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商人,从事国际贸易几十载,工作之余遍访国内外各大艺术博物馆。
他也是一位画家,对荷情有独钟,一生画荷成痴,有“荷花大师”之美誉。
他还是一位收藏家,对收藏有独到见解,跋山涉水、持之以恒寻得300多块瓷板画。
他与一代青瓷泰斗叶宏明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网《高端访谈》特邀浙江省收藏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著名画家叶向礼,带我们走近绘画长廊,分享艺术品收藏路上的艰辛与收获。
中国网记者:您之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艺术创作?
叶向礼:首先,作为商人,我们赶上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贸易最旺盛时,我有幸走遍世界各个国家,感受当地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后来从事艺术之路的积累。其次,我的家族,从我奶奶到我父亲,都爱好绘画,我的父亲素描功底很好,50年代考上浙江美院但是没钱读书。从事艺术创作,既是为圆父亲的绘画梦,也是我个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希望能创造出雅俗共赏的作品。
中国网记者:您目前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包括绘画和收藏等,主要归功于哪些因素?
叶向礼:我认为在艺术领域要达到一定成就,归功于四个方面:一是要有丰富的阅历,并不是说在校园里学好就够了,还要多接触和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二是要多参观艺术馆和博物馆,进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三是要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四要不懈努力,用勤劳的双手打开艺术的大门。在我看来,真正高尚的艺术是来自于人的灵魂,从人文中出来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并且是不可复制的。
中国网记者:您的人生经历很丰富,刚开始是厨师,后来是商人,再后来渐渐变成一个收藏家和艺术家,这些经历对于您的艺术创作或者说艺术感悟是不是有很大帮助?
叶向礼:是的,艺术是用各种不同的颜料画成,是一种混合的色彩。人生丰富的阅历好比各种颜料融合在一起,艺术家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不会画出很好的作品。所以我认为艺术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丰富的情感,才能达到一种境界。还有一个艺术与音乐、历史、哲学、诗词也是相通的,比如喜欢音乐,那你的艺术作品也会促使你将音乐般的那种美表现到宣纸上去。
中国网记者:是什么让您对艺术这么着迷呢?
叶向礼:首先我很喜爱艺术,经常去看各种展览会;其次是从祖上开始血脉的传承,再加上从事国际贸易的时候走遍世界各地,也具备了绘画创作的条件。另外,我小时候是在莫干山长大的,那里有现代人追求的绿水青山,山野童趣让我一生难忘,也造就了艺术的感悟和灵感的萌发。
中国网记者:在您的绘画作品当中,最喜欢画什么?
叶向礼:我最喜欢画荷。为什么喜欢画荷呢,因为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住在西湖边。有一次我从荷花的浮萍开始,到冬季荷花枯萎、“圆寂”,观测拍照了整整一年。可以说,我是把荷当做人的生命来画,荷已经深深得烙印在我的心中,画荷也是我一生所追求的东西。
中国网记者:别人把您称作“荷花大师”,那您的荷花与其他画家的有何不同呢?
叶向礼:我研究过有史以来画荷的画家,他们都是传统的水墨。我是在传统基础上,突破了色彩的表现,结合中国元素,画出中西合璧的艺术效果,我的每一幅荷都是是油画和罗水粉的综合体。因为在我看来,艺术都是要走向国际的。
中国网记者:中国有句古话叫“乱世藏黄金,盛世藏艺术”。您作为浙江省收藏行业协会副会长,对于艺术品的分辨有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呢?
叶向礼:十九大以来,国家把文化提升到了战略高度,这对浙江这个文化大省来说,是很好的机会。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在未来十年会有相当好的走势,一个是国家重视,另一个是艺术品的金融化,推进艺术品加快跟国际的接轨。艺术品不再是以前那样由经纪人说了算,会有一些龙头企业来负责,把艺术品的经营推上正归道路,加上电商兴起,今后的拍卖行会越来越多。另外艺术品也有大众化的倾向,未来老百姓也能买得起,随着他们艺术境界的不断提高,艺术品今后将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网记者:其实艺术品收藏有很多的门类,书画是一个别类,瓷器也是。一部中国瓷器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瓷器史,半部在龙泉。关于龙泉青瓷,还有青瓷泰斗叶宏明,您有什么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叶向礼:我们国家刚建国不久,前苏联有位专家向周总理要雪拉同,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外交部说“雪拉同”是法语,就是中国的青瓷,在浙江龙泉。总理就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当时轻工业厅厅长派了刚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毕业的叶宏明去了龙泉。叶宏明是我的伯父,他在龙泉整整三年,和其他同志一起恢复了龙泉青瓷生产,1978年又恢复了杭州的南宋官窑,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瓷文化发扬光大而努力,我很敬仰他。
叶向礼、杨音夫妇和叶宏明大师合影
中国网记者:您觉得作为一个好的收藏家,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叶向礼:第一是要有眼力,有高级别的鉴赏能力,能看清这个东西是否值得收藏;第二是要有相当一部分的财力;第三是要有定力,能沉住气。另外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探讨也很重要。我建议藏友们要把收藏当做事业来对待,持之以恒,不要蜻蜓点水要专一,爱好紫砂壶就收藏紫砂壶,爱好书画就收藏书画,不要什么都收藏,最好能把一个事情钻透了,收藏也要挖深井。例如我对民国的瓷板画很有兴趣,就坚持收藏瓷板画。
中国网记者:您在收藏过程中想必也流过很多泪水和汗水,有没有故事可以分享呢,例如为了一件藏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
叶向礼:叶老的青瓷作品就不用说了,绝大多数是精品,十分珍贵。像我刚说的瓷板画就有很多故事。提到瓷板画最出名的就是珠山八友,是他们最开始把中国的文人画从宣纸搬到了瓷板上。这些瓷板画用的颜料是植物和矿物颜料,跟现在的化工颜料完全不一样。明末清初时,景德镇的一批艺术家靠卖画为生,瓷板画也随之开始流落民间。
我是90年代在一个收藏市场最早接触到瓷板画,发现瓷板上画的比宣纸更好,便开始研究瓷板画,之后我经常坐车去江西民间考察,在南昌附近一个保有明清特色的古村落找到9副瓷板画,如获至宝。记得当时我是用房子抵押的贷款去买的,抱着既然收藏就要全部收完的心态。这个过程非常艰辛,无论是路途、天气还是当时的住宿条件,庆幸的是这个传统文化最终保留下来了。未来呢,我有意向将收藏的300多块瓷板画捐给我的家乡德清,让后人都能欣赏到它的美。
中国网记者:很多人收藏是为了个人爱好,对您来说,这300多块瓷板画也算是毕生的收藏心血,价值不菲,全部捐出来是需要胸怀和格局的。
叶向礼:我觉得艺术是需要高度和境界的,不管是我画荷也好,收藏也好,有过很多艰辛和苦难,更多的还是一个缘分。中国五千年历史需要传承和保护,我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家乡,留给后人,让更多人能欣赏到这些美的文化艺术,也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我希望能跟广大藏友们一起将中国的艺术传承下去,也祝福所有藏友在未来的收藏之路上越走越好。
后编:
我国自古就有“盛世收藏”的说法,先人留下的藏品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的缩影,代表着他们的智慧与艺术精髓,收藏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叶向礼的创作,由传统莲文化萌发灵感,汲取东西方多元素精髓,融会贯通,自成一派,每一幅作品都在阐述他的心境,每一朵荷花都象征着生命的轮回,是不可多得的绘画艺术。更为可贵的是,他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将收藏、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来经营。在对叶向礼的采访中时刻感受到他对绘画艺术的初心,对收藏事业的信心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