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越颠覆越赚钱 艺术永恒的“猫鼠游戏”[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小涛 点击 :

越颠覆越赚钱 艺术永恒的“猫鼠游戏” | 艺术常识

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斯,将《手持气球的女孩》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成交的那一刹那自动销毁。他这一辈子惹人争议,非常具挑拨性,非常大胆,又非常颠覆。但是,我今天想谈论的,是关于这件事引起的另一个争论。

被毁掉的作品反而更值钱

很多人质疑这是一次炒作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怀疑?

那是因为苏富比拍卖行也已经表示,经过艺术家这样自毁作品的行为后,被拍卖出去的这幅已经碎掉的画作,可能将变得更加值钱。

班克斯一向以挑战艺术权威的行为而闻名,这一次他等于又再度挑战了艺术圈或艺术建制里一个很显着的机构——拍卖行。这充分表明了班克斯的颠覆性格,他大概是不同意自己的画被这样拍卖,或者他就是故意捉弄那些拍卖他画作的人,这样一个介乎于恶作剧与颠覆行动之间的行为,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班克斯”做法。

也就是说,这幅画被破坏之后,反而可以当成是班克斯对他原来画作的二度创作,那就是一种“以破坏为创作”的表达方式。如此一来,这幅作品说不定就将变得更加值钱,而且今天已经贵为全球涂鸦界第一红人的班克斯,他的名气也更上一层楼。

这么说可能会认为太阴谋论了,我们怎么能够去怀疑一向关心弱势群体、底层人民,勇于挑战的班克斯呢?但如果对现代艺术史有一点了解,就会明白这样的怀疑其实并不算过分。

20世纪艺术史上,分水岭式的、或者说里程碑式的杰作——那就是法国艺术家杜尚的作品《泉》。作品《泉》其实是个男性厕所里的小便池,但是杜尚就把这么一个小便池翻倒过来,然后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送去了一个自己标榜展出前卫艺术的展览,说这就是自己的参展作品。在当时,自然是令展览的主办方异常愤怒,觉得杜尚怎么可以这样来拿他们开玩笑。这其实是一个我们今天看起来很恶搞的事,但是却在艺术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什么?

写进艺术史失去了颠覆性

而我讲这件事,是想提及另一点,当年杜尚这样一个带着玩笑性质的挑拨行动,他是要挑战艺术机构,挑战艺术建制,挑战画廊艺术馆,挑战背后那些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审美判断、他们对艺术品的看法,这件艺术品如果能称之为“艺术品”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话,那就在于它挑战了当时现存的对于艺术品的定义。

但是,当这件作品真的被艺术馆接纳了,被写进艺术史了,成为今天全世界很多艺术爱好者都知道,并且很渴望一睹真容的在博物馆里珍藏的作品的时候,我们是否能说,这件作品其实早就失去了它的颠覆性,已经成为艺术建制机器的一部分了呢?从那个年代这件作品开始,这种矛盾就永恒存在。

比如有一批西方艺术家就要挑战资本主义,挑战市场经济。怎么去挑战?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创作一些没有办法在市场上买卖的作品。因为他们认为,既然说艺术要超脱功利,当艺术品沦为市场上被人拍卖的一件商品,难道不正是违背了它的本质吗?所以,有一些艺术家就想做一些“不能够被买卖”的艺术作品。可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不能够被买卖?

我在30年前,很不好意思地讲,也曾经做过一些行为艺术与装置艺术。那个年代我很热衷于一种今天称之为“行为艺术”的创作,英文里的表达是“偶发艺术”(HappeningArts)。这种艺术形式是美国当年的一位先锋艺术家阿伦·卡普罗(AllanKaprow)在上世纪50年代创造出来的。简单而言,它是一种在日常生活环境下,莫名其妙突然发生的一连串的行为和事件,但是这是一些艺术家刻意制造出来的事件。而发生出来的这些艺术,是在一瞬间一闪而过的,由此它就无法被买卖了。

商品或者能够被视作商品的艺术品,必须要有永久性。比如一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一幅达·芬奇的画,尽管会随岁月耗损,但是我们很希望它能够永恒保存,好好地珍藏起来,用各种技术去保持它们不变,这样它的价值才是永远长存的。但是像卡普罗这样的艺术家,他就要反其道而行,做一些根本不可能长存,甚至一瞬间就结束的艺术品,或者近乎于自毁的艺术品,有点像今天蔡国强用烟火做出的艺术,是一瞬间的,烟花般灿烂,然后留下的就是一些纸碎。

