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荸荠 点击 :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元青花象耳大瓶残件

瓷片是文明的碎片,它给予我们的并不仅是残缺的审美体验。

(一)

在中国古代,匠人地位低下,居于社会上层的文人对“劳力者”的生产实践又比较轻视,所以古籍中对瓷器、玉器、木器、铜器、金银器、织绣等生产工艺的记载极为稀少。明清之前,匠人姓氏和制作年代出现在工艺品上的情况极为罕见,这为今人考证器物的产生年代与社会背景,布设了许多盲点与难点。但是,文物环境提供的信息还能为我们提供管窥蠡测的路径。比如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认为在宋代与明代之间,应该有蓝底白花的瓷器存在,尤其是冯先铭先生已经试探性地提出元代青花瓷的概念,但事实上,许多人还是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当作明代永宣时期所出的粗陋产品。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约翰·波普通过对英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博物馆所藏数十件青花瓷器的考察,撰写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中国瓷器》一书,尤其是他还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对写有“元至正十一年”纪年题记的象耳大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让国内专家有如梦初醒、醍醐灌顶之感。

元青花的概念让中国专家脑洞大开,那么它就是中国青花瓷的肇始?倒也未必,1957年和1970年,考古专家先后在浙江龙泉和绍兴两座宋塔塔基下的夯土层里出土了一共十几枚青花瓷碎片,有人据此提出了青花瓷始烧于宋代的说法。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又有人在扬州唐城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枚绘有几何图案的青花瓷片,这块瓷片为研究我国青花瓷起源开启了新思路。多年之后,在扬州旧唐城遗址范围内再次出土了十多枚青花瓷片,关于青花瓷始烧于唐代的说法就有了更加有力的证明。

十几枚瓷片,将中国青花瓷烧造的年代向前推进了九百年。小小瓷片就像一根扛杆,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坚实支点,撬动了中国陶瓷史、中国美术史以及中国外贸史。

故宫博物院专家冯先铭先生曾经透露,在境外有三件完整的唐代青花瓷器,一件为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条形纹三足鬴,一件是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花卉碗,一件是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后来我从多种考古书籍中得知,在伊拉克撒马拉地区曾有类似的唐青花瓷片出土,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内。过了数年冯先生又透露,在海外又“发现”了两件唐代的青花瓷器,一件是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花卉纹碗,另一件是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清光绪矾红釉描金双龙戏珠纹大盘

那么这些被掩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唐青花,是不是产于景德镇的呢?文物专家又告诉我们:目前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应该出自北方窑口,大多具有巩县窑的特征。而景德镇成规模烧造青花瓷,应该是从元代至元十五年设置浮梁瓷局以后开始的。虽然在1978年杭州出土的八件烧造于元代至元十三年的青花瓷器中已经看到了元青花横空出世的曙光,但青花的“着墨”尚处于“点缀”阶段,远远达不到“描绘”的程度。

(二)

沈胜利先生精通玉器、瓷器、字画以及杂件鉴定。他19岁就进入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作,在组织安排下拜孙经品先生为师。孙经品先生确立师徒关系后即送了一枚瓷片作为见面礼,这是一枚杭州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瓷片,赏心悦目,釉色莹润,釉层肥厚,胎骨为烟极薄。沈老一直保存到今天,也曾让我观赏触摸过。孙经品先生早在民时期就研究瓷片标本,实在了不起。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明正统青花云山图扇面瓷板

十年动乱时期,工艺品进口公司的业务受到极大干扰,老一代业务骨干悉数被打入冷宫,沈胜利就被推到第一线,从公司库存和抄家物资中挑选可供出口的古玩,还要定期去四省一市(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和上海)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和民间征集劫后余存的古玩,经过遴选后一一估价,打上火漆印送至广交会等渠道出口创汇。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元釉里褐彩龙纹残片

1977年,沈胜利在百废待理的氛围中去扬州征集古玩。扬州市珠宝文物商店得知沈胜利“驾到”,就特意请他鉴定一件“吃不太准”的蓝釉梅瓶。1976年江苏溧阳地震后,扬州有许多市民只得住在临时搭建的抗震棚里,有一位姓朱市民将一件祖传梅瓶送到扬州市珠宝文物商店出售。商店初步判断此瓶为清代雍正年间遗物,随手放在店内待沽。沈胜利与此瓶一照面后当即两眼发亮:梅瓶高43.5厘米,腹径25厘米,溜肩鼓腹,线条流畅,蓝釉白龙对比强烈,白龙刻划细腻,蓝釉发色鲜亮,龙首威猛精进,龙爪孔武有力,火珠周边镶有光焰,整幅图案气韵生动,大有云海翻腾,蛟龙欲升之动态美感。根据种种特征,沈胜利判定梅瓶应为元代遗珍。而且他也没有以买方市场代表居高临下地将此瓶纳入行囊,而是提请扬州同行妥善保管,不要出售。

