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洛洛 点击 :

“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在上海西岸美术馆推出十五位艺术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虽然并未涉及近年随技术手段更新而来的发展,却将重心落在新媒体艺术的脉络梳理与多样化呈现这两个因素上,从而均衡地兼备学术性与可观性。此外,展览选入张培力、崔岫闻与周滔这三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亦准确勾勒出新媒体艺术在本土的发展简史与观念转向。展览名为“观察”,传递出的着眼点在机械眼与人眼之合、离关系,技术推进下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机械眼怎样改变或异化了原有的观看体验,而艺术家对此又提出了怎样的思考,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上海西岸美术馆

经过验票程序,正满怀期待地打算进入展厅,观者的艺术体验就猝不及防地被一串时高时低、充满感情色彩的叹词所开启了。当我们将注意力转向通道一旁的声音来源时,就能看到地板上躺着的红衣布偶,她的头部是一个椭圆球体的投影屏幕,正随着声音而变化出各种表情。这件,作品是托尼·奥斯勒的《切换(情感)》。布偶缺乏行动力的身躯,与凸显人性特征的面容及表情,制造了一种强烈对比的差异,正像他的另一件《切换(导演)》,则点出语言也是主体得以存在的核心条件,躯壳之内的灵魂必须借它们呈现。借用机械眼的录制功能来讨论自我意识和个体特殊性可说是早期作品常见的主题。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托尼·奥斯勒,《切换(情感)》,混合媒体装置,6分35秒,1996年

我们也会在展览中发现,近十年来使数据可视化的新潮流,因其植根于科学主义,则使得本就基于数理逻辑的抽象绘画有了更近一步的扩展。克劳德·克洛斯基的《蝴蝶》与《筑建》、黑特·史德耶尔的《红色警报》和池田亮司的《数据波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信息时代具有高度整合性的数据观察方式和去感官化的概念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也使得我们现代人变得“抽象”了,即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已经使得抽象图示包裹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艺术家如池田亮司只是敏锐地将其提取、纯化、转译、放大为一种美学形式,使这种日常经验由碎片状态凝结为触手可感的艺术世界。正是受示波器上抽象图纹的启发,促成了池田亮司由前卫音乐家转为新媒体艺术家。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池田亮司,《数据波场》,多媒体装置,6分钟,2007年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克劳德·克洛斯基,《蝴蝶》,计算机动画,无限时长,2017年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黑特·史德耶尔,《红色警报》,多媒体装置,连续循环,2007年

连续影像作品,仍然占据了展厅的多数空间,从多个角度呈现其视觉语言的美学魅力。而当50后张培力、60后崔岫闻和70后周滔的影像作品同时呈现时,则更是提供了观察中国当代艺术转向的一种切入角度。张培力作于九十年代的《不确切的快感III》,通过对裸露出内部零件的数个电视屏幕上不间断的搔痒动作,展示了当私密的生理需求被公众所观看时所产生的双重效果,肉身的脆弱既呈现出权力结构下的压抑,同时也因其无法被话语系统吸纳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不安与骚动。而崔岫闻的《地下铁2》使用隐藏镜头录下地铁上一位红衣女子的生活片段,某种程度上仍延续了其成名作《洗手间》的观察主题,即身处社会中的个体,对自我的沉溺与对他者的漠然,其程度往往比我们认为的要多得多。如果说张培力与崔岫闻作为本土影像实验方兴未艾时的实践者,似乎都格外关注公私领域的边界问题,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他们的感受与问题视角都更多植根于本土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氛围。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八十年代以来的艺术主动承担其政治性的方式之一,在公共领域备受压抑的时刻,私人的、身体无意识化的举动充当了一张挑衅的面孔;换言之,大体仍隶属于个体生命与民族国家两极之间的叙事理路。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张培力,《不确切的快感III》,影像装置,10分23秒至35分16秒,1996年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崔岫闻,《地下铁2》,数字录像带转换为数字文件,3小时4分钟,2002年

