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多多儿 点击 :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 | 美术理论

逍遥游 1997年 吴冠中 145×3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野草”般的生命状态

“如作品中绝无抽象、不写意,那便成了放不上天空的风筝。但当作品完全断绝了物象与人情的联系,风筝便断了线。我探求不断线的风筝!”36年前,吴冠中在《文艺研究》上发表的创作笔记《风筝不断线》成为“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的主题。这只“风筝”在飞了数十年后,愈发显示出它超越时代的价值。

在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风筝不断线,是贯穿吴冠中艺术生命始终的线”,从他的作品中,领略其一颗永无休止的探索之心,一条不断超越自己的创新之路,一根连接着传统、紧系着生活的乡愁之线。展厅入口处,吴冠中先生的肖像旁展示着他关于艺术求索和艺术为民的思考:“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是前人的脚印,今天走向哪里需要探索、创新。我耕耘一辈子,追求一世,现在展示成果,奉献人民,供人民评判,真正的评判者是人民。”

青年时期的吴冠中热爱文学,后来他移情到美术,从此“朝朝暮暮,时时刻刻,眼目无闲时,处处识别美丑,蜂采蜜,我采美”。他一生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因为“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在展厅一进门的右手边是他创作的《野草》,画面中是鲁迅神情安详地长眠于野草丛中。鲁迅曾在《野草》中表述:“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也许正是这种生命意识引起了吴冠中强烈的共鸣,故而,在吴冠中的很多绘画中,都有一种隐喻性和象征意味。

圆厅中间的巨幅水墨画作品《逍遥游》或许更是这一状态的直接表达,当线条随着笔墨肆意延伸时,他意欲表达的是一种忘却物我、心性自由的境界。这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也是吴冠中艺术创造力的本源。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 | 美术理论

春雪 1983年 吴冠中 69×137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风筝”的线延续到吴冠中的风景画中。在他的绘画中,自然的形态是一切创造之始,永远是鲜活和生动的生命体,自然给予吴冠中无穷尽的创作灵感。吴冠中在文章中曾谈到他对苏州留园的记忆,“留园有布满三面墙壁的巨大爬山虎,当早春尚未发叶时,看那茎枝纵横伸展,线纹沉浮如游龙,野趣感人,真是大自然难得的艺术创造”。这个为“美”痴狂的人开启了寻找自然界形式美的按钮,他把从自然中得来的素材变成线与线、块面与块面之间的节奏关系,使画面产生一种充满韵味的和谐律动。

深入生活是“吃草”,艺术创作是“挤奶”

吴冠中推崇写生,“他将深入生活比作吃草,将艺术创作比作挤奶”,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秦生回忆道,“他70岁时,在给我的来信中说‘吃草的机会愈来愈少了,吃一次算一次,我永远恋念大半辈子的创作生涯。’后来他在我的旧藏下面题字‘明日同去雁北吃草,吃草少奶将变质’。”王秦生说:“吴先生的写生和其他老师教的不一样,他告诉我们写生就是创作。他写生也有几点不同。第一,他不是坐下来面前是什么就画什么,往往是先到周围走动,也许把一个地方的树搬到另一个地方的房子跟前,不断移动来写生。后来大家熟悉了,有的叫移花接木,张仃先生叫它‘拉郎配’。第二,他不强调光影的变化,所以他写生的时候,从早晨可以一直画到晚上,有时候他中间不吃不喝完成一张作品。这些作品我们当初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没有光影的变化,非常像中国水墨山水,实际上他已经在追求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了。第三,吴先生画中的树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特别像中国山水画里的树,非常讲究树的结构和树枝穿插的美感。为了能画出这样的效果,他自制了特殊的油画笔,把大的油画笔留下主要的几根长的,然后再把它裹起来,这样勾的线非常挺拔。他有追求,也有方法。”

吴冠中对自己坚信的东西非常自信,他说:“我的画就是埋在地下的文物,总有一天会出土。”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 | 美术理论

都市之夜 1997年 吴冠中 145×368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在经年不断的艺术探索中,吴冠中形成了他对中西绘画意蕴贯通融合的理解,他大胆打破油画与水墨画的载体界限,使“写意”的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以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丰富了水墨语言在表达层面的可能性。