扬州同行喜出望外,后来还特意请南京博物院王志敏教授再行鉴定,认为沈胜利的结论完全正确,此物确系元代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蓝釉龙纹梅瓶,国宝重器,世所罕见。现在,这件稀世珍宝陈列在扬州博物馆内,馆方为镇馆之宝设置了一个专厅,我几年前还特地去礼瞻一番。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元釉里黑童子纹高足杯残片

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存世只有三件,一件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一件在北京颐和园管理处,这二件高只有24厘米,且有损伤。

沈胜利一言定乾坤的那年,才36岁。未及不惑之年的沈胜利何以在元代蓝釉白龙梅瓶面前不疑不惑呢?这与他多年来一直通过寻访、收集、分析瓷片来进行古陶瓷研究有关。当年孙经品先生馈赠他一枚富有象征意义的杭州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瓷片,等于给了他一把打开陶瓷文化宝库的密钥,后来沈胜利还经常请教苏州市文物商店专家张永昌先生和王志敏先生,两位都谆谆嘱咐他以田野考古方式收集瓷片,以拓展自己的眼界。从此他经常在赴外省市公干之余,在古运河、古码头、建筑工地等处捡拾瓷片,这些瓷片都成了他在上海文物商店当经理助理时辅导年轻人的标本,自己一片也没留。直到沈老退休后,才开始丰富自己的积累,寒来暑往,经年累月,也有近千枚珍贵瓷片入藏鉴古精舍。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明宣德青花卖花郎纹残片

这次,他携学生刘国斌、公子沈恺宇策划并编撰《谈瓷侃片——中国历代名窑瓷片鉴赏》一书,书中作为标本解读的历代瓷片都是他与学生、公子悉心收藏的。他们从数十年来捡拾、购买、交流而来的一千多枚瓷片中遴选出三百多枚,力求做到每一枚都有不可替代的标本价值。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金代褐彩虎形枕残件

国斌兄早年跻身收藏领域,功勋卓著,自幼羲之临池,怀素书蕉,入列蒋凤仪先生门墙,隶书一门颇得礼器、史晨之风采神韵,后拜张森先生为师,受乃师悉心指授,更有迎风标举之丰美仪。他以书画与漆器收藏怡养性情,略窥门径,转而兼攻陶瓷收藏,成为沈老嫡传弟子,鉴赏水平与日俱进。沈公子恺宇兄幼承庭训,耳濡目染,对古陶瓷怀有浓厚兴趣,加之严父耳提面名,思路开阔,触类旁通,进步神速。得闲时恺宇兄也趋步追随乃父辗转于荒郊野地、市肆冷摊,采集瓷片不余遗力,目光独到,解读瓷片工艺特征,一点即通,时有真知灼见让乃父与国斌兄又惊又喜。

(三)

今天,我们可以从《谈瓷侃片》这本书中获得什么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沈胜利从事古玩行业超过半个世纪,视野开阔,经验丰富,沈老的许多鉴赏知识,在具体到样本分析时,更显出老辣而精妙,通过细微之处比照后的解读,也容易让人铭记。而这些知识与秘诀,往往是从成千上万枚瓷片精炼而来的。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北宋磁州窑玉字纹钵残片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明泰昌褐彩“泰昌元年”残片

陶瓷的年代确定是一道难题,但是通过书中多枚元青花瓷片上“元至正元年三月初三”、“元至正四年”、“至正八年岁次”、“元至正十年岁次五月初五王备”等题款,再与瓷片的胎骨釉子、旋足修胎等工艺进行一一比对,就可以梳理出元代青花瓷演变发展的清晰脉络。还有数枚写有“洪武元年”、“洪武三年”、“皇明建文元年捌月”、“正统元年”、“景泰元年”、“泰昌元年”等款识的青花瓷片,也足以襄助我们考察明代初期与黑暗期青花瓷器的工艺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状况。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古陶瓷专家杨震华女士认为:“这些瓷片弥补了这一门类研究的空白”。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唐黄釉绞胎杯

