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双双 点击 :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精于书画、篆刻、鉴定,从五十岁始学绘画,但山水、人物、花鸟皆在行,尤精于墨梅,“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究其原因,盖源于金农学问渊博,书法底藴深厚,善用笔墨,且有机会过目赏鉴前贤名迹,融会贯通,形成其诗心画语的独特艺术风格。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书法丛刊》2019年第4期就金农的诗书画及相关话题进行了考证。

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继石涛、八大山人之后,在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涌现出一种新的艺术潮流,代表人物如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被称为扬州八家。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感受,形成孤傲不羁的性格,放浪形骸,常常借书画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在书画艺术上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以书法笔意入画,亦将绘画技法融入书法笔意,且画毕自书诗跋,形成了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书画风格,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金农。

金农不但过目前贤名迹众多,并有鉴考,且付之实践;而且对画史、画论、画家的传记也有研究。

一 金农和漆书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杭州)人。金农一生用过很多号、别号,印记也很多,据秦岭云考证,金农号有:冬心、司农、吉金、竹泉、古泉、老丁、耻春亭翁、寿道士、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莲身居士、龙梭仙客、金二十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诗老、百二砚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饭僧、金牛、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枯梅庵主、龙梭仙馆旧客、荆蛮民、小善庵主、老金、惜花人、之江钓师、三朝老民、十九松长者、朱阳馆主、纸裘老生。所钤印记有:寿、农、寿门、古泉、金农、竹泉金吉金、莲身居士、金农之印、金吉金之印、冬心先生、金老丁、生于丁卯、金农印信、金寿门氏、努力加餐饭、寿道士、明月入怀、乐此不疲、布衣雄世。某些字号、印章颇具生活气息,其晚年多用佛门别号。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一: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

如“苏伐罗吉苏伐罗”一号,见之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图一)中自署:“于无忧林中,己卯八月苏伐罗吉苏伐罗画佛一躯。”边题:“苏伐罗,梵语云金也,苏伐罗吉苏伐罗者,即金吉金也。健庵识。”潘延龄,号健庵,广东番禺人,清咸丰至同治年间著名收藏家,所藏宋元名家书法颇富,赵孟頫《行书十札卷》(上海博物馆藏)亦经其收藏。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二:金农《花卉图册》第八开

金农《花卉图册》第八开(图二)画斜枝上两只仙桃并列,桃花数朵盛开,自题:“绥山仙种。心山家盦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画。”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三: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六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六开(图三)自题:“树阴叩门门不譍,岂是寻常粥饭僧。今日重来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藤。山僧叩门图。昔耶居士并题。”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四: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七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七开(图四)款署:“心出家盦僧画记。”

此外,金农在晚年 “金老丁”一号,见于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五开 。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五:金农《绘佛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的一生都笼罩在科举的阴影中,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被举荐应博学鸿词科之试,次年再次被举荐,皆不中。科举不顺,仕途无望,遂颓废生活,于种种打击和浪迹江湖、阅尽名迹的历练下,晚年的金农开始信仰佛教,“写经满百纸,画佛亦千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楷隶相间的写经体。金农《绘佛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五)自题中写道:“予画菩萨妙相,奇柯异叶,以状庄严,恍如佛光上下,隐见在方寸也。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年)三月廿二日荐举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图画并记。”乾隆二十五年金农七十四岁。其晚年生活清苦,以鬻画为生,这种人生的颓丧、失落的心情在他的绘画和题跋中常有表现。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六:金农《梅花册》第三开

金农《梅花册》第三开(图六)自题:“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寄与山中应笑我,我如饥鹤立苍苔。昔耶居士画诗书。”钤印“金农印信”。这段写实的自由诗道出了金农生活的窘态,充满了自嘲和无奈。此诗见之于下文提到的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中“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内。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七: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图七)第十二开自题:“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应举至都门,与徐亮直翰林过张司寇宅,司寇出观赵王孙墨梅小立轴,冷香清豔,展视撩人,大似予缁尘染素衣也。今二老仙去,予亦衰頽,追写寒葩,不觉黯然自失,恨不得令二老见我横枝满幅,作简斋诗句一题其上也。七十二翁杭郡金农记。”钤印“金农”。这首诗和题记被抄录在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内。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金农五十岁,此段题记为其七十二岁时追忆前事所记。在他风光地去京城参加词科考试失败后,痛苦不堪地体验了天寒地冻和人情冷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飞雪游帝京,栖栖苦面谁相倾。献书懒上公与卿,中朝已渐忘姓名。十月坚冰返堠程,得行便行无阻行。小车一辆喧四更,北风耻作鶡旦鸣。人不送迎山送迎,绵之亘之殊多情。”这段题跋和这首诗互为印证了金农那段人生经历。

