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需要捍卫的艺术批评[图文]

时间 : 04-13 投稿人 : 朝阳 点击 :

需要捍卫的艺术批评 | 美术常识

张培力的作品可以说是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批评家们已经意识到权力的弱化,但这仍然无法抵御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最初艺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益于艺术批评和批评家群体的努力,但资本的侵入无疑逐步地削减了批评的权力。

十年前,从“批评的失语”作为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被艺术界广泛关注开始,就不断地引发批评家们的讨论,甚至焦虑和恐慌。然而,这种最初的焦虑和恐慌并非来源于批评自身的理论危机,而是更多地源自权力的丧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艺术批评就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当时被称为“理论家”的批评家们更是“新潮美术运动”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不过,无论是此时的批评家还是艺术家,大多都就职于国家体制内的艺术教育、创作、展示和行政机构,所谓“新潮”,实与传统的艺术制度和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整个社会结构一致。正是批评家们利用了自己身边唾手可得的各种公共和社会资源,才使得“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深化为全国性的现代艺术思潮。作为一个反面的印证,可以看到,1983年以前的民间艺术社团(譬如星星画会、无名画会、四月影会)则逐渐瓦解、销声匿迹。一方面,他们缺乏足够和长期的“体制内”力量支持;另一方面也几乎没有专业理论基础和批评家的理论归纳与实际组织。

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代批评家将自己称为“历史的创造者”,而非艺术创作的“评论者”或艺术历史的“书写者”。当我们今天从批评史的角度再来翻阅当时的那些批评文本时,不难发现它们的实践性远强于理论性。“历史的创造者”的工作并不主要是像“艺术史家”一样,去客观地研究已过去的“历史”,而是在于推进今天的艺术创作。这种使命源于一代人特有的理想主义和责任感。然而,正是这种责任感和特殊的社会语境,给予了他们巨大的权力。其结果是成就了艺术批评和批评家在现代艺术领域的核心和领导地位。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艺术出现开始,艺术批评和批评家就是以一种实践者的身份在干预现代艺术的发展,他们的“话语权”并非仅仅体现在书斋式的“批评”文本中,更体现在他们的全部实践中。

艺术批评与权力的关系不但贯穿整个20世纪80年代,甚至在90年代也依然对艺术的创作、发展、展示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主导性作用。尽管从1992年广州双年展上《批评家公约》的制定开始,批评家们已经意识到权力的弱化,但这仍然无法抵御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最初艺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益于艺术批评和批评家群体的努力,但资本的侵入无疑逐步地削减了批评的权力。尤其在2000年以后,在艺术市场不断稳固和强大的背景下,资本的权力开始取代批评家们在整个艺术界的规范作用和组织作用。原有的艺术体制线性变革的模式破裂,而是进一步分裂为两个不同的体制,即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这两个兼容性较差的领域。如果将这一变化放到整个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看,就不难理解了: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核心均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传统的政府体制和这种新兴的商业体制渐行渐远。批评家的角色也开始了新的转变,策展人、艺术机构领导者,甚至艺术经济人都是转变的方向,因为,唯有这些与艺术资本密切相关的身份才可能保持具有实际影响力的权力的继续存在。与此同时,越来越依赖于阐释的“当代艺术”却失去了批评家的关注和评论。

今天,批评的失语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甚至对于批评界自身而言,这也变成了一种“泰然处之”的状况。从历史的角度看来,艺术批评在整个艺术机制中的作用并不是完全确定、亘古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艺术批评的性质、类型和作用也许并不完全一致。18世纪法国批评家狄德罗的艺术批评多发表于欧洲贵族阅读刊物《文学通讯》,参与了一种新的“公共领域”的建构。20世纪以来,艺术批评、批评家与艺术思潮、运动之间的紧密关系是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譬如达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思潮的崛起,均与批评家和艺术批评的作用无法分割。其中既包括批评家的评论和理论归纳,也包括他们在现实中的进行的联络和组织。20世纪80年代中国批评家们的“集团批评”和“编辑批评”从实践层面极其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现代艺术的发展。

