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右右 点击 :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人类所创造的美的对象是艺术,人类所创造的研究美的对象的学问是美学。

美丽是这样能够吸引人的东西!

据心理学家言,美之所以能引人注意,是因为人类有爱美的本能的缘故;人类学者更以各种原始人类的,以及各种存在着的野蛮人类的,如爱好美的纹身,美的饰物,美的用具等,证明了这事实;生物学者亦以各种动植物之以花叶羽毛之美为传种工具的事,把这事实推广到各种生物界去。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我们知道,属于美的,有天然美,人工美,以及创造美之区别。天然美是天生地设不加上些人工而自然美妙动人的;人工美是在天然美之外,加以人工之改造或补充而成;创造美是完全由人类的力量,在固有的美的对象之外,创造出一种新生的美来的。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中国现时所流行的,为多数人所喜悦,而特别认定为艺术的,如旧剧,如古画,如音乐,雕刻,及建筑诸类,我们试一略加思考,便可觉到无限的凄凉!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在我国现代的艺坛上,目前仍在一种"乱动"的状态上活动:有人在竭力模仿着古人,有人则竭力临摹外人既成的作品,有人在弄没有内容的技巧,也有人在竭力把握着时代!这在有修养的作家,自会明见取舍的途径;但在一般方才从事艺术的青年,则往往弄得不知所适从!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我从事美术工作已经40年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解放以前。回忆那时美术界的情形,犹如想起一个可怕的恶梦。从前的艺术生涯,美其名曰:在象牙塔中。美术界根本谈不能什么艺术思想,只有混乱和派系纠纷。美术家与时代和生活脱离,对着那一点可怜的作品自我陶醉。而今天,特别是大跃进以来,无论是我们美术家的作品或是从我们身上,都可以感觉到时代的脉搏。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解放前,画国画的瞧不起西画,画西画的瞧不起国画,进步的或稍有创造性的美术家就受到迫害,美术界内部也互相倾轧,彼此排挤。我还记得1926年我在北京旧艺专时,想请齐白石先生到艺专任教,结果校内一群国画教师反对说,如果齐先生从前门进校,他们就从后门出去。这真使人啼笑皆非。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艺术是什么?这个答案,我们再不能从复杂的哲学的美学上去寻求一种不定的定义(请参阅各种美学书)。我以为要解答这种问题,应从两方面观察:一方面寻求艺术之原始,而说明艺术之由来;一方面寻求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而说明其全体。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我们应该认定,艺术一方面调和生活上的冲突,他方面,传达人类的情绪,使人与人间互相了解。

水彩画如其他画种一样,脱离不了三性:民族性,应一看就知是东方的,而且是中国的,即使是外来的方法,迟早也必和民族传统发生联系,成为民族化的中国风的。西洋美术开头就提希腊、罗马,那也是他们的民族传统。时代性,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特点,当时油画严谨,水彩画也工细;后期印象派时,不仅油画有点彩派,水彩也有点彩的。不仅思想方面有,形式也有时代特点。个性,是在民族性、时代性中不同的画家又有不同的个人风格。但一个时代中每个画家总都带有共同的时代特征;而从时代特点看传统,就更可看出它在继承与发展中保持的共同特点和新创。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艺术之原始,系人类情绪的一种冲动,以线形颜色或声音举动之配合以表现于外面。

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人类益进化,生活益复杂,情感方面需求表现的更多,渐渐地亦就脱离了一切应用的游戏的目的。显然已经独立的艺术,是单为了美的情感的表现。

艺术根本系人类情绪冲动一种向外的表现,完全是为创作而创作,绝不曾想到社会的功用问题上来。如果把艺术家限制在一定模型里,那不独无真正的情绪上之表现,而艺术将流于不可收拾。

林风眠: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 | 艺术科普

艺术家为情绪冲动而创作,把自己的情绪所感到而传给社会人类。换一句话说,就是研究艺术的人,应负相当的人类情绪上的向上的引导,由此不能不有相当的修养,不能不有一定的观念。

