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摄影人刘卫兵(网名兵哥)的最新著作《摄影实战手记——一个记者30年的记录与思考》出版发行,在社会上产生不小影响,赶紧买来阅读,并相约在琉璃厂桥附近的小茶馆品茗细聊。这本书颠覆了过去我对兵哥的认知。原来以为他只拍国家领导人和重大时政新闻,其实他的摄影领域很广,许多照片充满绘画的艺术追求。
作为从事过摄影、后来专职绘画的画家,我和兵哥是2003年前后在人民大会堂拍摄国家领导人活动时相识的。在短暂的交流中,我被他爽快热情的性格和拍照时的专注和快速反应所吸引,让我见识了他在拍照时现场快速和应变能力。那时新媒体刚刚出现,他热心地帮我注册了“精英博客”,那是当年最早的媒体人和艺术家网上交流的平台。后来我在这家网站与网友沟通了好多年,收获不小。这事儿我一直记着,他却想不起来。其实不少朋友都得到过兵哥的帮助,但他却忘记了,大家无论大小都喊他兵哥,兵哥当之无愧。
兵哥的新书《摄影实战手记》,是他30年的心血和积累,书中的三百多张照片是从几十万张摄影作品里精选出来的,这些照片无论从社会、时政、突发事件、海外和日常生活以及国际国内的不同角度,运用独特的色彩、影调和线条诠释了改革开放史诗般的变迁和故事。仔细品味发现,他追求摄影和绘画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有机融合,既有故事的细节描述,又有绘画性写意精神的张扬。事实上,摄影原本脱胎于绘画艺术,摄影人一直受绘画的透视、构图、光影和色彩的影响。兵哥把个性的情感、认知以及美学观念融入作品中,将纪实摄影和绘画艺术以及个性巧妙地表现出来,以此来实现摄影记者担当和梦想。
当今,人人都会拍照,可要拍出好的艺术作品,就要有体现独特的个性能力。艺术的表现力在于它本身的功力,同时功夫也在其外。兵哥上中学时曾拜师学习书法,并对绘画有浓厚兴趣。日前在朋友群里偶尔见到他随手写的隶书,确有功底。听说他有空就去住家附近的琉璃厂,驻足品味学习书画家的作品,汲取艺术的养分。在兵哥的书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笔墨韵致和西画色彩与透视在摄影作品中的反映与渗透,看到了摄影与绘画艺术融合的美。
村民看大戏。1996年春,河北阜平县村民在村头观看北京送戏下乡演出。
《摄影实战手记》封面摄影作品《乡村看大戏》,是兵哥1996年春天在河北阜平县村民们观看北京演员送戏下乡时抓拍的照片。这张照片具有很强的艺术视觉冲击力,就像法国印象派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点彩油画作品风格,这种绘画并不是在调色板上进行色彩的调和,而是将纯色用点圆点的方式直接点画在画布之上,这些点上的色彩在不同距离的观赏中产生了视觉的色彩调和与变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乡村看大戏》,照片上的远处背景大多由山坡上众多的农民占据,在自然光下呈现出偏冷的色调,中间是站满农民的三两棵树,巧在让画面构图发生变化,画面近处是密密麻麻拥挤的村里人,其间亮色农人的衣服,点缀出画面的暖色,使得整张照片色彩更加丰富而饱满。照片底部四分之一面积众多人群的橙红色面孔与背景形成强烈反差,让画面产生虚与实,冷与暖对比,这种色彩的互补关系更增强了照片绘画性艺术语言表达,画面形散而神不散,犹如点彩画的笔触,既有韵味又有秩序。把这幅摄影作品与修拉的油画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放在一起去观赏,感受到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给观者带来内心的感动。好像在欣赏一幅印象派风格的油画。类似作品还有《国庆60周年阅兵观礼的民众》、《云起时·男孩》等等。
阿富汗少女。2001年巴基斯坦西北城市白沙瓦。街上临时停车,讨饭女孩跑来望着我,阳光下美丽而宁静。
难民营小姐妹。远处帐篷前,刘卫兵用长镜头抓拍一对姐妹,小姐姐笑了。
老伴。1990年甘肃会宁,窑洞前的老两口。期待照片能给他们带来片刻的轻松。
女委员哭了。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抓拍女委员伤心落泪的画面。
特殊的队礼。1995年,全国少先队员代表大会上,独臂少年用鞠躬的方式行队礼。
书中摄影作品《乞讨的少女》, 是2001年兵哥在阿富汗战争前线采访时偶然抓拍的。临时停车,当他隔窗看到走来讨饭的女孩和她无助及纯净的目光,触动着兵哥的情感。带着复杂伤感之情,他快速调整角度快速按下快门,抓拍到这张色调沉稳,质感酷似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照片,作品再现了少女眼神里传递出伤感与纯真,尽管拥有青春和美丽容颜,但也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奈之情。诸如《惊恐的难民营妇女》,《女委员哭了》,《拆迁房前的女孩》,兵哥丰富的经历、勤奋思考和追求,是他拍摄和创作的源泉。作品《老伴》是1990年他大学毕业在甘肃实习一年期间,在革命老区会宁农村的窑洞前给老两口拍摄的。被风雨磨得已无棱角的老窑洞,老窗户,老墙皮与两位老人面无表情又历经沧桑的脸相互映照,人与环境有机地融合。此时,灿烂的西北阳光中,仿佛有微微的凉风掠过,历史、现实与老者的影像,好像在诉说着一段无言而深远的经历。照片以绘画表现形式的黑白灰三个层次和灰色调构成,采取平实构图和简洁的线条造型,表达出人物复杂的情感。照片更接近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书中类似的作品还有《特殊的队礼》《面向九七》以及兵哥的代表作《阿富汗小姐妹》。
惊恐的难民营妇女。2001年10月,路过难民营时,从车里抓拍到几位躲在墙角的妇女,眼神中充满恐惧。
面向97。1995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在北京闭幕。李嘉诚、周南、霍英东(从左至右)在庆祝晚宴上观看演出。香港回归步履艰难。
1998年,刘卫兵出版的摄影画册《日本人印象》,用纪实和艺术结合的手法记录现代日本和日本人的生活时态。
应该说,兵哥不经意间将摄影语言与绘画艺术静静地融合在一起,在技巧处理上模糊了梦想与现实的界线。他把照片中精准、纪实风格与不拘一格的艺术联想与创作巧妙融合,把印象派风格、古典主义写实绘画表现形式,如丰富的色彩和纹理,复杂的细节,以及大面积的颜料扩散巧妙地运用在他的摄影创作中。
其实,摄影的各个流派都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或绘画都是作者面对现实生活,通过思考、立意、构图、用光上的记录和创作。两者使用工具、创作方法不同,但都是把三维的空间物象变成了二维的平面作品。摄影更接近真实,绘画更强化自我感受。观赏兵哥的摄影作品,发现他无论在拍摄高端时政还是社会百姓的场景时,他有意或无意之间,把绘画和艺术感悟融入摄影作品中,给读者带来独特的观赏和感受。作者丰富的纪实经验与艺术感悟精巧地融合,这些作品值得反复品味。作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的我来说,有幸品读兵哥(刘卫兵)的摄影新书和作品,无形中为我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读者们应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2021年12月6日
作者简介:
杨先,中国当代新写意画家。曾供职中华全国总工会并为外交礼仪创作,作品被国内外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收藏。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出版多部个人画集。曾获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世界华人艺术展组委会“世界华人优秀艺术家”称号。2018年建立杨先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