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图文]

时间 : 04-29 投稿人 : 好好 点击 :

他是继傅抱石、关山月两位艺术巨匠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后,给国家重要殿堂创作巨幅书画作品数量众多的艺术家;

他主笔的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频繁出现于央视每晚《新闻联播》中,成为深深嵌入人民心中的国家名片;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幽燕金秋图》

他饱含深情的隶书“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被制成金字,已是每日排队进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的中华儿女和国外友人们的永恒记忆;

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始终如憨厚老农那样坚守在艺术田园里挥笔勤恳耕耘不问报酬,成为不被金钱左右的高尚艺术家;

他,就是我结识近30年的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双栖会员侯德昌先生,一位德艺双馨的当代艺术大家。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2022年2月28日王景山拜访侯德昌先生

2022年2月28日,我如约来到侯先生住所,在生活秘书小王的引导下,只见坐在沙发上的侯老先生喊着我的名字,那熟悉亲切的音容笑貌,让一直被视为知己老友的我,如沐春风,扑面奔来,暖透全身。

刚刚过完九十岁生日的侯先生,年前不慎跌了一跤,致行动受限。无奈的他对我说,现在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养身体,唯可欣慰的是记忆力还很好。

近些年来,为能潜心书画创作和研究,侯先生一直居住在外,寡与外界联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才从宾馆搬回家中。他告诉我,这些年集中精力创作了一批表现松树和山水的巨幅画作和书法作品。本来计划九十岁时再举办一次书画展,向社会做一个全面汇报,也因疫情而搁置。尽管如此,他还是不顾病体,已着手准备将这些作品出版一部图录集,奉献给读者,以弥补未能办展之憾。此外,还将多年创作和研究成果系统整理出书,平均每年会出一本,现已出版10多部,他叫小王找来此前我不曾见过的4部专著相赠。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新著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签名赠书

读书、创作、著述,硕果累累的侯先生,其成功之道,得益于他很早就主张并遵循的“四重”理念,即“重传统、重生活、重修养、重功力”。

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的首批学生,读书时他就常去拜访陈半丁、沈从文、黄苗子、陈万里、孙瀛洲等老先生。他说,从前辈身上看到无论从事艺术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应胸怀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感,潜心研究与创作。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1985年5月黄苗子在侯德昌刻字艺术作品展上题字

知识的累积,让侯先生在陶瓷设计、刻字装饰、书法绘画诸领域渐次发力,并形成独具面貌的艺术风格。由是让我想起侯先生所说:“大家的过人之处在于能耐得住常人耐不住的寂寞,能下得常人下不得的功夫。”他还说:“农民出身给予了我朴实的生活作风和不怕苦的精神。”我以为,这应当是他攀登艺术高峰的底气吧。2014年,集侯德昌美术馆、侯德昌书法石刻广场、书法碑廊为一体的“德昌艺苑”,在其家乡河南辉县市凤凰山落成。这也实现了侯先生“艺术来源于人民,人民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她应该服务于大众,贴近百姓,她属于人民,应该让人民享受”的愿望。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谈话竟跳过了3个小时,考虑侯老先生的健康,言犹未尽的我们惜惜道别······

回家后,辗转反侧中,近30年间采访侯先生的往事总是萦绕不退,历历如昨,终让我顾不得干眼症之“提醒”,还是打开了久违的电脑,找到2005年1月出版的拙著《画坛名家》第一卷书稿,全书38万字,收录了我采写张仃、尤无曲、萧淑芳、黄苗子、王琦、李道熙、刘继瑛、张世简、陈大章、侯德昌、韩美林、陈雄立、刘金涛这十三位美术大家和裱画名师后撰写的评传,今把写侯先生的那篇《德艺双馨——侯德昌》,拣出来做了一些删减修正,奉献给一直厚爱我的读者诸君,亦算是对侯先生走过九十的真挚祝福!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先生在收录于《画坛名家》第1卷中侯德昌页的题字

