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王晓峰,1951年生,浙江永康人,早年曾在广州美院国画系就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获93/94届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的国际名人证书,97届美国纽约传记中心授予的世界著名艺术家证书及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授予的中美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
其国画作品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国画三百家画展,纪念“五二三”讲话发表六十周年画展,全国美协会员第二届、三届中国画精品展。获国际金奖三次、银奖一次,省金奖、银奖多次。1987年赴中国美术馆参展,其展览作品《春消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4年作品《春酣》被中国国民党名誉党主席连战先生收藏,2009年作品《苍松叠翠·碧水长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12年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在上海展出后被宝龙集团收藏。
先后几十次在上海、杭州、广州、苏州、无锡、宁波、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集多册。2007年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好山无数入画图》5130×1730cm
《云山无尽碧水长流》360×145cm
王晓峰山水印象
文/石生玺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弥漫着一种开阔、辽远的景致特征,他从未来将那些现实中的山水在画面中进行重复地罗列组合与直观再现,他试图将那些来自客体自然的山山水水进行主观情感的提炼与概括,将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物象赋予生命的色彩,在艺术情境中开拓出一个包容世间万物的山水气象。
《深山处处有泉声》360×145cm
《苍松叠翠碧水长流》360×145cm
在这样一种审美语言中,画面在叙事中展开一种情境体验:树木、山峰与原野间形成紧密的节奏感,它们的关联不仅体现在画面氛围中的远近与虚实之分,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构思统一于有限的画面中,并依据这一设定的情景不断延展思绪与联想,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所以,在王晓峰的画笔下,他时刻把握着一种由物象对比带来的精神内涵的呈现,在山与树的依存、树与原野的依托中,渺小与博大,实现了完美的互融后,也进而提升了一种澄明的幽密,在涤荡的物我交响中,过滤了琐碎与繁杂、苍白与喧嚣,只剩下一颗纯净的内心,安详地进入这片土地,一尘不染地安置着一种基于主体感怀的记忆。这些景致物象的合理构建流淌着心灵里最为初始的那份诉求,涌动一种自然而不造作的隽永与静美。
《山乡新绿》138×68cm
《香格里拉》180×96cm
而在这些景物的描绘中,那些表现生命力的场景似是有意地经营,在画面中,无论鹤群、飞鸟抑或骏马,都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在与山川溪流的交映中,却涌动着生机与自由、惬意与温馨。作品在既能较好地把握大山意象时,又能注重细微,从具象中提炼精神,在统一中实现具体情境的过渡,流畅而自然。正是这些生命个体的存在,与静穆的山山水水形成了动静的制约与关联,在幽静中蕴含生机,在活力中又内敛深沉,从而以内在语体自身的表达将画面形成一种由视觉冲击传递出的张力与动势。
《雨歇空山》240×120cm
《峡江雨后尽朝晖》180×96cm
王晓峰的这种山水风貌是独特的,也是奇幻的。他在北派山水的阔达中寻到了气势,又在南宗细密的峰峦间觅到了诗情,因而,他的作品并非一味讲求崇高,也绝非一味强调研细,而是将二者进行了融合、拓展与创造。这些山水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山水图式,他在将北方山水的气质加以保留的同时,摆脱了北方山水所强调的山峰的雄奇、峭拔,在表现江南情愫时也不囿于它的纤弱,而是用南方山水的婉美表达了另一种柔性的灵动。在王晓峰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山水气魄是宏大的,但没有了那种表现手法上的“硬”度,而是被一种柔软的诗意统筹。在这种复合结构的意境中,既流淌着一种诗性的俊丽、飘逸,又同时被一种更为强烈的地域感受主导:一种来自北方山水的沉郁与苍茫。
《苏醒的山野》180×134cm
《祥云土地》170×170cm
王晓峰善于运用色彩进行主题表现。他善于将色彩的装饰性元素融于山水主题的表现中,不仅契合了画面意象,同时也提升了画面纯美、沉郁的审美情境,准确地表达出色彩对于山水特质的刻画与本质凸显,将所描绘的主题与背景氛围的展现统一于完整的语境中。
《春到高原》170×170cm
《峡山雨后》68×138cm
艺术年历表:
1970年
知青下乡,在北安农管局格球山农场支农。
1979年
回齐齐哈尔市卜奎书画社任国画创作员,
同年被任命为国画创作组组长。
1984年
调入齐齐哈尔书画院任专职画家。
1985年
晋升三级美术师。
1986年
随政府代表团访问日本宇都宫市进行书画考察,
并签署画展协议。
1988年
随齐齐哈尔画院赴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展,
作品《春消息》展出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9年
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进修;
作品《生息》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并获黑龙江省创作二等奖。
1990年
作品《兴安深处》入选东三省联展之后由文化部选送朝鲜展出。
1991年
晋升二级美术师;
作品《不朽的丰碑》入选东三省纪念“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美展,展后由辽宁近代博物馆收藏;
赴台湾扬扬艺术中心与同仁办水墨画联展。
1992年
作品《长相依》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览”;
作品《生机》获黑龙江省花鸟画展二等奖;
作品《鹤城之春》获黑龙江省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美展三等奖。
1993年
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国际名人证书;
受邀参加屮国艺术博览会。
1994年
随团赴香港举办“北国风情”画展;
作品《塞北春》获华夏艺术国际展金奖。
1995年
