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未来的考古学家将如何解读今天[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午午 点击 :

未来的考古学家将如何解读今天 | 美术趣闻

美国考古协会前任会长罗伯特·凯利的社科通识佳作《第五次开始:600万年的人类历史如何预示我们的未来》闪烁着考古学家的智慧,在英文世界出版后广受好评,此次中信出版社请中山大学历史系徐坚教授翻译成中文出版,除了专业的保障,富有中国文化背景以及现代生活气息的文字,也让中国读者重新发现考古学拥有的“预测未来”之魅力。

凯利举重若轻,没有陷入对众多考古实例的具体分析和梳理,也没有沉醉于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看家本领,而是以文明发展的大视野将人类的过往界定为四次巨变,也就是四次标志性的“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技术、文化、农业和被称为“国家”的政治组织的开始。精彩的是最后一章,凯利预言了正在进行的第五次开始,正如考古学家“透物见人”已经破译出的前四次开始一样,未来多少年之后,考古学家会通过我们今天的堆积如何描述定义出我们正在进行的第五次开始?

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普通读者,我最大的感触并不是书中随处弥漫的考古学细节,而是因此而产生的三个感想。

首先,等待人类的基因突变要多久?600万年来,人类基因的显著突变来自漫长的时空酝酿,那是一两代人无法等待的过程,也是一个又一个无法预知、喜忧参半的变化。每一次进化在成就人类的同时,也相应地带来一些副作用。有的基因突变在当时可能是利大于弊,世易时移,却又成为人类的软肋。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如何改变未来?

其次,等待技术的飞跃有多漫长?在凯利的书中,技术是人类的第一个开始,以制造和使用石器等工具为标志,人类因此“跃过生物选择的漫长过程,跻身进化序列的前排”。早期人类发明一种成熟的技术实属不易。从320万年前开始使用石器,到公元前4000年前制造青铜器,人类花费了发展历史绝大部分的时间。其中简单的奥杜威石器使用了近200万年,石头打制的水滴形的阿舍利手斧使用了100万年左右。

新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必然会带来社会的变化。凯利在书中讲述了人类直立行走、使用石器、用火的故事,以及因此导致的很多个人体质、社会组织进化的后果。这些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认知。约从1.45万年至1.15万年前,近东地区的采集、狩猎人群率先开始定居,驯化养殖动植物。农业出现,人口增长,这是凯利认为的第三次开始。技术进步和文化发展因此开始加速。5000年前,国家出现,这被凯利界定为第四次开始的标志,技术发展更加迅速。但有的技术发明仍然需要几千年。从草原史前人群成功驯化马匹到历史时期东亚发明简单的马镫花费了近4000年。

从公元1500年开始,科研成为自觉,技术呈显著的加速度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比如,从1997年第一代智能手机出现,到现代城市中智能手机随处可见,我们只花费了近20年,而且还在以年,甚至月为周期发生迭代。人类对技术运用的担忧在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被生动表达,如何应对?

最后,改变人类的共识有多难?人类的共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述为“文化”,这就是凯利在书中界定的第二个开始。人类有“文化”可能从20万年前开始,5万年前确定无疑。语言、符号、艺术和宗教是其标志。和我们一脉相承的智人使用符号、语言交流分享,用艺术和宗教画饼和讲故事,构筑不同范围的共识,以此促进合作。人类的“文化”一旦出现,和“技术”一样,只有开始,无法终结。

在一个较长的时程中,考古学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有的时候,考古学会成为社会思想变革的突击手,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类的思想发生转变和更新。比如19世纪发现的古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与达尔文发现的进化论证据等,一起瓦解了上帝造人的神创论共识,为现代社会的构建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用基因的方法分析古人类化石,对人类起源和迁徙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当然,还有无数的考古成果在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甚至个人的思想发生良性转变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作为第四次开始的“国家”,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非凡成就。凯利在书中介绍了从考古学、人类学等角度对国家起源、文明起源的研究的成果。世人正在亲历的这个“文明”历程既让人振奋,又让人沮丧。就像凯利说的:“5000年以来,发生了远多于过去600万年的变化,这是城邦、剑与矛、金银、庙宇和宫殿、道路、桥梁、珍宝、香料、马车、金钱的时代——这是国家的时代。”这个时代已经持续了很久,考古学家不得不关心在此之后的第五次开始。