但是问题来了,哪怕像蔡国强的这类作品,最后还是会留下一些痕迹,而这些痕迹仍然会被当成是艺术曾经存在过的见证,或者甚至是艺术品二次创造出来的产品,它仍然可以买卖。于是,又有另一种艺术家,他们在1970年代在美国创造出一种艺术叫做“地景艺术”,改变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和风景。最有名的罗伯特·史密斯森(RobertSmithson),他创作的螺旋形防波堤,是在一个偏僻的荒郊野外存在的,远离艺术群体或艺术市场最活跃的大城市都会地带,而且因为荒郊野外受尽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它还会随之不断变化,它就不具备什么永久的性质。不过这样的作品,仍然能够被一些政府机构保留下来,成为被承认的艺术杰作,于是艺术家就要不断地再想办法创作一些艺术,去把边界推得更远。

街头艺术从挑战到被吸纳

涂鸦很有可能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就已经会在山洞壁上涂涂画画。但是这些涂鸦在过去,通常是用来记录,或者表达自己的某些不满和愤怒,有时候只是自己认为好玩的东西,在美国也可能是一些帮派划分地盘的隐藏记号。可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那一群涂鸦艺术家,他们无论是否科班出身,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创造力,试图把涂鸦变成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不变的是什么?就是保持涂鸦的挑战性。

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有这么一批原来在街头很有名,甚至常常因为在街头作画而被捕的涂鸦艺术家,也都开始登堂入室,开始陆续创作一些在画布上的作品,随后也慢慢变成艺术殿堂里的名人。

比如说最有名的,或者说地位相当于当年的班克斯,尽管没有那么政治性的一位伟大艺术家——凯斯·哈林(KeithHaring)。那个时候,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在访问他作画的过程中,还直击他现场被警察抓捕的场面,这反而让他一下声名大噪。另外一个跟他同世代,也和他是好朋友,海地与波多黎各的混血美国移民巴斯奎特(Jean-MichelBasquiat)。他曾经用“沙某”这个名字在街头乱涂乱画,但是他的画非常有震撼力,被人认为是新表现主义的杰作,后来他也迅速从一个街头流浪汉变成坐拥名车美女的名流。

当年那些涂鸦艺术家都走过类似的道路,从在边缘挑战秩序,慢慢地被纳入社会建制,成为体制的一部分,他们的作品也都是能够被高价卖出,被人收藏。由此可见,所谓的在艺术里颠覆,再被体制吸纳,好像是一个“猫捉老鼠”般永恒循环的游戏——艺术家刚想要做什么事去颠覆艺术圈,很快艺术圈又把它的范围扩大,将其纳入其中。

“颠覆”成为赚钱的幌子

与艺术圈齐头并进的,就是拍卖市场,因为一旦有要收藏这些很具颠覆性作品的收藏家和画廊、艺术馆,作品就会有价值。于是有一些艺术家想到了如何让自己尽快成名,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拍出高价,那就是一开始以一个颠覆的、挑战的形象冲进来让更具反叛精神的年轻人着迷,让大家惊讶于其能力和勇敢大胆,然后很快便被人记住并承认了,接着就赚钱了。比如,有另一位美国曾经一度很受欢迎的街头艺术家马克·艾克(MarcEcko),这个人现在是个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他甚至出过一款电子游戏,是以涂鸦为情节的一个游戏。玩家要在游戏里想办法逃避官方的追捕,四处涂鸦。这样一个吸引年轻人,看起来很反叛,很有颠覆色彩的内容,可它是个什么?是个能够大卖特卖的电子游戏,这难道不是很讽刺吗?

最后,我们说回班克斯,班克斯到目前为止,其实也有很多作品已经在拍卖行里出现了,我觉得这无可厚非,艺术家也是人也得活。可是尽管他做这些事一样会进入市场,但是他仍然在街头,不断以各种各样的作品挑战权威,是很值得敬佩的艺术家。

班克斯曾经有过一部纪录片,拍跟他有关的一件事件,叫《拯救班克斯》。故事说到,2010年他去美国旧金山,依旧满街作画,但是当时的旧金山政府是不准这样涂鸦的,于是纷纷要求业主抹掉他的作品,大家当然都觉得很可惜。

其中有一件残余下来的他的典型作品——老鼠,在一家酒店的外墙上。有个收藏家是真心喜欢班克斯的作品,自己花了钱和酒店业主商谈把墙拆下来,还不收任何价钱要送给美术馆。可是问题是,没有美术馆能收这幅作品,为什么?尽管班克斯大名鼎鼎,美术馆馆长们也都很喜欢,但是他们要收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必须经过他本人的授权,可班克斯是不可能授权自己在外面的这些涂鸦的。他一旦授权,那就表明那些真是他的作品,他签了名认了,也意味着他犯法了,要面临抓捕。

