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多多 点击 :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中华艺术史中不乏对行为独具特质的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描写。唐史《张旭小传》记载:嗜酒,善草书,每醉后号呼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呼为张颠。清代的文人笔记《隶书琐言》中记载:郑簠估量那墨磨得浓了,与众位拱手说现丑,到书案前提笔濡墨。一切准备停妥,他双手叉腰,蹲开马步,如练功般嘴里呵呵有声。朋友们以为他要操笔书写了,殊料他还是在不停地呵呵。孔尚任是知道老先生秉性的,他做了个手势,天香楼门口顿时燃放起鞭炮来。等鞭炮声如暴风骤雨般炽烈时,郑簠这才写下起首大字。酒酣而作书,张旭怀素者是也。挥书时放爆竹振奋其气,也许只有郑簠一例。时光倏忽,公元2015年春。那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内人头攒动,大厅里铺开数张特大号泥金笺,空气中氤氲着馥郁的墨香。韩天衡先生以盆作砚,以双脚作支点,舒展身躯,用如椽大笔不徐不疾写下“惊涛”、“不逾矩不”几幅大字,大气磅礴,笔力洒脱,笔墨浑融,一气呵成,现场掌声一片。韩先生挥书断不需酒精或燃放鞭炮以提升精气神,他写的纯粹是几十年练就的真功力。然韩天衡先生书写时也有古人不具备的架式,所有在场者皆举起手机拍摄,众多相机、摄像机镜头聚焦于他,记录下韩先生挥洒自如的精彩瞬间……,他那从容淡定,浑然天成的创作神态让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到2015年夏,以“不逾矩不”为主题词的“韩天衡学艺70周年巡回展”拉开了大幕。大美无言,70件书法、70幅绘画和70方篆刻,210件(套)作品,让观众领略到韩天衡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日渐提升的审美取向。无论在首站杭州的浙江美术馆还是依次到上海的韩天衡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湖北省博物馆(应观众要求,展期延长25天)、澳门博物馆(亦应观众要求,展期延长70天)和云南省博物馆(展期延长15天),在韩天衡先生漫长的艺术创作生涯中积累的书画印精品都获得观众的交口称誉。观众、同行、媒体记者和批评家们在观展的同时也在思考,不逾矩不——韩天衡先生的深意何在?

我们且先来回顾一下前述展览的盛况:1、2015年6月5日上午,“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作品展”暨“百乐雅集——第十届韩天衡师生书画印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是韩天衡学艺七十年回顾活动杭州首站,包括韩天衡先生及其弟子的两个展览,占据三大展厅,为历届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韩门”展览,共展出约四百余件书画作品,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韩天衡先生七十年来对艺术的学习探索、承传创新的心路历程及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他的弟子们而言,无疑又是一次艺术学习的汇报展。展览现场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和韩天衡先生的师友学生,尚未开幕,大厅已基本被挤满,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据浙江美术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展览是浙江美术馆自开馆以来规模和参观者人数最多的一次,开幕式当天参观人数就达13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中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名誉会长、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顾问熊光楷上将,原浙江省省长、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顾问万学远,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顾问金炳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孙文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斯大孝,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等诸多嘉宾莅临开幕式现场,还有很多来自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的朋友不远千里赶来,共贺展览开幕。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高度赞扬了韩天衡先生及其弟子对杭州及西泠印社的重要贡献,他在致辞时表示,“西泠印社在当代艺术和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韩天衡先生和百乐斋同门做出的努力。认为韩天衡先生在杭州的首站巡展对于提升杭州文化强市形象,繁荣杭州文艺又增添了一道亮色。韩天衡先生在答谢词中充满感情地阐述了他与杭州的历史渊源,尤其对方介堪先生当年如何介绍自己加入西泠印社,他与恩师陆维钊先生以及沙孟海、陆俨少等前辈的交往情景历历在目,老一辈的用心提携和厚爱让他终身受益。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2、2015年7月3日韩天衡先生携二百一十余件书画印精品来到武汉。