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弗朗西斯·培根:一位把人画成动物的艺术家[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帆帆 点击 :

弗朗西斯·培根:一位把人画成动物的艺术家 | 美术常识

《释放》 彼得·比尔德(PeterBeard)70年代拍摄的一张照片

如果你看着伦勃朗的肖像,尤其是自画像的眼睛,你似乎能看到一个“灵魂”。宗教思想和书籍从一开始就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并在今天继续诱惑着我们。但是弗朗西斯·培根是第一个把人画成动物的艺术家。人们说他的作品没有灵魂,是一堆肉和骨,血和脑的混合体——简言之,像活生生的肉。挣扎在无情的达尔文式的生活中,使得培根的作品中充满了令人不安的氛围。而他对人类自然历史的激进目光,让他与彼得·比尔德这一20世纪最杰出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之一,产生了友谊与共鸣。

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画家1992年去世后,人们在他的伦敦工作室里发现了200多张大象遗骸的照片。这是由培根的好友彼得·比尔德送给他的,是比尔德在一架低空飞越肯尼亚草原的飞机上拍摄的。这两位老友会热烈地谈论照片中这些巨大的灰色巨人在非洲阳光下慢慢腐烂成白骨和象牙纪念碑的画面。这些照片激发了培根对艺术和生活最尖锐的一些想法。他曾经谈到:“大象的照片很自然地具有启发性,他看到的是“一个导火索——一次释放”。

比尔德拍摄的大象遗骸照片目前即将在伦敦的奥多瓦斯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培根为比尔德创作的《肖像研究二联画》(Two Studies for Portrait)。比尔德的脸上黑色的空洞侵蚀着他的面部,他的左脸颊不见了,嘴上血迹斑斑。这幅1976年绘制的二联肖像画很可能是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面部严重创伤照片的启发。这是培根如何让照片“释放”他的思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弗朗西斯·培根:一位把人画成动物的艺术家 | 美术常识

弗朗西斯·培根《肖像研究二联画》1976年图片来源:Estate of Francis Bacon/DACS/Artimage 2021

这幅作品揭示了培根对一个他爱但不能拥有之人的复杂感情。尽管面相被破坏,画中仍让能看出这位摄影师闻名于世的英俊容貌。他们两人在1965年相遇,但他们的关系从1972年开始变得更加亲密,培根当时正经历恋人乔治·戴尔(George Dyer)去世的哀恸,并想要从中恢复过来。1971年,戴尔被发现自杀死于他和培根下榻的巴黎一家酒店的厕所里,当时正值培根在大皇宫(Grand Palais)的一场回顾展开幕前,这场回顾展使得培根成为了自毕加索以来最伟大的画家。

培根在70年代的艺术创作中一直有这种悲痛的情绪,不仅存在于他创作的关于恋人的绘画作品中,也存在于一系列充满绝望的自画像中。突然,在这种痛苦中,他开始描绘好友比尔德,在这里快乐的情绪开始出现。他又重新恋爱了。一个朋友注意到培根对这位摄影师有一种“爱意”。不需要流言蜚语,培根的画像说明了一切。

比尔德娶了模特谢丽尔·蒂格斯(Cheryl Tiegs),在内罗毕的一条街道上拍摄了伊曼(Iman),因此被认为是“发现”伊曼的功臣。这位出生富有的纽约人以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名字称呼自己,但他不喜欢在非洲狩猎,而是在1965年出版的《游戏的结束》(the End of the Game)这一摄影图册中描绘了这些动物所面临的危险境地。在去年比尔德去世了,享年82岁。在去世前他从长岛的家中消失,去往树林中游荡,两个星期后人们在那里发现了他的遗体。他在生命的最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

