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新,安徽临泉人,1946年生,客上海。
早年追随著名画家任率英先生,后又曾得范曾、宋文治、白雪石、方增先、刘文西诸先生指点,获益良多。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有获奖。在北京保利、瀚海等多家拍卖行成功上拍。
作品发表于《美术》等数十家报刊,出版《诗意江南——李传新山水作品集》等数部画集。
由中国画学会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诗意江南——李传新山水作品展,先后在青岛市美术馆、江阴市博物馆、常州刘海美术馆和北京荣宝斋等地巡展。
李传新:恬静淡然写江南
李人毅
画家的美学追求,集中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走进画家李传新的审美世界,就如同走进田园圣境之中,在这江南山水构成的丹青原野里,我们寻找到了画家的精神家园。这家园,是画家用情感经纬编织而成的,流连期间,使人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梦幻般感觉,同时更是一种恬静淡然的艺术享受。
一、独特的笔墨叙事形式
在当今,人们一窝蜂似的涌向了城市,被那鳞次栉比的高楼遮挡住乡愁的时候,这一幅幅水乡风光画作,就成为受众共同寻找的梦中世界和精神故园。为此,李传新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特点就应该成为一种令人关注的理论话题。
美术作品的艺术境界是靠艺术语言来表述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就是笔墨。李传新的画作用线很讲究,通篇中锋用笔,刚健有力,即便是画山石偶用侧锋也是笔尖按压为书写状态劈削出来的,这使得画面的山川、田畴和树木的造型既有传统的基因又有写生的特质,生动而严谨。尤其是画中的民居拱桥,在画家笔下呈现出风骨铮铮,大有经得起岁月磨砺和灾难袭扰的坚实。画家的用笔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线立骨,笔笔见结构,一切为造型服务。他画面上的线没有一条是装饰之用,其对每根线条运用的精准和简约相当得体,更谈不上有败笔废线了,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
他还善于用短线构成的擦笔,大都用来画树叶、墙体、远山和水的倒影,这是他画作的中间的调子,疏朗而空灵地增加了画面的质感和厚度,连同对远山近水的晕染,构成了画面的三大要素:长线、短擦、湿染。当然,还有来自天水的留白,这使得画作语言丰富而不冗繁,简约而又耐读,形成了画家独特的笔墨叙事形式。
二、散文般的运思与心境
读李传新的画作像读文学作品一样,有想象的空间,许多地方似乎在等待着读者一同去构建,这无疑是画家引领下的共鸣,这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是作品的文化辐射,更是丹青精神的吸引,这都缘于他作品中所含纳着的散文般的运思与心境。
这种平常本真、清隽淡泊中透发出的质朴明晰的生活芬芳,是画家李传新的艺术亮点。
能有如此的艺术魅力,是画家静下心来体味生活细微感受的结果,并把感受化作一幅幅纸上风景来感动受众。这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远处的归帆,《家住太湖边》的远山,还有《早春二月》石拱桥下的一叶小舟,都给予我们久远的遐思。
李传新不仅能够驾驭大场面,更善于用细节来表达意绪,把散逸的体味归拢到以微观的景致来呈现心境。这种文学的表述在他的作品中尤为鲜明,对画面温婉沉静的气氛的掌控,来自画家对生活平和而关切的心态。这种审美感受中没有激越和高亢,也没有奇险和峻峭,有的是时光里沉淀的微笑,岁月中积淤的惋叹。
三、淡定儒雅守信忠贞品格的再现
有人说李传新的作品是脱略了水乡四季后所呈现出的极致的灿烂与淡雅,亦如评论家雷正民先生概括的那样“简洁明快,情趣天成的诗意氛围。”
画如其人。在李传新的水乡佳构中,折射的是画家那淡定儒雅、谦诚务实、宽厚忍让、守信忠贞的性格。这在当下的世界中,已很难寻觅了。可凡是与李传新这位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画家有过交往的人,都会感受到他宽以待人的品格。
可以想见,当艺术创作有着强有力的德操为支撑的话,必然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来拓展其精神内涵。于是,我们看到了画家作品的整体风格所呈现出的秀美内敛、暗香浮动的特色,犹如压低了声响的山泉淙淙流过,走进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发表于2011年12期《收藏》)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