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韩必省作品
一、引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关于这一读,当今解释不一,主要出在“三省”。有很多书将此句解释为:我每天三次检讨自己――为人谋事尽力了吗?对朋友守信了吗?老师教授的复习了吗?但是在中国文学历史上,“三”通常是“多”的意思。因此,我更倾向于理解为:我每天多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虽然表明用意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自省,做事要认真,对朋友要真诚,对前人传授的知识要熟练掌握,实际上它更多是反应了曾子的一种做人从自省到自谦、自立、自勉再到自知的人生哲学。
二、悟“省”
“吾日三省吾身”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细细品味让我悟出了很多做人、为师的道理。我认为在工作中我们就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一)为何省
1.提升自身修养
论语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是什么?是方向,是告诉一个人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也是思想,亦可称之为道统。华夏的道统又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老师的言行和思想,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学会关注细节。就拿午餐管理来说吧。当分菜时,有菜掉到桌子上,你是把它捡进孩子的碗里,还是扔到垃圾筒里?当孩子不甚将调羹掉到地上,孩子捡起来想继续吃时,你是当作没看见,还是教他正确的方法?别看小小的午餐管理,其中就有很多需要关注的细节。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时时省”“事事省”。当我把脚搁起来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放下来,坐端正,要不然孩子怎么能理解‘坐有坐相’。”当我冲着孩子大声呵斥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深呼吸,好好说,要不然孩子怎么知道什么叫‘心平气和’。”当我感到烦恼和忧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放轻松,请微笑,要不然孩子怎么理解‘一切都会过去的’”……
2.培养优秀的社会人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事业能否成功的基础。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就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修养,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人。
一次,我带着两岁的儿子坐公交车,我主动给老人让座。此后每次坐公交车,儿子都会主动去让座。我问儿子:“你为什么总让座啊?”他说:“我见妈妈让座了,我就让了!”虽然是一句儿童的话,但这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孩子在不懂得一些大道理和道德的时候,是看着自己父母的行为做事的!“吾日三省吾身”“不要养成习惯的习惯”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经典,教育的关键不在我们有多么的先进经验,而在于我们的思考和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育方式是万万不可的。
(二)省何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始终,因此,我觉得教师的“省”应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两方面入手。
1.省德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言行至关重要。在孩子教育中,成人是一个典范和榜样,成人的行为小孩会不断地去模仿、学习,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去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告别习惯的习惯,无意中孩子就成为你的一个复制品。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省才
身为人师,仅有高尚的人品远未达事业之需。师魂之于事业如同大厦之基。然而,师魂强、师能高方能成就人师。因此,师者应研读育人书籍,以求育人之法、长育人之能,善于反思,应乐学、勤学、博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中不妨多问问自己:“今天我读了吗?”“今天我做了吗?”“今天我写了吗?”实践中不妨问问自己:“孩子需要什么?”“今天的活动目标定位准确吗?”“今天活动中我的回应有效吗?”“今天我让幼儿得到了哪些发展?”……
所谓“德才兼备”,在工作中我们也应从这两处进行反思,并能关注细节,真正做到“师者,人之模范也”。
(三)如何省
1.会反思,常自问
反思不是空谈,我们要努力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常规教学中看到孩子们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就应当反躬自问: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孩子对这些常规缺乏理解,还是自己交代不清?抑或是这项规则根本就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而我们维持这些常规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还是为了自己方便?找到了真正的原因,问题就好解决了。
2.勤记录,常总结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发现的问题、有关事件、自己的感想感受等,我常用札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保持与自我的对话,这样有利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某些思想火花,在记述中理出问题的头绪,在思考中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坚持记反思札记还可以保证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系统化,且这些札记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能有效地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3.多交流,常沟通
一个人的反思是有局限性的,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时,必须多渠道收集信息。除参阅相关书籍和杂志以外,还可以通过交谈、观摩等形式直接与他人交流,如,咨询幼教专家、观摩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听取同事的不同意见等等。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拓宽思路,并把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入。同时,通过交流、沟通、寻求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协作,能够营造一种反思的良好氛围,坚持开展反思活动,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古以来,凡成大业者,无不把反省做为自己修养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中,我们也要以古人为楷模,常思常省,吐故纳新。关注自身的每一个细节,会让每一位教育者真正变得美丽,变得睿智。做一个细节美的教师,我们从自省开始!