作品《春酣》获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春山初醒》获北国杯文艺大赛优秀奖。
1996年
“王晓峰画展”在杭州省博物馆举行,
同年应家乡邀请在永康市工人文化宫举行;
作品《春趣》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故乡情》获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一等奖;
作品《龙江十月入画图》获黑龙江省建党七十五周年美展优秀奖。
1997年
作品《华夏之光》入选全国香港回归画展,后获黑龙江省“庆香港回归”美展优秀奖;
在广州文物总店举办“王晓峰画展”;
作品《常与深山伴岁寒》入选东三省“北国风”联展。
1998年
晋升一级美术师;
美国纽约传记中心授予“世界著名艺术家证书”;
在广东肇庆举办画作联展;
作品《故乡情》被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被香港美术学院聘请为名誉教授,并由学院出版了《王晓峰画集》。
1999年
作品《绿野》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芳草地》入选“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览”。
2000年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4年
作品《春山初醒》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作品《月是故乡明》获得黑龙江第十届群星奖金奖。
2005年
作品《山情》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作品《初醒》《山情依依》应邀入选“西部风韵画展”并收录编入《西部风韵》画册中;
作品《金色的十月》入选“第五届当代山水画作品展”并荣获铜奖;
获齐齐哈尔市授予的“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中国美术家协会沈阳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艺术家名片图册·美术家王晓峰》。
2006年
获得“龙江画坛百杰”荣誉称号。
2007年
作品《春山初醒》被评为“海峡两岸暨香港书画家作品展”获金奖。
2008年
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赠创作作品《高原晨暖》。
2009年
作品《苍松叠翠·碧水长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2010年
当选齐齐哈尔美术家协会主席,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2011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实力派画家·王晓峰》;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王晓峰》。
2012年
在上海会展中心举办联展,其间创作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娇》被上海宝龙集团收藏;
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
2013年
赴美国洛杉矶举办画展并被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授予中美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被英国皇家艺术院授予荣誉院士。
2014年
赴苏州举办三人书画联展;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了《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王晓峰》;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画名家作品选·王晓峰》;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国画大家·陈金章·王晓峰》合集
2015年
应邀赴北京参加联合国和平年亚洲艺术展并向联合国驻非维和部队最高指挥官赠画;
组织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赴宁波举办中国画作品展;
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王晓峰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
应邀回永康举办王瑛元王晓峰父子作品联展;
中央美术学院出版发行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王晓峰》
2017年
组织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赴珠海举办“嫩水扬波”中国画展;
在广州从化温泉举办“北国风·岭南情”中国画展;
获第三届齐齐哈尔授予的文艺奖。
《森林之歌》120×120cm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不是模式化的,他既能描绘细致工整、繁杂微妙的山水主题,同时也能利用笔墨的本体语言进行创新。在《伐歌出山》《溪山春晓》等作品中传达出的就是融合写意元素的风格特征。他充分利用了色与墨的对称、互补与冲染,将它们完整地交融在一起,墨中含色,色中蕴墨,以情绪般的体验,捕捉住了一份雾气萦绕的空蒙,开拓出一个浪漫深沉、极富想象力的物象空间。而点缀其间的白色鸟群,渐行渐远,与画面中的黑色形成鲜明对比,以渺远的思绪、物化的距离,展现出一种初显于混沌天地间的微茫气象。
《水暖春江》120×96cm
《金色十月》168×168cm
可以说,在王晓峰的构思中,人生的痕迹是遁去的、消隐的,他似乎在概括了一种宇宙精神的内涵时自然地实现了生命与客体的交接,在升腾的本体精神中找到了一种深沉与深邃所在,一种“大音希声”的遐想与留恋。他将自然景观本能地进行了与主题情境的设定,在人为的构想中又淡化甚至是消去了人的踪迹。这倒不是将作为个体的人变成匆匆的看客,而是重于强调由于人的消匿而产生的一种归隐的诉求,在形迹之中,墨彩流韵,天地的开阔,燕雀的缥缈,在苍郁的山水中隐约可见,而个体的归依、心灵的寄托都隐迹于自然之间,随着万千思绪抵达情感的深处:淡泊悠远,凝穆深刻,由幽冥而入沉静。
《晓日》120×220cm
王晓峰的山水作品,表现着人在画面中的归隐因而开启了一种画面中虽没有人的迹象,但处处都将人的联想与感情融入其间的鲜活因素,从而表达了一种人的内在情绪与理想化提升及人生涤荡。也正是由于画面回避对于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安置,而重于把物象进行艺术化的再现,所以画面语境中有着一种十分清晰的创作倾向:用生动的艺术语言贴近生活与自然,用动人的景色贴近人们的情感,从而在追求“大美”的意境中抵达空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