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姣
不可移动文物(古迹、史迹、文化古迹、历史遗迹等),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是活生生的文物史料。然而相对于被小心翼翼转移进博物馆的文物宝贝们来说,不可移动文物的生存情况可谓举步维艰。最近一段时间,不可移动文物毁坏的消息堪称不绝于耳。7月,河北清东陵被盗;8月,哈尔滨刘亚楼上将故居被强拆;前几天,“莫兰蒂”台风一波带走了三座国宝级廊桥。这两天,辽宁绥中县700年历史的野长城被修成了“高速公路”。如果说清东陵、刘亚楼故居和绥中野长城的遭遇是人祸,那国宝级廊桥好像看起来的确是非常无奈——毕竟面对大自然,人是那么的渺小而微乎其微。
天灾背后 我们缺的是什么
然而我们要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在面对大自然时其实也很微小。我们的工作本来就不是和整个大自然对抗,而是要保护好文物占据的方寸之地。这样看来,我们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似乎并不难。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可移动文物被损毁呢。
昔日的薛宅桥
首先是摆在台面上的,相关责任部门乏力。虽然很多不可移动文物虽然理论上是被“严密保护”着的,但那只是花架子。看守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是一件艰辛且枯燥的事,风吹日晒甚至远离人迹,这些可能都是博物馆里体会不到的寂寥。在这种情况下,不可移动文物往往面临两种情况:一是有人长年累月的看管,但是已经疲惫懒散;二是根本无人照管,偶尔想起去看一眼。当然,这个“偶尔”是多久一次就不好说了。这种窘境不能完全责怪当地文保单位,地方缺钱这种情况还是很普遍的。只不过,无论是宣传文化募集筹款还是发展旅游以文物养文物,我们都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出路。
诚然,天灾令人难以逃避,但我们如果真的想要保护好一个建筑,其实也并非难如登天。“莫兰蒂”汹汹来袭,泰顺廊桥被毁后,当地廊桥工匠主动要求参与修复,当地村民主动上交被冲走的老部件。到这里我们会不会有疑问:既然当地那么多廊桥工匠,那出事前国宝廊桥有没有被相关单位组织定期检修过呢?老部件回收有限,那重建的廊桥到底还算不算是文物呢?或者说在此之前,当“莫兰蒂”被预报的时候,责任单位对廊桥所处的河流环境有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和准备急救方案呢?据悉,国家已经拨款进行廊桥修复,而余款将会设定基金作为申遗和保护之用。也许国宝廊桥们接下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吧。
被冲毁的薛宅桥
然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文化悠久,文物实在太多。可能你小长假随便去乡下旅游都能碰到个龙王庙祖宗祠,那都是有来头有说法的不可移动文物。大好河山,我们的文物多的有点看不过来。这就造成了没法“雨露均沾”的尴尬,有的不可移动文物养尊处优百般瞻仰,有的却风吹雨打不为人知。虽然一有不可移动文物出问题就会引来一众指责,但摸着良心说,很多文物在它出事之前,可能你我都还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需要创新 保护文物得动脑筋
天灾的背后其实就是人祸。面对狂暴的大自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在这一点上,其实北京房山石经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房山石经藏经洞是佛教石经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文化珍品,其内石刻由隋朝的静琬(即智苑)发起刻造。上个世纪为了保护佛经秉承其理念,藏经洞被封闭。而近期由于渗水日趋严重,同时工作人员从石窗中发现洞中石板也开始风化,当地文保单位遂紧急开会讨论,最后决定“开封抢救”。 “先救命,再治病,抢救房山石经已刻不容缓。”封闭60年的藏经洞洞门即将被开启,由专家探查洞内石经损伤情况。此举固然冒险,但不得不说,做得好。当面对不可抗力时,果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把黑锅一股脑的甩给客观事实,这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是有积极作用的。
房山石经
除开大自然的灾难,其实“天灾”的内涵可以再扩大范畴,包容进一些不可抗力。例如海量的游客行为不可预知,藏匿的贼盗难测何时出手。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也有一些很好的正面例子。花山岩画自从入选世界非遗后,其游客量激增,当地责任单位随即果断为岩画区域加装了摄像头,24小时进行监控。这种行为虽然看似简单普通,但对于陈志成之流来说想来是颇有意义的。而对于遍布全国的野长城,可能增加全民的保护意识更加有意义——国家文物局前不久为小学生上了三堂“长城公开课”,孩子们学会了保护文物、学会了举报破坏,这对散落各地的野长城来说是无异于一种长远且有效的投资。
锦上添花 问责制度下更需细节
8月,刘亚楼上将故居被拆迁事件爆出后,文保终身问责制度又被人摆上了台面。的确,很多起不可移动文物的损毁与当地责任部门的乏力密不可分。文保终身问责制度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来说,的确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险。不过除了关注上层的责任,不可移动文物也很需要基层引进的人才和技术。责任有了,热情有了,没有人才和技术还是不能成事。保护方法错了,文物可能都熬不到天灾来的那一天。辽宁绥中县的700年“最美野长城”风化腐蚀严重,当地对其进行修复,这本是一件大好事。然而网友们却发现修复后的野长城俨然穿越到了现代,糊上平整的砂浆之后野长城上简直能跑机动车。虽然当地责任部门一再强调其修复工作是合法经过审批的,但面对加个收费站就能当高速路用的野长城,想必没人会觉得信服。
清东陵被盗柱头
无独有偶,7月清东陵昭西陵隆恩殿台基护栏柱头被盗案震惊全国时,除了“连柱子都偷”的震惊之外,还有当地的疏于管理。被偷的柱头原本就因为进出人流太杂导致毁坏而后粘合上去的,此次居然又被掰下盗走。据悉,在被盗事件发生前,夜里看守陵园的工作人员只有两三名,外加警犬,没有摄像头。清东陵景妃园寝警卫高先生坦言,面对拥有高科技手段的专业盗墓团伙,“那真是一点招都没有”。在他看来,对于文物失窃警卫们不应承担责任,因为警卫人员数量完全无法满足安保工作的需要。没有专业的警卫团队、没有合理的警卫工作条件,甚至连警卫数量都无法保证,这就是当时清东陵的状态。窃贼在行窃之前,也是做好了“调查”的,很不幸,他们的“调查结果”是“方便下手”。相关责任人被问责后,清东陵如今已经安装了摄像头。希望清东陵里的老建筑老设施以后的日子能过得舒心些。
绥中县野长城被”修复“后的样子
不可移动文物的特殊性,让它们的保护需要更多细节考虑,而不是简单的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