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排头兵,优秀的学术氛围一直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底色和基调。在这种既包容又创新的学术氛围里,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在新一届院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首次迎来了一个盛大的毕业展演季,我和我的同学都无比荣幸身处其中、生逢盛世。随着这些倾注了我们青春和热情的一幅幅或传统或现代,或悠远浓郁或浪漫唯美的山水花鸟和人物作品亮相在国学馆,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艺术家,也有了一次良好的契机,展现出我们大学阶段的所学所练和所得,直接面向大众,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大学的时光就犹如一棵大树的根,所谓树大根深,只有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练好童子功,我们才能真的有希望成为一棵大树,一个画艺精湛的艺术家。作为年轻的新一代,我们身负重任,既要回馈母校对我们的培养,更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就像习近平主席所提倡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因此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绘画就是这样一份对于社会和时代都有深远意义的的文化事业,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努力拼搏,画出又多又好的艺术作品、精品来回馈这个繁荣的时代。在人生的每个不同阶段人的心态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脚踏实地的做好本专业,是我们作为年轻的艺术工作者目前最力所能及的事情。
经过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对于国画的认知我已经有了基本的概念。早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功能就被定义为“成教化,助人伦”,这说明绘画在供人审美的基础上,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意义,一个好的作品要做到打动人心就必须有其独特的内涵,一幅能够成为经典的绘画作品就必然承载了当下社会主流所需要反映的文化内涵。古人往往从作品中的“文人气”作为标准来品评一幅画的好坏,这也是由于国画相对于其他画种中蕴含的文学意义更加突出。因此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自然需要更大的胸怀和眼界,在直抒胸臆的同时更要准确击中众多观者的内心,让作品和观众的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我们大量地临摹唐宋经典作品,学习如何画好人物、山水或是花鸟。传统的国画保留着很多先人留下的智慧,这让我们在创作的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传承这些优秀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对于国画的创新就显得愈加艰辛可贵。当代的新工笔和新水墨蓬勃发展,这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和画家无一不在影响我们对于中国画的新的认知。许多艺术家开始将中国画与西方经典进行对接,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进行巧妙结合,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风格,这其中就包括我的研究生导师张见老师,正是他的优秀作品激励着我进行自己的创作。
而对于我本人的毕业创作《一夜》系列,我想说的话有很多。首先,我的构思是站在许多年轻女性的角度,她们一方面留恋孩童时期不愿成长,另一方面又对浪漫的梦幻世界充满向往,恰逢我的年龄和阅历与之对等,因此以大型的摩天轮与各种各样的玩具作为两幅作品的大背景,来象征一个童趣的世界。在《一夜》之一中,以一个婴儿般蜷缩的女孩为主要人物,长成人形的巨大玩偶拥抱着她,左下角有两只玩偶散落在床上,代表每个人心中不想长大的角落;《一夜》之二则以巨大的玩偶为主体,在摩天轮的时空缝隙中交错着各种不同的兔子形玩具等等,画面的最下端兔女郎向上凝视,整体时空交错,宛如梦境。在创作过程中做到了三个突破,一是以在国画中非常不常见的粉色为主色调来描绘梦幻场景,第二是打破了山水花鸟和人物作为独立画科的界限,将各种因素都融合在一幅作品中,三是借鉴了一位我最喜爱的西方大师——马克夏加尔的绘画风格,将画面中各形象都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像是一副浪漫的梦境。但也必须承认,这两幅作品还不够成熟,正在实验性阶段,未来的创作道路上我还会在技法和表现力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感谢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这个有着优秀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有了它我才有了向下扎根,向上长大的可能。感谢那么多勤勤肯肯的老师,他们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学生不遗余力的指导,让我清晰地看到前行的方向,也有了动力泉源。感谢我的那些相濡以沫的,在绘画道路上与携手并肩共同进步的同学和朋友,虽然我们的大学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但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未来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一起加油!
吴筱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3级国画专业,2017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师从张见,2014年作品参加山东淄博“绘事气象”展览,2015作品参加中国人民大学花鸟画展“唐风宋韵”,2015年十二月参加北京过云楼“起点起飞”展览,2015年作品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师生“反相·对话”展览,2016年于美国马里兰州美京画廊参加当代中国工笔画家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