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这个时代谈论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子正君认为收藏无外乎考验人们两种能力,一是眼光,一是眼力。
眼光这个问题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收藏的这个东西日后会不会升值,但细化开来就又很复杂,因为人毕竟没有长着前后眼,对于许多年之后的事情我们一无所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收藏时注意知识积累和一些历史资料的收集,从规律当中找到收藏的脉络,进而对自己收藏的物件加以判断。
眼力就是技术问题了,最起码你得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但别看就是这么一个真伪问题,无论是大收藏家还是普通收藏者,谁也不敢说自己在收藏路上没有打过眼。这是一个知识、眼力、手感等综合在一起的能力,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总结,而绝非一日之功。
子正君在跟一个古玩收藏者聊天时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先生跟他讲:“在收藏这件事上,我从没打过眼。”老先生可能是在显示自己的眼力有多好,功夫有多深。但这位朋友只是默默回了一句:“那您这是还没入行啊。”后来想想也是,没有打过眼,如何知道自己所做的判断都是对的呢?没有依据嘛。
好多天桥上、街道上都有卖这个的,子正君有认识的朋友还真买过。
时下,关于钱币的收藏又一次被热炒,时常会听到谁谁谁收藏的铜币可值钱了,某某某家里的一分钱上升了多少倍……类似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人们关注它,主要是由于钱币发行的历史性和易损性,人们对它的收藏历来都很热衷。而且,对于真伪的判断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大量流通,获取也非常容易。但细化到正在流通或停止流通不久的纸币,考验的就是各位的眼光问题了,换句话说,你能不能判断出这些纸币将来到底会不会升值。
不瞒大家,子正君小时候也很爱存些分钱儿,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但感觉很有意思,有时候还要跟小朋友比比,看谁攒得多。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了,幼小的子正君将从路上捡到的、妈妈让打酱油时赏的一分钱纸币,都放到了一个小饼干盒里。日积月累,没有几年我的小铁盒儿就满了。
子正君记得到了1995年之后,一分钱已经买不到学校门口的彩色小糖豆了,慢慢意识到一分钱越来越少了。但此时的子正君终归还是一个小孩儿,当发现了收藏的东西存量少了,想到的不是继续保存,而是没有意思了,因为跟小朋友没得比了,没有了荣耀感。
当1996年版的一块钱出现时,子正君很新鲜,因为看到水印部分是五角星,跟之前的古币水印不一样,内心又萌生了收集的火苗。于是,我到银行,记得应该是家附近的建设银行,把饼干盒里的所有的一分钱都拿出来兑换,银行的阿姨收到一堆分钱儿后,数了一会儿,给了我一块一,也就是说我当时有110张一分钱纸币,当然还剩下几张凑不够一毛的一分钱。我拿着斩新的一块钱很高兴,回家就夹到了一本书里,到现在也不知道具体放到了哪本书里,也或许早就拿出来花掉了。
1980年版的一元纸币水印是古币
这件事说明我当时并没有收藏的意识,也没有收藏的眼光,充其量说明我当时确实是在收集。而从收集升华到收藏,这就需要一开始就要有意识,然后再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自己的眼光,锻炼自己的眼力。
目前,随着中央银行有意将一块钱纸币完全硬币化,关于纸币的收藏又一次成为当下大众收藏的热点。虽然有专家说正在流通的纸币没有多少收藏价值,但子正君认为,纸币毕竟属于一个历史范畴,无论完全绝迹需要多长时间,它终究有一天会消失,或被硬币取代,或小面额纸币不再发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都有可能。你怎么会知道将来“假币”不会成为一个收藏项目呢?在没有发生的未来,任何的判断都不是绝对的,换句话说,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如果你认为一元纸币值得收藏,那么就应该继续收藏,不要受到外界观点的影响。因为你手里的纸币会越来越稀缺的规律是永远存在的,即使这一代人得不到什么实惠,没准就造福了你的子孙。这就是眼光的问题。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文字由子正君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