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图文]

时间 : 04-29 投稿人 : 圈圈 点击 : 351 次

当代中国思想家李泽厚于当地时间11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去世,享年91岁。本文选摘自《美的历程》,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北宋苏轼 《治平帖》(局部) 纸本 纵29.2厘米 横4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引首为明人所画苏轼像及释东皋妙声所书《东坡先生像赞》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么?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墨迹素笺本 纵18.9厘米 横34.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是直接议论这个问题的,文中那种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都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表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提问”,或者是“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解答”;无论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排遣”,或者是“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缥缈禅意,实际都与这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深刻地联在一起的。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素笺墨迹卷 纵23.9厘米 横2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前五行三十六字由明代文徵明补书

苏词则更为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夜来风雨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北宋]苏轼《洞庭中山二赋》 白麻纸接装 纵28.3厘米 横306.3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苏轼有一篇散文《方山子传》,其中说:

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徉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这也许就是苏轼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标本吧。总之,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传)[北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纸本 水墨 纵26.5厘米 横50.5厘米 (日本)私人收藏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付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本文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美的历程》选读|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 艺术评论

《批判哲学的批判》

相关文章

  • 端庄凝重:古典主义画意摄影[图文]
    端庄凝重:古典主义画意摄影[图文]

    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深度汲取了来自欧洲的古典文艺气息,又结合了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艺底蕴。摄影师Anatoly Che同样利用自己出色的美术功底,用一组静物摄影向绘画艺术致敬。Anatoly Che专业室内设计师,有时也进行大型壁画创作。爱好水彩画,尤其推崇17-18世纪欧洲绘画艺术。三年前开始尝试用摄影方式拍摄静物写真。欧化与俄式结合Anatoly Ch...

    191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鉴赏[图文]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鉴赏[图文]

    图1唐河南巩县窑的三彩花枕广州陈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枕藏品成系列、有规模,纵可囊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陶瓷枕,横可比较各时期不同地域所生产枕的特色。以下试以其藏品为例,对我国枕的历史与文化形成作一简要梳理与分析。我国的枕种类很多,但总的可分为软枕与硬枕两大类,至少在汉代以后一直是软硬两种枕并行的。在古代,枕的用材多是因地制宜,最先可能用木头、石头、土块、竹藤…&helli...

    181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运河文化传承者 中华五体书法大师孙旭明[图文]
    运河文化传承者 中华五体书法大师孙旭明[图文]

    孙旭明,字晓阳,号沧龙,狮缘斋主人,1952年生,祖籍河北沧州市,现居北京,1975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先后进修于“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朱曜奎油画创作高级研修班”。受教于欧阳中石、刘炳森、李铎、朱曜奎、杜大恺、孙嘉英诸位老师。孙旭明作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涉外经济学院经典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理...

    16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丹东一号沉船确认为致远舰 多重证据公布[图文]
    丹东一号沉船确认为致远舰 多重证据公布[图文]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中船重工701所等多单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听取汇报、考察出水文物、质询讨论后,确认辽宁丹东港海域发现...

    62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美在何处[图文]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美在何处[图文]

    安迪沃霍尔在天安门安迪这个人不好随便写。因为总是写不对。他自己写自己的那些就更难懂,《从A~Z,再到A》。这是什么?根本就是个拒绝被讨论的讨论。就像别人说他把可口可乐堆积起来,重复10000次的幽默就不再是幽默了,这是一个道理。安迪是屌丝之神。所以他同时又是可以被随便怎么说都随便的,今天就本着安迪精神来讨论一下安迪和安迪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不敢说的。这个人绝了。我们极少看到一个人同时又是他...

    15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靳尚谊: 弘扬中华美育 塑造美好心灵[图文]
    靳尚谊: 弘扬中华美育 塑造美好心灵[图文]

    日前,年近百岁的周令钊先生和耄耋之年的戴泽、伍必端、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邵大箴、薛永年等中央美术学院的8位老教授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表达了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以及希望进一步加强美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心声。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长期以来,你们辛勤耕耘,致力教书育人,专心艺术创作,为党和人民作...

    97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租赁 前景可期?[图文]
    艺术品租赁 前景可期?[图文]

    近年来,伴随着财富积累和消费升级,国内精神消费时代已然降临,文化艺术消费市场全面启动,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正在全方位对接。艺术品租赁也进入了一个新生发展期。近期,由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主办的“2017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二届)暨全球艺术银行行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艺术银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艺术机构与学术机构等领域的专家以学术研究和商业探索的双重视角讨论了艺术银行的国内外现状、发展...