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艺术是革新的,原始时代附属于宗教之中,后来脱离宗教而变为某种社会的娱乐品。

相关文章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薛济权书法欣赏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薛济权书法欣赏

    人物简介:薛济权,广东清远市人,1956年7月出生。从幼年酷爱书画,精研古代颜、柳、欧、赵四大名家书法,苦练王羲之、王献之的书作。挥毫:以神釆为上,时而疾如风,时而稳如泰山;似醉非醉,似画非画,不拘一格,“形质兼备”;以相互呼应的笔划为基础,以动态的美感惟妙惟肖;活而不脱法道,豪放而显严谨,彰显“书情画意”;融古今书画艺术之精华,自成一体。经“中国书画职称润格评定中心”对书法“龙”字,在传统...

    36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邹昌义[图文]
    喜迎二十大 翰墨绘华章——著名画家邹昌义[图文]

    艺术简介邹昌义,籍贯四川省安岳县,1944年生于重庆市,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任四川美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重庆书画院副院长、重庆渝州画院副院长、重庆华龙网书画艺术联谊会顾问、重庆现代禅画院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原重庆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第十一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全国...

    111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文物保护也应允许合理适度利用[图文]
    文物保护也应允许合理适度利用[图文]

    全国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可能全部由政府保护和开放。谁来出钱修缮?丧失了原有功能的古建筑腾退、修缮后,又该如何利用?”近日,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共同举办的媒体沙龙“遗产之桥”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燕海鸣表示:“应该允许社会资金在投入保护文物的同时,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适应性再利用’,即在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原则上,允许改变原有...

    16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特立独行的凯克:你无法满足所有人[图文]
    特立独行的凯克:你无法满足所有人[图文]

    《家里的死亡》(Death in the Family)1978年,布面油画印度艺术家普本·凯克(Bhupen Khakhar)的个展《你无法满足所有人》近期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上演。凯克因其对阶级话题和性话题具有丰富的修饰风格和敏锐深刻的观察而成名,他是印度现代艺术中的主要领军人物,同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性艺术家之一。此次的展览中陈列着生动的油画作品、明亮的水彩画还有实验性的陶瓷作品。...

    182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探索: 当代美术家江枫论黄公望与桐庐富春山及作品鉴赏[图文]
    艺术探索: 当代美术家江枫论黄公望与桐庐富春山及作品鉴赏[图文]

    艺术简介江枫,字玅泉。1942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常州市,中学时代受著名画家陶冷月先生指授,走上从事美术事业的道路,1961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师承潘天寿、顾坤伯、陆维钊、陆俨少等先生。1966年毕业后赴河北省工作。曾任河北画院副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协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山水画研...

    105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尹存恩:字里般若 笔下修心[图文]
    尹存恩:字里般若 笔下修心[图文]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经书之一,经题的意思为:以金刚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达彼岸。以下精选十句共大家赏析参悟。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2、一切...

    111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1984年在中南海怀仁堂挥毫作画的少年——记诗书画家卢忱[图文]
    1984年在中南海怀仁堂挥毫作画的少年——记诗书画家卢忱[图文]

    1984年7月25日夜晚,北京中南海怀仁堂灯火辉煌,大厅里放着画桌,一位少年正在挥毫作画,李先念、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在桌前观看,不断点头称赞。一幅《莫干山小景》山水画完成后,少年将画送给了邓颖超,邓颖超叮嘱他:“画画好,读书也要好!”这位少年,就是卢忱。他因品学兼优又有绘画特长,作为浙江省少先队员代表参加全国第一次少年先锋队和辅导员代表大会,并获选与其他三位小诗人、小画家一起,在开幕式上为国家领...

