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胡九军,男, 1969年2月出生于北京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画创作高研班山水画专业学员。自幼喜欢美术,虽未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但一直以来没有放下画笔,坚持业余创作至今,专攻山水,兼作综合材料和装置艺术。2017年作品《门神》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2001年,作品《山水》荣获“在党的旗帜下”首都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佳作奖。
2、2005年9月,作品《积翠》荣获《美好家园——北京市区县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3、2006年2月,作品《山绿》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网上画展优秀作品展。
4、2006年7月,作品《溪山春色》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高研班结业作品展”。
5、2016年2月,作品《圣地赞歌》初选入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6、2016年10月,作品《更喜岷山千里雪》初选入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7、2016年10月,作品《宣传队》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8、2017年8月,作品《门神》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9、2017年9月,《门神》再次入展“首届全国雕塑大展”。
《春暖花开》136×68cm
只研丹青写家山 不拘一格出逸品
——胡九军山水画赏读
贾德江
与专业画家相比,胡九军属于非专业画家,他是个公务员,有着忙不完的日常行政事务。稍有闲暇,他比专业画家还要专业,总忘不了翰墨丹青,画一画家乡的山水,松一松绷紧的神经,诉一诉内心的真情。与专业画家不同的是,他没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时间,或者说,他的心里只装着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总是画不完家乡如画的美景。他觉得,有家乡这片美丽土地的馈赠,足够他在艺途上享用一生。
《春和》
胡九军1969年出生于北京平谷,是这里的山山水水抚育他长大,给了他坚强,给了他力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他童年的回忆,有他成长的经历,有他的亲情、友情、乡情,有他挥之不去的无限的爱恋。他在一篇文中深情地写道:“我爱山,尤其爱家乡的山。我有幸生在了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说山大,乃燕山余脉;说山小,却也有几分太行的壮观。踏遍大美十六景的顶峰,寻觅苍翠山坳的致景,我将对山的爱与恋留在了崖壁上、丛林间、花瓣上、绿叶中,留在了无尽的丹青水墨长卷里。”其爱之深、情之切溢于字里行间,蓄满笔头毫端。这应该是胡九军山水画风格的基调。
《春和景明》2
胡九军的全部作品,几乎都取材于他家乡北京平谷地区的风景。这一带属燕山山脉,它们没有名山大川那种神奇傲然,更多的是质朴平易;虽不像南方山景那般婉约柔秀,但却雄壮峭拔也不失清灵幽美。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人眼中,这里的山水是朴拙、雄浑、苍润和清旷的,但胡九军发现,就在这平朴质实的风景中,却透露着或苍雄,或阔远、或圆浑,或幽邃,或明丽,或健拔、或雅逸,或韶秀的审美特征。他感到自己与家乡山水那么契合地交融在一起,好像不是胡九军捕捉了它们,倒是它们抓住了胡九军。与其说画家在不停地描述它们,莫如说是画家在不断地借它们抒写自己的情怀。
《花缺露春山》136×68cm
他爱画春日的家乡,桃花盛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如《燕山春曲》《春山新绿》《桃花香气出山来》《红粉春妆》等作品,都是他对家乡春天的实境感受;他也喜画盛夏的家乡,青山滴翠,满目葱茏,绿意盎然,如《云净山浮翠》《幽谷新绿》《嘉木繁阴》等作品,又是他另一番的生命体验和深心触动;他更爱描绘家乡的秋景,那是红叶满山、层林尽染、秋高气爽的天地宽广,如《大燕秋歌》《秋风红叶》《故乡又秋风》等作品,都是他深情厚意的浓缩;他还爱画冬天家乡《青松寒不落》的巍然挺拔、夜晚家乡《月光曲》下的静寂无声、《雨后燕山》的情意更浓……
《二月》
由于多种原因,胡九军没有机会得到“学院派”的教育。但他却在20多年前,有幸与座落在平谷的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的院长陈克永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陈院长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取法于宋元诸家之长,笔墨苍秀兼收,尤以殿堂山水画享誉画坛,更以大山大水的多种技法表现而名重遐迩。“名师出高徒”,年轻时代的胡九军就是在陈克永先生的耳提面命之下,靠勤奋苦学,持之以恒,打下了深厚的造型和笔墨的传统基础。