而周滔的《凡洞》呈现的却是另一代人的现实关怀和理论素养,他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全球空间,投向被形形色色的人类活动所改变的地表,并且不断提示出它们本是一个个与其他生灵共享共存的小世界;正如影片中不断强调的种种光源与探射,自然光、来自人类的工具和他们的眼睛的光,以及作为对象物浮现的、被无意侵扰却不受注意的其他世界。当屏幕上出现一只乌龟缓缓游动着,带着它异样璀璨的甲壳,正恰似一个精准而忧伤的注脚。同时,通过不同单镜头片段的剪接同时刻意模糊了具体地域之别,使得地景荒芜与人类行为的单调惯性一再重现于所有片段中,构成对两者暗昧关系的反复申说,从而凸显出他试图探讨更具普遍意义之话题的野心。周滔极富个人风格的画面语言,以诗意的多重喻指避免了戏剧式的煽动、纪录片的价值预判,巧妙地提供给观者更加复杂多样的诠释余地。这一点也与上一代艺术家强化不经修饰的纪实语言有很大不同。与其说周滔在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间做了一种风格上的折衷,不如说他重新赋予所谓“纪实”以东方哲学式的谦退的性情。并不将机器视觉看成是独立于人眼之外的客观化、中立化的记录者——如此次展览中布鲁斯·瑙曼的《绘制工作室II:色彩变化与图像跳跃版(约翰·凯奇有戏)》,也并不看成是延伸人眼视域的辅助工具——如此次展览中莫娜·哈透姆的《异体》,或是建构自我认知的视觉装置——如彼得·坎普斯和琼·乔纳斯在新媒体艺术早期的探索,而是意识到艺术创作即在艺术家的意识中产生,也在与世界的交互中产生,周滔明确地将偶然进入静止镜头的人和动物视为一种神秘的馈赠。作品中丰富而精确的单帧画面,也充分体现了借助镜头的观察与我们在世界中自由行动并观察是如此不同,取景范围的切换使得不断向前的时间线上总是充满了遮蔽与揭露的趣味,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情节。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周滔,《凡洞》,影像,48分钟,2017年

可与似乎以电影化的《凡洞》进行有益比对的,或许是莱涅可·迪克斯特拉的三屏作品《我看到一个女人在哭(〈哭泣的女人〉),泰特利物浦》以及哈伦·法罗基的双屏作品《对位声唱》,因为他们不仅都意识到单镜头叙事的局限性,也更多地关注了艺术展览中的视觉呈现问题。前者通过三屏同时展示的方式,来突破机械单眼透视的聚焦效果所自然产生的主人公效应,以多焦点来均衡表现一群小学生在讨论毕加索绘画时的描述、联想与情感波动,还有他们之间的相互感染与联动。而法伦基的双屏并置则试图通过影像呈现的共时性——将宏观的城市数据与微观的日常生活编织进同一个叙事。这样的尝试,正如他从一位重要的剧作家与导演转型为影像艺术家时所意识到的。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莱涅可·迪克斯特拉,《我看到一个女人在哭(〈哭泣的女人〉),泰特利物浦》,视听装置,12分钟,2009—2010年

在新媒艺术中静观管机械眼与人眼的关系 | 美术科普

哈伦·法罗基,《对位声唱》,影像装置,25分钟,2004年

不过,当人们穿梭于数个方正的白色隔间时,并对每个屏幕投以漫不经心的瞥视时,他们似乎尚未意识到这些影像的内容与展现形式与他们所习惯的那些充斥情节与角色设定的影像是如此不同,因此他们也很难通过体验艺术的方式再次激活自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当绝大多数人毫无耐心地探头一看又匆匆离去,他们或许自证为走过布景的游客,远非审美鉴赏所呼唤的、充满好奇的眼睛。而这时候,那些白色小房间在幽暗中轻声叹息,就像一串经过现代设计规约而整齐分布的柏拉图洞穴。

相关文章

  • 从汉字形态说到书法美学[图文]
    从汉字形态说到书法美学[图文]

    米芾 蜀素帖 局部“人不仅在意识中以理智的方式,而且也以实际工作活动的方式,表现了他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那个世界中观察他自己”。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这段话,深深地启迪我们在自己所创造的书法文字形态中观察其美的内在本质与外观形式。书法美的内在本质1、书法美的物化形态线条是文字的媒介或元素、是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特定的物化形态。由此可见,线条是书法美的起源。我国著名美学家...

