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20世纪上半叶 书法界的碑帖融合现象[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源源 点击 :

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仅书法而言,无论是罗振玉、王国维对甲骨文、汉简、西域文字的研究,还是沈曾植将汉简章草与北朝碑刻所融合,还有李瑞清、曾熙的北碑实践以及沈尹默、白蕉、潘伯鹰的海派书法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人都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的碑帖融合思想有其必然性,同时也是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张爱国带领其研究生进行了关于“民国时期的碑帖融合”话题的讨论。张爱国对帖和碑的优长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碑学”在技术上主要解决了篆、隶、楷书写大的问题,把书写大字的技术“关节”给打通了,例如伊秉绶、沈曾植都是把汉碑、魏碑写大。明代虽然没有碑学,但是碑学的原始积累已经有了:《曹全碑》、《张迁碑》,都是在明代被发现的;《礼器碑》、《史晨碑》、《夏承碑》、《衡方碑》、《华山碑》、《张猛龙碑》等都有明拓本传世。碑的特点是雄浑、苍劲,它在审美上,是对帖学的丰富,帖的东西再好,看多看久了也会使人感到厌倦。

还要强调一点,“碑学”的兴起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帖学”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从明末清初碑学萌芽的角度看,“碑”跟“帖”只是书法艺术中的两种审美风格趋向,只要有益于创作,都可以为我所用。徐渭、张瑞图他们已经行“碑学”之实了,只是概念上的“碑学”还没有提出来。到了于右任、潘天寿、林散之、沙孟海、来楚生这一辈人,他们把“碑”与“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看清了、理顺了,进而走向碑帖融合。现在人写书法也是这样,王羲之、苏东坡的帖和《张迁碑》、《张猛龙碑》等碑都需要学习。

20世纪上半叶 书法界的碑帖融合现象 | 艺术理论林散之 毛主席十六字令 35×70cm

清代乾嘉时期,经学的兴起使训诂考据成为学问研究的不二法门,文字、金石等学科获得突破性发展,对书法的发展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隐没于深山荒冢的残碑断碣不断被发现,直接导致了碑学理论的产生和碑派书风的形成。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强调追寻汉魏古法,并对“碑”与“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与分类,他提出的尊碑之说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号召力,隶书、篆书两种书体先后得到复兴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擅写篆隶而著称的大家,如金农、丁敬、桂馥、黄易、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等。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邓石如的隶书及篆书称为“神品一人”,而王铎、翁方纲等人只被归为“能品下”,足见其对碑派书家的重视。

然而总的来说清代乾嘉时期仍是“帖学”、“南派”的风格占主流,但在道光至光绪年间,“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碑学书法压倒帖学,成为书坛主流思想的态势。以何绍基、赵之琛、吴熙载、赵之谦等书家为代表,他们在各种书体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直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横空出世,确立了碑学的至尊地位。《广艺舟双楫》比起阮元的“二论”和包世臣《艺舟双楫》的零星论述而言,洋洋洒洒六万多字的论述可称为长篇巨制。此文以碑学观点为指导,认为书法虽可分派,但不能笼统地分为“南帖北碑”,重新定义了“碑”与“帖”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南北朝碑刻中魏碑的至尊地位。《广艺舟双楫》中有言:“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固然其有“魏碑无不佳者”与贬卑唐碑过甚的言论,但与其整体的书学思想相比,亦是瑕不掩瑜。可以说《广艺舟双楫》是碑学运动发展到顶峰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而康有为的取法《石门铭》,又将《经石峪》《云峰山石刻》等融汇贯通,大气磅礴,苍老生辣,南海先生可谓是碑学理论与碑派书法创作的高峰。

