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王子云在北京留影
王 锐
原创评论
有的人不会随着他的逝去而湮灭,相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久弥新。因为历史是公正的,会记得那些为历史做出过贡献的人。王子云就是这样的人!
随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祖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如今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敦煌学已经成为显学,艺术考古也成为热门学科。王子云作为对此做出过艰苦卓绝工作的一个先驱者的学术价值和历史贡献就越发凸显了出来——
研究王子云是一个较为宏大且复杂的课题,很难简单地对他做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王子云是一个具有很高艺术天分和传奇经历的人,他和上个世纪中国美术界有影响的人物几乎都有所交集,而且涉及的面相当广泛,不论油画、国画、水彩、雕塑领域还是教育界、艺术考古界,从艺术创作到美术教育再到学术研究全部涉猎。他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都充满了不可思议和传奇色彩,从跨界的角色转换,乃至其婚姻都是如此。
但我认为对他一生思想信念产生重大影响的还应该归于他所处的时代。王子云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发生深刻历史变革的时代。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这个时代终结,民主共和思想在这个时代诞生;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民族危亡,抗日救国的浪潮成为这个时代的强音;抗战胜利,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等。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被王子云切身经历了。
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出任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并且在1916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的校长。美术教育界他推崇的是留洋回来的林风眠,同样留洋回来的王子云正好是林风眠的好友和助手。蔡元培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倡导和推行“学术”与“自由”之风,尤其是他以政治家兼教育家角度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且深远。林风眠实际上正是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在努力。这对王子云以后把学术和艺术,从爱好到事业,又从事业到信仰应该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因为从王子云的人生轨迹来看,学术和艺术对他来讲确实达到了信仰的高度,这样才支撑着他度过了人生坎坷艰难与寂寞苦痛的时光。否则,他晚年执着不屈的行为和顽强精神的支撑都很难解释。
王子云的一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卓越才能与历史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他的艺术才能,不论绘画还是雕塑,他都是当之无愧的那个时代的大师级人物。二是他的开创性的文物考察工作及其学术成果,对于国内敦煌学的建立及艺术考古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三是他个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实地考察的实证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经历过历史沧桑,很多文物已经不复存在,王子云存留下来的史料价值就更弥足珍贵。
而王子云最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地方,我认为首先在于他对自己事业和信仰的忠诚,矢志不渝,以生命来奉献,有社会担当的强烈责任感。其次,在于他有着正直、善良的品性,比如在林风眠落难身陷囹圄之时,有人让他写检举交代材料,他既不撇清与林的关系,也不落井下石,而是实事求是。这在当时政治环境其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再次,还在于其处逆境,甚至厄运中而不改初衷,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精神。想想他在耄耋之年还戴着右派帽子拖着老病之躯,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内心痛苦,以残疾的手用“九曲羊毛体”,艰难地书写着前无古人的学术巨著,常令人敬佩不已。想起这些,就每每会联想起西汉的司马迁著《史记》时的情景,同著史、同执着、同处逆境而奋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乃作《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子云则困志难申而持之以学术为命。
王子云的艺术才能与成就
艺术上青史留名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缘分,每当我看到王子云的《杭州之雨》时,我仿佛就能看到他站在杭州街头画画时的场景,自己也一下子被带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氛围,在雨中和他一起感受着民国时期杭州街头忙碌穿梭的人群,没有风雨的凄冷,充满着人间的温馨与宁静,这一刻对我似乎是凝固的一般。