    167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崔培鲁[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崔培鲁[图文]

    ▲崔培鲁先生深圳近照崔培鲁1944年出生于山东枣庄市。早年毕业于临沂艺校,师从著名画家王小古和皮之先,后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研修班深造,国画创作推崇郭怡孮“大花鸟”创作理念,并倡行传统生活学养感情的融汇和时代精神的表达。1992年调入深圳特区创建南山画院。1994年初二度赴港举行画展,刘海粟大师为其作品题写了“气韵生动”的赞语并收为关门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

    188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图文]
    和服美少年娇羞持扇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图文]

    他们是学者口中所指的“第三性”,即近世日本极力推崇的美少年。他们通常是歌舞伎,他们的存在印证了日本在19世纪晚期接受西方性规范之前的性别流动性。“第三性:日本版画中的美少年”于3月10日至6月11日在纽约日本协会举行。展览横跨1603年到1868年的日本社会,客座策展人及福特汉姆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安里池田(Asato Ikeda)认为,“通过重新认识过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思考当下和未来”。《Gre...

    136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驾林艺术赏析[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驾林艺术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王驾林,1965年生于苏州,早年随吴门画派传人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传统,1986年进修于浙江美院,2012年至2014年中央美院姚鸣京山水高级研修班结业。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院姚鸣京教授山水画工作室助教,李可染画院苏州分院执行院长。《学院美术30年》郑岗写王驾林中国绘画无论古今,还是近代都追求画面的干净,这种干净不只是用笔用墨的干净,同时也是图式的干净,当下许多中国年轻画家总...

    60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福丽特十二生肖系列邮票投资价值分析[图文]
    福丽特十二生肖系列邮票投资价值分析[图文]

    近几年,我国发行了不少题材的邮票,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也比较稳定的当属生肖邮票了,尤其是随着电子盘的上线,十二生肖邮票的投资价值愈发得到凸显,很多生肖票在电子盘挂牌上市后涨势喜人,也深受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以福丽特挂牌上市的一轮生肖狗票为例,从2015年9月至今,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从85元涨至492元。其它生肖邮票也有很大程度的涨幅,其投资价值可见一斑。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福丽特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

    18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一曲民族颂歌——读叶丁疑百米中国画长卷《万古圣境图》[图文]
    一曲民族颂歌——读叶丁疑百米中国画长卷《万古圣境图》[图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华夏子孙众志成城的魂魄。千百年来,正是有了长城精神,中华民族在才得以在各种危难中坚强屹立,从而在世界东方雄伟崛起。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文艺家都曾对长城热情歌颂,不朽的作品数不胜数。当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时代呼唤更多更好的长城作品出现。读叶丁疑百米中国画长卷《万古圣境图》,心情激动,作者以精湛的笔墨,恢宏的构图,深邃的意蕴,画出了千古长城美轮...

    6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章法严谨 气韵生动——张宝启国画清赏[图文]
    章法严谨 气韵生动——张宝启国画清赏[图文]

    画家张宝启张宝启,男,一九四九年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民间书画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多年来临池不辍,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始终坚持研究探索绘画理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和认知,经常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和好评。其书画作品章法严谨,气韵生动,笔墨精到自然,多次参加书画并获奖。张宝启作品在2013年度中国百强书画家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百强书画家”称号。在中国...

    6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霸陵里的汉文帝 非“霸”而“贤”[图文]
    霸陵里的汉文帝 非“霸”而“贤”[图文]

    2021年末,汉文帝霸陵考古发现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汉文帝刘恒夹在存在感超强的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之间,似乎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文”这个谥号本身就蕴含“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愍民惠礼”的盖棺定论;司马迁给了他“德至盛也”的高度正面评价;海瑞更是提出,刘恒是上古三代以后难得一见的贤君。人是复杂的多面体。古代帝王拥有巨大的权力,面临各种风险和诱惑,头脑简单、一根筋的往往没有好下场。汉...

    83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戏曲人物画如何变形 发自内心有真趣[图文]
    戏曲人物画如何变形 发自内心有真趣[图文]

    关良 《戏曲人物画》 纸本设色近代以来,戏曲人物画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视觉图像,其背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水墨锣鼓——中国戏曲人物画大展”呈现的便是从关良林风眠到当下年轻画家对戏曲人物画的一种思考与实践。“澎湃新闻”获悉,因观众踊跃,主办方已将此展延期至3月30日。在此前与展览相关的“中国戏曲人物画研讨会”上,学术界与艺术界人士就戏曲人物画的“变形”展开了讨论...