反倒出现了一个艺术经纪人,在世界各地把班克斯画在公共空间上的那些画取下来,以高价拍卖赚钱。这个经纪人拍卖这些作品,赚尽了所有的金钱,但是绝对不会分回给班克斯。因为他认为,班克斯不是不敢承认这是你的作品吗?我很想把钱给你,可你又不现身,没办法,只好画在公共空间上的那些画就都归我了。

甚至有人还认为,尽管班克斯抗议这种行为,但的确是他先在人家建筑物的外墙上画了作品,也没问过人家是否同意。现在人家不问你就把它拿下来去拍卖,你恐怕也做不了什么。这个经纪人还想向刚才说的那位收藏家买他好不容易拯救下来的班克斯的作品,于是故事就卡在这里了,收藏家不愿意卖,经纪人却想买到。

围绕着一个涂鸦艺术,能够惹出这么多的争议,这就是一个现代艺术史上,颠覆建制以及被建制吸纳永恒循环的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插曲。

相关文章

  • 人间烟火的味道:书画名家张毅敏的花鸟艺术[图文]
    人间烟火的味道:书画名家张毅敏的花鸟艺术[图文]

    张毅敏,河南省新密市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全国消防文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炎黄书画院名誉院长。原武警河南省消防总队大校、《河南消防》杂志总编辑。作品入选全国十届美展等大型展览并有获奖,不少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实力派书画家。出版有《中原画风·国画卷——张毅...

    17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在《红梅喜鹊图》中品读文人画的铮铮傲骨[图文]
    在《红梅喜鹊图》中品读文人画的铮铮傲骨[图文]

    明季书画,崇尚的是“宋人笔墨,画以藏境,字以晋帖”为宗。他们在笔墨上,积极倡导“文人画”的艺术修养。认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书画家,就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方可“云烟满纸,丘壑自营”,从而达到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为什么不少明贤之士,喜学宋人书画?因“宋四家”(苏黄米蔡),皆以晋人笔墨风骨为宗,不仅注重文人笔墨的书卷气,更以诗文修养养画中之境。东坡居士曾论书曰:“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

    15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八:跋《怀素小草千字文》[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八:跋《怀素小草千字文》[图文]

    唐怀素继张芝、献之余脉开狂草先河,其《自叙帖》最为酣畅癫狂,《圣母》《苦笋》《食鱼》诸帖亦各尽其妙。《草书千字文》又名《千金帖》,其结字凝重,不似上列各帖之狂,是学草典范。传另有《大草千字文》一卷,但未曾窥其全豹,定兴孙成宗氏家藏《大草千字文》刻帖,系明代以前拓本,其字口较已发表之局部图版明显清晰,今孙氏将珍藏之精拓交出版社公开出版,此举对比较研究怀素草书颇有裨益。孙氏并以小楷作释,其功力可见一...

    3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云飞:李商隐《花下醉》浅析[图文]
    孟云飞:李商隐《花下醉》浅析[图文]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擅长诗歌、骈文。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迤逦,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但在仕途上,李商隐一生并不顺畅,会昌二年至五年这三年期间,他因母丧而去官闲居。在此期间,他的生活沉默寂寥,除栽...

    15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余秋雨:年轻人都应该学书法[图文]
    余秋雨:年轻人都应该学书法[图文]

    余秋雨来源:书法家微信号  书法实在是我们进入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简要读本。如果说它简要的话,并不是说它浅,它很深,它很高。但是图像一看就知道那个人的人格结构。所以我们如果有机会练练书法,读读书法,追一追书法,崇拜崇拜一些书法,我们的浑身所谓的书卷气就会大大增加,我们的生命价值就会出现新的等级。我在给北大讲课的那一天,讲的题目是“请记住这个名字”,你们在讲唐代文明的时候会记住李白,会记住杜甫,会...

    134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清明上河图 绝世国宝演绎传奇故事[图文]
    清明上河图 绝世国宝演绎传奇故事[图文]

    清明上河图原本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现在,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台湾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不过最著名的是以下三个版本:故宫藏本第一个版本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

    74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扇子的生活美学意蕴[图文]
    扇子的生活美学意蕴[图文]

    在中国传统社会,扇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烈日炎炎似火烧,热得受不了,一扇在手,诚能纳凉降暑。每当夏日,无论王公,黎庶,必备扇子。又因古代中国人极具审美情思,即令对普通器物亦加意营造,这就使扇子具有审美色彩,显出艺术特质。所以,除了实用,扇子又有礼仪、审美、身份认同、文化表征等多重功能。帝王出行的仪仗扇,诸葛亮的羽扇,扑流萤的轻罗小扇,《西游记》里的芭蕉扇,孔尚任的“桃花扇”,文人手持的折...