民国时期碑学主张进一步深入人心,碑派书法创作空前普及和发展。另外由于金石学的研究收藏范围不断扩大,书家取法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书家对碑派技法的总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得民国时期碑派书法发展到鼎盛阶段。从康有为、沈曾植、吴昌硕等人的作品中可以明显感到书家对碑派书法审美原则的把握已经成熟,有些书家为了能够达到不同于他人的面目,往往致力于他人所不留心处,这也使得古代碑版、摩崖、墓志、造像等更加被人们所重视。但魏碑并非如康有为所言“魏碑无不佳者”,六朝碑版书法中有优秀经典之作,又存在拙陋之书,那些不学的书家、不识字的石工和陶匠所写所刻,其书法格调、境界、艺术品位未必髙尚。但包、康二人却一概视为佳品,他们主观情绪上的偏爱忽略了碑版书法中亦存在瑕疵和弊端,若断然取法,必然会带来“取法乎下”的问题,致使习碑者误入狭隘的取法范畴,使一部分书家艺术的之路渐入窘境。正所谓盛极而衰,碑派书法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以笔纸临帖、以刀石临碑,自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接近原作的效果;但“碑”与“帖”在书写工具及载体上的差异,使二者在观感上难以绝同。在以笔师刀的情况下,点画形态和文字结体两方面应当如何处理,碑派书法的局限性和自身发展到了一个节点使得问题由此生发。以李瑞清为例,他篆习金文,楷习《郑文公碑》、《石门铭》,当时以临无不像著称,但难免给人以矫揉造作,千篇一律之感。

另一方面,民国时期帖学并未衰微,帖学的传统魅力和生命力一如既往,如沈尹默、潘伯鹰、马公愚、邓散木、白蕉等人均主要以帖学面目呈现于当时书坛,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书家虽呈现出帖的面貌,但对碑学亦有深入的研究。如沈尹默先生的以二王为主导的书法面貌,得益于北碑领域中的精研所积累起来的笔力与功夫给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二王一路风格的行草作品中依然脱离不了前期锤炼北碑的痕迹。白蕉先生有言:“碑与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应该取碑的长处补帖的短处,取帖的长处补碑的短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帖派书家也是主张碑帖融合的。

再者,碑帖融合现象的产生依赖于书法传统的文化背景,中国书法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这与中国的崇古思想是分不开的。由孔子创始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的人道精神和人格思想有着稳定而长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书法传统的形成上则表现为名家楷模典范美的形成,纵使历史不断发展变化,每个书家对传统的表现不同,每个书家不同时期对传统的理解也不同,但是也一定会受到传统、受到名家楷模典范美的影响,反过来亦是对传统的丰富与发展。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中“统”的思想,例如项穆在《书法雅言·书统》中写到“逸少兼乎钟张大统斯垂,万世不易”。因此书法传统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决定了不会因某些书家的喜好和某一时期的风气而消亡,这也使得民国时期王字、颜字、汉魏碑版等各种书学风格并行不悖,并且互相渗透,出现了碑帖融合的现象。其中代表有沈曾植,以北碑的用笔来写晋唐行草,屡造险境而奇趣横生,并提出了楷行篆隶融通的书学观。《海日楼札丛》云:“楷之生动,多取于行。篆之生动,多取于隶。隶者,篆之巧也。篆参隶势而姿生,隶参楷势而姿生,此通乎今以为变也。篆参籀势而质古,隶参籀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再如陆维钊在碑味创作的真书作品中融入了行书笔意,借助于行书所特有的连属纵引、延绵流贯之势来加强通篇的映带呼应,其在《书法述要》中有言:“潇洒而不失之浮滑,新奇而不失之怪诞,清丽而不失之纤弱。”再如于右任前半生的的书法创作活动和成就主要是以魏碑楷书的形式展现出来,后半生带着北碑所积累起来的功底,进入草书领域的探索与表现,将草情、隶意、碑骨有效地冶于一炉,做到了碑帖交融。

20世纪上半叶 书法界的碑帖融合现象 | 艺术理论康有为 书法对联 174×40cm

另外,民国时期书法篆刻界的社团活动以及展览的出现使得各种书学思想得以交流与碰撞。这种活动不同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雅集,而是带有明确目的的研究性质。如上海书画公会的出现;1914年“吴昌硕书画篆刻展览”这样的个人艺术展;西泠印社及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学社”的成立等。这些社团活动给书家的观念带来了莫大的冲击,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碑帖融合书风的形成。

碑学书法发展的节点、帖学书法传统强大的生命力、书法艺术兼收并蓄的文化特性以及民国时期社团活动的出现共同推动了碑帖融合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且民国时期碑与帖之间并非孰重孰轻、碑取代帖、碑兴帖亡的关系,而是并存不悖、共存共荣、并存发展的;碑与帖日渐融合是民国书坛书法创作的主流。