“初次拜识侯德昌先生,那还是在举国欢庆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我作为本报《名人专访》栏目的主持,特意前往采访他。侯德昌——这位当代不愿出名的名书画家,尽管了解他的人还不是很多,但他的书画作品却早已被亿万民众所熟悉。我也亦然。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上世纪90年代在家中接受采访的侯德昌

侯先生话语不多,但张口定声若洪钟。他的宽阔额头下明显写就的是如墨的浓眉,丝丝短发更似他笔下的松树上立满树冠的根根松针,加之敦实的身躯,奔涌而出的是难以挡住的憨厚与豪迈。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上世纪90年代王景山采访侯德昌

字入毛主席纪念堂

庄严宏伟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毛主席纪念堂,凡是前往瞻仰的人们,都不会忘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瞻仰厅大理石墙面上镶嵌的那三行17个金光闪闪的隶书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它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心声,成为一个时代的永恒印记。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1977年7月15日获毛主席纪念堂表扬状

人们不会忘记,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不幸逝世的消息公布后,国人悲痛欲绝的情形。为了慰藉亿万人民的心灵之痛和对领袖的怀念之情,党中央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从设计到材料再到施工,一切选择都是第一流的。当时,笔者正就读北师大中文系,曾作为首都大学生义务劳动者随学校前往工地擦磨钢筋1天。可以说,毛主席纪念堂是在融入了全国人民的情感与力量的情形下,以空前的速度完成的。

当所有建筑顺利完工后,该安排内部装饰了,其中瞻仰大厅墙面上镶嵌的金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究竟选用何种字体?让当时的组织者们一时难以为断。这事汇报到主持此项工程的谷牧那里,对中国传统书画既有感情又有研究的他,明确否定了采用黑体字的最初方案,主张要用能充分体现民族风格的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书法体。

那么用什么字体合适呢?

该工程负责美术小组的华君武先生认为,楷书端庄但容易呆板;篆书虽典雅,但有些曲高和寡,缺乏群众性;草书也不合适,还是隶书既浑厚稳重,又活泼大方,最为合适。于是,便在全国美术界广泛征集,用意也是选取第一流的最好的书法用在纪念堂内。

斯时正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候德昌看到征集函时,已是1977年的5月中旬。长于隶书的他激情难耐,觉得这正是表达自己对一代伟人深厚怀念之情的契机。心灵的冲动促他反复酝酿,精心构思,一连5天伏案探索,写出大、中、小不同规格的字稿30多幅。

指挥部美术组对收到的上万份字稿进行了第一轮的筛选,有13幅作品入选,候德昌的字稿列在其中,这令他极为兴奋,又立即认真地赶制出一幅放大字样。到第二轮筛选时,剩下3幅作品,侯德昌的作品仍在其中。他精益求精,又反复书写多幅,择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送审。

经过美术组两次审阅、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四次审查,再反复比较,优中选优,一致认为侯德昌的作品浑厚稳健,气势磅礴,开阔奔放,活泼大方,遂决定以此作为正式字稿报中央最高领导审定。就这样,侯德昌的字稿被做成木板模型涂上金粉,安装在历史博物馆模拟瞻仰厅内。6月16日,经中央领导认真审阅,正式批准采用侯德昌的字稿。然后交由北京一家首饰工厂进行加工制作,将这17个字制成每个高45厘米、宽50厘米的银胎金字,镶嵌在今天人们看到的庄严肃穆的瞻仰大厅之中。需要强调的是,从木板模型到银胎金字,侯先生都是亲自盯在现场指导,为的就是保证书法的原味,避免制成美术字。

为此,侯先生花时1个月,用去宣纸50多张。那年,他43岁。

时至今日,侯先生回忆起此事仍是心潮澎湃,他说那是带着很深的感情写出来的。

画入人民大会堂

如果说毛主席纪念堂内那17个隶书大字由于未落款识,使人们无从知晓作者的话,那么到了1994年,侯德昌教授率耿安辉、窦宪敏两名助手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创作的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则随着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的镜头频频在电视中亮相,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画,人民心中的国家名片。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1998年4月14日侯德昌在东大厅向王景山介绍《幽燕金秋图》

1998年4月14日上午,刚刚从郑州赶回北京的侯先生,即约我一同前往东大厅观赏那幅巨作。随着服务员将厅内所有的灯光依次打开,我震惊了!终得亲炙的《幽燕金秋图》,群山环抱、峰峦叠嶂,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盘卧于上,加之昂立的青松,夺目的红叶,奔腾不息的瀑布与云雾相连的大海……,真乃我中华民族之魂系所在。这不正是我们苦苦求索祈望的正大气象,民族气派吗!