书画家韩必省
韩必省,浙江温州苍南人,1966年生,号三省堂主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海南创作中心主任、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民革天津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机关书画协会顾问、《人民画报》书画院艺术顾问、世界杰出华商书画家协会顾问。
从事书画艺术创作30余年,先后拜龚望、萧朗、孙其峰、华非、刘炳森为师。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书画展,影响广泛,国内外媒体多有报道。作品远播海内外,曾被政要名人及艺术馆收藏。
书画家韩必省作品
膜拜大师
韩必省与书法的缘分或许更为长久一些。 韩必省从很小的时候,看到集镇上的代书先生为别人写书信,他就非常羡慕,六岁就悄悄练字,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可以为邻居写春联了。
韩必省最早认识的书法大师是龚望。龚望教韩必省从《张迁碑》入手习字,接着临摹《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等碑刻,重点解析《石门颂》。通过向龚望先生学习,韩必省领会了写汉隶要以风骨为体,变化为用,行笔则以气为主,而后方能形随气转的道理。
华非篆隶皆精,韩必省向华非先生学习后,能遵法而入,破法而出,书作体势放纵,洒脱流走,达到刚柔相济、方圆互通的效果。
书画家韩必省作品
韩必省还尽得刘炳森真传。刘炳森先生的突出贡献是努力使中国传统隶书艺术现代化。韩必省的书法实践与刘炳森先生的努力是一致的,他的隶书作品既规矩俨然,又轻灵倜傥;既古宗源法,又灵犀飞动。
对于韩必省书法的成就,国内评论界同样给了很高的评价。秦耕先生曾说:“他的书法远学魏晋,近学刘炳森,隶书与行书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隶书灵动,行书秀美,结合了南方人的细腻,北方人豪放的气韵。”
2009年意式风情街举办了一次画展,在这次画展上韩必省展出了一组水墨荷花四条屏,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组既可联章又可独立的花卉,就是采用了大笔水墨写意的手法。整个画面疏朗平稳,笔意酣畅,水墨淋漓。
实事求是地说,看韩必省画山水画,也就是这三五年的事,或许真的是积蓄已久,浓重淋漓的笔墨,抒写了他那沉淀在心中许久的梦。韩必省的水墨山水画,画的是心中之风景。
韩必省的水墨山水画并不背弃传统,他能将传统演变为心灵的语汇,充溢着当下的气流,呼吸吞吐着时代精神的温情和气息。虽然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致力于审美客体的发现与描绘,甚至省略山水中人物,或把人物视为点景,但绝不是被动地摹写,绝不忘表现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感情与愿望。
《百狲谐乐图》
韩必省构思长卷《百狲谐乐图》始于10年前。10年中,他曾数次登上峨眉山,走进云南的热带雨林,目不转睛地盯着《动物世界》的屏幕,在“耍猴艺人”的围观中驻足。他还远赴马达加斯加,近距离观察猴类的生活习性,带回了大量珍贵的写生作品。
这是一幅长15米宽1.5米的巨幅工笔猴画,一处山间台地,栖息着一个拥有103名成员的猴群。或腾挪呼号,或打闹追逐,或慵慵懒憩,或跃跃欲攀,或相契而嬉戏,或相争而嘶吼,百姿百态。
《百狲谐乐图》也成就了韩必省向大师刘奎龄先生及《百兽图》的致敬。一幅幅作品的面世,国内外画展的举办,主题思想的升华,创作特点的转变,这一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冯骥才先生曾对韩必省有过这样的评价,“我从他的画作看到他的师法与根基。在那些飞禽走兽中,蕴含着工笔画大家刘奎龄与刘继卣父子高超的写实技艺。他(对前辈大师)不是技术性的摹写,而是追求其韵致与神髓。他笔墨清润,气质含蓄,没有时下绘画那种人为的张扬和浮躁之气,而是意平神定,倾力尽心;并且题材涉猎广泛,风格渐成一体。”
书画家韩必省作品
时间没有辜负韩必省的才情,更没有辜负他苦心孤诣的努力。他从实践中把握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以及中西绘画相互交融的艺术规律。
韩必省祖籍浙江温州。1985年的夏天,19岁的韩必省开始了北上天津的求学之路。北上求学的冲动来源于韩必省对一对父子绘画大师的膜拜。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他看到了刘奎龄先生的《百兽图》——三尺斗方的画卷上,展示了包括狮、虎、豹、象、狼、熊、鹿、狐等数十种动物,这么多动物展示在一幅画面上,虽都是一些猛兽,但所有动物都是那么活泼、自在,毫无相互厮杀的贪婪之容,而是一派和谐之气。这对于自小喜欢图彩弄墨的韩必省来说,十分震撼,原来动物也可以画成这样,他近乎痴迷地搜集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的画册,打探他们的消息。来天津上学,给了韩必省一个绝佳的契机,他曾幻想着能借此拜刘继卣先生为师,可是等到了天津时,刘继卣先生已经辞世。
书画家韩必省作品
苦苦摸索
韩必省一边上大学,一边抱着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的画册细心揣摩。他曾成千上万次地尝试着“刘氏皮毛”的画法,一次次的失败,几乎让他绝望。而一次水杯躺倒,水漫宣纸的经历,让韩必省获得了灵感。在掌握了“湿丝毛法”之后,韩必省还先后掌握了“景衬法”、“计白当黑法”等刘氏动物画的“秘笈”。当然,韩必省没有止笔,新的时代信息给了他更为前沿的创作灵感。如今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这与韩必省的善良天性迅速契合,而悟性则让他完成了青出于蓝的跳跃。
韩必省逐渐把自己的艺术追求转移到对于动物思想情感的刻画之上,把人的喜怒哀乐融入动物的行为举止之中。将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或纳入幽淡宁静的田园风光、或置诸气象万千的深山大泽,尽量拉大主体与配景的笔距,以将工笔和写意熔为一炉。
江舟泊岸
草茂泉冷知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