的、写实的,即儿童可以通过对图像的认知达到对文字的理解,从而使儿童慢慢地过渡到对文字的识记和理解,毕竟图像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抽象的观念只能通过文字来描述。
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喜欢摹仿的特点,教材中的插图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性,使儿童在看或描摹插图中接受审美教育,也在描摹中接受绘画的训练。况且,教材是国家的根本,由教育部门统一编制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变。因此,有必要聘请国内或省内优秀的画家来创作。在中国古代,画院画家的绘画水平往往是最高的,很多画家以能成为画院的画家为荣。而在当下,体制内的画院和美院中同样聚集着大批优秀的画家(当然也可以聘请非编制内的优秀画家或退休的画家),他们完全有能力创作出优秀的插图作品。
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上册,介绍我国传统计算工具算盘
然而,项目承包制和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赚钱成为画家的主要目的,势必会降低教材插画的质量,“问题教材”和低质教材插画的出现与承包制、画家以赚钱为目的的主导思想有关。承包制造成了不可能集全国或全省最优秀的画家参与创作,而以赚钱为目的势必会出现劣质作品,甚至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而十年不变的教材插图本身就是一种对教育的不负责任,传统中国画领域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的教材插图更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要创作出优秀的教材插画,必须选拔国内或省内有极强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的优秀画家协作完成,同时需要优秀的电脑设计师的合作,而不是简单的项目承包。插画的风格必须高度写实而又雅俗共赏,拒绝变形和丑怪。这样的教材插图才能做到图文互识,并具有一定的审美高度,才是新时代优秀的教材插图。
而从微信上看到的新的教材插画,虽然注意了人物形象的写实性,但内涵欠缺,谈不上美感。我认为,新的教材插图不能一蹴而就,从“问题教材”插图的曝光到新教材插图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张东华(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