瓷片对于我们进一步考察陶瓷的工艺特征也是极有帮助的,甚至比完整器更容易辩识胎骨的疏松与坚致、釉面的肥厚与莹薄、窑炉的温度、气氛以及工匠淘炼、利胎、修胎、施釉方法等。比如从本书所列数枚汉晋唐宋时期的残件与瓷片,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绞胎与北宋绞胎的纹理特征与造型趣味,唐代长沙窑执壶上的贴花图案又是如何将异质文明带入中国的,从唐代越窑盏托残件上的划花“年轮”又可以估计当时辘轳车的常规转速,从北宋定窑白釉印模印牡丹花碗残件外壁上可以清晰看到用于鉴定关键依据的“泪痕”,还可以从定窑紫釉残件上看到白胎上有一层黑色护胎釉,而且表面紫釉比护胎黑釉更薄,据此可判定为定窑器中极具研究价值的稀有品种。

瓷片:超越残缺的文化之美 | 艺术美文

明弘治青花狮面纹残片

元明清三代,器物的装饰成为时尚潮流,底部由此成为鉴定的关键。从底足可以考察修足方法、胎骨质地与写款风格,器物内的图案,则在底部中心最能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时代风气。本书中这三个朝代的残件也多以器物底部为多,比如碗、盘、盆、杯的底部,以文字和图案来承担这样的使命,也为陶瓷爱好者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关文章

  • 达米恩·赫斯特早期的灵魂导师竟然是个囤积狂?[图文]
    达米恩·赫斯特早期的灵魂导师竟然是个囤积狂?[图文]

    年轻时的达米恩·赫斯特,图片:泰特美术馆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艺术家,也是艺术界最具争议的人物。他一直以“闯入者”的形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引爆英国当代艺术界的YBA(Young British Artists)运动中,抑或是2008年跳过画廊体系将直接将167件全新作品带到了属于二级市场的拍卖行,甚至他的艺术生涯也始于一次“破门...

    109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推动新时期砚文化的价值建构[图文]
    推动新时期砚文化的价值建构[图文]

    当我们在讨论新常态、在防范金融风险、在探讨经济转型的时候,往往会迷失于复杂而又坚硬的现实问题的丛林之中,而忽视了中华民族延绵5000年的最具战略意义、最伟大、最丰富的资源——文化艺术资源。放眼世界,这一丰富而又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资源,正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虽然我们的产业界、我们的社会精英们,还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但砚文化的践行者们,凭着对砚文化的热爱与发...

    165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写意优美 工笔壮美—翟承海的人物画艺术[图文]
    写意优美 工笔壮美—翟承海的人物画艺术[图文]

    高原之春品读翟承海先生的人物画作,深深被其所吸引:写意优美,工笔壮美。谢赫在其绘画六法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的要求。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里,指出绘画贵在“妙将入神,灵则通圣”,可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国画...

    164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笔情墨趣见性情,品读当代艺术名家——汪庆誉先生[图文]
    笔情墨趣见性情,品读当代艺术名家——汪庆誉先生[图文]

    《名家简介》汪庆誉,90年代在北京诣造书业期间,幸晤中国书坛泰斗启功先生,因酷爱启功先生书法艺术和甚敬仰其人品操行风范,遂追随先生步习"启功体"书法,在先师之悉心指导下,通过自身长期的贯思、积累、变通,创立了既有浓郁启体风格又独具个性的行草,并将其行书作为书法创作形式的主体。作品较启书相媲,惟妙惟肖,貌似神合。若非亲临观其创作,实难辨其真伪。为此,被当今世人誉推为"启功书法传承第一人"。 除了...

    9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除了“寻宝人”和“鉴宝人”文化也需要“守护者”[图文]
    除了“寻宝人”和“鉴宝人”文化也需要“守护者”[图文]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典藏丰富,博大精深。近年来,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热爱也由衷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风国潮节目不断产生“爆款”。《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还有诗和远方》《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等文化节目,熔铸了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实。文化节目如何“以古人之...

    170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品读东西对峙下的敦煌历史[图文]
    品读东西对峙下的敦煌历史[图文]

    198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正式批准将每年的4月18日设立为国际古迹遗址日。2020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共享文化、共享遗产、共享责任”。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自然也有许多的古迹、遗址可以与世界共享,比如敦煌。南朝史学家刘昭曾用:“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他眼中的敦煌,作为河西走廊末梢的敦煌,在中西文化交融下不断繁荣与成长,而丝绸之路的光辉与莫高窟...

    52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笔墨境界——画家高杰山水作品赏析[图文]
    笔墨境界——画家高杰山水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高杰,1955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回天津美院国画系进修一年,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美术学研究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班”。现为天津工艺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12年应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山水画《群峰沐朝阳》。另有全国各大专业刊物以不同形式如:封面、封底等重点推介。有《中国画》《书画家》《国...