人类生活在现实中,分工限制了我们的视野,认知缺陷伤害了我们的想象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已是奢望。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考古学也是未来学。这本富含最新研究成果的书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视界,在600万年的时空中了解人类历史最根本、最伟大的突破,以及这些突破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束缚。

相信很多读者看这本书,都会有“坐在历史长河中的鸟瞰位置”欣赏一部节奏紧凑、跌宕起伏、大场面和小细节纷呈大片的感悟。这本书也是考古学对人类某些成见发动的一次突击,虽然很多人仍然会置若罔闻,但总有一些人,会拾起新的杖,迈向新世代。

相关文章

  • “文物IP” 助力艺术消费[图文]
    “文物IP” 助力艺术消费[图文]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取形宫廷御批奏折笔记本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文化IP”来推动传统文化创意和文创产业呢?最近热播的一些“流量剧”在极速“吸粉”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周边产品的热销。同样,一些优秀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在向大众科普文物知识的同时,也一度掀起了博物馆衍生品销售热潮。或许,这也是一个答案。《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收官,豆瓣评分高...

    65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解安宁[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解安宁[图文]

    【艺术简历】解安宁,任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主任,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主席,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澳门画院副院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基础教学美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九三学社城市学院支社主委,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九曲黄河万里沙》260×130cm 2014年变古泽今·独开奇境——简析解安宁的画风解安宁是一位年轻而深具潜力的画家...

    172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张树森迎春国画作品欣赏(二)
    张树森迎春国画作品欣赏(二)

    张树森,笔名伴山,1944年生于河南太康。现为中国故宫博物院特约画师、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展览中心画师、中华龙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并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会书画院名誉院长、新疆天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天山书画报》艺术顾问、《龙都书画》执行主编、河南兴州书画院院长、河南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出版《张树森国画作品集》、《张树森彩墨画选》、《中国画鱼技法新编》等。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

    20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何炳钦 瓷之道乃造物本心[图文]
    何炳钦 瓷之道乃造物本心[图文]

    何炳钦 何炳钦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第七届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早在万年以前,作为工具的石器刚刚出现在广袤大地时,陶瓷就带着一股稚拙而清丽的气息诞生于世间。一捧淳厚的粘土,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焕发别样生机,泥土自此脱胎于地表,在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青花釉里红《冠上加冠》说到中国陶瓷,景德镇总是绕不开的一环。“...

    6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人民日报: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 [图文]
    人民日报: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 [图文]

    书法对于中国人宛如性命,生死相随。从晋代战乱之时,王导仓惶过江也不忘把钟繇的《宣示表》缝在衣带之中,誓言“帖在人在,帖亡人亡”,到唐太宗指使萧翼骗取《兰亭序》真迹,临终又立下遗嘱,让太子李治把《兰亭》放入昭陵陪葬,再到黄炎培出借王羲之真迹给毛泽东,因过于贵重提前索要,被毛泽东评为“不够朋友,够英雄”的传说,书法与中国人的关系可用8个字来形容:言志明心,血肉深情。观照中国文化的便捷方式哲学家熊...

    83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静谧中的奔腾丨康贻生的油画[图文]
    静谧中的奔腾丨康贻生的油画[图文]

    画家康贻生汪益民/文波德莱尔认为,生活的环境变化得越来越快,现代艺术的职责就是“表达我们新情感的内心真实美。”进入知天命之年,康贻生的叙事风格悄然起了变化。对比早期的画面,你会蓦然觉得,在他的笔端,少有了那种众声喧哗,热烈奔放,而是色彩更单纯,构图更简洁,画面更空旷安详,画版上常常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油画《守候》77cm×58cm油画《原上的老树》77cm×58cm是不是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

    3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步入深水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何去何从[图文]
    步入深水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何去何从[图文]

    清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笔筒,北京翰海2015秋拍以3565万元成交以1.0492亿港元成交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复杂性的多元发展态势。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2011年秋拍以来调整的发展状态,表现出鲜明的顺延性;另一方面,这一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又生发出诸多新发展趋势与状况,一些新的特征得以凸显。整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市场规模进入继续萎缩通道中国艺术品市...

    124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的?[图文]
    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的?[图文]

    从前几年高高在上的故宫博物院到前几天引起广泛关注的“俏格格娃娃”,故宫近年来的改变一直备受关注。不过,故宫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人们生活?网上那些“爆款”文创产品如何产生?营销收入又去向何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做客某档互联网视听节目时给出了答案。不能沉睡在“世界之最”里单霁翔刚到故宫当院长的时候,办公室给了他一份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其中写了故宫诸多的“世界之最”。但单霁翔觉得,当自己真正走到观...