我一边赞叹,一边听侯先生讲述创作这幅画的经过:

那是为迎接建国45周年,大会堂管理局根据中央指示对重要的东大厅进行内部重新装饰,经过与专家反复商讨比较,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经张仃先生举荐,最终还是落到了侯德昌的肩上。为完成这幅长16米、高3米的宏篇巨制,他根据老院长张仃先生的创意,率领两名助手,从实地写生到完稿历时4个月,集中描绘了从老龙头到居庸关这段长城的恢宏气势和雄浑风姿,9月26日凌晨,离45周年国庆日还有5天,巨幅山水画《幽燕金秋图》如期悬挂在了庄严典雅的东大厅,这也是迄今人民大会堂内尺幅巨大的一幅国画。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1994年9月9日创作《幽燕金秋图》时张仃夫妇前来指导

美术界前辈们,一致认为该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侯德昌隶书毛主席诗词《七律·到韶山》129cmX248cm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张仃篆书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129cmX248cm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与王景山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其隶书毛主席诗词《七律·到韶山》作品前合影

除这幅画外,东大厅还悬挂着两幅书法巨制,一幅是出自张仃老先生以小篆书写的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另一幅居然也是出自侯德昌先生之手——隶书毛主席诗词《七律·到韶山》。这就是中国举行最高国事的地方,与书画家侯德昌的贡献连得这样紧。在此之前的1981年,他就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表现黄山秀色的《黄山秋色》和《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幅佳作。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王景山与侯德昌在其1995年为人民大会堂常委厅所作《松瀑图》

(190cmx280cm)前合影

1993年,他还为北京申办奥运会创作了百米长卷《中华魂》。集八达岭、居庸关、五岳、太行、黄山、黄河、长江、昆仑直至青藏高原茫茫雪山为一体,一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1995年,他又为中南海创作了《山永寿松长青》,在这幅长9米、高5米的画面上,高山仰止、壁立千仞,尤其是那如真树般高的青松,大有吴昌硕所言“涛声浩浩翻秋云,破壁飞动来真龙。云从龙兮龙化松,时云时雨青蒙蒙”的气势。

似这样重大的国家任务,退休后的侯教授每年都要接受一至两次。

1998年6月,为迎接美国总统访华,人民大会堂重新布置两国元首会谈厅,再次约请侯先生为该厅创作一幅国画——《居庸叠翠》。

1998年10月5日,这一天在侯先生的书画创作生涯中又添加了绚丽的色彩。在人民大会堂挂有他两幅作品的东大厅里,国务院总理亲自为新增补的9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终身聘书,从而保证自建馆以来一直严格限定的35名馆员的编制,经老馆员秦岭云先生举荐,侯德昌名列其中。素以德、才、旺、名为其标准的中央文史馆,遴聚了当今我国文学、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卓有建树的一批老专家,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年龄上尚属小字辈的侯德昌,能获此殊荣,再次显示了他艺术上的造诣。

进入文史馆后,他有了更多向老前辈请教学习的机会,创作激情与日俱增。是年底,侯先生携助手耿安辉历时近4个月,又完成了中央军委新办公楼——八一大楼用于综合厅的那幅巨幅国画《长城雄关》,该画长10米、高3米,其巍巍傲踞的长城雄关与挺拔的青松,喻示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足可信赖的钢铁长城。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王景山1998年10月28日观看侯德昌给八一大楼创作巨幅山水画《长城雄关》

1999年12月,中央军委再次请侯德昌为新办公大楼创作《迎客松》。仍是在这个月,澳门回归祖国,人民大会堂澳门厅内,由侯德昌篆书写就的九十九个“归”字,寓意九九归一。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王景山与侯德昌在人民大会堂澳门厅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澳门厅的《九九归字图》(1999年)

