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小米 点击 :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

----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王田

我与敬义老弟交往多年,虽对书法有些外行,但是每当看到敬义的书法总是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按其书法发展轨迹写些体会算是交卷吧。通观敬义老弟之书法,行楷隶碑,循之有法,功力深厚,美媚自然,这并非我溢美之辞,而是由衷之言。

幼受庭训成学业,翰墨结缘少年时。杜敬义出生在豫东农村,乃中原文化发祥之地,文化气息很浓。他小时就觉得家家户户门上的对联字很好看,尤其是看到父亲为乡亲们写的春联,他决心长大也能成为受乡亲们爱戴的写春联高手。他把父亲的毛笔字作为第一本“字帖”来临写,父亲也自然成了他的书法启蒙老师了。在父亲的细心指导下,他的写字入门很快。上中学后,他意外得到一本《柳公权字帖》,对于痴迷书法的他自然是如获珍宝,有闲就临,有地就画,从不懈怠。于是,这本字帖基本固定了杜敬义书体结构,并使他成了村中能用毛笔写标语的“小能人”。从此,他对书法兴趣大增,每日临习不倦,同时,他也悟到书法是一个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的艺术。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草四尺将进酒

上世纪七十年代,杜敬义就是带着那本《柳公权字帖》走进绿色军营的,那本心仪之物成了他工作之余学习书法的主要资料。从而,使他更加认识到,不论任何书体、任何风格,都必须以扎实的笔墨功夫为后盾。没有长期扎实的临摹练习,没有脚踏实地的吃苦精神,没有对审美观的深刻认识,不可能使自己的毛笔字成为真正的书法作品。

也正因为他这业余爱,受到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重视,多让他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经过努力拼搏,八十年代,他多次获得省、市书法比赛的二等奖、三等奖。从此,也进一步奠定了他在书法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节千字文扇面

一剑在手多磨砺,功夫不负苦心人。杜敬义在获了很多奖项之后,他开始反思了,他觉得自己的字虽然有进步,但没有大的突破,甚至有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在痛苦的思索中,他觉得老父亲告诉他的那句“名师出高徒”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于是,他决心访名家,拜名家,投名师。1995年,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在欧阳中石、刘炳森和温彦国先生的指导下,开始专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并潜心研究褚遂良。

从褚书之结构到章法,从点画到线条,从布局谋篇到笔墨特点,他无一不悉心揣摩,体会。褚书的结构章法严谨有序,点画线条清腴飘逸,遒劲妩媚。观其字如在波光月影间徜徉,读其字如沐浴流泉飞瀑,临其字如酒肆醉饮,让他到了忘我之境界。几年功夫,为其书艺打下了较娴熟的笔墨技巧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黄静思诚善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时至今日,历经二十余载,他始终以唐楷之法为本,取晋楷之神,融入宋楷之意,笃志写楷,孜孜不倦,经年寸进,使他对书法有了较深刻的感悟。他归纳的临帖“三个必须”即是很好的例证:一是守定一帖,必须坚持临习,倘使时间不允许,也一定坚持读帖,练习眼力,强化记忆。二是搜集与所临主帖相近之其他名家字帖临习,必须加以改造,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以储备自己跨越障碍的能量。三是创作之前的临帖,必须以提高作品的创作水平为目的。同时他也大量收集褚体资料,凡是书店、地摊上有关褚遂良或者类似褚遂良字帖的书法字帖,他都不惜代价买到手。如褚书《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阴符经》、《倪宽赞》和《同州圣教序》等。乃至书体相近的《龙藏寺碑》、《信行禅师碑》、王知敬的《李靖碑》、敬客的《王居士砖塔铭》等,他也收集到手,博采众长,广临薄收。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楷大字善道

春花秋实,功夫不负苦心人。杜敬义书法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在全国各大展览中频频亮相。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举办的学员书法比赛中他连续四次获奖,在全军一、二、三、四届书法比赛中他都获得优秀奖,在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书法比赛、全国首届职工书法比赛中他都获得过奖项。其作品也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展馆展出并被送往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国际交流。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及中国驻外使馆等重要场所收藏,而入书入典或刻与碑林之书法更是不计其数。无怪同行们惊叹,这杜敬义在书法界简直成了获奖专业户了。这朴实的语言,无疑是对杜敬义书法的褒奖。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楷书四时诗66X66

挑战自我求新变,坚守传统亦自然。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是世界艺术百花园里的奇葩。书之有法,道法自然,传承有序,才不失本源。当今社会,经济腾飞,求快求新,书法如何变革,这使许多书家感到彷徨。但书法毕竟不是产品,没有捷径可取,没有扎实的功底是绝对不行的。那些“偏、露、浅、歪”决不是学书之正道。

敬义兄同我说过,他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楷书方面用功是得益于欧阳中石先生、刘炳森先生和温彦国先生的教诲。欧阳中石先生和温彦国先生都告诫过他:“不用管他们怎么样?咱写咱的字就行了”。刘炳森先生也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中国字形是美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要继承传统,千万不要学那些穷山恶水、死蛇挂树、肢解汉字的一套……”对此传道、授业、解惑之恩,杜敬义一直牢记在心。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楷仁义百善对