    122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墉:内心里有一种冲动不得不写 不得不画[图文]
    刘墉:内心里有一种冲动不得不写 不得不画[图文]

    提起刘墉,很多人对他印象还停留在他的“畅销作家”身份和那本畅销书《我不是教你诈》。4月18日起在浙江美术馆举行的“书卷江山——刘墉作品展”展示了刘墉的画家修养和游子乡愁。刘墉,书卷江山,纸本水墨,106×257cm,2014题记:甲午年,刘墉写《书卷江山》于氤梦楼。刘墉的祖父是民国时期首任临安县长,刘墉对临安、对西湖的感情和他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山水园林篇”之中,其中既有描绘台湾旧时风情的八尺大...

    94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意大利艺术家——米洛特 Milot Alfred Mirashi[图文]
    意大利艺术家——米洛特 Milot Alfred Mirashi[图文]

    米洛特Milot(意大利),意大利著名艺术家,1969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曾在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997年获得奖学金参加Erasmus项目,到英国拉夫伯勒美术设计学院交流学习。米洛特先生作为一名移民,虽然年少时便开始在意大利生活,但年轻时在米兰布雷拉学院学习的经历,迫使他不得不一直面对“移民”这种困境。根据米洛特所说,在那时他日复一日的工作和学习,只希望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他发...

    176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卖画兮?卖布兮?[图文]
    卖画兮?卖布兮?[图文]

    荒唐彦人有贵贱,大约与身量高矮无关,奇绝的是往往矮子能成就历史上或江湖上的大事业。好多年以前我从NY曼哈顿约了几条高个子好汉兄弟飞车到纽杰西去访史学家唐德刚丈,居然看着舆图却在502公路上大兜圈子,如入鬼打墙怪阵一般,他在论史中曾大谈矮个子的伟大行状,亦妙甚。但是移到艺术市场上来,史家唐博士的立论倒是碰到了“瓶颈”,要反其意而践之了。譬若卖画卖字,尤其是古已有之且宏大...

    80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守旧”与“分权”的谋略 2017香港巴塞尔观察[图文]
    “守旧”与“分权”的谋略 2017香港巴塞尔观察[图文]

    “这两年来我并未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香港巴塞尔也没有巨大的变化。”对于人们期待中的新鲜感,该展会总监黄雅君如是说。2017年,香港巴塞尔度过了落户中国东南之隅后的第五个年头。中国与它的“蜜月期”已然度过,其自身的变化也微乎其微。但纵使香港巴塞尔不再神秘,展陈模式相对固定,它的吸引力却未降低。在3月末的一段时间内,艺术界人士或文艺青年的社交平台中都充斥着它的身影。5天8万人次的观展数字,也在提醒人们...

    57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江健华:天然中雕琢艺术的神采[图文]
    江健华:天然中雕琢艺术的神采[图文]

    布袋和尚江健华无疑是个智者。虽然我们素未蒙面,但从他那林林总总的木雕作品中,我读出了他的存在,读出了一个智者的语言和灵魂的表达……江健华的木雕作品,有两个层面的意蕴:一是顺应自然的赋形而稍作取舍,充分照应、保留万物自身形态,给赏读者留下一个无尽的思维空间。自然的赋形,是纯天然的表达,这需要匠心去发现,需要智者去甄别。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江健华把匠心和智慧,淋漓尽致地发...

    110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发烧级藏友和他的崖柏[图文]
    发烧级藏友和他的崖柏[图文]

    崖柏饰品吾心吾性文·杨 雪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厂矿子弟,在媒体从业20余年之后,现在一门心思当上了“农民”—他是刘达,朋友们都叫他“达哥”。达哥对即将消失的物种情有独钟,他所做的农业就是在“拯救”例如黏高粱、黏黄米、黏大米这些快被遗忘的“老味道”。而作为白垩纪时代的活化石物种,崖柏的“老”足以吸引达哥成为其发烧级“票友”一枚。在通惠河畔见...

    98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