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大凡历史上艺术成就辉煌的画家又都有很深的书法功力,将诗文题于画上,营造出书画合壁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侯先生的山水画多有长题,或诗或文。在给中南海会议室画的另外几幅4尺整纸山水画便是这样,其中那幅《劲松图》上以行书题写清代画家松年的画论:

“书画以人重,信不诬也。历代之书画者, 宋之蔡京,明之严嵩,爵位尊崇,书法文字,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唾弃之,湮没不传?实因其人大节已亏,其余技更一钱不值矣!”

既表达了画家高尚的思想情趣,又达到了书画艺术的统一;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以启迪。此外,他的隶书也被布置于多个会议室中。

苦学派的修炼

今天我们看到的侯德昌先生自成面貌的山水画,其形成历程是怎样的呢?

幼时的爱好,中学、大学时所受训练,都是他得以厚积薄发的基础,正如他说,他是属于苦学那一派的。

但真正意义上的步入山水画,就不能忘记1970年。这年,一批画家被抽调到名声大、资格老的北京饭店装饰环境,中央美术学院选派出由推进中国画改革的李可染和田世光、陶一清三位先生负责作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选派出侯德昌先生负责书写毛主席诗词。田世光与陶一清分在一个套房里作画,侯德昌与李可染先生分在一个套房里创作,几个月的时间里,朝夕相伴使他有机会向这位山水画大师学习。可染先生的刻苦精神,严谨画风,谦逊态度,给了他很深的影响。最使他不能忘怀的是可染先生那既是鼓励又是希望的一番建议:“你的字写得不错,还应该画山水。有现在的基础,只要刻苦钻研,一定能画好。”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画展上与李可染亲切交谈

可染先生这番话,应该说进一步坚定了早就有志于此的侯德昌的信心。可那会儿,不断地批黑画,使国画一度陷入是否还有必要存在的危机,侯德昌山水画创作自然受到限制。1974年,一次难得的机会终于来了。上级要求画家去创作反映工农业战线大好形势的作品,他和同校任教的白雪石先生一同赴京郊昌平山区开山凿渠现场写生,合作画出了后来那幅有名的《长城脚下幸福渠》,该作品参加完全国美展后,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1974年侯德昌与白雪石(中)在一起研究画艺

侯德昌真正的山水画创作由此高起点地开笔了。

1980年前后,他又与白雪石先生一道,数次深入苏皖实地写生。在回忆往事时,侯先生说,那时的条件很艰苦,哪像现在到哪去有车接送,住高级宾馆。饿了啃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喝山泉,住小店或老乡家,都是常事。以后,他又多次陪张仃先生外出写生,向老先生学习,向大自然学习。1983年,他同院长张仃先生赴三峡写生。进入90年代,他更是连续6年与助手一道陪同张仃老先生去自己熟悉的太行山写生,后考虑到老院长年事已高,便与助手继续坚持每年赴太行山写生,从不间断。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与张仃在太行山写生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1986年在美国讲学时为学生做中国画示范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1988年在新加坡举办的本人书画展上致词

历史上曾出现众多画派,异彩纷呈,而每一画派的产生均是以有个性的杰出代表画家为旗帜,从而推动着中国画的发展。那么,不久的将来,会不会出现以侯德昌为代表的雄健浑厚的太行画派呢?我想是大有可能的!

雄健浑厚是侯德昌追求的艺术风格,范宽、李成、龚半千、黄宾虹等以浑厚见长的山水画大师,都是他追慕的先师。宋代是我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画坛名家辈出,灿若群星,有人喻之为“千山竞秀,万壑争流。”他们强调师法造化,忠于现时,加之富于创造精神,所以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被侯德昌崇拜的范宽正是此时北方雄强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继承是为了转化和创新,他每年都踏访名山大川,从大自然中感悟艺术的真谛: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奇石,峨眉山之清秀,黄山莫不兼而有之。所以,侯先生数上黄山,他笔下的黄山图被美术界誉为“侯黄山”。

