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又到岁末盘点时。回望2014,什么令我们印象深刻?
让人恋恋不舍的“APEC蓝”,层层迭进的“打虎”风暴,始终失联的马航同胞,触目惊心的暴恐案件,看似遥远的埃博拉,世界杯的不眠之夜,热闹一时的冰桶挑战……传播渠道与公众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有钱人的“任性”故事似乎越来越多,平凡人也许只是手机铃声里多了一曲《小苹果》。回望这个“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那些看似与己无关的大事小事,或许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时至年末,人们已然适应少了年会、年历、贺年卡的“新常态”,在“眼看他楼塌了”的一幕幕前,原来“且行且珍惜”才是应有的生活姿态。
2014之于文艺,与其说有了怎样的巨变,不如说是问题更加清晰、反思成为共识、改变有了起点。无论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反响,还是马航失联艺术家引起的牵挂;无论是国家艺术基金的实施效应,还是公共艺术引发的关注热议;无论是全国美展的全面发动,还是外国经典的频繁引进……这一年,面对业界动态,《美术文化周刊》努力做到及时与读者分享和探讨。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上的发声,既能从美术的原点映照艺术全局,也能以文化的视角关切美术的发展。我们相信,在舆论、技术、市场似可重构一切的当下,只要用心感悟生活真实的价值,努力回归艺术发展的本质,踏实脚下每一步,让每一份力量汇聚,艺术的晴空值得期待。
从共识到行动:
“出好作品”永不言迟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一系列重要论述发布后,这一事先并无任何预兆的会议迅速在文艺界乃至全社会引起热议。讲话既清晰指明了当前文艺创作的方向,也深刻表达了对当前文艺创作乃至生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批评,一时间将人们平日里关注、反思乃至不满的各种问题梳理一清。
两个月后的12月15日,已经举办了65年的全国美展迎来了第十二届,中国美术馆在双休日的日均观众流量达到1万人次。日渐开放的全国美展为各类艺术家提供了机会,但在宁缺毋滥的宗旨下,本届展览中不少奖项空缺。一方面上台领奖的作者大多是年轻的新面孔,让人欣喜;另一方面,如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所言——“整体水平很高,但没有尖子”。
“作为艺术家我应时刻问自己,我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什么?我为历史留下了什么?”“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只有扎根生活接地气、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搞创作,才能出精品。”“艺术家应该追寻良知,追寻忠诚,追寻文化价值而不是作品价格。”“多一点忧患,少一点满足;多一点纯净,少一点浮躁;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一点争名夺利。”各种问题已深及内心,艺术家的声音亦非简单的政治表态。如今,在美术界乱象迭出、缺少精品、没有高峰的现实之下,“呼唤好作品”已成为社会的整体期待和文艺界的普遍共识,如何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作品是所有艺术家都要面对和攻克的难题。
从常规动作到系统变革:
“政策落地”尤为重要
“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吴昌硕与20世纪写意花鸟画名家展”“潘天寿写生研究展”……精彩的藏品、优质的展览令人应接不暇。举办三年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已悄然成为以展览带动藏品征集、学术研究以及公共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响亮公益品牌。11月,文化部启动第二批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工作,修订后的评估标准更加注重作品、收藏经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效果,我国美术馆专业化发展的脉络日渐清晰。
今年年初,将持续三年的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宣布全面开展。作为文化部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的藏品普查被提到了具有全局意义的高度予以重视。从各地兴建馆舍,到入藏各类作品、举办各种展览,我国美术馆事业近年来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虽然这项系统工程不免繁复,但是当美术馆人跳出办不完的展览、认真思考美术馆事业长足发展的问题时,这样“摸清家底”的梳理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2014年,成立初年的国家艺术基金组织800多位专家,从国内各级各类文艺单位、机构和艺术工作者申报的4256个项目当中,评选出394个项目给予资助,资助总金额约为4.3亿元,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版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等领域均有项目入选。在支持“精品”、鼓励“原创”的方向下,一些过去很难获得机会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获得了支持。这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于艺术个体而言则更意味着艺术生涯的无限可能性。正如有论者所言,“基金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资助。国家艺术基金这类国家行为,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是莫大的肯定。而项目资助完成验收后由文化部统一组织的后期推广展览、交流、出版等平台,正是不少青年艺术家需要的。”
从完成常规动作到推动系统改革,美术事业每一步脚印的背后,都体现了政策与实际的关联度,也考验着执行者的智慧。
“正本清源”,始终在路上
与展览相比,那些市场上高踞的数字、网络上频繁的官司、活动上作秀的表演加剧了艺术圈的喧闹。《功甫帖》引起的真假之争、HIHEY网站遭多名艺术家起诉、王中军豪掷3.77亿元拍下梵高代表作、“任性哥”刘益谦购史上最贵唐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楼“雷人”壁画被网友吐槽,类似雕塑频频曝光……此外,还有淘宝一元开拍毕加索作品、艺术品微信拍卖试水等等。
美术圈总有惊人爆料,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师在卢浮宫办个展、××展览在纽约盛大开幕……其实,所谓“卢浮宫”不过是其附近一个用于出租的地下展厅,而纽约的某展览上都不用讲普通话,据说用中国某地方言即可交流。一方面是毕加索、罗丹、莫奈等国外名家名作陆续来华,另一方面,国内一些艺术社团、公司或个人借着“文化交流”的名义,自费赴卢浮宫等国外著名展馆或国际组织总部办公场所进行“镀金”性质的展演活动愈演愈烈。有的甚至动用政府经费,不计成本,不看对象,不讲实效,通过不实报道或炒作来达到赚取名利的目的。文化部今年7月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的通知》,希望能加强监管和引导。
有钱就能任性?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雅贿”现象被曝光,曾经暗中被人议论,如今公开让人警醒。为什么业界的立场和市场的认知有如此差异?为何深层的问题总易被表面的数字掩盖?也许时间将解答一切,但目前,它仍然反映出美术生态形成过程中艺术评论失声、艺术传播须引导、艺术评价体系有待构建等迫切问题。
今年年初,《美术文化周刊》曾以“返本开新”为题推出首届学术邀请展,尝试借助新闻报道之外的平台与美术界同仁探讨艺术发展的本质问题。何为“本”?何为“新”?时至年终,展览学术支持邵大箴先生的话仍值得回味:如何辩证地解决传统和创新的问题,解决市场和学术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
正本清源,我们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