《二月和风》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如何运用传统笔墨去表现新的时代面貌,推陈出新,一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胡九军一直追求的目标。20多年来他除了向陈克永先生学习以外,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比如参加中国美协首届高研班学习,向龙瑞、崔晓东、陈平、何家安等老师学习,向师兄弟们学习。终于,胡九军不负众望,画出了自己的风格。唐人贾岛有言“十年磨一剑”,《警世贤文》之勤奋篇亦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屈指算来,胡九军为了磨砺这把宝剑已付出了20多年的汗水、苦水,走出了一条出自名师而自成一家的求艺之路。
《绿树村边合》136×68cm
他的基本路子是取宋人范宽、李唐等北宗刚健雄壮的体格,和元以来王蒙、石涛、“四王”等诸家可谓南宗浑朴苍润的笔墨相结合,加上生活的感受,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使山水画传统逐步与时代脉搏相适应。他不受山水画史上“南北二宗”的门户限制,竭力熔二者为一炉,以表现家乡的丘壑雄奇、植被丰茂;他也不拘于一招一式的固守不变,而是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随情就景、随境生变。其中除了老师们对他的影响外,他对黄宾虹、李可染也心生敬仰,前者浑厚华滋的笔墨之道,后者严谨不苟的绘画作风,都是他效法的楷模。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是以浑凝厚重的量感、苍茫沉雄的笔墨、严谨强固的构成、古艳雅逸的色彩,去展示家乡绿崖幽壑、桃红松青的山情水境,渴求着物我神遇而迹化的豁然开悟之境。
《小桃枝上春风早》
他时而健笔繁皴,以表现家乡《云阔远山空》的雄浑高旷,他时而泼墨写意,以描绘家乡《丫髻圣境》的烟云变幻,时而又彩墨互用,以表现家乡《绿谷桃源》的家山桃红。他可以用勾勒短皴与色点色染相结合,以表现家乡《秋山无尽》的大美无言,也可以用各种笔法、墨法的综合运用,以描绘家乡《幽燕松风》的大气磅礴。有的浓墨重彩,作山重水复状,有的水墨渗化,为空间遥远之隔;有的以线勾斫,山势陡然厚重,有的点苔托出,树木繁蒙葱郁。
《旭日初升》
中国山水画历来有讲意境、讲情景结合的传统。辛稼轩有诗句对此作了精妙的描述:“我见春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胡九军描绘的正是这种感受。他在“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的体验中,已经有了很浓的主观色彩,其中既包含着自然对象的特征,也融合着画家特定的心绪情感。
《四月芳菲》
胡九军确实是一位好学深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画家,不仅创造了以平谷为母体的家乡山水画的新面目,而且在不断地精进,不断地突破与不断地完善。他的画,雄而不悍,厚而不腻,秀而不媚,甜而不俗,严谨中有疏放,清丽中含苍辣,不仅在表现题材上独树一帜,在表现技巧上也显示出广泛师承、博采众长的特点。干净利索的画面观之大有超凡脱俗、卓而不群、清逸潇洒之感。
《青山绿水美如画》
古人将中国绘画作品分为四种品级,即:能品、妙品、神品、逸品。能品谓之: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此品可供临摹学习。妙品谓之:笔墨精妙,技法娴熟、是得心应手的有法之法,此品亦可临摹学习。神品谓之:刻画事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此品也还可作为范本临摹学习。逸品谓之: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即“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是“奇思异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结果,逸品是无法楷模的。
《家园》
吴冠中先生认为:“逸品中的‘逸’,放逸也。其含义当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迁就世俗,一味强调个性,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逸品,必须摆脱一切客观利害的约束才能产生,这正吻合了艺术诞生的科学规律。”吴冠中先生还认为,技法功力有志者都能达到,而逸品要有真情的流露,文化的素养和人格的品位。他主张继承传统,将逸品列于首位,并欢呼逸品的诞生,包括具象、抽象、工笔、写意、超现实追求等各种各样表现手法的逸品。清逸之品的创作也是他一生要追求的艺术之路。
《山下人家》136×68cm
胡九军的确又是一位对生活、对大自然怀着深情的画家。他的山水画的源头活水,就是平谷。“只研丹青写家山”,是他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不拘一格出逸品”,既是他创作的目标,也是他山水画的独到之处。与当代许多画家不同的是,他画画,似乎与名利无关,与生计无关,说到底就是一个“爱”字。因爱山而画山,因爱家乡而画家乡,让平谷的山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是他艺术的取向和不懈的追求。虽个中充满艰辛、寂寞与困惑,他愿意终生享受这一过程,“依于仁,据于德,志于道,游于艺”(孔子语),走在这未被前人涉足的地方。他说,“我不会让我的艺术离开家乡,就这样走下去,爱下去,这里是我永远的家园”。
2016年12月12日于北京王府花园
(作者系著名出版人、美术评论家、画家)
综合材料作品《宣传队》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
装置作品《门神》被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