    132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梵高名画:打开的《圣经》[图文]
    梵高名画:打开的《圣经》[图文]

    梵高名画:打开的《圣经》这幅梵高名画《打开的》作于1885年,是梵高为缅怀身为牧师的父亲而创作的,梵高在这幅画里,在信仰的主题里加入了高度的个人情感与诠释。画面的左上方是一本镶着金边的《圣经》,前面摆着一本左拉的小说《生之喜悦》,梵高当时喜欢左拉的作品,把它视为描绘现在生活的圣经。梵高大约想用这两本书的区别来比喻他和他的父亲。这件作品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19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当代创新挑战钧瓷传统基因[图文]
    当代创新挑战钧瓷传统基因[图文]

    葡萄紫绿苔斑花插记者 冯善书“艺术需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显出其勃勃生机。而创新不是盲目的,必须适合时代的审美趋向。”日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张金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自宋代以来,钧瓷已经在坎坷中发展了1000多年,到了今天,人们的思想和审美价值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无视这一时代变革来发展钧瓷艺术,很可能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发源于禹州市神垕镇的钧...

    126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蒙娜丽莎》背后的深情告白[图文]
    《蒙娜丽莎》背后的深情告白[图文]

    《蒙娜丽莎》的创作始于1503年,达·芬奇一直将这幅画带在身边,并且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不断修改,成为持续创作时间最长的一件作品。1550年,乔治·瓦萨里在他的《大艺术家传》中,首次把这幅画命名为《蒙娜丽莎》,因为瓦萨里认为画中所描绘的是佛罗伦萨一位富商的妻子丽莎·戴尔·乔孔达(Lisa del Giocondo),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达·芬奇《蒙娜丽莎》(1503-1517...

    115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读梅长宾人物画[图文]
    读梅长宾人物画[图文]

    梅长宾山阴论诗图(人物)96×178cm我和梅长宾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从最初相识时看到的有些稚拙的乡土创作到今天看到的这些丰富多彩的作品,其中的甘苦我是能体会得到的,他不善言谈,但对绘画却有着非比常人的执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对艺术的热情和向往使我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绘画,在中学教书时,繁重的教学之余,也一直坚持创作,这完全是因为自幼与画结缘喜爱至深的缘故,尽管在追求理想的...

    131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清代“苏工”如何影响宫廷玉雕[图文]
    清代“苏工”如何影响宫廷玉雕[图文]

    清乾隆 玉镂空花薰在中华灿烂的琢玉历史中,苏州琢玉工艺历来以技艺精熟、造型新颖著称。据宋代《吴郡志》载,早在唐、五代时期,苏州就有琢玉的工坊和知名艺人了,到了元明时期技艺更加纯熟。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载:“良匠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巧妙的工匠促使苏州玉雕具有玉质柔润、雕凿细腻、造型优美、纹饰丰富、薄厚均匀等工艺风格。苏州玉雕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明嘉靖、万历年间达到高潮,出现了享誉全国的苏州琢...

    75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邹明:多元与跨界 —— 由新水墨教学谈起
    邹明:多元与跨界 —— 由新水墨教学谈起

    名师简介邹明,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深圳大学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深圳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深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邹明 海港巨擘 中国画 200cm×800cm 2021年艺术的多元化是当代艺术的一种态势,形式的转换、跨界的交融,所呈现的是一种文化态度与思考方式。新水墨作为当代艺术多元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其表现出在继承中国画...

    30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如何提升文化场馆的智慧体验[图文]
    如何提升文化场馆的智慧体验[图文]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场馆变得年轻、时尚、现代化。近日,记者采访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科技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吴彬、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他们紧扣时代脉搏的思考和探索,为传统文化场馆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迈进带来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与启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打破信息孤岛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古蜀制陶——AR互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72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用一汪清水述说奥菲利亚的悲伤[图文]
    用一汪清水述说奥菲利亚的悲伤[图文]

    堕落“我和东方人一样,做的不是雕塑造型本身,我做的是‘精神’”。来自罗马的艺术家奥利维艾罗(Oliviero Rainaldi)的表述,与走入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观众的感受有相当大程度的契合。在那里,人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身处庄重仪式中的肃穆感。奥利维艾罗的雕 塑、素描、油画等作品,引导着人们在平面与立体之间穿梭,展厅成为一个对宗教、神学和哲学的思辨之地。 奥菲利亚奥利维艾罗的作品广泛使用...

    43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