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清艺术简历】
刘文清 河南省项城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浙江传媒书画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高校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1999年被中国文联授予“`99中国百杰画家”,2002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12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及“2012年中国创新国画艺术家”。
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擅长国画人物,工写兼攻,对山水、花鸟及书法与金石艺术有所涉猎。自80年代中期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以来,先后有90余件美术作品参加省级、全国美展。其中20余次入选由文化部或中国美协等政府机构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展览,在浙江美术馆、河南博物院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联合画展20余次。
获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精品奖、优秀奖40余次。作品在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俄罗斯、日本、埃及等国家及中国美术馆、港、台地区展出;被河南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多家美术馆、社会机构及个人收藏。
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实力派画家之一。
著有《刘文清画集》、《刘文清国画作品集》、《重点关注·当代中国画名家—刘文清》、《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刘文清》、《中国当代美术家——中原画风国画卷刘文清》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重点核心期刊及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拍摄专题片《专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刘文清》,央视网、河南卫视、浙江卫视、浙江教育科技频道、杭州电视台、郑州电视台多次拍摄专题片、新闻片进行报道。
个人传略辑入《中国美术家名录》、《世界名人大词典》等数十部辞书。作品、评介散见于各专业刊物、报刊、杂志、电视台、网络、画册、传记等。
高士图 62×62cm 1994年
(文/邢千里)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内质造成了包括文人画家在内的中国知识分子先天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便是表现为“身在朝堂,心向山野”的“儒外道内”矛盾情结。“山野”理想和“朝堂”羁绊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和互相冲突的人生状态,前者需要自由、率直、无拘无束甚至极端的感性特质,后者则需要冷静、包容、深思熟虑的理性修养。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精神特质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非但没有陷入文化和人生选择上的困扰,反而更让他们在内心道家式的自我确认和儒家普世情怀之间寻得了一份难得的平衡。对于文人画家来讲,这种矛盾和平衡似乎更有一种让自己静观灵魂时别样的感喟与澄澈,因为现实的浮华和俗务的羁绊相对于山水之念的巨大反差使画家在创作时更有一种深入心脾的慰藉。
圣母冰心 180×124cm 1999年
事实上,在艺术创作中,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创作仅凭激情焕发的冲动是不够的,过度的任性会导致作品的肤浅和粗糙。而在张力之中蕴含着精致,在冲动之中有理性的调控,是画家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优秀作品产生的重要条件。的确,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感性和理性的共同参与,感性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是艺术家激情和个性的迸发与喷涌,而理性则从技巧和精神层面对具体的艺术创作过程起到提炼、梳理与整合作用。
孙中山造像 136×68cm 2008年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刘文清先生作为艺术家和行政领导的这两种性质几乎完全不同的双重身份下,如何仍然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令人动容的淡泊与执着。延续两千余年的文人画家的矛盾情结在刘文清的艺术和创作中实现着新的统一与和谐。儒家文化的熏陶赋予了刘文清先生于工作和艺术之间必要的自我调适能力,这种调控能力不但表现在工作上是一种游刃有余的洒脱与宽厚,同时也表现在画面语言和内容上的个人化表征和当下性承担。
东坡读书图136×68cm 2008年
观刘文清先生的画,扑面而来的首先便是一股高远的文人气息,闲适,清幽,自信,洒脱。这是一种与天地自然的无声默契与和谐。这种和谐既与刘文清先生对于传统笔墨的痴迷和不懈追求有关,也与先生对待艺术、宇宙和人生的态度有关。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语言形式,中国的传统水墨自王维以降被无数的文人画家逐步推向极致,中国文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认识,对于艺术的独特感悟,都被无限地融入到那言说不尽的线条和墨色的无限魅力之中。刘文清先生的作品,一方面深受传统绘画艺术的熏染,极重笔墨本身的表现力,如《东山丝竹》、《高士图》等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明末大画家陈洪绶、清代任伯年等人的影响,重线条,重画面的装饰性及格调的高古清逸。另一方面,西方艺术语言也成为刘文清绘画艺术成就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成为他以绘画的方式切入当下、表达自己的人生和艺术思考的重要载体。在刘文清先生的许多作品尤其是人物画中,如《藏女》、《春妮》以及大量的人物肖像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精到的写生技巧,对于人体结构、动态等的娴熟把握。看似与东方文化艺术迥异的西方造型艺术元素并不一定是中国文人画传统的天然对立面,清代画家邹一桂对西方技巧“虽工亦匠”的评价即便不是失之偏颇,也只能说明在当时的语境下西方绘画语言还没有找的一个更为合适的融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途径。观刘文清的这些作品,“工”则“工”矣,然却不“匠”。不论是慈祥安逸的《圣母冰心》、淳朴宽厚的西藏牧民还是充满时代气息的当代都市人物写生,带给观者的感受,仍然是一种让人回味不已的文人的纯净与淡泊。究其原因,与刘文清对于东西方艺术语言的深沉领悟有关,很好地实现了将西方艺术元素以一种中国的方式融入笔墨,融入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之中;同时,也与艺术家独特的社会视角和人生思考有关。
