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作品
中国画画法分工笔与写意两大类,究其实,就二者在物象表现追求上来说,皆并非执着于外在描绘,而是强调神似。故而中国画总体上可以说是写意的艺术。“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东坡此语正道出了中国画表现的实质。所谓写意,并非指对事物进行的提炼与概括,而是指在对事物精神实质的表现中所进行的“借彼物理,抒我心胸”的艺术创作活动。从此意义上说,作品就是我的影子。外在躯壳是画,内在精神是”我”,画借我生活力,我借画以传情。
画山水如果只能表现山川的“形”,则会失去写意的真正含义。黄宾虹说:“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美学家苏珊朗格也说:“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所以,归根结底画家的创作其实是一种呈现“吾人之心”的艺术活动。
要抒我之真情,必须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这就首先要了解所表现的对象。明了这层意思自然会重视写生,通过写生(形)得到自然山水鲜活的精神实质。许多山水画家都十分重视“外师造化”,把它作为“中得心源”的依据和条件。这当然很好,不过我不赞成有些画家以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依据,涌向名山大川,把奇峰云海异水作为山水画创作的唯一素材源泉或将其拿来直接形成作品。因为同一的“模特”势必会造成风格雷同的作品而缺少自己的个性,且对景创作、写生也并不是国画的创作方式。
刘玉来作品
“外师造化”应根据每个人情况而定,切忌等齐划一。每个人都会因生活环境的差异在审美情趣上有所区别。故此画家们游览名山大川,搞写生,但他们真正熟悉的可能只是某一地方的山水。而搞创作必须以自己熟悉的地方为首选。故尔“外师造化”最佳的方式就是以自己所熟悉的“造化”为师,古代有作为的山水画家莫不如此,他们大都是以自己栖息之地的“造化”为师,最终才形成了自己的画风。而现代有些画家几上某山,但其成果终不能越过以某山为居的古代大家,正是因为他们对某山的熟悉只局限于“几上”,心源之所得尚停留在一种“隔”的层面,岂如以其山为居的画家认识得深刻?
对于“搜尽奇峰打草稿”,我以为应将重点放在“尽”字上,因为石涛说的是“打草稿”,并非创作,他的本意旨在使画者头脑中多些有个性的素材,以利于创作时的形象思维活动罢了。为此我们在创作中何必拘泥于奇峰呢?
国画家大都既重视师造化又重视思考、求学的功夫。所以,“中得心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与师造化反复交替中逐渐深化逐渐获取的。这期间有依逻辑推理的收获,也有顿悟式的灵感。因而“心源”之所得的过程是长期的,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中。
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创作都必须从传统中接受一些方法和形式,国画的创作亦是如此。对于传统的继承包括技法与内容两方面。接受传统技法而一成不变,或将内容也一股脑儿拿来,那样的作品必为复古;对传统一概抹杀或以其为点缀,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无法或以它法代之,其成品绝非国画。黄宾虹说:“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 否则如狩猎田野,不带一点武器,徒有气力,依然获益不大”。可见,千百年来聪明睿智的画师们留下的传统技法,应在后来者开发新作品中得到正确的利用方是不二法门。因而它是画者不可少的,与师造化有同等的意义。不过也应把它与创作分开来,学不是照搬,而是为了活用。在创作实践中学会经营、描绘造化中的东西,不能只会搬弄临摹的技法和内容,要艺术地、有机地组合造化中的成分为画。我有时把临摹与师造化结合在一起,即首先游览,默记一些景,回来根据其内容有选择的去临摹。之后用摹本中手法依记忆中的景“写生”。这样的“写生”实际就是创作,久之,在技法上熟练的同时,又学会了构图。
刘玉来作品
我画山水画是从山里见景的角度来构图的,因而就画面来讲属满铺满盖式,但为了增加空灵诗意,虽然我也把眼界限于山中,但尽量画得远些,涵括得广些。本着舍取可由人的美学思想,近处为重点,中远从略。近景精心策划,以点景人物安排一个”高潮”区域,画中动静、疏密、浓淡、虚实结合。在这个“高潮”区(局部)內更是特别经营一番。因此我的画中改变了点景人物从属的点缀性质,人物虽小却不是可有可无的,在画中占有一定比重。我所追求的画面是远看有气势,近看细读有内容,禁得住品味。
在技法运用上,我主张旧法新用,根据表现对象使用各种传统皴法,同时也有变化。即运用大量干、湿笔,侧、逆、顺,皴擦并用,着色也与皴擦交替。力求使轮廓线与皴、点、擦、染活泼交融,松快、洒脱,取得一种乱中求整的风格。同时根据所画内容强调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西法透视关系。为使画面深厚,我运用积墨法,使黑处黑中透气,避免一塌糊涂出现死墨块;淡处处理手续并不减少,使之色虽淡,却产生一种厚实有层次有质感的效果。
山水画大抵不易表现出一个明确的含义,只适于表现一种情景。因此为使其情外显,我大都不借题目而借助题诗。诗意有的与画结合,有的以画为起点书写心境。如在一幅画中我题诗道:“我画山岚不画烟,恐污华夏好河山。山河干净栖息地,应为儿孙放眼宽。”就是以画为起点书写对自然环境当爱护的理念,观者见画与诗自然会产生与画者同样的感想。
温柔敦厚是诗之旨,也当是山水画之旨。故此我追求书卷和平易的生活气息,山林泉水之地务求可居,避免荒寒险恶及沦为名胜景点广告附庸。也正因此,所以我主张山水画要表达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情趣。
北京艺术研究所刘玉来
2022年3月(摘自大百科《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