与艺术家们相比,他们更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影响了艺术的进程。从批评家的身份、艺术批评的媒介、类型、写作方法、实际效果等各方面均是随着艺术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甚至是到现代,艺术批评也没有像艺术史一样,形成一个自足的学科体系。因此,批评的失语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另外一个问题:艺术批评自身性质的转变。由于艺术界人士的惯性思维,对艺术批评的认识总是更多地停留在前一个时代。如上所述,就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来看,艺术批评正在逐步失去它对艺术实践的策划和组织功能,今天,这些联络和组织工作已经为更加成熟的当代艺术机制所取代,策展人、经济人、美术馆、基金会和各种机构分担了先前批评家的各种实际职能。那么,批评家的便重新回到了一个评论写作者的位置。因此,从原有艺术秩序的角度看来,艺术批评似乎确实失语了。

应该说,批评家研究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对之进行评论写作是更为本质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常态”,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殊的语境,批评家的工作是“非常态”的,那么,我们便惯性地将批评定义为“失语”。然而,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艺术批评失去了什么,而是在于它还剩下什么,以及将向何处走去?一方面,一部分批评家已经转行从事艺术市场和职业展览策划,将他们的身份定义为“批评家”,显然是源于对其从前身份的认可。此外,将策展前言、艺术家作品宣传广告看作艺术批评,多半旨在借用“学术”面具事赢利之本质。

在目前的当代艺术领域中,商业对批评来带的冲击并不比对艺术创作的冲击小,因此,有必要对艺术批评和批评家进行不同的分类。这对于区别不同批评文本,维护批评的纯洁显然是有利的。在我看来,学术化的批评是最需要的,因为它们最能代表艺术的独立精神,同时,从事这些批评的批评家也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和更严格的专业训练,唯有如此,“学术”一词才有其可能。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随着文化和艺术状况、方式的转变,作为大众传播的新闻批评也有其价值。尤其在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主导当代艺术发展的力量中,“市场”和“传媒”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因此,关于批评,当下的一个重要议题应该是“当代社会与文化情境中的艺术批评”。那么,就需要分别看待,用商业价值看待学术批评或用学术标准看待大众媒体批评都是偏颇的。

实际上,按照资本自身的逻辑,商业评论和新闻评论在质和量上的提高并不是难事,只要市场逻辑依然存在并逐渐完善,它们就将自发成长起来。然而,自足的、更专业的批评却并非是由市场所决定的,它可能需要象牙塔中的冷静和寂寞,学术批评的媒体化和商业化是其发展的巨大障碍。这一点,恰恰与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背道而驰:“教育”本身如果都走向“产业化”的话,那“象牙塔”无疑是纸上谈兵。因此,捍卫批评并不是指一般性的商业评论和媒体新闻评论,也不是指一般评论家就事论事的表态。这种批评并不一定与艺术家的创作发生直接的关联,它的发生和发展逻辑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批评自身自足的上下文关系中。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功底深厚的美术史家的散文甚至比一般批评家费时良久的术语堆砌更加准确和有穿透力。单纯地强调理论方法的建设也不是批评的发展之道。譬如,“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我们二十年前就已经在抱怨对其知之甚少,二十年后的今天,对它的中文介绍已经比较丰富,但依然很少有批评家利用这种方法从事批评的写作。原因很简单,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国三十年来的艺术实践。那么,唯有将艺术的现状与发展与具体的现实语境结合起来,理论便会在中国艺术史的自身脉络中发生或变异,倘若这种变异的发生是与现实语境相协调的,那么,优秀的批评实践和批评方法自会从中产生。