对于将本次“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的第二站放到了武汉,韩天衡先生如是说,他有一个艺术情结:与武汉的艺术缘分,缘自1963年,他的一件篆刻印屏被恩师方介堪先生带到了西泠印社六十周年的展览会上。当时得到了很多长辈们的肯定,其中就有湖北第一任省文史馆馆长唐醉石先生。当时韩老师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二十年以后,唐老先生的公子唐达康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到“韩先生您不认识我,但是我很早就认识您了,因为在二十年之前,也就是1963年我陪我父亲在杭州西泠印社六十周年展览会上见过您的印屏,我父亲在您的作品面前看了很长时间,他最后讲了一句话,他讲,你看二十年以后,这个人就是中国的印坛巨子”!唐达康在二十年以后写这封信,是证明唐醉石先生眼力。而就在前天,武汉的学弟们的拜师宴上,韩老师看到了这件1963年展览印屏原件的照片,这是与武汉的一个艺术缘分。第二个与武汉的艺术缘分,是当时一枝独秀的《书法报》。大约就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书法报》发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名为《韩天衡何其多》。这个作者在文章中写到,韩天衡是需要的,他的印风也是应该被承认的,但是大家一窝蜂的都去学韩天衡,这是没有必要的。这篇由《书法报》发表的文章之所以重要,在于其点明,艺术需要推陈出新,但是艺术的出新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韩天衡只要一个,而不应该要让其“韩流滚滚”。韩先生说,“这个意见是非常正确的,正因为有《书法报》这篇文章的引领,不仅没有让大家都跟着我一个人走,而是更好地开创了我们后面篆刻界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次展览同样展出了韩天衡先生的七十件书法、七十件画、七十方印,但其中已替换上了一批新作。韩先生说,上海人有一句土话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希望大家能够对我这些不成熟的作品能够多加批评指教,这不是客套,因为对于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讲,特别是我这样一个有阅历的人来讲,表扬是糖,糖是可以不吃的。批评是药,对于有病之躯,这个药是不能不吃的,就是大家对我的批评指教就是给我吃良药,大家给我批评,就是给我千金难买的良方。所以我希望大家对这个不成熟的展览多加批评指教,我希望能够不虚武汉此行,通过这个展览,对我这个老朽来讲,还可以想再前进一步。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书协、美协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宋妍女士专程与会并致辞祝贺。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3、2015年10月15日上午,“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暨“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在韩天衡美术馆启幕。五百余件书画篆刻及雕刻艺术品精彩呈现,既展现了韩天衡先生半个多世纪不断探索,锐意创新的多彩历程,也整体展出了二百多位“韩门子弟”秉承师训,汲古求新的艺术风貌。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文联、西泠印社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上海市文联、上海中国画院等领导以及书画篆刻界人士近600人出席了开幕式。展览作品中,韩天衡先生特地挑选了其历年创作的210件书画印精品,从中能领略到韩天衡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风格,也是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韩天衡先生的艺术成就。活动策划之初,展览名被定成‘从艺70年’,后来改为‘学艺70年’。韩天衡先生解释说:“因为不管各行各业,‘学’是非常重要的,艺术需要学习与发挥,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中共上海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在开幕式上说:“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展览命名为‘不逾矩不’,在‘不逾矩’三字后,加上了一个“不”字,可以看出韩先生不守旧、不自缚、不懈怠的哲思思想和艺术理念。本次展览在韩天衡美术馆的举办,对嘉定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市民享受艺术,对城市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展出的韩天衡先生210件书画印精品中,分别呈现其书法作品70幅,篆刻作品70件和绘画70幅。韩先生在开幕上谦虚的说道:“中国有句俗话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现在已经老大了,如果再不努力,那将是一辈子徒伤悲。在艺术的道路上,尽管充满着艰难,困惑,但我还想进步,希望能和各位能多多交流和指导。”