不仅画艺高,侯德昌的书法亦精妙。看他的隶书、草篆,令人强烈感到笔法的转换美,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什么时候开始抽毫掠锋,一笔中有变,而且变得自然,“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让笔力完足地达意。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草篆“山雨欲来风满楼” 46cmx69cm 1982年

笔法之特点,不是别的,正是姜夔在《续书谱》中提到的作为“字之精神”的“锋芒圭角”,也就是梁武帝所说的那种“婉婉暖暖”“棱棱凛凛”的“神采”。好书法不但结构美,笔姿也美,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张怀灌在《书断》中作隶书《赞》曾说:“长毫秋劲,素练霜妍;催锋剑折,落点星悬”。指出了汉隶、八分、真楷的基本笔触特色。侯德昌的书法笔法自然、丰润,积数十年功力,变化出新一种意态姿致的美,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2008年为钓鱼台国宾馆隶书《钓鱼台颂》210cmX680cm

众所周知,隶书容易写成刻板的死字,而侯先生的隶书“却笔法活变,意态飞动。”难怪孙过庭提出:“作草如真,作真如草。”还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侯德昌不仅精隶,他的草篆如隶书同样笔笔不苟,处处有起落,有交代 ,这恐怕也是美术圈内之所以喜欢他草篆的原因。

侯先生的书法能达到笔笔敷畅饱满,精神完足,正应了姜夔所言:“有锋则以耀其精神,无锋则以含其气味。”“方”之与“圆”,“刚”之与“柔”,“遒”之与“媚”,“质”之与“妍”,能达到含耀相兼、藏锋裹尖。

1992年,他将研迷多年古文字的学术成果,汇集成《篆书艺术》出版。这部以当代美学观点研究篆书的专著,上溯甲骨、钟鼎、石鼓、竹简、瓦当,下至明清以来书法篆刻,全是侯先生锱铢积累写成的,集艺术和实用为一体,再版3次后仍是脱销。张仃、黄苗子、卢光照、秦岭云、吴冠中、许麟庐等老艺术家均对他那种踏踏实实献身艺术的精神和不凡的成果给予极高评价。

“自古寒门多名士”,早已成为名书画家的侯德昌先生,既没有叱咤风云的权势,也没有惊险神奇的经历,更没有“大师”的气势与派头,有的只是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情怀,不务虚名、落落自甘的人品。

弘一大师李叔同生前一直主张艺术家要“先器识而后文艺”,侯德昌就是一位先有“器识”的艺术巨匠。他的作品不但达到了“惊四筵”又能“适独坐”。

侯德昌曾把自己写隶书的经验归纳成这样的心得:“心要很静,功要很硬。”从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八一大楼,到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侯德昌先生的书法作品与他的山水画一样,将经得住历史的冲洗。

古人说:学书“如僧家托钵,积千家米煮成一锅饭。”侯氏书法如此受社会喜爱,正是有他自己的面目。若非真积力久,恐难达到这个水平。

2001年5月,中央文史研究馆为3位河南籍的馆员秦岭云、卢光照、侯德昌在郑州隆重举行三人乡情画展,每人20幅的画作令家乡人民大为振奋和自豪。有趣的是这三位以书画名世的大家又均系汲县师范毕业,这一现象为全国独有,故此,家乡政府决定建一座“三笔亭”以激励教育后代,并由馆长启功先生欣然题写。侯德昌先生这样对我说:“我想象追求的艺术目标一定要达到,因为我肯于吃苦,善于爬坡。目前我三分之一时间画画,三分之一时间写书法,三分之一时间著书,所以还顾不上出画集。那将是我创作的总结,代表我的艺术水平,我会很负责的献给社会。”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2003年侯德昌出席“三笔亭”揭幕式

侯先生曾多次向我强调:“传统的东西并不老,而是我们没有学到家。有人对文人画的发展前景丧失信心,认为难以再有发展。我则相反,决心重振文人画的雄风。文人画需要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文化内涵,它讲究笔笔有出处,要求像写书法那样去作画。我想象追求的艺术目标一定能达到,因为我肯于吃苦,善于爬坡。”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2020年1月16日侯德昌《篆艺字典》发布会