金农精于书画、篆刻、鉴定,从五十岁始学绘画,但山水、人物、花鸟皆在行,尤精于墨梅,“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也有人认为金农早岁便会画画。究其原因,盖源于金农学问渊博,书法底藴深厚,善用笔墨,且有机会过目赏鉴前贤名迹,融会贯通,形成其诗心画语的独特艺术风格。金农博学多才,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悟性。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在读过他的诗后夸赞道:“吾年逾耄耋,景迫崦嵫,忽睹此郎君,紫毫一管能癫狂耶!”并收其为徒,金农又同时拜于书法家何焯门下,研读经史、金石碑帖,在诗文书画、金石考据方面皆有很大收获。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书法丛刊》第4期封面

(本文原刊于《书法丛刊》2019年第4期,原题为《金农诗书画琐考》,原文有注释,本文未予刊发)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八:《天发神谶碑》

早岁金农曾随其师何焯习“二王”及顔真卿书法,怀有文人的情怀,亦想在官场有所发展。但随着科考的失利,金农将入仕无望的情绪倾泻于书法之上,遂以反传统、不流于世俗为艺术主张。金农的书法以行草书和隶书擅长,晚年他的隶书尤其别具特色,其书法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图八)和龙门造像碑文等,融合了汉隶、魏楷的体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隶书书体,后人称之为“漆书”。金农《漆书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九)中这样评论自己的书法:“外不枯,中颇坚,五岳在目前。得汝与游,恍骑白龙上青天。享太羹,进明堂,圣人上寿安且康。千万年,颂无疆。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唐、宋、元、明亦无此法也。康熙间金陵郑簠虽擅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者,一时学郑簠者,亦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乾隆丁丑正月杭郡金农书记,时年七十有一。”钤印“金吉金印”“冬心先生”。金农虽未称自己的隶书为“漆书”,但他自称为“渴笔八分”,并且自负地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为自己独创的新书体。他也曾用这种书体为郑板桥写下《八分书横额册》(故宫博物院藏)“耕田谷口人家”六个大字,款署:“乾隆己卯九秋,板桥先生自题,嘱杭郡老友金农以八分书之,农今年已七十三岁矣。”钤“金吉金印”“生于丁卯”。题跋:“此金冬心为郑板桥书额真迹,考《汉书》有谷口郑子真,修身自保,扬子法言有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著京师语。板桥题额意当本此,用以自况。冬心先生为作八分书,古穆遒劲,具汉魏风骨,晚年精到之笔至为可宝。两公在清代同负书画盛名,久为世重,今展读遗墨,缅想当日文字应求之乐,益令人倍增景慕。壬辰岁首得此于宣南,墨缘眼福窃用自憙,原额庋藏不使,因装治成册,俾前贤手迹得以流传久远也。叠倸敬识。”钤“王季馆印”“叠采山民”。题跋中也讲到八字横额是写给板桥的,虽仅有八个字,对于认识金农的书法和与郑燮的交往十分重要。“生于丁卯”一印,印证了金农的生年,丁卯为清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金农的弟子们也未言及“漆书”一说。杨岘在《迟鸿轩所见书画录》中记载了金农隶书兼有楷书的体式,用笔扁方,墨浓如漆,故称其书为“漆书”。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九:金农《漆书轴》故宫博物院藏

实际上元吾丘衍《学古篇》释科斗文云:“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而”;宋代米芾曾言“臣书刷字”,“竹简以竹聿行漆”;所以,漆书无论是从书写工具,还是从行笔方法来说早已有之。金农在结合了隶书、楷书的基础上,将漆书发扬光大,创作出笔法丰富、笔力雄强、墨实浑厚、古朴逸宕的漆书,成为金农书法中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的书体。“截毫端作擘窠大字” ,即剪去毛笔的锋毫,以笔当刷,以致字体棱角分明;由于笔端吸墨充实,所以又有点画浓重之特点。其用笔方正,结体紧凑、横粗竖细,端正中有欹侧之姿,古朴中藴天真之趣;“以拙为妍,以重为巧”,“苍古奇逸,魄力沉雄” 。金农漆书这种结合了绘画笔墨技巧和金石篆刻之气的异态风格,可以算作是对隶书的一种创新。板桥郑燮称赞金农的诗书:“乱发团成字,深山凿成诗。不须论骨髓,谁能学其皮。”这是对金农书品诗格最高境界恰如其分的评价了。然而这种偏离传统的书体,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当时并不为世人所趋,但映射出当时扬州地区一些士人的生存状况和求变心态。康有为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法,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然“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正如金农与郑燮。