这幅油画作品是王子云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9年左右,王子云才30岁出头,是王子云在留学法国前的作品。1930年6月国立杭州艺专访问日本时,王子云的这幅《杭州之雨》和林风眠的《海鸟》被选为仅有的两幅被彩印介绍的作品,受到了日本画界和观众的肯定和赞赏。这幅作品随后又展出于法国“独立沙龙”展览会,受到艺术之都20多家媒体报道,并且使他的大名录入了门槛甚高的《现代美术家辞典》。这幅作品王子云自己也是十分珍爱,一直带在身边保存得很好,遗憾的是十年浩劫中被化为了灰烬。但是,王子云的天分与才能通过这幅画就能管窥一斑。
此外还有《小镇之晨》《巴黎协和广场》等,以及归国以后创作的《祁连山下的大草原》《唐十八陵全景图》《敦煌莫高窟石窟群外景图》《山西云冈石窟图》《甘肃麦积山石窟图》《汉茂陵长卷》等等。当然还有不少的写生与临摹古代的作品,以及不少的雕塑作品。都显示出他过人的艺术才能与深厚功力,如果不是后来转型研究文物考古,他也会在艺术上青史留名。
王子云的文物考察成就
有不容忽视的开山之功
1940年是王子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成立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不论是历史选择了王子云,还是王子云选择了历史,从此刻起都注定了王子云成为中国艺术考古史上重要的人物。这次考察意义是重大的,从大的层面来说,这是从国家政府层面首次对文化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既是开创性的,又是里程碑式的,是我国文博事业的重大事件。从小的层面来说,王子云及其以后的学术成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里程,并且影响深远。甚至对于以后大学中美术史学科、艺术考古学科的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
王子云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开展的工作是异常艰苦的,他们没有我们现在的交通条件、测量条件等,踏入人迹罕至的荒野,很多时候是徒步调查,备尝艰辛,他们足迹遍及甘肃、青海、陕西、河南等省份。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了对敦煌壁画、雕塑的系统调查与研究,最终形成《敦煌莫高窟现存佛洞概况之调查》,这份文献对莫高窟历史沿革、保存现状、洞窟格局与位置、年代、风格、编号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介绍,共计四万多字,是我国第一份莫高窟内容总录。
此外,王子云带领的考察团利用摄影技术拍摄了大量的图片,真实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初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泥塑等的原状,这些珍贵的图片已经成为解读敦煌艺术的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他们在各地的考察成果都非常丰硕,如陕西关中汉唐陵墓等的调查,从摄影、文字记录、拓片、翻模到实地写生都给后人研究留下了历史性的记录。现在当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教育部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摄影选》时,看着林林总总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不免感叹文物与世事的沧桑。正如考古学家王学理所说的,其有不容忽视的开山之功。
王子云的学术成就
将会熠熠生辉
王子云晚年出版的《中外美术考古游记》,虽然是以游记的形式讲述,但却让那个时代的美术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打开了视野,从关注国内而放眼世界。对于当时较为封闭的国内学者来说,他介绍的内容很多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世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直到上世纪中叶还没有一部自己的雕塑史书,这就是王子云拼老命要完成一部中国雕塑史的原因。他的《中国雕塑史》集中了他对中华艺术宝库的考察与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艺术研究上的空白,这部著作荣获了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和中国图书荣誉奖,王子云是用自己的心血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尽管这部书也存在着不足,如有的专家指出材料罗列太多而未能精选等等,连他自己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再版的时候修正,但这些并不影响这部著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人生机缘等因素造就了王子云的传奇和不平凡,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又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他不懂政治到显得有些幼稚的地步,也不擅长人情世故有些木讷,有时候心胸也不够开阔,他实际上是一个自视甚高的简单的人,说他是个现实生活中的老书生也不为过。不过这样的王子云才是更真实的王子云,我们真心喜欢这样的人。
要说天道惟公这话也不假,命运给了王子云各种常人没有的机遇,也给了他常人没有的磨难;既给了他磨难,又加之以长寿,年届九十高龄尚能考察写作。强加给他的不公,最后在他晚年公正又得以恢复,尘埃落定之时,他安然地得以善终。修理过他的人最终被天道修理,没有能活得过他的;他们也被历史遗弃,像尘土一样无名,而他和他的事迹与成果将被传记。比起他的老朋友林风眠饱受牢狱之苦,他真算幸运多了。这样综合起来宏观地看,命运对他也算公允了。他最终没有被埋没,以后也不会,恰恰相反,他将会熠熠生辉,因为历史是公正的。 (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