从今天的批评现状来看,它对艺术事件和现实的实际影响力确实正在减少,但这也许并非是一件真正悲哀的事情。真正的令人沮丧的事情却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今天的艺术批评家依然沿着八十年代的批评家前辈的基本理念在工作,企图以批评写作来干预艺术实践,甚至改变艺术界秩序,最终手握“重权”;其次,部分的批评家将自己的工作完全放到理论翻译上,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对它们的全面介绍和了解,那目的是什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诚然不错,然而,“石”是它山的,“玉”却是本山的,这些理论并不难丝丝入扣地完全适合中国的艺术现实。何况,西方的艺术理论有它自身的发展脉络,并且时时更新,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我们的翻译也将苦海无涯,这些理论译本的最终用途在哪里?

眼下的批评界,真正活跃的可能是出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这一代批评家(并不绝对)。他们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介入到当代艺术批评中。众多的艺术机构都在努力推动新批评的发展和新批评家的涌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是青年批评家对一些问题的反思,有时甚至是充满火药味的。他们部分地继承了“骂派”传统,显得比较“生猛”。这个现象可以分成两方面看待。第一,他们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富有批判性,甚至破坏性的力量,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自身而言,展开批评是极其必要的。第二,这些批评中偶尔也会有一些过于冲动的做法,难怪一些年长的艺术家认为年轻人是在拿他们开刀。就其结果看来,同样有两方面值得思考。第一,年轻所带来的活力。今天,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当代艺术创作相对上个世纪而言,在某些方面显得沉寂而缺乏创造力,很多人都为着自己的目的在“操作”,整个艺术界“一团和气”,各色展览开幕式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唯见“弹冠相庆”的喜气洋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点过火的批评实际上是具有刺激作用的,而且也有其合理性。第二,充满火药味的批判有时也处于名声和资本的支配之下,有些批判可能正是出于一种欲望使然,而支持这种“成名欲”的,正是隐匿其后的媒体和媒体经济。因此,靠批“大腕”而一夜成名的现象也有值得反思的一面。艺术批评的这种生成和发展逻辑与八十年代的艺术批评相当接近:干预和改变艺术实践,掌握某种话语权力(包括实际权力、名声和所谓“责任感”在内)。

“失语”未必是坏事,然而批评却也需要捍卫,但捍卫的对象并不是沿着既有权力争夺逻辑的批评,也不是完全译介西方理论的批评,更不是商业和新闻评论。需要捍卫的批评,它仅仅是对批评史负责,对本土学术内部的生产负责。那么,批评家应该更多地放弃实际权力,回到“写作者”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失语”是艺术批评纯粹化和得以发展的必然前提条件。如果批评家们依然企图握着那些实际的权力不放,那他一定将转变为艺术生产链条中的一环,绝难达到辨识庐山真面目的目的。因此,如果艺术批评能将建立在本土逻辑之上的批评史自身推进一步,便是有价值的。尽管这样的批评相当稀缺,但它是需要的,也是值得捍卫的。

相关文章

  • 收藏玉器书画有哪些窍门 专家:多看少买[图文]
    收藏玉器书画有哪些窍门 专家:多看少买[图文]

    艺术品交流、鉴定现场。主办方供图沉寂已久的艺术品交流、拍卖,这两天在无锡上演。28日,一场主题为“臻品荟聚,典藏锡城暨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无锡举行,与此同时,包括拍卖前举行的公益鉴定、艺术品交流环节等,共有500余人参与,既有无锡本土藏家,也有外地来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与专家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长进。”陆姓收藏爱好者来自盐城,也是一位道道地地的玉器收藏者,对玉器收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

    14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余新志[图文]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余新志[图文]

    【艺术简历】余新志,著名学者、书画大家,1941年农历9月15日生于四川乐山,现居北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现中国沫若书画院终身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中国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艺术总监、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高级艺术顾问,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教授,中国诗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历史博物馆艺术委会员委员,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美术教授,中国海峡两岸书画名家联谊会副主席等职。《黄...