他在学习书法艺术中,一方面是坚定的守护,守是坚守传统,透过刀锋看笔锋,靠近古贤。一方面是与时俱进,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悟其神韵,求变求新。这一变一守使他不断的挑战自我。通过对一部部碑帖、题拔的审读和临摹,进一步了解古之灿烂文化,使其寻找和捕捉适合自己需求的因子,用以打造自己的心中的艺术语言,以积蓄突破障碍的能量。

书之技法,惟气韵之高低,当于书法之外。杜敬义的行书追求静美,美如婵娟扑蝶;草书追求简便、厚重和洒脱,似蛟龙游天;隶书简便自然,力透纸背,会通古人。他的书法结体匀称、和谐;点画活泼、灵动;章法疏密有度,自然天成。从这恬淡从容、疏朗明净的笔墨中我们能看到书法家心灵和情感,能看出书法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真可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咏梅行书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楷德从福向对

杜敬义现为北京创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传统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企业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泰山书画院名誉院长、世界华侨书画院名誉副主席、东盟书画院顾问、东方艺术天地顾问、中华国礼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文化部国际书画研究院理事、北京世纪名人书画院理事等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世纪名人书画院院士、中国艺术之梦网艺术总监、中国美术杂志社甘肃分社艺术总监、祈贤书画杂志艺术总监等职。应该说,他在书法领域已经初步奠定了基础和地位,但他总是谦虚地说,他不聪明,他成绩的取得,首先归功于老师的培养教育,归功于朋友和同仁们的指点和帮助,其次才是自己的刻苦努力。他对我说过,他将用毕生的精力,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为弘扬书法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他将沿着他的书法艺术之路,永远走下去,走下去。我也由衷地祝福他,不久的将来,能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书法界的领军人物。

以上几段只言片语,可能对杜敬义书法之路未能详解,还望见谅。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艺术创作中心主任、中国铁流书画院副会长兼秘书长、资深书画评论家)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禅诗草书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著名书法家杜敬义的书法之路 | 美术评论

福蕴华堂

相关文章

  • “以艺抗疫”——中国美协理事阮江华书画作品特辑[图文]
    “以艺抗疫”——中国美协理事阮江华书画作品特辑[图文]

    艺术简介阮江华,1963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琼台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获第二届海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主要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二届工笔国画大展,第五、六、七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江山如此多娇”大型画卷,十三届全国美展等,第...

    171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任伯年的“大俗”“大雅”[图文]
    任伯年的“大俗”“大雅”[图文]

    历史地看海派书画从高原的形成到高峰的崛起,应当讲是任伯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经典的建树。为此,徐悲鸿曾说任伯年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海派书画家群体的创作效应,海派文化艺术圈的开放风气,海派书画的社会运作,这三大要素实际上涉及了一位艺术大师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市缘,与海派书画这个群体的群缘,与海派文化这个谱系的文缘。正是这三种文化的总和,塑造成就了任伯年,而任伯年也为这三种文化的发展与提升...

    73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紫砂产业:从透支文化积累到市场回归理性[图文]
    紫砂产业:从透支文化积累到市场回归理性[图文]

    筋囊如意石瓢壶江苏宜兴紫砂壶从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诞生,起初仅作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开始进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从董其昌、陈继儒等文人开始,紫砂壶逐渐走进文人的艺术创作活动。到了清代,文人更直接参与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书画家与紫砂壶作者一起研究造型与装饰等艺术手法,从而把紫砂壶创作推向了紫砂文化的层面。过去的40年,紫砂文化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其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甚至已发展到艺...

    12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顶级藏家对于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图文]
    顶级藏家对于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图文]

    近日,一条刷新拍卖纪录的新闻登上了许多网站头条: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题》(1982)被日本藏家前泽友作以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的价格在纽约苏富比买下,刷新了美国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新闻还提到,当年的买家仅仅以1.9万美元在佳士得买下这幅画。看到这条新闻之初,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搜索一番之后,才发现就在去年同一时间段,前泽友作还以5728.5万美元在纽约佳士得拍得巴斯奎特创作于1...

    8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彩钻: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图文]
    彩钻: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图文]

    全球各地的秋季珠宝拍卖会轮番上演,拍出彩色钻石的价格也屡创新高。近几年,彩钻的价格一路飙升,向来是各大钻石拍卖会上的宠儿。即使是在经济衰退期,仍能拍出高价。这些原因包括拍卖行的国际影响力、顶级宝石的稀有性,以及前往拍卖会的私人买家数目的日益庞大。那么,什么是彩钻?彩钻又是如何形成的?通常,钻石呈透明色彩,但彩钻是除透明以外的钻石。世间有颜色的钻石,又称为彩钻,主要成因是无色钻石内的微粒起变化...

    141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张会元的水墨世界[图文]
    张会元的水墨世界[图文]

    张会元,1944年生于江西吉安,1966年毕业于江西师大美术糸并留校任教。现为江西师大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专职副会长,新华艺术网艺委会执行副主席,江西画院特聘画家,江西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宋莊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终身客座教授 , 湄洲妈祖书画院名誉院长。轻柔的海风,摇曳的渔船...