弗朗西斯·培根:一位把人画成动物的艺术家 | 美术常识

《复杂的感情》培根(左)与比尔德上个世纪79年代 图片来源:Estate of Peter Beard

培根的灵感不只来源于比尔德英俊的面容。两人经常探讨关于动物、非洲和死亡的话题,也给了培根无限的灵感。《游戏的结束》这本摄影图册中,比尔德收纳了的照片有的拍摄的是活生生的大象,有的拍摄的是由于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不善而饿死的动物腐烂的身体和遗骸。在每次摄影图册再版的版本中,他都添加了更多的大象遗骸的图片。

这些照片是从俯视视角拍摄的,以赤裸裸的坦诚展现着死亡。有的照片是当大象的内脏被吃掉时的样子。有的拍摄的是大象只剩下累累白骨时的样子。培根发现这些照片比活大象照片更令人难忘。在1972年,两人在伦敦会面并录制了一系列被称为“死象访谈”的对话。培根对比尔德说:“死去的大象更美丽,因为它们比活着的大象能激发出我更多的想法。活着的时候,它们只是美丽的大象,而死去后的遗骸则代表着各种各样的美。”

培根显然在一些人可能称之为恐怖的东西中获得了一种反常的快乐。“我曾经在一条大路上看到一场严重的车祸,”他在访谈中说道:“遗骸上到处都是车上的碎玻璃,还有血迹和各种物品,事实上非常漂亮。”

弗朗西斯·培根:一位把人画成动物的艺术家 | 美术常识

《灰巨人》1984/2008年拍摄图片来源:Peter Beard/Estate of Peter Beard

听起来培根的描述很是JG·巴拉德(JG Ballard)的小说《车祸》。“死象访谈”中培根毫不做作地宣称车祸和大象遗骸是美丽的,他抓住了70年代早期颓废年代的阴暗面。

当然,培根没有听起来那么邪恶。他给比尔德解释了为什么死亡可以是美丽的,也谈到了在很早的艺术理论中就涉及这一点。他提到了伊森海姆祭坛画,这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杰作,画中基督灰绿色的身体上布满了溃烂的疮口,他在十字架上还活着的时候已经开始腐烂了。培根说:“是不是,正是在这样一种巨大的恐怖中,表现出了无限的生命力?如阿伽门农这样的古希腊悲剧也是如此。”

弗朗西斯·培根:一位把人画成动物的艺术家 | 美术常识

《恐怖,恐怖》比尔德的死象系列图片来源:Peter Beard/Estate of Peter Beard

换句话说,一头死象与希腊悲剧不相上下。这是一个巨大的生物的残骸,它本身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我们并不是唯一一个看到大象骨头就印象深刻的动物:这些动物自己也会认出自己物种的遗骸。它们会停在遗骸旁,用它们的身体碰触骸骨。

培根在创作中也研究了医学插图、女性裸体和艾德沃德·穆布里奇著名的动作研究,并对它们进行了变形——在新的语境中引用它们,将它们融入到橙色房间里的爱与死亡的噩梦中。培根和比尔德的友谊是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友谊。在20世纪70年代,摄影并没有现在这样的艺术地位。培根让比尔德相信他在创作艺术。在这种认可的鼓励下,比尔德创作了他的自然照片的拼贴和摄影集。培根帮助比尔德以一种新的方式来看待摄影艺术。

他们的共同爱好之一是约瑟夫·康拉德1902年的小说《黑暗之心》,后来电影《现代启示录》正是以这部小说为灵感而拍摄的。在这本书中,叙述者马洛在刚果河(River Congo)上驾驶一艘船,在那里他遇到了库尔茨(Kurtz),一个理想主义和帝国主义者,他其实是一个道德虚无的垂死外壳。对培根来说,比尔德拍摄的最后一批“伟大的”白人猎手身上有一点库尔茨的味道。比尔德寄给培根的其中一张照片不是他拍摄的,而是别人拍的他:照片上的比尔德剃了光头,因为他在肯尼亚的牧场上袭击了一名偷猎者而被捕。培根把这张照片画成了一个巨大而壮观的头像《1976三联画》,画面中一个男人把小象抱在怀中。培根告诉朋友们,这幅画直接受到了康拉德的小说以及希腊戏剧的影响。它还有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大象的胎儿在他的膝盖上。

