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精于书画、篆刻、鉴定,从五十岁始学绘画,但山水、人物、花鸟皆在行,尤精于墨梅,“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究其原因,盖源于金农学问渊博,书法底藴深厚,善用笔墨,且有机会过目赏鉴前贤名迹,融会贯通,形成其诗心画语的独特艺术风格。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书法丛刊》2019年第4期就金农的诗书画及相关话题进行了考证。
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继石涛、八大山人之后,在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涌现出一种新的艺术潮流,代表人物如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被称为扬州八家。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感受,形成孤傲不羁的性格,放浪形骸,常常借书画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在书画艺术上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以书法笔意入画,亦将绘画技法融入书法笔意,且画毕自书诗跋,形成了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书画风格,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金农。
金农不但过目前贤名迹众多,并有鉴考,且付之实践;而且对画史、画论、画家的传记也有研究。
一 金农和漆书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杭州)人。金农一生用过很多号、别号,印记也很多,据秦岭云考证,金农号有:冬心、司农、吉金、竹泉、古泉、老丁、耻春亭翁、寿道士、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莲身居士、龙梭仙客、金二十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诗老、百二砚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饭僧、金牛、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枯梅庵主、龙梭仙馆旧客、荆蛮民、小善庵主、老金、惜花人、之江钓师、三朝老民、十九松长者、朱阳馆主、纸裘老生。所钤印记有:寿、农、寿门、古泉、金农、竹泉金吉金、莲身居士、金农之印、金吉金之印、冬心先生、金老丁、生于丁卯、金农印信、金寿门氏、努力加餐饭、寿道士、明月入怀、乐此不疲、布衣雄世。某些字号、印章颇具生活气息,其晚年多用佛门别号。
图一: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
如“苏伐罗吉苏伐罗”一号,见之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图一)中自署:“于无忧林中,己卯八月苏伐罗吉苏伐罗画佛一躯。”边题:“苏伐罗,梵语云金也,苏伐罗吉苏伐罗者,即金吉金也。健庵识。”潘延龄,号健庵,广东番禺人,清咸丰至同治年间著名收藏家,所藏宋元名家书法颇富,赵孟頫《行书十札卷》(上海博物馆藏)亦经其收藏。
图二:金农《花卉图册》第八开
金农《花卉图册》第八开(图二)画斜枝上两只仙桃并列,桃花数朵盛开,自题:“绥山仙种。心山家盦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画。”
图三: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六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六开(图三)自题:“树阴叩门门不譍,岂是寻常粥饭僧。今日重来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藤。山僧叩门图。昔耶居士并题。”
图四: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七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七开(图四)款署:“心出家盦僧画记。”
此外,金农在晚年 “金老丁”一号,见于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五开 。
图五:金农《绘佛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的一生都笼罩在科举的阴影中,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被举荐应博学鸿词科之试,次年再次被举荐,皆不中。科举不顺,仕途无望,遂颓废生活,于种种打击和浪迹江湖、阅尽名迹的历练下,晚年的金农开始信仰佛教,“写经满百纸,画佛亦千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楷隶相间的写经体。金农《绘佛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五)自题中写道:“予画菩萨妙相,奇柯异叶,以状庄严,恍如佛光上下,隐见在方寸也。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年)三月廿二日荐举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图画并记。”乾隆二十五年金农七十四岁。其晚年生活清苦,以鬻画为生,这种人生的颓丧、失落的心情在他的绘画和题跋中常有表现。
图六:金农《梅花册》第三开
金农《梅花册》第三开(图六)自题:“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寄与山中应笑我,我如饥鹤立苍苔。昔耶居士画诗书。”钤印“金农印信”。这段写实的自由诗道出了金农生活的窘态,充满了自嘲和无奈。此诗见之于下文提到的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中“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内。
图七: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图七)第十二开自题:“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应举至都门,与徐亮直翰林过张司寇宅,司寇出观赵王孙墨梅小立轴,冷香清豔,展视撩人,大似予缁尘染素衣也。今二老仙去,予亦衰頽,追写寒葩,不觉黯然自失,恨不得令二老见我横枝满幅,作简斋诗句一题其上也。七十二翁杭郡金农记。”钤印“金农”。这首诗和题记被抄录在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内。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金农五十岁,此段题记为其七十二岁时追忆前事所记。在他风光地去京城参加词科考试失败后,痛苦不堪地体验了天寒地冻和人情冷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飞雪游帝京,栖栖苦面谁相倾。献书懒上公与卿,中朝已渐忘姓名。十月坚冰返堠程,得行便行无阻行。小车一辆喧四更,北风耻作鶡旦鸣。人不送迎山送迎,绵之亘之殊多情。”这段题跋和这首诗互为印证了金农那段人生经历。