    9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内游”与“内省”的生命境界——程大利艺术谈[图文]
    “内游”与“内省”的生命境界——程大利艺术谈[图文]

    主持人语:艺术家进行创作,涉猎的门类再多,艺术的高度还是要取决于他专精的那个部分,也许只是一个小领域。特别是在当下的美术创作中,各个学科都在不断发展,艺术家必须找到立足点,专注地深耕下去,即便是在一个小领域取得一点突破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好的创作必须要有非同一般的精度和深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不管艺术家所创作的类型多么狭小,都需要广阔的视野与胸襟,尽可能地完善、充实自己,才能建构起大的艺术格局...

    194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寿山石市场回落 大单稀有小单不断[图文]
    寿山石市场回落 大单稀有小单不断[图文]

    近日,香港中艺“闽中瑰宝国石大师臻品鉴赏”在湾仔华润大厦举行,展出一系列雕刻大师的田黄石雕作品,包括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的“善伯洞——观音摆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的“四灵”,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世斌的“田黄——秋山行吟”、“田黄——齐心协力”等。据悉,该次展览将于10月23日结束。曾在2011年~2012年风头无两的寿山石市场今年价格回落,出现“大单稀有,小单不断”的现象。与此同时,寿...

    82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比亚兹莱:用短暂生命创造无限影响的黑白插画大师[图文]
    比亚兹莱:用短暂生命创造无限影响的黑白插画大师[图文]

    插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奥伯利·比亚兹莱是英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插画艺术家之一,也是近代艺术史上最闪亮的一颗流星。他在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具有无限影响力的插画艺术作品。“恶之花”插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于1872年出生在英国南部的海滨城市布莱顿(Brighton)。他的作品风格简洁,一般只有黑白两色;但同时又很繁复,绘有精细的线条和细碎的花纹。将比亚兹莱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与郁达夫。...

    61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在风景画里 画家创造出的究竟是什么[图文]
    在风景画里 画家创造出的究竟是什么[图文]

    形形色色的画作中,人们或许对风景画最是钟爱——挂在家里的画,多半是风景画。画家们为何描绘风景?他们在风景画里创造出的究竟是什么?不妨让我们在风景画中云游,看看它所通往的,是怎样的理想之地。形容理想乐土的“阿卡迪亚”,可谓经典的西方风景艺术风景艺术不仅要升华出超越我们所知的美好,而且要使之神圣得不容置疑,约两千年前形成的关于风景艺术的理念已足够清晰。“表现自然陆上风光的画。”这是《牛津英语词典...

    33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玩高古玉的人都是高文化与高资金投入资深收藏家[图文]
    玩高古玉的人都是高文化与高资金投入资深收藏家[图文]

    何为高古玉?高古玉一般是指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多数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使用的玉,留存至今大部分在博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分析人士表示,高古玉收藏还属冷门,加之制度上存在漏洞、著录出版较少和研究不到位,高古玉拍卖一直不温不火。而此番香港高古玉拍卖的强劲之态,是否意味着高古玉收藏市场已经启动?早在1994年秋拍,北京翰海首届拍卖会就上...

    163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画值多少钱 艺术品估价这么算[图文]
    书画值多少钱 艺术品估价这么算[图文]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什么叫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艺术品的市场价值的前提是艺术品在公开市场出售,双方都必须了解艺术品的价值。如果我和John之间,如果我是很懂的,而John是不懂的,如果我卖给他一个东西成交了,这个价值是不是市场价值?不是,这里面存在实际上他是不懂的,有信息的不对称的情形,这就不能算是市场价值。因此双方都必须了解,而且是愿意买卖的双方之间的公平交易。故必须是双方之间的公平交...