那么康拉德的故事是否也解释了培根为比尔德创作的二联肖像画中的黑色空洞?毕竟这两幅作品是同一年创作的。在看过无数大象的死亡后,比尔德的这张面孔似乎被黑暗吞噬了,正如《黑暗之心》中的那句话“恐惧,恐惧吞噬了一切。”近代没有艺术家能如培根一般创作出了极富内涵的个人神话,他的画如正在上演希腊悲剧的幽闭恐怖剧场。除了对比尔德的感情之外,培根控制不了自己的创作冲动——把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变成废墟、悲剧和一头大象的遗骸。

相关文章

  • 上海艺术圈:时代给艺术的机遇[图文]
    上海艺术圈:时代给艺术的机遇[图文]

    唐诺思中国美术艺术的发展史,我们谈到现在已经谈了不少,关键是未来怎么样,未来艺术的发展会发生什么,谁都不能预料,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至少可以探讨一下。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开始来自外国的艺术展更多了起来。在法国、意大利也出现了中国画家的展览。2000年以后,西方大的拍卖行已经在中国出现了。据说苏富比、佳士得两家艺术拍卖行,30%的拍卖画都是中国销售掉的。中国人越来越欣赏现代艺术...

    153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国潮热 切勿旧酒换新装![图文]
    国潮热 切勿旧酒换新装![图文]

    近年来,在电商平台、消费者等多方力量推动下,国产品牌引领的国潮消费成为消费新趋势。与过去主要靠低价来吸引消费者不同,“新国货”在技术水平、使用体验等许多方面开始追上甚至超过国外品牌,国内消费者对本土产品和本土品牌的认知在快速改观。“新国货”的兴起在许多行业和产品上都有体现。例如,在手机通信行业,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成为国人购买手机的首选;在体育运动装备行业,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凭借对最新材料...

    196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蝉羽[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李蝉羽[图文]

    忘情山水间 意出笔墨外——评李蝉羽的绘画艺术古人云“笔生气,墨生韵”。黄宾虹先生在论及中国画的笔墨关系时也指出,“有笔兼有墨,最为美备”、“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这既是对笔墨技法的辩证分析,又是对中国画艺术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李蝉羽的山水画,就特别注意笔墨技法的锤炼,徐疾顿挫、浓淡干湿、虚实疏密颇为讲究,这种富于变化的笔墨,使作品气韵灵动,宛若天成。近看,皴擦点染、错落有...

    146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图文]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图文]

    萧平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位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中国画的体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传统中国画家历来讲究创作自己的个性面貌,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与人不同的绘画体貌、样式。萧平在自己的作品集《莲韵》的“代序”中,论述古人泼墨画荷时这样写道:...

    189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浮世绘为什么这么火?[图文]
    浮世绘为什么这么火?[图文]

    日本的风俗画——浮世绘兴起于江户时代,鲜活地表现了当时平民社会的生活百态,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时代记录,被称为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近日,“梦回江户——浮世绘艺术大展”在BundOneArtMuseum(上海外滩壹号美术馆)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观看。展览由140余幅名家作品组成,内容涵盖了美人画、歌舞伎画、风景花鸟画和历史神话故事等主要题材,构成浮世绘从草创到成熟期的发展史。每一幅浮世绘都...

    17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文夏:美术馆的“地推”与社群关系[图文]
    文夏:美术馆的“地推”与社群关系[图文]

    artcity地图本文基于我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划并执行艺术城市项目的经历与感想,希望以成文的方式记录并分享该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过程,给从事于美术馆行业的同仁们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条件内,将这种具有可行性的美术馆区域品牌建设模式更好地完善。源于为解决问题的项目已经不记得那是一次怎样的场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关于美术馆的成本与效果的一段论述开启了我策划这个项目的灵感,美术馆作为...