金农精于书画、篆刻、鉴定,从五十岁始学绘画,但山水、人物、花鸟皆在行,尤精于墨梅,“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也有人认为金农早岁便会画画。究其原因,盖源于金农学问渊博,书法底藴深厚,善用笔墨,且有机会过目赏鉴前贤名迹,融会贯通,形成其诗心画语的独特艺术风格。金农博学多才,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悟性。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在读过他的诗后夸赞道:“吾年逾耄耋,景迫崦嵫,忽睹此郎君,紫毫一管能癫狂耶!”并收其为徒,金农又同时拜于书法家何焯门下,研读经史、金石碑帖,在诗文书画、金石考据方面皆有很大收获。
《书法丛刊》第4期封面
(本文原刊于《书法丛刊》2019年第4期,原题为《金农诗书画琐考》,原文有注释,本文未予刊发)
图八:《天发神谶碑》
早岁金农曾随其师何焯习“二王”及顔真卿书法,怀有文人的情怀,亦想在官场有所发展。但随着科考的失利,金农将入仕无望的情绪倾泻于书法之上,遂以反传统、不流于世俗为艺术主张。金农的书法以行草书和隶书擅长,晚年他的隶书尤其别具特色,其书法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图八)和龙门造像碑文等,融合了汉隶、魏楷的体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隶书书体,后人称之为“漆书”。金农《漆书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九)中这样评论自己的书法:“外不枯,中颇坚,五岳在目前。得汝与游,恍骑白龙上青天。享太羹,进明堂,圣人上寿安且康。千万年,颂无疆。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唐、宋、元、明亦无此法也。康熙间金陵郑簠虽擅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者,一时学郑簠者,亦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乾隆丁丑正月杭郡金农书记,时年七十有一。”钤印“金吉金印”“冬心先生”。金农虽未称自己的隶书为“漆书”,但他自称为“渴笔八分”,并且自负地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为自己独创的新书体。他也曾用这种书体为郑板桥写下《八分书横额册》(故宫博物院藏)“耕田谷口人家”六个大字,款署:“乾隆己卯九秋,板桥先生自题,嘱杭郡老友金农以八分书之,农今年已七十三岁矣。”钤“金吉金印”“生于丁卯”。题跋:“此金冬心为郑板桥书额真迹,考《汉书》有谷口郑子真,修身自保,扬子法言有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著京师语。板桥题额意当本此,用以自况。冬心先生为作八分书,古穆遒劲,具汉魏风骨,晚年精到之笔至为可宝。两公在清代同负书画盛名,久为世重,今展读遗墨,缅想当日文字应求之乐,益令人倍增景慕。壬辰岁首得此于宣南,墨缘眼福窃用自憙,原额庋藏不使,因装治成册,俾前贤手迹得以流传久远也。叠倸敬识。”钤“王季馆印”“叠采山民”。题跋中也讲到八字横额是写给板桥的,虽仅有八个字,对于认识金农的书法和与郑燮的交往十分重要。“生于丁卯”一印,印证了金农的生年,丁卯为清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金农的弟子们也未言及“漆书”一说。杨岘在《迟鸿轩所见书画录》中记载了金农隶书兼有楷书的体式,用笔扁方,墨浓如漆,故称其书为“漆书”。
图九:金农《漆书轴》故宫博物院藏
实际上元吾丘衍《学古篇》释科斗文云:“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而”;宋代米芾曾言“臣书刷字”,“竹简以竹聿行漆”;所以,漆书无论是从书写工具,还是从行笔方法来说早已有之。金农在结合了隶书、楷书的基础上,将漆书发扬光大,创作出笔法丰富、笔力雄强、墨实浑厚、古朴逸宕的漆书,成为金农书法中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的书体。“截毫端作擘窠大字” ,即剪去毛笔的锋毫,以笔当刷,以致字体棱角分明;由于笔端吸墨充实,所以又有点画浓重之特点。其用笔方正,结体紧凑、横粗竖细,端正中有欹侧之姿,古朴中藴天真之趣;“以拙为妍,以重为巧”,“苍古奇逸,魄力沉雄” 。金农漆书这种结合了绘画笔墨技巧和金石篆刻之气的异态风格,可以算作是对隶书的一种创新。板桥郑燮称赞金农的诗书:“乱发团成字,深山凿成诗。不须论骨髓,谁能学其皮。”这是对金农书品诗格最高境界恰如其分的评价了。然而这种偏离传统的书体,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当时并不为世人所趋,但映射出当时扬州地区一些士人的生存状况和求变心态。康有为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法,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然“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正如金农与郑燮。
二 摹古与鉴考
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〇年),金农作诗:“内史书兰亭,绝品阅世久。风流翠墨香,得之独漉叟。楮烂字画全,光华神气厚。旧传七移民,淋漓跋其后。惜为老黜工,名迹已割取。椟去珠尚存,何伤洛吾手。少日曾临摹,搴帷羞新妇。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污垢。”这一年金农三十四岁,在书法上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序》。金农的绘画题材丰富多样,人物、道士、鞍马、花卉无不精通,尤善于梅、竹;这和他鉴赏前贤珍迹多,揣摩临倣学习是分不开的。清张庚《画徵录》记载:“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进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所见古迹多,此话属实,金农的绘画处处以古人为模,其自题即可印证。故宫博物院藏金农《山水人物册》多为精品,所画内容与题识内容极其丰富,《虚斋名画录》卷十五著录,共十二开,徐邦达先生将其定为“珍甲,意境新鲜,笔法生秀,金氏亲笔代表作杰作”。十二开之中既有其早年习画之作,也有其晚年绘画风貌等,画上多有其自题,是研究金农及其绘画发展变化、传承有序的重要物证。
图一〇: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图一〇)自题:“《马和之秋林共话图》,用笔疏简,作浅绦色,有杨妹子题诗,同乡周穆门徵君曾藏一幅,余赠以古青磁出轴装之。徵君下世,为梁少师芗林所得,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其意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得自知也。稽留山民记。”马和之,南宋画家,高宗时画院待诏,擅画佛像、界画、山水,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创柳叶描(一作蚂蝗描),有“小吴生”之称。杨妹子,宋宁宗杨皇后之妹,或为杨皇后本人,书法似宁宗,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评其书“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漂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