“吴冠中先生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法国的公派留学生,那年他27岁。考试的题目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几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吴冠中先生的文章有1700多字,54岁的陈之佛看过考卷后,用行楷誊抄下来。可见吴冠中先生27岁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他在东西方学术思考的历程,这为他后来的创新、东西方的交融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吴为山介绍道。后来,吴冠中基于自己对艺术的深度思考和实践,发表了大量大胆、富有个性与思想的理论见解,比如“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关于绘画形式美的问题”等,影响深远。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 | 美术理论

吴冠中 桃色旋风 油画 61cm×61cm 2008年 中国美术馆藏

“改革开放之后,吴冠中提出来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在文艺界、美术理论界掀起很大波澜,所以全国文艺界开展了内容与形式的大讨论。我到吴冠中先生家里去时,他第一句话就说,我是是非之人,很多人没有认真读过我的文章就批判我。吴先生的性格是很硬的,他精瘦精瘦,是有风骨也敢于讲真话、善于表达真情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他的散文作品以及理论的境界,更多的是在他的艺术作品表达中。”吴为山说。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 | 美术理论

飞越戒台 2008年 吴冠中 60×76厘米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形式美产生在诗的王国里

“为什么吴冠中的画在今天还能受到国内外那么多人的追捧、喜爱、探索甚至是研究?他的画里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认为,秘密就在展览的题目里面——“风筝不断线!吴冠中作品里的线牵在中国人民的生活里,牵在中国的文化里,牵在人民里。”即便是在后期创作进入平面化、抽象化的阶段,他仍然在找寻这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吴冠中的作品出现很多点、线、色块,通过聚散、重复、排列和组合,构成一种极为单纯、和谐的视觉关系。但这些抽象符号又何尝不是从生活中来?远观作品时常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鳞次栉比的密密麻麻的房屋构成了《围城》,漫天飞舞的墨点(蒲公英)构成了《播》,墨线(脚手架)和红、黄、绿色块(脚手架上作业的建筑工人的衣服的颜色)构成了《建楼曲》。在吴冠中的抽象画探索中,也并非完全是由生活中得来的视觉形式,还有一些是梦境、想象,或者是情绪,诸如《欢乐的梦》《天外来客》《书画缘》《恩怨》等。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 | 美术理论

吴冠中 山村晴雪 油画 91.5cm×91.5cm 196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他的思维是一种想象的、诗化的思维,是一个诗人气质极其浓烈的人。”作为吴冠中的学生,刘巨德对吴冠中诗意思维印象深刻。他说:“吴先生上课是一种联想的、启发式的,这得益于他以前在法国受到的教育。他以前上人体素描课,有一个模特头小身子胖,他的老师问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学生说这当然是女模特人体了,但他说这是巴黎圣母院。他总是诗在先,然后再察看每一个角落的律动。他认为绘画和文学尤其是诗歌是紧密相连的,形式美产生在诗的王国里。”

吴冠中生前曾对他的学生们说:“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画吧。”

吴冠中:被“线”串起的艺术人生 | 美术理论

吴冠中 欢乐的梦 纸本水墨设色 48cm×45cm 2007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今天,中国艺术的审美类型已趋向多元,但当我们循着展览的轨迹再看吴冠中的画,再看他曾为推动中国水墨发展所引起的争议,突然觉得今天我们对艺术的包容性来之不易。这些争议成就了吴冠中,也成就了中国现代水墨发展的可能。

相关文章

  • 浅析中国青铜鼎收藏[图文]
    浅析中国青铜鼎收藏[图文]

    青铜鼎鉴定毕竟是一种眼学,是对比、淘汰、排列,当经验够用的时候,买进真东西的把握就会大一些。而当收藏的经验不够,遇到一件无法用你的经验和知识去解读的青铜鼎,你又认为机会不等人,一旦错过就没有了,那么你就不能不进行一次博弈了,这种博弈的结果往往就是打眼。很多人就是这样,可以不懂,但不能不买,买回去再翻书、找人看,发现买错了就扔床底下了。青铜鼎在商代早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方鼎。到了中期泛起了扁足鼎等...