相关文章

  • 药到病除:专治你逛美术馆的11个症状[图文]
    药到病除:专治你逛美术馆的11个症状[图文]

    我们都一样。图片来源:KEYSTONE VIA GETTY IMAGES美术馆这地方,怪吓人的。四周白墙林立,脚下是毫无感情的水泥地,大多数美术馆看起来就是个精美至极的大方块。鼓起勇气闯入这片秘密领地的人,必须得先过前台这一关。你瞧,工作人员舒舒服服地坐在那儿,面前那张桌子大得吓人。无论你躲在哪儿,也绝对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进去后,你还得多加留意,别在这片雕塑与画作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请勿触...

    6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宋画光环下的日本水墨画[图文]
    宋画光环下的日本水墨画[图文]

    宋徽宗(传)《冬景山水图》局部日本的化妆品、马桶盖、奶粉这些日用品对很多人有着近乎疯狂的吸引力,还有一项也是几近疯狂的,那就是中国艺术品。这些人带着虔诚的心,去找回流失的中国文化,他们往返于日本几千座陈列着中国文物的博物馆,感受着中华民族盛世时期的辉煌,《艺术商业》3月刊带您去“东瀛寻古”。“平生最幸事,一睹国宝颜”,这是2017年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开馆120周年“国宝”展的宣传词,亦是日本国...

    96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给文物回流减负或成大势所趋[图文] 
    给文物回流减负或成大势所趋[图文] 

    日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配合财政部在北京召开文物艺术品进口相关税收专题调研会,商务部、文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文物局等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同出席。据悉,此次会议听取了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业界代表及有关专家对文物艺术品回流的情况反映,以及对当前税制的观点、意见和建议。而在畅所欲言之中与会者们也普遍认为,为文物回流减负或将是大势所趋。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

    18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艺术家靠什么赚那么多钱?[图文]
    当代艺术家靠什么赚那么多钱?[图文]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作品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艺术家身家约2.15亿英镑;目前最昂贵的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以5840.5万美元成交。如果,当代艺术能创造出这么多价值,那么,我们必须试图去弄明白,是什么如此值钱?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艺术家仿佛是一个很靠不住的职业。他们没有固定收入、没有社会保险,明明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总是视金钱如粪土。这样的认识不能说全错,但是,什么事儿还是看谁来做...

    56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中国的芭比娃娃:北京绢人的历史渊源[图文]
    中国的芭比娃娃:北京绢人的历史渊源[图文]

    杜蓓和她的作品“绢人”亦被称为“北京绢人”,正名“绢塑”艺术,是绢的一种软变形工艺,是流传在中国民间的古老工艺技能,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绢人”第三代传人杜蓓接受中国文物网编辑的专访,向小编介绍了“北京绢人”的历史渊源。何为“北京绢人”?据杜蓓介绍,“北京绢人”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主要特征是以绢来塑性,制作原料十分讲究,如人物全身由上到下的服饰...

    7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顺平与文昌阁碑记[图文]
    刘顺平与文昌阁碑记[图文]

    摄影 鲍海春作者:林新华说起乐清书法家刘顺平先生,引起人们更多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石碑。从他2017年为《刘伯温纪念堂碑记》撰书以来,一发不可收,先后撰书了《刘公谷碑》《重修智广禅寺碑记》,还自费出版了三碑帖,他与石碑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文化界街谈巷议的一段佳话。提起石碑,不得不溯源文字和石碑的关系。人类文明的产生、延续、传播、发展极大地依赖了文字的发明与发展。据说中国的文字由上古时代的仓颉发...

    92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笔墨之中的艺术家心态[图文]
    笔墨之中的艺术家心态[图文]

    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已接近尾声,展览以其新颖的布展方式呈现了艺术性、经典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在展览第一部分“董其昌和他的时代”中,着重介绍了董其昌师古人的漫漫求索之路。其中包含了元四家的传世画作,即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倪瓒《六君子图》轴和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元朝无疑是一个高峰。时局动荡与社会变革导致中国山水画在元朝进一步...

    185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走进当代女画家秦水花的花鸟世界[图文]
    走进当代女画家秦水花的花鸟世界[图文]

    秦水花艺术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南海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民进河南开明书画院理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秦水花,女,1966年3月生。笔名雨晴。河南省内黄县人。著名女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阳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安阳市会员。也许是大地厚土的灵气,或许是家乡河水的润泽,滋养了一个...

