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郭游,男,汉族,生于1957年9月,玉溪江川人。
1982年4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专业,2004至2005年在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画高研班学习。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美术馆副馆长、云南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追寻滇地气象之本的随性绘画人生
文/王莹莹
丙申春末夏初,昆明青年路的文化大楼三楼,郭游在自己的画室里非常放松,侃侃而谈,这是他一贯的做派。他的高论掷地有声:画画其实是很个人的事,是表达个人情感的一条通道,不需要任何人评价。前提是,我们自己不要把作品当工艺品做,画作不是冷冰冰的,要有温度的,才是活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画家是需要讲究继承和发展的,有无文脉的传承是衡量艺术家高下的试金石,敢于在创作中不断自我否定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好画家。
从1984年至2004年,郭游的版画作品共入选全国美展13次,其中1990年的作品《今日立春》获首届全国青年版画大展优秀奖(一等奖)。 他说:我五十岁前的创作,除了自己的爱好,会为功名而画,在这之前的版画,就是我求生存的敲门砖!
郭游泡好茶,就开门见山地聊开了:在那个年代,想要入选国家级的展览或者获奖,不能单单凭自己的喜好或一时兴趣去创作,需要揣摩很多东西:包括时代的主题思想、审美趣味、能不能有自己的创作技法……都要思考,你参透了,入选评奖就是那么回事。
他边说边点燃手中的香烟,并没有忙着吸一口,而是把手臂轻轻搭在木制沙发的靠背上,翘起脚来,把自己摆放得更舒服一点,自信得个性展露得无拘无束。
视画画为人生信仰
郭游说起儿时和画画相关的趣事,很是津津乐道。他说:小时候,家对面卖蜡笔的木板门杂货铺,他记忆犹新。“杂货铺里卖东西的中年妇女告诉我说,这个大蜡笔特别神奇,和马良的神笔一样,摆在纸上就能自己画画。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买一盒这样的蜡笔。”
他边说边比划着蜡笔的尺寸,几分钱一本的连环画就是郭游绘画的启蒙老师。“我最喜欢的就是《智取威虎山》和《白毛女》,因为这两本不是那个年代的宣传剧照连环画,而是画家真正创作的连环画。”随着年龄的增长,郭游的绘画天赋也日渐显露出来,能自己模仿着画小连环画,同学们一见就喜欢,都夸他画得好。
在那个特殊年代,郭游的父母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家人分散,家里的生活费月月捉襟见肘,可他还是一心想着学习,想着可以画画就好了。他从曲靖师范附小附设初中班毕业后,报考了曲靖师范艺师班,学制三年,主要学习音乐,美术和所有高中的文化课。他直言不讳道:上艺师班还有一个考虑是伙食补贴很高,一般的学校只有5元,艺师班是8元,并且每个星期可以吃一次肉……
身为长子的郭游,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考虑为父母分担经济负担了。他说:那个时候没有石膏像,只能画马克思、恩格斯的照片,还有部队英雄王杰的画像等印刷品,可还是觉得非常快乐。也许是出于逆反心里,我觉得学音乐和画画有冲突,所以叫我学钢琴、脚踏风琴、小提琴、手风琴的时候我就特别烦,不愿意好好学。
严重偏科的郭游在1974年毕业后分配到曲靖五中教书,刚去报到,曲靖县文化馆需要举办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展览,就把他从五中借到了文化馆,主要负责画陈永贵带领群众修梯田的插图。展览做完,一天书都没有教过的郭游就调到文化馆,成了美术创作员。至今他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工资是28.5元。他舍不得花,让母亲帮着攒了整整一年,买到一块上海机械表。
印象里,画家,特别是国画家的画室,大都设在曲径通幽处的亭台楼阁里,可观峰峦之浑厚,草木之华滋。可郭游的画室却在闹市区,商场的喧嚣,汽车的喇叭声交织着,异常嘈杂。今年59岁的他,仍然坚持每天9点到画室画画到下午6点,中间只给自己1个小时的吃饭时间,然后回家煮饭带孙子,周末约朋友去钓鱼。“50岁以后画画就是生活,就像搞锻炼,每天不动就难受。”画室的墙上挂满了他用焦墨画的一组组山水,画里峰岫峣嶷,云林森眇。他抽烟、喝茶,用大碗吃着食堂打来的午饭。令人想到的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虽为武林高手,却以一颗“玩”的心态游走人间,粗麻布衣隐于繁华之市。采访末了,一位好友说,北京的专家看了您写的书法,都夸您的字比画好。他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写的诗更好!
难忘的川美求学路
1978年春,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届美术生,郭游幸运地成为四川美术学院77级版画专业的大学生。同届的还有就读77级油画专业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张晓刚。那一年四川美院在云南录取的就只有他们俩人,说起这段的求学经历,郭游一脸的骄傲。
他说:第一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其实我们是不敢报川美的,我和张晓刚报的都是昆明师院艺术系,是川美的老师在考卷里挑中的我们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没有寄给我们,两家的父母不约而同找到教委,才拿到被压在办公桌玻璃底下的通知书。郭游和张晓刚是开学后一个星期才去学校报的到,还错过了挖防空洞的劳动。
当时的川美版画专业一个班只有10个人,油画专业一个班20人,两个班除了上小课,基础课和写生都是合在一起上的。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哪怕是毕业以后各奔东西,各自繁忙,只要有同学要办展览,大家都会支持。时至今日,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郭游有着神一般的同学圈,其中罗中立、周春芽都不是一般的人。而他当年的班主任老师江碧波,其代表作是《飞夺泸定桥》,现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她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江玖,中国第一代黑白版画家。
从小会用弹弓换连环画的郭游,大学期间便充分显示了超出同龄人的经济头脑。他把自己平时做的作业卖给前来学校参观的外国人,每幅5元至6元不等,美术学院提成1元。但很会赚“外快”的郭游并不舍得把这些钱乱花了,而是存起来,用作去敦煌或者长江写生的费用。就这样,学校每学期组织的写生,他一次也没落下,练就了扎实的造型功底,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