    88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瓷器中大瓷小样[图文]
    瓷器中大瓷小样[图文]

    瓷器鉴赏瓷器鉴赏瓷器鉴赏在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里,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各种文具,主要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等。这些文具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文玩。所谓文玩,指的是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文房四宝尽管创始很早,但一直发展到唐宋时...

    156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当代艺术名家贺岁篇[图文]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当代艺术名家贺岁篇[图文]

    画家王冷石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艺术简历王冷石(原名王胜利),字上步,号洧水老渔、荷间渔父、醉荷堂,66年生,河南开封人。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先生,书画双修,主攻写意花鸟。中国文联书画创作中心委员开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学会开封分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书法作品曾获中国书协首届书法兰亭新...

    25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林木:关于《流民图》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图文]
    林木:关于《流民图》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图文]

    让历史说话 用史实发言——对《流民图》扑朔迷离认识的几点思考□林木因我一篇短文《“为尊者讳”的恶劣学风》简要地提及《流民图》为日伪汉奸文化服务之真相,竟引来一些人的尖锐批评。此事与国家民族尊严相涉的极端严重的政治性质使《流民图》的价值判断问题早已超越学术之争,加之此事还涉及到中国抗战文艺的总体形象问题,使作为美术史学者的笔者不能不有所应对。如果蒋兆和及《流民图》依1979年10月6日中央美...

    166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明代官窑器物:净香林制款铜香炉[图文]
    明代官窑器物:净香林制款铜香炉[图文]

    这件“净香林制”款铜香炉,高10.6厘米,口外径13.3 厘米,重1.8 千克。铜炉圆形,唇边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乳足触地部分为平顶。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耳微外撇。炉内壁肉眼看较平整,但手抚之有高低不平之感。炉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款识:“净香林制”。铜香炉作为一种焚香器具,形式众多,用途亦有多种,有熏衣铜香炉、陈设铜香炉、敬神供佛铜香炉等。铜香炉中最知名的是明代制造的宣德炉。这件“...

    86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章法严谨 气韵生动——张宝启国画清赏[图文]
    章法严谨 气韵生动——张宝启国画清赏[图文]

    画家张宝启张宝启,男,一九四九年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民间书画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多年来临池不辍,在十多年的教学中始终坚持研究探索绘画理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和认知,经常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和好评。其书画作品章法严谨,气韵生动,笔墨精到自然,多次参加书画并获奖。张宝启作品在2013年度中国百强书画家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百强书画家”称号。在中国...

    65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第十一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范德宏作品赏析[图文]
    第十一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范德宏作品赏析[图文]

    范德宏,男,大学文化。原中远总公司远洋船长,大连海事大学客座监考官,渤海大学客座高级讲师,现任浙江省兰溪市凯姆学校校长兼书法老师。范德宏同志从学生时代就善长书法,在初中,高中阶段就包揽学校的黑板报,墙报等宣传工作。在校级,市级书法比赛中多次得奖。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在,团师,军,海军书法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转业中远后曾多次参加总部书画大赛并得奖。现担任凯姆学校书法老师,学员多人在校级,市级,地...

    180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发展到这一阶段 已经是对美的背叛[图文]
    艺术发展到这一阶段 已经是对美的背叛[图文]

    20世纪有人伪托17世纪维米尔而作出的同样风格的画,被学界认为是没什么价值的赝品。伟大的艺术家都是面对自己的时代,用艺术的语言传达出某种意义,从而造成一个事件,并使它在事实上构成历史和艺术史发展链条中一环。图为维米尔《窗前读信的少女》。从杜尚开始,艺术和美不美已经无关了,甚至成为对美的背叛。图为杜尚根据现成物品制作的《自行车轮》。(图片均为资料图片)从杜尚开始,艺术似乎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美...