二 摹古与鉴考

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〇年),金农作诗:“内史书兰亭,绝品阅世久。风流翠墨香,得之独漉叟。楮烂字画全,光华神气厚。旧传七移民,淋漓跋其后。惜为老黜工,名迹已割取。椟去珠尚存,何伤洛吾手。少日曾临摹,搴帷羞新妇。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污垢。”这一年金农三十四岁,在书法上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序》。金农的绘画题材丰富多样,人物、道士、鞍马、花卉无不精通,尤善于梅、竹;这和他鉴赏前贤珍迹多,揣摩临倣学习是分不开的。清张庚《画徵录》记载:“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进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所见古迹多,此话属实,金农的绘画处处以古人为模,其自题即可印证。故宫博物院藏金农《山水人物册》多为精品,所画内容与题识内容极其丰富,《虚斋名画录》卷十五著录,共十二开,徐邦达先生将其定为“珍甲,意境新鲜,笔法生秀,金氏亲笔代表作杰作”。十二开之中既有其早年习画之作,也有其晚年绘画风貌等,画上多有其自题,是研究金农及其绘画发展变化、传承有序的重要物证。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 艺术科普

图一〇: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图一〇)自题:“《马和之秋林共话图》,用笔疏简,作浅绦色,有杨妹子题诗,同乡周穆门徵君曾藏一幅,余赠以古青磁出轴装之。徵君下世,为梁少师芗林所得,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其意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得自知也。稽留山民记。”马和之,南宋画家,高宗时画院待诏,擅画佛像、界画、山水,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创柳叶描(一作蚂蝗描),有“小吴生”之称。杨妹子,宋宁宗杨皇后之妹,或为杨皇后本人,书法似宁宗,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评其书“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漂湘”。

相关文章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邱文银[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邱文银[图文]

    【艺术简介】邱文银,笔名:秋雨,1958年元月出生,重庆市开县人,系苗重安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中外陶瓷协会理事,美术、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美术、摄影展览中展出并先后分别获得两次全国金奖、一次铜奖、一次自治区金奖。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作品及传略被多部辞书收录。艺术成就和作品先后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编著有画册《邱文银山水画精品集》、...

    41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中国动漫 “以艺为战”[图文]
    中国动漫 “以艺为战”[图文]

    马克宣、范马迪等 《三个和尚》动画设计稿 中国动漫博物馆藏作为艺术创作和绘画实践的源头,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拿起画笔,进行“二次元”创作实践,用经典动漫形象承载感情、经历和人生思考。“二次元”的影响力不只是在我国,影响的是整个“三次元”(也就是现处的现实世界),究其根本原因是“二次元”将年轻的消费需求形象化,他们的审美继续影响更为年轻的消费者。艺术的审美偏好是从小培养的,早些年动漫的年龄层并不广...

    112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唐早期书法风尚:唐摹《兰亭序》[图文]
    唐早期书法风尚:唐摹《兰亭序》[图文]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唐摹《兰亭序》(黄绢本)——“笔法飞舞神采奕奕”的唐早期书法风尚文、图/记者金叶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相传,《兰亭序》原迹已随唐太宗一道葬入昭陵,后世所传《兰亭序》墨迹都是钩...

    51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正分吃亚洲艺术市场蛋糕[图文]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正分吃亚洲艺术市场蛋糕[图文]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海报邱月烨3月15-17日,一年一度的亚洲艺术圈最重要的盛会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in Hong Kong,下简称香港巴塞尔)开幕。今年,香港巴塞尔迎来第三届,主要的画廊展区仍然分为四大部分,画廊荟萃(Galleries)、亚洲视野(Insights)、艺术探新(Discoveries)、艺聚空间(Encounte...

    120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笔墨之下的“鸟语花香”[图文]
    笔墨之下的“鸟语花香”[图文]

    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3月28日,“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这是南博史上最强花鸟画阵容,展出了宋到20世纪的花鸟画作近百件,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史,其中五分之二展品从未公开展出。这场展览的难得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展品阵容的强大,更在于它让作品发出声音,使其在花鸟画史的时间轴上,以哲学为基底,诉说着花鸟画意趣的变与不变。北宋赵佶《鸜鹆图》这次展出的宋徽...

    25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诗意的表达——丘挺谈《八大处手卷》的创作[图文]
    诗意的表达——丘挺谈《八大处手卷》的创作[图文]

    时间:2010年10月29日地点:环铁•丘挺工作室采访人:许柏成艺术中国:当您得知波士顿美术馆邀请您根据他们的馆藏创作一幅作品时,您最初的想法是怎样的?丘挺: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很特别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展思路。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中国画的创作伴随着怎么认识传统,怎么发展中国画的问题,“与古为徒”恰恰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就是怎么样让&ldquo...

    199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浅论朱非书法艺术[图文]
    浅论朱非书法艺术[图文]

    书法家朱非就目前的艺术来看,现代人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可以传统,可以现代,也可以很民间。在书法的领域里更是如此。书法一途,由于时代的开化,现代人对于书法的审美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书法的学习更加自由,经典、民间、流行,只要乐意,大可以学习一个遍。但是,就书法家朱非而言,真正使他收益的,是取法于晋唐。尤其是欧体一脉,对朱非书法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朱非书法——郁达夫句欧体书法极...