2003年5月,侯先生的巨著《篆艺通典》问世,这是在1992年版《篆书艺术》一书基础上进行修改、充实的。共收入汉字1310个,篆字13592个,还有自画的印章800多枚,全为毛笔书写,既是古文字工具书,又是精美的书法艺术。7月,由侯先生全以隶书书写的从先秦到晚清的500条名家名言的大型精装《人生宝典》出版,名言配名墨,使精美的书法和精美的内容得以完美结合。2004年3月,《侯德昌书画》一书出版。

71岁的侯先生对我说,他下步准备出一本隶书书法集和一本篆书书法集。然后将考虑出画集。所以,需要加紧创作的步伐。9月,他随中央文史馆五人文化代表团赴欧洲考察。回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首长通过军委找到侯德昌先生,约请他无论如何要为驻澳部队画一巨幅山水画悬挂。绘事繁忙的侯先生正在认真构思…….

这就是侯德昌——实实在在拿出真东西的、德艺双馨的书画大家!”

结 语

此番侯老先生在身体不适下,仍与后学抵掌而谈达三个小时,可谓情深意浓。他告诉我,2019年3月20日把为毛主席纪念堂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宣纸手稿,无偿捐献给了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了却了多年心愿。捐赠仪式上受赠方盛赞他的高尚品德与情怀,至此,新中国革命文物宝库中,又增添了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1976年为毛主席纪念堂题字手稿

薛永年先生认为:侯德昌的隶书形成了更加稳定完美的个人面目:端庄大气、质朴凝重、饱满雍容、静穆安详、雅俗共赏。······虽然作品与刘炳森具有共同的装饰美,但刘丰润潇洒,侯端庄遒劲,可谓各有其美。并称侯的草篆则是跨越书体,把书法、金石、国画、装饰之美,熔铸为一,把始于张正宇的这一创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与草篆相关的刻字艺术,更是侯德昌的独特贡献,他是以一个书法家的眼光去研究去整理。还说,侯德昌的书画艺术,是人品与格调的心声,是民族文化之根的礼赞,是时代之魂的颂歌。

我以为,薛先生的评析深入又精准。

自闻名中外的划时代巨作《幽燕金秋图》问世后,欲出重金购藏侯氏书画者甚众,虽多方出击均未如愿。2000年,卡塔尔王储来华访问,被《幽燕金秋图》深深震撼,想请侯德昌复制一幅带回去。有关部门把这一消息透露给侯先生,“当时卡塔尔王储出价1000万美元,但我说这个无论如何不能复制,再复制我们的东西就贬值了。”侯德昌先生坚持不炒作、不卖画,清白做人、踏实问艺。他除了写字画画,最大嗜好就是读书,家里16架图书中,不乏台湾故宫出版的珍贵影印版本。他倾心创作的书画要么在国家重要殿堂,要么在美术馆博物馆,要么在重点文化景点,要么在家里。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苍松图》局部(2007年)

书画皆通,以书入画的他呼吁:“中国书画创作要有正大气象、民族气派,要彰显中华文化的主流意识,要对国家有责任感,否则书画家就没有主心骨。”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侯德昌2002年隶书申居郧《西岩赘语》句(49cmX69cm)

书画皆通 德艺双馨  ——我所认识的侯德昌 | 美术常识

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侯德昌》俗称“大红袍”封面

惜别时他那自豪欣慰的话语再次回响耳畔:“我这一辈子没有陷入到商品里,我感到很荣幸,没有走商品道路,一直给国家画画······”。

这便是我所认识的侯德昌先生,一位书画并举,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2022年3月10日夜、复改于20日

<注:作者王景山系中国作协会员、美术评论家、高级记者>

相关文章

  •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张金荣[图文]
    寅虎纳财 鸿虎齐天——著名画家张金荣[图文]

    【艺术简介】张金荣,天津塘沽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画师,中央电视台华人频道艺术顾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幼与丹青结缘,喜涂鸦,无方寸,广涉猎,无师承。近年画作以国画写意人物为主,题材多为名人高士,野鹤闲云。花鸟画以鹰、鹤、鸡为多。作品重意境,求神韵,力求雅俗共赏。1985年加入中国美协,七件美术作品由国家美术馆收藏;1997年任塘沽政协...