春妮 30×24cm 2008年
刘文清先生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传统笔墨的迷恋,但却又不拘泥于古代文人画家寄托于笔墨之间的出世情怀,而能对当下社会的种种赋予自己的人文关怀。既能以洒脱、飘逸的线条来表现苏轼、米芾等古代文人雅士的超然物外的神态特征(如《东坡读书图》、《米芾拜石》等),又能做结构准确、笔墨老辣的近现代人物肖像(如《孙中山造像》等)。这正是刘文清绘画艺术的可贵之处。平心而论,此时的水墨就材质本身而言,可以说在中国数千年的历程中几乎已经被穷尽了技巧探索上的一切可能性,在精神性上也达到了与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古代水墨在令后人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多的是难以突破的压力和困惑。但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代言载体而言,艺术的发展和可能性必然是没有穷尽的,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或许,石涛的这种观点有一种更合适的表述方式:笔墨当合时代。“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和捍卫了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笔墨的地位和尊严。笔墨本身的表现力确乎在历代大师的手中穷尽了封建人文背景下的种种可能性,但在现当代的历史场域中理应拥有多样的突围途径。刘文清先生的绘画便展示给了我们一种令人欣慰的突围方式。传统笔墨技巧在表现当代人的形貌特征和精神气质方面,在适当吸收西方艺术元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的坚持、困惑和多元化诉诸画面,也就是说,在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绘画艺术的当代发展,如何实现传统笔墨的当代趣味和社会承担,如何重塑民族艺术的形象和地位方面,传统的艺术趣味和技巧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如刘文清先生所说,深入生活,感悟时代与人生,创作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巨大成就的经典力作、鸿篇巨制,复兴盛唐时期人物画繁荣的新局面,为时代写真,为祖国立传,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垂钓图 68×68cm 2004年
从1982年当选为河南省宣传画学会理事、河南省周口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开始,刘文清先生先后从事了不同行政工作岗位,几乎平行于他的整个艺术生涯。诚然,行政工作的性质使得艺术家牺牲了许多艺术创作所需的时间和相对自由的状态,但这些经历给予了刘文清先生艺术家之外的另一种视角和维度来审视和思考艺术的问题和出路,比如艺术与社会、经济和人生的诸多关系问题。这种双重身份的状态对于刘文清创作中的内涵与外延的拓展,艺术理想的具体化,都有重大帮助,促成其作品不断向前发展,愈来愈呈现个人的面貌,并打开了无限的空间,向宽容、开放中展开。本科和硕士几年国画的专业学习使得刘文清先生打下了坚实的中国古代绘画基础,从具体技法中的线性造型、用色特点的掌握到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化思维方式都有了深切的理解和体会,成为其日后的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为在全球话语境下的中西艺术的思考和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民族自信心。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面对传统绘画,科班出身的刘文清并不仅仅把目光放在宋元以后“聊以自娱”、“逸笔草草”的文人画上,而且对当今这个艺术和文化多元化、知识信息化的后工业时代亦有艺术家自己独特的视角。这既与刘文清先生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品格相契合,又为其以后的艺术实践指明了走向。
雪域高原136×68cm2016年
藏女 31×15cm 2008年
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背景来看,对于精神性的迷惑和放弃已经使得中国的当代艺术除了一味泥古的无病呻吟,在传统绘画的趣味和幻想中自我满足,便是兜售政治符号和“亚精神状态”中国人图像的艺术投机,似乎除此已经找不到什么维持和推动艺术家创作的有效动力。但是,缺乏了当代人文承担和民族性坚守的符号语言必然会走向重复和枯竭。诚如刘文清先生所说,作为人物画家,继承中国人物画的优秀传统,发扬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变革精神,规避中国画创作中的浮躁之风干扰。在这种状态下,正确地回顾和审视传统,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给当代艺术自身需求出路,已经逐渐成为一些有着忧患意识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共识。没有师承的艺术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图式规范和审美趣味及标准。同时,没有社会承担和当代思考的狭隘的“文人画”不论是对绘画本身还是大文化的概念上而言都是一种逃避和软弱。刘文清先生绘画艺术的淡泊与执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孜孜以求及其当代视角,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当代艺术家的智慧、才华和努力,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与承担。
邢千里(美术史论博士)
高原晨曦136×68cm2015年
神山的召唤136×68cm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