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4、2016年6月17日晚,“韩天衡学艺七十年特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央驻澳门联络办文教部部长徐婷女士、外交部驻澳副特派员蔡思平先生,澳门特区文化局代局长梁晓鸣先生,香港政府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先生、澳门美术家协会会长黎鹰先生以及书画篆刻届二百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这次带来的绘画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荷花。自古文人歌颂梅花颇多,谓其不畏寒而怒放、具备刚毅的品性;而我认为荷花具有梅花同样的刚毅,在炎热酷暑,骄阳之下,百花和绿叶都给晒蔫了,唯有荷花盛放!荷花健康、向上、茂盛的积极意义也应该值得人们学习。韩天衡先生在开幕现场表示:“作为澳门特区的区花,我相信澳门的文化艺术也会像荷花一样,发展的更加美好。”5、2016年12月1日,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作品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幕。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全国政协常委、原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原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政委、少将李光金,上海市政协原秘书长陈海刚,以及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相关领导特地前往昆明出席开幕仪式;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学群,原云南省人大常务副主任晏友琼,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维真,副馆长杨世能,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开能,云南省文化厅、省农垦集团领导等和来自沪、滇及多个省市书画界知名人士近700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在百忙中专程赴博物馆参观了展览。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适逢沪滇对口帮扶合作20年之际,以“海派艺术 奉献云南”为主旨的“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书画印展”在七彩春城昆明开幕,这是云南文化艺术界的一件盛事。韩天衡先生是当代海派书画印坛代表性人物,70年艺术生涯,在书法、绘画、篆刻创作以及艺术教育、艺术传播、艺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览的举办,为云南文化艺术界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促进滇沪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助推云南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赵金指出,上海和云南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两地人民感情十分深厚。20年来,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在文化教育发展方面给予了无私援助。这次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作品展,也是两地宣传文化部门对口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的具体成果。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发来贺信,向展览开幕表示热烈祝贺!贺信中提到:作为当代海派书画印坛的代表性人物,韩天衡先生工书、善画、精篆刻,在美术创作、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次展览适逢沪滇对口帮扶合作20年之际在云南举办,无疑是沪滇两地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展览以“海派艺术 奉献云南”为主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代海派美术文化的突出成果,相信必将受到云南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有助于深化沪滇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进一步弘扬海派文化艺术起到重要作用。韩天衡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作为上海的一个市民,这次到昆明来,是来“走亲”的。上海跟云南是结缘20年的“亲家”,希望两地越走越亲,不断拓展沪滇文化艺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本次展览是韩天衡先生 70年艺术生涯的回顾系列展的第六站,也是展品最为丰富的一次大展。共展出韩先生320件精品力作,其中包括书法、绘画、篆刻以及文玩雅具,还有韩先生的艺术专著百余种。创作时间从1960年至2016年。其中巨制水墨《松云皓月图》、重彩《杨万里诗意图》,书法《涛声》、《不逾矩不》等极具震撼力。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但凡具有一定文史知识者皆知,“不逾矩”出自孔子的《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其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为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第三阶段,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做人至不受环境左右已属不易,随心所欲的境界只有少数精英分子才能达到,而攀越至不逾矩者更是凤毛麟角。