    176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0年特别推荐当代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名家——杨仁杰[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当代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名家——杨仁杰[图文]

    名家简介杨仁杰,号砚田耕者,别署师竹斋,一级美术师。1972年出生于湖南芷江,1995年毕业于湖南省吉首大学。张锡良书法讲习所第四期学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书画高研班第四期学员,书画并举。书法师承著名书法家赵敏、张锡良、李国胜等。广临历代名帖名碑,尤善小楷、行草及榜书。国画师承著名画家胡林、李爱国、彭祖华、钱德湘等。国画以山水见长,兼攻花鸟人物。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大书画展并获奖。作品远...

    4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范美俊:慎用女性艺术标签[图文]
    范美俊:慎用女性艺术标签[图文]

    每年艺术界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是对女艺术家的满满关爱。美术馆的专题展,纸媒上的妇女节专版,多年来已习以为常。前些天,朋友圈有某“妇女美术作品展”消息,一师姐评论:“妈呀,我还以为是‘妇女用品展’,差点看错!”与女艺术家相关的,是流行近20年的“女性艺术”。我不太明白该词的意思,就以之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弹出一堆少儿不宜的网页与人体摄影。显然,女性艺术不是这些内容,而女艺术家的作品也未必是,把卫夫人的...

    168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黄立成书法作品欣赏[图文]
    黄立成书法作品欣赏[图文]

    黄立成近照黄立成老师自幼酷爱硬笔书法,且勤奋好学,临池不辍,汲百家之长,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经拜庞中华老师精心指导,书法艺术一步步有了长足提高,现为庞中华老师得力门生。几十年来,刻苦临池王羲之,赵孟頫,王玉孝,司惠国,张爱军,韩享林等书法家字贴,楷书,行书。草书作品如虎添翼,大处可见苍劲,小处不失灵动,质朴中见潇洒,细腻中显豪放,构图从容大气,苍峻峥嵘,气势雄浑,多次在历界书法大赛中荣获不...

    117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臣金廷标有本要奏:是郎世宁画了“火鸡”[图文]
    臣金廷标有本要奏:是郎世宁画了“火鸡”[图文]

    郎世宁、 金廷标 《火鸡图》 1759-1760年 设色绢本 194x217cm“这幅落款金廷标的《火鸡图》,实则是和郎世宁合作完成的。”在故宫博物院常年研究清代宫廷绘画的聂崇正对于这幅即将拍卖的无郎世宁落款的画作,如此认定。当然这样的鉴定意见来自于聂崇正过眼无数的清代宫廷绘画,其中既有本土宫廷画家,亦有外来的西方画家,这种个体经验以及背后的知识储备是你我无法比拟的。今天,我们先从一个“非...

    81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不再避讳商业诉求 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很亲民[图文]
    不再避讳商业诉求 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很亲民[图文]

    2013年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展出的荷兰艺术家霍夫曼作品大黄鸭从当年轰动香港的“大黄鸭”,到今夏点燃深圳的“未来游乐园”,艺术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介入我们的生活。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艺术将走向何方?近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做客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解析《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他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今天的艺术不再惧怕表现美,不再拒斥技术合作,不再避讳商业诉求,今天的新艺术,将借助美的普遍性,寻求跨...

    199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五形幻化 梦笔生花——王梦之书画作品散评[图文]
    五形幻化 梦笔生花——王梦之书画作品散评[图文]

    书法之道,书为写,法为度。书写强调用笔熟练,盖以时日推移,量化积累。法度要求笔笔有出处,字字不逾矩,出于传统,合乎理法。在书写的过程中,遵循法帖,从量变达到质的飞跃,意到笔到,得心应手。而后随心所欲,融入心性修养,自带一种时代气息,从而成就一家之独特风范。理论说来简单,书法之成就实难如登天。没有悟性,勤奋不得要领不可。有悟性也需坚持十五年以上,方有进入书法门槛之可能。故在书法界,懂书法者已是知音...