    165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中国艺术经典——著名画家高杰作品欣赏[图文]
    中国艺术经典——著名画家高杰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高杰,1955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回天津美院国画系进修一年,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美术学研究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班”。现为天津工艺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12年应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山水画《群峰沐朝阳》。另有全国各大专业刊物以不同形式如:封面、封底等重点推介。有《中国画》《书画家》《国...

    43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似并不易不似更难 新安画派与赖少其[图文]
    似并不易不似更难 新安画派与赖少其[图文]

    赖少其 临汪之瑞《空亭幽树图》(临摹) 1971年 23×49cm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日前,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策划的“笔墨传承——新安画派、黄宾虹、赖少其艺术渊源研究展及观摩研讨会”,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了从新安画派到黄宾虹再到赖少其的笔墨渊源。新安画派明末清初形成于皖南黄山一带,山水画风格和笔墨自有特色,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地域流派之一。清末民初的近现代画坛艺术大家黄宾虹原籍黄山地区的歙县,曾经...

    10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戏说书画收藏的几种“手段”[图文]
    戏说书画收藏的几种“手段”[图文]

    高启 致爽阁名人字画收藏的渠道有很多,但也不外乎“上门购买、拍卖会、画展笔会、画廊以及如今流行的网购”等几种主要途径,但是这几种途径都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今天暂且不说寻常途径,单来说说几种不一样的收藏方式。远了不说,就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收藏字画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观念因素,老一代书画家们很少卖自己的作品,一般只要有爱好者能通过熟人引荐,开口“求件墨宝”很容易。...

    120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七日》:回顾奥巴马当选历程的七件作品[图文]
    《七日》:回顾奥巴马当选历程的七件作品[图文]

    《第六日,牺牲/拥抱》(局部),2010,丝网版画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ARTINFO曾一探各路艺术家如何助阵大选,也盘点过奥巴马与罗姆尼各自的艺术政策观,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明年1月将巡展至利物浦的WalkerArtGallery)的展览“七日(InSevenDays…)”回顾了奥巴马2008年的当选历程,由英国肖像画家尼古拉·格林...

    3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笔墨大家范传福先生:耕读在浩瀚的国学文化中[图文]
    笔墨大家范传福先生:耕读在浩瀚的国学文化中[图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流传的千古思想,体现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道德节操。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一带),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任太师、中书令等职,擅长诗文、书法,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之手。他的第二十七代嫡孙范传福,1960年出生在中国河南虞城,受家传古风影响,自幼便喜欢临摹书法,主攻隶书,兼学小楷、行书、绘画等。范传福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范传福先...

    4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浅说后印象派塞尚油画艺术[图文]
    浅说后印象派塞尚油画艺术[图文]

    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1906),法国画家,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

    99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万鼎[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万鼎[图文]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著名画家万鼎也积极行动,用画笔作武器,助战抗疫,创作了鼓舞斗志的美术作品,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加油鼓励。表达了一个美术家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和美好祝愿!万鼎·艺术简历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第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

    5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罗兴华[图文]
    国泰民安·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罗兴华[图文]

    【艺术简历】罗兴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名家,国家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标准评审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东盟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桂林八桂画院、桂林画院院士,桂林南方书画协会名誉会长,80年代初,曾是漓江画派探索与实践先行者。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画展,曾八次获奖(优秀奖、铜奖、银奖),1988年...

    5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看向文人画的时候,  我们在看些什么?
    当看向文人画的时候, 我们在看些什么?

    当面对中国古代文人书画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常有隔阂、难以琢磨,时间的河流似乎奔腾得太过久远,那些泛黄的册页、深沉的墨迹、黯然的色彩似乎已经不再与摩登活泛的现代生活相合,成了遥远的、与当下关联微弱的“过去式”;又或者你还是怀有兴味地注目过那些“古旧的家伙们”,在尚未来得及仔细揣度之际,就在这注目中冷不丁地被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涌动着的力量所打动……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推荐读一读《清物十志:文人之物...

    189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