    3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越颠覆越赚钱 艺术永恒的“猫鼠游戏”[图文]
    越颠覆越赚钱 艺术永恒的“猫鼠游戏”[图文]

    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将《手持气球的女孩》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成交的那一刹那自动销毁。他这一辈子惹人争议,非常具挑拨性,非常大胆,又非常颠覆。但是,我今天想谈论的,是关于这件事引起的另一个争论。被毁掉的作品反而更值钱很多人质疑这是一次炒作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怀疑?那是因为苏富比拍卖行也已经表示,经过艺术家这样自毁作品的行为后,被拍卖出去的这幅已经碎掉的画作,可能将变得更加值钱。班克斯...

    57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杨群峰:走进民族风情[图文]
    杨群峰:走进民族风情[图文]

    杨群峰,字鸿声,号逍遥子。泰山人,职业画家,现定居北京。 199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后师从刘大为导师,任惠中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专职画家,中国人民大学任惠中工作室画家,清华美院人物画工作室助理导师。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展览并获奖。2010年第三届“今日翰墨”全国书画邀请赛最高金奖。20...

    146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视竹不是竹 另类的“双钩竹”[图文]
    视竹不是竹 另类的“双钩竹”[图文]

    图1 张逊《双钩竹石图》梅、兰、竹、石在绘画作品中历来都是品性高洁的象征,深受文人画家们的喜爱。元代伊始,画竹风气空前兴盛,尤其是墨竹,成为众多画家都擅长的一个题材,涌现出许多画竹名家。然而,这个时候偏偏有个画家不画墨竹反画双钩竹——他就是张逊。张逊,字仲敏,号溪云。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成宗大德中前后在世。张逊不画墨竹画双钩竹是有原因的,“初从黄冠,与息斋李衎同画墨竹,一...

    6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资金少 介入迟 价太高 收藏还能怎么玩[图文]
    资金少 介入迟 价太高 收藏还能怎么玩[图文]

    利平说收藏对于收藏有几种似是而非的说法与顾虑,比较普遍又看似非常有说服力的:一是认为非要有充裕的资金才能玩收藏;一是认为收藏被玩了那么多年,现在介入已太迟;一是认为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收藏艺术品只有贵的才是对的……真的如此吗?结合自身这些年来在收藏上一路的摸爬滚打,不妨说说自己的一孔之见:其一,收藏是一种爱好与习惯,资金多有多的玩法,少有少的选择,没资金并不等于不能玩收藏。曾经有一个游戏叫...

    7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王玉林工笔荷花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王玉林工笔荷花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王玉林:甘肃瓜州县人。2007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蘋重彩画工作室第十二届重彩画高研班。受教于莫晓松、蒋采蘋、唐秀玲、苏百钧、杜平让等先生,主攻工笔花鸟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学会会员,甘肃省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作品《踱步》获得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86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心系翰墨淡泊悠远 ——记书画家谢占新[图文]
    心系翰墨淡泊悠远 ——记书画家谢占新[图文]

    谢占新前不久,我们在北白象高老庄和占新兄一起参加一书画创作庆贺活动。借活动未开始间隙,我们沿着曲径来到位于庄中的谢占新工作室品茗闲聊。占新兄的工作室属木屋结构,屋正中有一书案,木屋前有石埠头和清清小河,彼时天下着霏霏细雨,小雨滴轻敲河面泛起一道道涟漪,环境甚是清静雅致。环观木屋四周,其中一书一画尤抢人耳目。书法为其自作诗:“陋室闲居自不群,鸿儒来往亦温馨。安贫乐道君休笑,吾有琴...

    121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白瓷之路:穿越不同文明的朝圣之旅[图文]
    白瓷之路:穿越不同文明的朝圣之旅[图文]

    [明]僧帽壶 1403—1425 年“白色既是一种悲伤,也是一种希望。”这是英国陶瓷艺术家埃德蒙·德瓦尔在《白瓷之路》中写下的句子。他用整整一本书,试图解答一个疑问:为什么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想到瓷器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白色。最简单的解释是:瓷器发源地是单一的,既然世界各地的制瓷技术均来自中国,那么,自然是中国人说了算。这个解释遮蔽了两个事实:首先,欧洲瓷经历了漫长的模仿与摸索过程,它与...

    11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