    138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已成中产阶级的专属盛宴[图文]
    艺术已成中产阶级的专属盛宴[图文]

    越来越多的富二代投身艺术创作,当富豪艺术家凶猛来袭,屌丝艺术家如何抵挡?富二代具备艺术创作所需要的优势条件,良好的教育和充足的创作资金。最致命的是富二代不需要卖艺术作品,所以富二代可以自由创作纯粹的艺术,不受市场影响。相对来说,富二代艺术家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屌丝艺术家。中国古代的成功艺术家大多是将相富豪。)一 富2代正在垄断艺术界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和艺术创意协会Create 近日开展的联合调查...

    51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人山人海》“就像抛一块生肉在观众面前”[图文]
    《人山人海》“就像抛一块生肉在观众面前”[图文]

    从去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以“惊喜片”的身份入围主竞赛单元,继而爆冷擒得最佳导演大奖,直到如今全国公映,导演蔡尚君说,自己始终看重和骄傲的,是《人山人海》中的战斗性。电影《人山人海》剧照电影名为《人山人海》,讲的却是一个人极孤寂的行走故事。故事由头是发生在贵州六盘水地区的真实社会事件:老铁(陈建斌饰)在城里混不下去了返回家乡,一心从此麻木讨生活,直到开“摩...

    40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莲庄画语》研讨会:“自我与庄子”,将深刻哲理进行大众审美化的延展[图文]
    《莲庄画语》研讨会:“自我与庄子”,将深刻哲理进行大众审美化的延展[图文]

    “莲庄画语——当代中国艺术家于莲作品展暨研讨会”12月10日下午在北京草场地奕七艺术空间举行。作品展暨研讨会现场图片美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杨维民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特邀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王端廷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导张敢先生、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盛葳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葛玉君先生、今日美术馆晏燕副馆长分别在线下线上发言,从多角度系统评说了于莲三年来创作的“画说庄子...

    89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柿柿”如意——中国绘画中的柿子图[图文]
    “柿柿”如意——中国绘画中的柿子图[图文]

    红柿小鸟(中国画)陈之佛(近现代)当寒风席卷大地,枝头叶落,有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树梢,犹如红灯笼一般。这就是国人熟悉的一种果实——柿子。柿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夏季果实青绿,经霜变为橙红,皮薄果圆,软糯可口,清爽甘甜,有软柿、冻柿、柿饼等多种吃法。陆游诗中多次写到柿子,如“江村连夜有飞霜,柿正丹时橘半黄”“细篾络丹柿,枯篱悬碧花”,可见柿树在乡间寻常可见、广受欢迎。六柿图(中国画) 牧溪...

    8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赝品已成艺术品市场发展障碍[图文]
    赝品已成艺术品市场发展障碍[图文]

    左:蟹(伪作) 右:齐白石《蟹》 收录于《齐白石画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奢侈品已然不能满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艺术品消费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品悄然成为新兴的投资渠道,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移动互联网过于宽泛的购买渠道下,艺术市场一片繁荣。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一直存在并危害极大的毒瘤——“名人书画”造假。比如,2017年底,贵州遵义警方成功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

    171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策展人缺操守亟待规范[图文]
    策展人缺操守亟待规范[图文]

    响丁当 《六喜图之一》(布面油画) 60cm×100cm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陆蓉之可谓是一个不老的传奇。她既有“中国策展人之母”的美誉,又是“动漫美学”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之一。六十来岁的她,自称“萌奶奶”,日前还应邀“化身”为花豹、白兔、火龙果、树精等,为漳浦推介中国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作为艺评家,她又以直言不讳而著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陆蓉之便坦率指出:当下的独立策展人“商业的目的性特别浓厚”...

    124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杨秦乔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杨秦乔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杨秦乔,他是著名书画大家刘海粟的再传弟子,他被誉为当代岭南鱼王,他将中国传统写意中华锦鲤赋予时代新风。他是大器晚成的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家。1945年生于广东省揭阳市,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参加工作。原为区文联副主席,现为榕城区老干部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揭阳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顾问。师从刘海粟学生卢育宗老师,先后毕业于无锡书法艺专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分校,书画作品多次...

    94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刘一骏[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刘一骏[图文]

    【艺术简介】刘一骏(本名刘贵永)中国现代彩墨艺术研究院画家,擅长山水画,省级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农工党党员,凤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市政协委员,凤城市龙原书画院院长。曾进修于清华美院韩墨现代彩墨高研班及陶瓷装饰高研班。先后由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彩墨龙技法》《神仙御龙技法》及海外出版《龙道》《中国图腾》等七本书籍,龙图作品及国画山水入选过多次大展。山水雄浑大气,泼墨泼彩与传统笔意相结合,...

    199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