    11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古壁画描绘盛唐贵妇的闲适生活[图文]
    古壁画描绘盛唐贵妇的闲适生活[图文]

    《树下弹琵琶的仕女》镇馆之宝陕西历史博物馆文:记者金叶资料及图片提供:董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描写的琵琶女形象深入人心。其实,琵琶在唐代是极为常见而普遍的乐器,在各种乐舞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弹琵琶仕女的形象在唐代壁画中也有发现,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唐墓壁画《树下弹琵琶的仕女》。《树下弹琵琶的仕女》于1987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县韦曲镇南里王村的唐韦氏墓。现今韦曲镇北原上的南里王村、北里王...

    142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再谈风雅颂 聚焦中国文人生活审美化日常[图文]
    再谈风雅颂 聚焦中国文人生活审美化日常[图文]

    艺术的内核是相通的,无论是分属于时间艺术的音乐,还是空间艺术的绘画,借助艺术通感使艺术形式间的沟通、转化成为可能。这不禁令人想起德彪西音乐作品中具有绘画形象的标题——《版画集》《水中倒影》《被淹没的教堂》等,欣赏者从中能感受到乐曲独特的视觉意象。同样地,将音乐始终贯穿于绘画生涯的康定斯基,在创作中视色彩为乐曲中跳跃的音乐,构图为作品的调性。审美活动发生于生活之中,内在于生活。早在我国古代,基于艺...

    97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坚守石油文脉 拓展人物画新语境[图文]
    坚守石油文脉 拓展人物画新语境[图文]

    王宝瑞作品王宝瑞,在大庆美术界是个老中青都很熟悉的一个名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庆中国画”美术作品晋京展中,他的作品就在其中。那时,不到三十岁的他,凭借着扎实准确的人物造型和娴熟的笔墨技巧,以其石油人特有的那份情感,把开发创业大庆的,有血有肉的石油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的主题风格,酣畅淋漓、极富表现力的笔墨,给当时的一些...

    39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人缘何赴日淘宝[图文]
    中国人缘何赴日淘宝[图文]

    宋龙泉窑鬲式炉,关西美术2015秋拍成交价1278万日元。中国文物艺术品进入日本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00年之前传往日本的中国历代艺术品,除了国家间交往赠送的国礼类外,基本上是在民间交往过程中完成。唐宋时期,大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进行文化交流,他们都带走许多中国文物;明清时期,不少日本画家到中国“取经”,并带走了大量中国绘画作品。1900年之后,中国艺术品非正常的东流不断发生。清朝灭...

    26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为黄宾虹说两句:中国画究竟应该如何品鉴[图文]
    为黄宾虹说两句:中国画究竟应该如何品鉴[图文]

    江上山(国画) 黄宾虹在前一阵子讨论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时,艺评家一再使用“懂”与“不懂”这两个关键词,粗粗读来给人感觉,凡是负面评论黄宾虹先生的都有可能被指为“不懂”。更有甚者,有人认为时至今日,真正懂得黄宾虹的唯有二人,一人是傅雷,另一人未点明,想必是撰文者自己。说傅雷懂黄宾虹毫无异议,因为傅黄之间有大量的书信酬唱,且傅雷多有黄宾虹的精品收藏。但是,扬言只有两人真正懂黄宾虹,这不免有些信口雌黄。...

    54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贾鹏[图文]
    玉兔迎春 丹青贺岁——著名画家贾鹏[图文]

    艺术简介贾鹏,1989出生于山西省,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专业外聘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七届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优秀奖、入选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全国小幅漆画作品展、首届重庆市美协漆画艺委会学术提名展、第9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第四届全国漆画展、第五届全国漆画作品展、潮涌两江——...

    16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李雄范[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李雄范[图文]

    艺术简历李雄范,男,朝鲜族,吉林省汪清县人。自幼学国画,15岁有幸与国画家刘忠林老师学画,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中国画部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陕西画院特聘画家。刘大为、任惠中工作室画家。艺术成就2011年作品《合家欢》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展2011年作品《拜访》入选2011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1年作品《...

    127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作品分享:失效的地心引力[图文]
    作品分享:失效的地心引力[图文]

    明尼苏达摄影师KarrahKobus已经完成了一个大型作品集,展示了内容丰富多样的从超现实主义到时尚人像摄影的作品。在她令人赏心悦目的大量照片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她的关于“地心引力”的观念作品。该作品展示了下降、升起、达到平衡不断循环的主题。这一作品或许象征了该年轻摄影师自己的摄影历程。...

    15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