    17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抽象艺术会成为当下艺术市场新宠吗[图文]
    抽象艺术会成为当下艺术市场新宠吗[图文]

    丁乙 《十示99-10》 2014年秋拍 北京保利 成交价 494.5万元2012年以来,新水墨、新工笔相继成为不少藏家的追捧对象,2014年下半年,抽象艺术(主要指抽象绘画)紧随其后,尤其在几场重要的拍卖会上,大有取代新水墨之势,进而成为艺术市场上的“新宠”。在《新水墨何以新》一文中,笔者曾指出,与既有的水墨传统比较,“新水墨”的“新”又该如何呈现呢?是语言、修辞方式之新?创作方法论、媒介观...

    114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孔祥东评郜科:生命与艺术的相互滋养[图文]
    孔祥东评郜科:生命与艺术的相互滋养[图文]

    郜科接受《周末艺术》专访。摄影/潘安琪人人都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最快乐。对于有艺术天赋的人尤其如此,因为艺术没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在以前,小孩表现出唱歌、跳舞、绘画等喜好,常常遭到主流价值观的扼杀。当然,现在的小孩已经很幸运了,在艺术品市场财富效应的引导下,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作用下,艺术爱好已普遍受到了重视。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少年时段基本没有课业压力,社会生活又很贫乏,许多人会...

    54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大众艺术品消费中的隔阂[图文]
    大众艺术品消费中的隔阂[图文]

    王步“泽乡天伦图”青花堆白赏盘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衣食住行的消费比重迅速下降,文化艺术消费异军突起,然而在艺术品生产和消费的供给之间,人们往往感觉到隔阂。目前在艺术品消费市场中,已形成金字塔结构,其中最顶端的是收藏、投资,他们往往通过二级拍卖市场,或直接从藏家、艺术家圈子里购买。在最底端的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本应是最庞大也最活跃的市场,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

    164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快来围观:一元纸币能让你成为暴发户吗[图文]
    快来围观:一元纸币能让你成为暴发户吗[图文]

    当下这个时代谈论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子正君认为收藏无外乎考验人们两种能力,一是眼光,一是眼力。眼光这个问题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收藏的这个东西日后会不会升值,但细化开来就又很复杂,因为人毕竟没有长着前后眼,对于许多年之后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收藏时注意知识积累和一些历史资料的收集,从规律当中找到收藏的脉络,进而对自己收藏的物件加以判断。眼力就是技术问题了,最起码你得知道什么是真的,...

    144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陈文增大师的定瓷造型艺术:萧散超脱 风骨卓然[图文]
    陈文增大师的定瓷造型艺术:萧散超脱 风骨卓然[图文]

    宋苏东坡有诗曰:欲把梅瓶比西子,曲直刚柔总相宜。可见,宋代梅瓶形制之超凡,已经引起文人的注目。宋代创造了中国陶瓷史的辉煌,定窑更是五大名窑之佼佼者,对定窑造型艺术研究,非“名窑复兴时期中国定瓷之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莫属。陈文增对定窑“形”的研究创作,是对定窑历史文明深层挖掘、知性推演的艺术成果。在定瓷艺术创作中,陈文增对传统定窑艺术风格的高度提炼与当代社会人文的结合,是定窑造型艺术创新发...

    165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段友生作品赏析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段友生作品赏析

    段友生, 男,汉,北京人。现为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2019年春夏之交,一位老友数次来我漏宅,数次来都不止一次的向我谈到一个人,在这位朋友口中他所谈的这个人是一位“奇人”,我以为又如社会的那套虚头巴脑的吹嘘,在我面前总是提及此人,无非是想让我为其写一篇吹捧文章。尽管朋友不厌其烦的数次谈及此人,我却没有当回事。后来又有几次与其它朋友聚会,席间酒后却总有朋友谈到那位所谓的奇人,多位朋友谈多了,...

    84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书画名家陈琳作品赏析[图文]
    书画名家陈琳作品赏析[图文]

    陈琳,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海军创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作品曾先后参加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2007、2009、2011年金陵百家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70、80、85周年及建国50、60周年全军美展;全军第十届美展和全军“探索”展;纪念反法...

    114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