    146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他艺术上求新求变,生活上则非常俭朴[图文]
    他艺术上求新求变,生活上则非常俭朴[图文]

    《青海塔尔寺庙会之一》 关山月 1943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闸坡渔港之一》 关山月 1953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品荔图》 关俊关俊回忆伯父关山月:“伯父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很有正义感的画家,无论是画品还是人品,在岭南画坛都算得上楷模。”相约电话采访那天,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聘画家关俊尽管一直在忙,但谈起关山月先生,他马上和《收藏周刊》记者在电话里畅谈起来...

    191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陈增胜(组图)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陈增胜(组图)

    【艺术简历】陈增胜,别署沚润、之润、大胜等,号白头翁。1941年5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历任原中央机关美协常务理事、顾问,人民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书画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书画院院长,孙其峰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威海画院原副院长。2000年中国百杰画家,2013年被录入《文化部文艺人才中心...

    27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山水与禅悦[图文]
    山水与禅悦[图文]

    王赫赫著王赫赫画罗汉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王赫赫生在长春——我工作过的地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他自从攻读博士学位,就不时来家小坐,虽然不由我指导,却总是带些作品,认真听取意见。他为人朴讷温厚,治学刻苦扎实,在七零后的同学当中,发展比较全面,既具备良好的写实基本功,又能够致力于诗书画印的一体,领悟文人画传统。其中国传统的功底、书法刻印的造诣,可以说在不少同龄画家...

    44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红色主题创作迎来了又一高峰[图文]
    红色主题创作迎来了又一高峰[图文]

    “红色主题”是否真的迎来了新的一轮创作高峰呢?我们既要展望未来,更要回顾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史,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新中国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经典的作品,从徐悲鸿的《从世界和平大会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到五六十年代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黄胄的《洪荒风雪》和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再到八九十年代周思聪的《人民与总理》等,对这段时期的艺术成就的关注和整理,一直以来是...

    115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日本“物“派:展现艺术的真实状态[图文]
    日本“物“派:展现艺术的真实状态[图文]

    “物派”本身不是一个群体的名称,而更像是对一群1970年前后主要活跃在东京的艺术家的松散标识。战后由于欧美经济文化的大规模侵入,使日本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强烈冲击。在这种铺天盖地的文化侵入下,是选择被动接受西方价值观,还是从日本的传统艺术文化中寻找出路,已经成为日本现代艺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一批反对照搬美国艺术的模式和观念,主张运用东方艺术的独到观念和思想的日本艺术家。尽管“物派”艺...

    11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李巨荣作品赏析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李巨荣作品赏析

    李巨荣,1956年9月出生于山西昔阳,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税务师。1974年12月,在空军39067部队服役,历任标图班长,标图排长,侦察参谋,先后荣立二等战功一次,三等战功三次。1989年九月转业到晋中市税务局工作,历任人事教育科科长、和顺县税务局局长、党组书记;阳泉市税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国家税务局晋中市税务局税务学会副会长。多次获得...

    4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马良书:我追求美感的纯粹性[图文]
    马良书:我追求美感的纯粹性[图文]

    马良书:1966年12月出生,湖北郧西人。现为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9月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2001年9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绘画创作实践与中西艺术比较研究。2004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作品曾获2007、2009中国艺术大展银奖、铜奖。出版学术著作及作品...

    166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品物流隐现模式之痛[图文]
    艺术品物流隐现模式之痛[图文]

    价值数十万元的古代瓷器在物流途中被损坏、知名画家作品在送展途中因大火被付之一炬……因运输过程缺乏专业性而导致艺术品被损毁的事件不断发生。随着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各路资本接连布局市场,市场消费欲望持续增加,但频频出现问题的物流则被认为是制约发展的一块短板,使得如何提升艺术品物流质量也成为艺术品市场服务升级的关键一环。60%风险暗藏其中如今艺术品受到不少投资者的青睐,而物流作为艺术品...

    19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