    26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笔精墨妙:走进画家杨奕的绘画艺术[图文]
    笔精墨妙:走进画家杨奕的绘画艺术[图文]

    杨奕(Yang Yi)杨奕、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火箭军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设计《国防建设——火箭腾飞》邮票于1989年11月15日全国发行,用该邮票制作的邮折于1994年搭载第16颗返回式卫星升空,成为中国第一次进入太空并成功回收的邮品。其中《飞行》一枚于2000年编入《二十世纪回眸》,以“票中票”形式再度发行。先后设计、发行《水仙花》、《镜泊湖》首...

    184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代著名书法家乔平的笔墨情怀[图文]
    当代著名书法家乔平的笔墨情怀[图文]

    【艺术简历】乔平,2010年广州亚运会口号“一起来更精彩”的书法作品书写者。广州市“五一”文化奖章获得者。广州亚运会“贡献奖”获得者。1955年出生于广州,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主任编辑职称,广州市人大代表。曾任:湖南省长沙市工艺美术公司雕刻技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记者;广州日报社副社长,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上市公司粤传媒董事长;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

    143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解读丙申猴年最具投资价值的书画艺术品:陈永利“福禄寿禧”四条屏国画真迹[图文]
    解读丙申猴年最具投资价值的书画艺术品:陈永利“福禄寿禧”四条屏国画真迹[图文]

    “福禄寿禧”分别代表了百姓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的人生希望,它以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对生命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从一个层面讲,“福禄寿禧”也代表着自古至今帝王、领导者对天下苍生的祈福。也就是说,“福禄寿禧”代表的是咱中国人的一种祈盼和幸福。名称:“福禄寿禧”工笔四条屏国画真迹规格:136cm * 32cm(约4平尺)2010年,中贸圣佳夏拍,“没落帝国掌控者”慈...

    33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聊何水法写意花卉中的美学品格[图文]
    浅聊何水法写意花卉中的美学品格[图文]

    何水法在花鸟画界名声一直很响,影响也的确很大,全国到处都有学他的风格的。何水法的花卉画,老远一看就知道是他的,特点极鲜明。那么,何水法的画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有何讲究?有何意义?何水法画花卉,选材与人家就不同。他专选一些小叶子小花的花卉或花树画。例如画一串红、一品红、樱花、桃花、迎春花、紫藤,乃至画花小至小点之丹桂及不知名的花小叶也小的小花草花树。这些小花草树很难画,因花朵本身太小,要在画面上...

    184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我们要看什么才能治愈强迫症?[图文]
    我们要看什么才能治愈强迫症?[图文]

    巴尼特·纽曼《Vir Heroicus Sublimisf》,布面油画,242.2×541.7cm,1950-1951年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流行的硬边艺术是强迫症的最爱,因为每一条没有偏差的线条都是对完美的诠释。如果你对几何和直线毫无抵抗力,那硬边艺术正是你的首选。硬边艺术(Hard-edge painting)虽然从抽象表现艺术中衍生出来,但它更倾向以直线为主,使用大量色块且画面平滑。...

    193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艺术推荐浙派画家金晓海先生[图文]
    艺术推荐浙派画家金晓海先生[图文]

    艺术简历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1963年生于浙江临安,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曾受教育於中国美院花鸟画家陆抑非教授。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 、浙江省美术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画家,教授。...

    103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俄国革命百年:风起云涌中艺术浮沉[图文]
    俄国革命百年:风起云涌中艺术浮沉[图文]

    俄国革命百年诞辰之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以一场大型展览,梳理了艺术史上这段独特的岁月。在19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曾这样刻画他的主人公,而这也可以看作他自己对1917年革命热情的回应:“‘想想我们身边正在发生何种神奇的变化吧!’尤里说,‘这种变化真是千载难逢……宝贵的自由从天而降了!’”马克·夏加尔,Promenade,1917-1918年。这幅画是他在维特博...

    9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八大山人”:朱耷独创的“表情包”[图文]
    “八大山人”:朱耷独创的“表情包”[图文]

    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对后世的写意花鸟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中,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河上花图》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这幅巨幅长卷与二百余字的《河上花歌》相映生辉,堪称“八大山人”一生境遇的缩影和晚年心态的真实写照。朱耷,明宁献王朱权后裔。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157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