    186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他是如今中国油画价格指数最高的艺术家[图文]
    他是如今中国油画价格指数最高的艺术家[图文]

    在当今华人画界,他和徐悲鸿的画作并插云际,各领风骚,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但是对于国人而言,徐悲鸿尽人皆知,而他,既便是在业内也鲜少被提及。他青年时他于1900年生于四川南充的富商家庭。在他20岁时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也因此相熟。有趣的是他没有像前两人一样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学院派艺术家,而是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走着另外一条绘画道路...

    147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作画反复“修改”是一种好的状态吗?[图文]
    作画反复“修改”是一种好的状态吗?[图文]

    每个画家都想画一幅好画,这是当然。画不好,画家心里会抓狂,故而大多数画家都会苦恼于此,甚至会讨厌这种“画不好”的状态,也会去回避如此状态,似乎把熟练可以作为评价一个画家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准。有一些画家在作画时,身边常常会吸引来一些“粉丝”,这些“粉丝”频频投来羡慕的眼光。表面上看,他们已然是成熟的画家,手法娴熟、风格明显,作起画来,神闲气定、胸有成竹、落笔成画、气势不凡,似乎总是透着一股范儿。如果...

    114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春风大雅写牡丹 ——记著名画家李新国[图文]
    春风大雅写牡丹 ——记著名画家李新国[图文]

    艺术简介李新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牡丹芍药协会职业画家,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终身教授。2006 年,《国花颂》获全国牡丹艺术大展金奖。同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画展。次年,又在武汉举办画展。2008年,斩获第二届花鸟画全国名家邀请展一等奖。同年,出版《李新国作品集》。2012 年和2013年,分别在岭南美术馆和湖北美术馆举办画展。一西方有这么一句古谚:狐狸知道很多事情,...

    145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中国著名国礼画家:“兰花才子”金晓海[图文]
    中国著名国礼画家:“兰花才子”金晓海[图文]

    艺术简历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浙江临安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现为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网书画频道艺术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一级美术师、教授、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晤厅背景画作者。金晓海艺术成就1...

    18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时评美术界两会吁建博物馆提案:请考虑可行性[图文]
    时评美术界两会吁建博物馆提案:请考虑可行性[图文]

    每年三月,“两会”如期召开,美术界的参会代表自顾自忙乎,那么,2018年“两会”里的美术界议题又有多少看头呢?最近我看了一些主流媒体的网文报道,针对时下中国美术界的热点、文物界的状况,围绕参会委员做了实时采访,内容很好,但一些官员的发言,着实空论,纯粹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看法,不具有实施的可能性,此类提案,未免有应付任务之嫌。国家画院的“两会”代表杨先生提出建设“中国艺术史博物馆”,试问这类博...

    32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书法家葛秀森获“2018年度发展潜力书画艺术家”[图文]
    书法家葛秀森获“2018年度发展潜力书画艺术家”[图文]

    2019年1月18日下午4时,第二届“魅力中国闪耀世界——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年度盛典在北京名人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盛典现场欢声笑语,大咖云集,被称为艺术家自己的节日。著名书法家葛秀森,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优秀的书法作品、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被举荐为“2018年度发展潜力书画艺术家”,获得与会领导和艺术家的一致赞许。文化盛典活动由山水丹青(北京)国际艺术中心、美国集邮集团中国艺术基金会、中...

    109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国泰民安 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柏龙华[图文]
    国泰民安 同贺祖国71华诞——画家柏龙华[图文]

    水彩画《窦尔敦》龙华先生一生勤奋,独俱慧眼,选画国粹,卧薪尝胆,十年一剑,一鸣惊人,高风亮节,捐赠义举,情义无价。先生的画作理念之新潮,技法之独特,是对我国传统戏画大胆的挑战与颠覆!先生是拓荒者,又是举旗人,在这个领域其成就与影响至少三十年画坛是难有人撼动与超越的。龙华先生所作戏画是用了许多西方的绘画语言,讲述了中国的梨园故事,与前辈的戏画大师拉开了距离,近百年画界罕见,其狂放忘形的脸谱画,更是...

    72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