    190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浅聊收藏窍门[图文]
    浅聊收藏窍门[图文]

    民国 王步作青花岁寒三友图观音瓶(一对)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被普遍使用。细细想来,这“四诊法”不仅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而且赋予新意以后也可转而作为广大藏家在收藏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为对任何一件藏品而言,都有被“望、闻、问、切”的具体内容、重要信...

    129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大开大合悟人生 —— 我的战友朱寿友
    大开大合悟人生 —— 我的战友朱寿友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这是一篇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学术高度的文献,对艺术家朱寿友的研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作者李群成是位有着书法家职衔的资深作家,从专家角度谈书法,从作家本能上写人生,透折老战友来时路上的初心始成,解读书理文脉的发展趋势。朱寿友的人生之路,虽然不是经磨历劫却也是大开大合。他做为率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书法、篆刻作品展,又成为国家美术馆收藏当代人书法作品的第一人,被誉为当时军...

    159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女性的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图文]
    女性的权力与艺术:考察慈禧居室空间的内檐装修[图文]

    皇宫一直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它的室内空间布局、装修以及陈设无不代表着男性的审美。慈禧,作为一位垂帘听政,独揽晚清政权近半世纪的女性掌权者,她居住的空间与以往的皇帝会有什么不同?在她参与的居室建筑的设计上,是否显示出其对于权力的控制和地位的表达?从这些建筑的内檐装修中又是否能够显示出作为女性统治者的审美爱好呢?本文试图通过慈禧居住过的建筑修缮和空间的设计,探讨她的艺术审美和权力欲望。作者认为尽...

    107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从“国画六法”来欣赏中国画[图文]
    从“国画六法”来欣赏中国画[图文]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越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

    62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被宫廷艺术所引领的投资市场[图文]
    被宫廷艺术所引领的投资市场[图文]

    乾隆玉玺谈及宫廷艺术品总会让人想起帝王的奢华,而与其相应的拍品也因近十年的‘天价’频现让人望而却步。去年年底一件乾隆寿山石玉玺以1.6亿元的‘天价’在法国成交,但因传出买家‘失联’闹得满城风雨,甚至因买家是温商而断章取义归罪于‘温州人’实属不该。秋季拍卖各大重要拍卖企业再次推出宫廷艺术品相关专场,虽为取得往日佳绩但也优势尽显。宫廷艺术品在大众眼里是颇感神秘而又望尘莫及的名词,然而在藏家的概念中...

    86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绘者丁融禅意画境[图文]
    绘者丁融禅意画境[图文]

    绘画的灵魂,不局限于下笔之华丽技术之高超,更在于执笔人落画时刻,能否与天地间灵气浑然一体。因此,要想一幅画能够打动人心,必然能融色彩、修细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创作者拥有缘来缘往皆红尘的一颗禅心。喧嚣之中能静谧,风雨之中有安然,艺术家丁融的作品传递出的是禅意。意境,是无数画家毕生的追求,是崇高的人格、完美的精神境界和大自然相融合的统一体。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在丁融的画中,禅意是在经历风尘后仍旧能够...

    144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天灾的背后是人祸 不可移动文物想活着太难[图文]
    天灾的背后是人祸 不可移动文物想活着太难[图文]

    文/云姣不可移动文物(古迹、史迹、文化古迹、历史遗迹等),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是活生生的文物史料。然而相对于被小心翼翼转移进博物馆的文物宝贝们来说,不可移动文物的生存情况可谓举步维艰。最近一段时间,不可移动文物毁坏的消息堪称不绝于耳。7月,河北清东陵被盗;8月,哈尔滨刘亚楼上将故居被强拆;前几天,“莫兰蒂”台风一波带走了三座国宝级廊桥。这两天,辽宁绥中县700年历史...

    83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盛灿明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盛灿明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中国最美艺术抗疫英雄,盛灿明老师是立体书法画创始人,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你把书法文化进一步改革创新,健立了立体书法画史上又一里程碑。而且你的立体书法画作品,世界上独一无二,“美”群体认为高手在民间之巅,已经超越了二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盛灿明,立体书法创始人,字创新,笔名美德,男,汉族,江苏省靖江市人,1933年3月生,自幼酷爱书画,工作之余一直习练书画,临摹碑帖,做到作者自己不...

    28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荷兰艺术格局生变 私人美术馆热潮兴起[图文]
    荷兰艺术格局生变 私人美术馆热潮兴起[图文]

    近年来,全球公立美术馆由于获得的政府补贴减少导致运营压力提高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3月1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式放弃自愿捐赠入馆的门票策略,改为对非纽约地区观众收取强制性门票费用。全球美术馆面临的挑战及其衍生的各方反馈,正逐渐影响全球艺术格局,在艺术家与藏家聚集的荷兰,一种新的艺术生态正在形成。富有的藏家们通过创立私人美术馆,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弥补了公立美术馆因运营困境导致...

    153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