    2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孟云飞:名士风采,大家气度——王献之[图文]
    孟云飞:名士风采,大家气度——王献之[图文]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祖籍琅琊临沂,王羲之第七子,官吴兴太守,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东晋书法家,成就斐然。在小楷和今草上,不为其父所囿,一改王羲之“内擫”为“外拓”笔法,并创造破体,形成更为抒情张扬的书体,对后世草书,尤其是大草影响巨大。人们将他和钟繇、张芝、王羲之一起并称“四贤”,又将他和王羲之并称“二王”。一、魏晋风流王献之出身琅琊王氏世家。王氏家族和琅琊王司马氏...

    22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盘点流失海外的中国书法名作[图文]
    盘点流失海外的中国书法名作[图文]

    羲之摹本现身日本前段时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计划拍出圆明园流失的鼠首、兔首文物,面对如潮抗议只得作罢,由此将世人目光再次引向对中国的海外流失文物加以关注。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因战争及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珍贵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流落到私人藏家手中的文物,推测为二倍于这个数字。这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如流失海外的甲骨...

    24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舒勇画兔的“艺术哲学”[图文]
    舒勇画兔的“艺术哲学”[图文]

    舒勇《“兔”飞猛进》主题系列国画作品之一中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近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舒勇创作了牛年《犇腾》、虎年《五虎(福)大将》等以生肖为主题的系列国画作品,受到大众青睐。在2023癸卯兔年来临之际,他又挥毫泼墨,推出了一批《“兔”飞猛进》主题系列国画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这批作品不仅立意高远、紧跟时代,而且笔法精妙、意趣横生,体现了画家对“家”与“国”、...

    127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一边出圈一边引争议的普利策克建筑奖[图文]
    一边出圈一边引争议的普利策克建筑奖[图文]

    2020年的普利策克建筑奖(以下简称普奖)颁给了来自爱尔兰的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的两位合伙人伊冯·法瑞尔、谢瑞·麦克纳马拉。作为全球建筑设计领域的最高奖项,它既是建筑师个人的至高荣誉,也从侧面说明评论界对某国建筑设计水平的认可,会给获奖者甚至颁奖者带来学术和经济利益。正是因为普奖牵扯专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价值判断和利益纠葛,因此每次普奖公布不仅有掌声,也一定会伴随争议。而对于格拉夫顿此次获奖...

    82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姚谦:给年轻资金不足的藏家另一种收藏论[图文]
    姚谦:给年轻资金不足的藏家另一种收藏论[图文]

    原标题:姚谦:另一种收藏论今年春拍媒体报导“艺术市场回春”,文中提到新见许多年轻的艺术爱好者进场,拍得他们喜欢的艺术品。的确,这真是个令艺术市场高兴的事,因为许多年轻人愿意把他们所得部份用来收藏艺术品,这也表达了艺术普及至新一代的群众生活中。后来,无意间与拍卖公司的人聊起,他们表示这的确是真实的消息,确实有一批30、40岁的新艺术爱好者进拍,很多都是第一次进拍场,而且都集中在这些年来艺术圈兴...

    140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与空间融为一体的艺术[图文]
    与空间融为一体的艺术[图文]

    每一个艺术作品,比如绘画,摄影,雕塑,电影等等,它都包含了一个创作者对于空间概念的理解。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雕塑艺术,艺术家在三维空间里创作和展示的作品,观众对这个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也是三维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用一种材料,或者多种材料在立体空间里的造型表现。而如果,我们把当代装置艺术的概念和传统的雕塑艺术结合起来看,那么也会发现空间在展示环境里的含义,比如说,我们会看到一些雕塑作品和它所展示...

    131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下海派书画研究,还得在“深”和“通”上尽力而为[图文]
    当下海派书画研究,还得在“深”和“通”上尽力而为[图文]

    海派书画开启了中国绘画现代化的进程。近年来,关于海派书画的研讨、展示、评论颇受关注,成为艺术界的一大热点。但就相关研讨中,有些概念性及基础性问题,有必要做些梳理与界定,从而夯实学术准备与理论根底。恕我直言,目前的海派书画研究及策展等,大都是在现有文献材料及现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是惯性式的。最多是搞个新概念,如“朋友圈”等。或起个新名称,如“从艺地图”等。缺乏更广泛的视野、更深入的挖掘、更独特的...

    43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