    181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靳尚谊:不学油画,要学国画![图文]
    靳尚谊:不学油画,要学国画![图文]

    徐悲鸿作品中国新闻周刊:在解放后到文革前,您画的大多是革命历史题材,那个时候您觉得自己在创作上受限制吗?靳尚谊:没有,不是像现代人所说的受限制。第一,我画画有地方用,这很重要,有博物馆收藏这是好事,而且画画又有收益。所以这个任务是愉快的。当时也没有限制你画什么,因为当时的思想和心情和国家的发展和要求完全一致,所以会非常热情地来画。包括董希文、罗工柳等老画家,当时所有画家都是非常热情地去画。...

    7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版画家张广慧:一个生命体与自然形态的对话[图文]
    版画家张广慧:一个生命体与自然形态的对话[图文]

    创作中的张广慧中国版画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30年代前都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鲁迅大力倡导新兴木刻,才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版画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湖北著名版画家张广慧便是将刀味、木味与自己的创作精髓融为一体的人。《北渚·自省的鱼》 套色木刻 56x59cm 1994年《洗发的人之四》60×61㎝ 1999年从“北渚”出发 开启艺...

    86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冬莹君的人艺一席谈[图文]
    冬莹君的人艺一席谈[图文]

    花开苍石屏 白牡丹石·White peony stone 宓冬莹 68cm×65cm 2016年文/韩墨(清华美院韩墨现代彩墨工作室导师 美国国际现代彩墨研究总会执行会长)对于众多侨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来说,如何在国际艺术视野下发展中国绘画,是一直需要面对的核心课题。旅居日本十七年的女性华人艺术家宓冬莹博士以其“彩墨物语”系列佳作,建构起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观磊听涛 波と石·Wave...

    61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李海军作品欣赏[图文]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李海军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李海军,河北武安人,原海军航空兵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老家》入选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迎着朝阳》《训练间隙》入选第八届万里海疆画展;《战友》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暨全军第十一届美展;《圣地》入选第十八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2008年5月12日》入选感恩·重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抢滩》入选第九届万里海疆画展;《小憩》...

    13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邵大箴:今后是收藏家们买单 所以你要画得好![图文]
    邵大箴:今后是收藏家们买单 所以你要画得好![图文]

    以前只要是“名家”的画,不管他画得怎么样,送给某个首长就有价值。现在这个门被堵住了,所以很多“名家”的画现在价格下落了。现在人们就要看谁画得好,谁画得有艺术水平,这样的画就会受到关注,否则就不买你的画,收藏家也有眼睛啊。过去买画不正常就是因为他买画是送人的。关于传承: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似乎是有悖论的。我认为所谓传承,就是把优秀的东西传下去;所谓创新,就是在优秀的传统基础上去创新。它一定要对过去...

    113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元代大画家王蒙的传世之作[图文]
    元代大画家王蒙的传世之作[图文]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五代、宋的山水画,崇尚水墨,故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以水墨画秋山,极尽空寂幽秘的禅意,但也似乎少了点秋色的瑰丽绚烂、爽落深邃的天趣。元代渐兴浅绛淡彩,在墨骨上薄敷赭石、花青等色,依然淡雅秀逸,而王蒙的《秋山草堂图》则别具一格。《秋山草堂图》纵123.3厘米,横54.8厘米,纸本,浅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绘秋山水岸,岸边芦荻萧瑟,临水的草亭前有人支网捕鱼...

    179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单耀宗[图文]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单耀宗[图文]

    单耀宗号南山居士,婺州牧人。浙江省金华人,自十岁就接触绘画启蒙,速写人物,动物,山水及写生。自幼聪颖,心摹手写,醉心画技,青年时期曾遍寻名师,在动荡的年代更是坚持绘画,以画笔坚持本心,牛棚,农场,不惧条件艰辛,只求内心追求之富足,深受名家感动,曾得李苦禅、李可染、朱屺瞻、蒋海齐等大师,亲自授艺,师承真传于齐派、李苦禅、岭南派,长安派,海派,可谓齐派之传出高人,博采众长,集百家之精华。专攻花鸟,兼...

    51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无为和有为——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无为和有为——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明代 仇英 《桃源仙境图》美析:这是有为的典型代表画作。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长期寓居在苏州。他是油漆工出身,后师周臣学画。他善于临摹,功力精湛,是明代中期画坛的巨擘。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桃源仙境图》的题材取自《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晋代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桃源仙境图》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画面远景峰峦耸峙,山间白云缭绕,殿宇楼台时隐时现,展现了恬静、...

    106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