在年龄的不逾矩和行为的不逾矩之间,韩天衡先生加了个“不”字,恐怕更多的要从精神层面上来解读。韩天衡先生的精神世界大部分归结于艺术范畴。按现代文艺理论的定义,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自己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韩天衡先生是位纯粹的艺术家,我们可以从他数量众多的艺术作品中深切感受到“不逾矩不”这一学术命题以及本次巡展的深远意义。韩天衡先生从4岁开始临帖学写书法,6岁摹刻印章,10岁左右学写诗文,35岁研究绘画……在郑竹友、方介堪、马公愚、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等师辈的教诲下,他一直怀揣追梦的理想,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尽量使自己的创作形成一个多领域的体系。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和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在这条充满崎岖的艺术之路上,他始终在孜孜以“学”。欣赏韩天衡先生早年书作,可知其传统功力非常扎实。又历经多年的探索与磨砺,逐渐形成了以草篆为基础的书风印风。他在2014年所作明代吴彬刻石题跋和其他砚拓题跋壶拓题跋,可以视作一位老艺术家的雅趣之作。除榜书外,其挥写于2015年的行书《我的治印虚实观》七条屏等,则是韩天衡先生书文俱佳的精品之作。治印方面,他在2013年所刻《中庸》和2014年所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则是他两种印风的集中表现。特别是后者,年届75的老者还能以精准的刀法创刻出线条劲细内敛的鸟虫篆印章,令观者叹为观止。除巨幅的重彩画《杨万里诗意图》外,他在2010年所画的《夏荫图》、2012年所画的《月上柳梢》、2013年所画的《秋红图》等都是水墨与重彩并重的佳构。值得一提的是,韩天衡先生创作于2015年的《暗香浮动》蕴含着很多信息——老杆新枝是画梅花的传统,蝙蝠状的变形鸟是韩天衡先生的特有符号,题画盖印是其擅长,别出心裁之处在于韩天衡先生在这幅梅花图的泥金底上引入了他的另一项擅长——鸟虫篆线条的元素。可以设想,如果抽去鸟虫篆线条,这幅《暗香浮动》可能流于一般。而增加了鸟虫篆线条,特别是敷以与泥金笺反差强烈的深蓝色,一幅传统题材的梅花图立马呈现出勃勃生机乃至于隐含些许鬼魅的意味。这是韩天衡先生工写结合、水墨与重彩并重的画风所催生的佳作,也是其创新理念指导下的必然产物。另一幅大作《松云皓月图》则是韩天衡先生近期在水墨画领域探索创新的代表作。是画构图饱满,一株枝杆虬结的苍松横跨画面,一轮皓月悬浮于画面左上方,一排鸟儿站立在似树非树似石非石——或称其为苍松的露根之上,天空中云雾蒸腾……小笔中笔如椽大笔,淡墨浓墨如炭焦墨,调动一切手段,运用毕生经验,韩天衡先生用洪荒之力创作出这幅神完气足,墨韵万千的扛鼎之作。这幅《松云皓月图》也可以介定为其跻身于水墨画大师之列的叩门之作。凡是大师都是自信的,也是谦虚的。韩天衡先生在70岁时刻印自称“老学生”,73岁时又刻“老大努力”印自勉,75岁再刻“老来多梦”……他的梦当是不忘初心,坚守艺坛之梦,是一个艺术家不懈努力、耿耿于心的“中国梦”!凡是大师都独具品格。当别人在白白消耗青春之际,韩天衡先生一头扎进了研习艺术的精神世界。当大部分老艺术家被打倒被极度边缘化之时,他一一登门拜访,转益多师使他能将书画印艺术在高层面上相互打通,用作品奠定了自己在艺坛上的地位。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艺术史记载了明代徐渭的创新经历——不甘平庸发愤创新,命运多舛时事弄人,曾以利斧劈头而不死,以铁钉穿耳而不聋。上苍让其受尽折磨后授其水墨技法,原是让他混口饭吃的,殊料徐渭就此干出一番事业,以其不朽的画作得享水墨画大师之名,影响了后代无数画家。而清代的邓石如则不然,他没有科考落榜的苦恼,没有跻身官僚的奢望,没有当一位青史留名的艺术家的抱负。邓石如如一位流浪艺人般四处飘泊,在家乡当一名塾师,拜学者梁巘为师,到南京梅家当清客,后来飘泊到安徽歙县,他觉得好就多住了几年。那些年他的隶书篆书大放异彩,尤其是他的篆刻,平平淡淡成就了开宗立派之业。艺术家可比较又不可类比。韩天衡先生的从艺之路没有“不颠狂不得活”的记录,但他又是一位创新求异者。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他比邓石如更上层楼,在研习艺术探索创新方面显得更为主动。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刮起的“滚滚韩流”,其实那时他已形成了立派之势。时光如梭,20年后的韩天衡先生宝刀不老,仍以灵光迸射之势发愤图新,引领着当代书画篆刻领域的开拓和创新。韩天衡先生认为“不逾矩不”并非是轻率狂妄的否定。“不”是艺术前行的动能,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对艺术的追求,穷尽一生的努力和探索,也只可能接近于真实和目标,岂有从心所欲?但在这接近的过程中,往往又会人为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规矩,某些规矩又束缚着人们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脚步。循矩而又不囿于矩,在肯定中作智性的不屈不挠的否定,才能在艺术上从心所欲,敢于越陈规,创新貌,推新出新,常变常新,才能使艺术生命常青。如同一个赤子,韩天衡先生把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挚爱的中国艺术。他用他“不逾矩不”的信念,不仅书写了20世纪中国书画篆刻史的崭新篇章,更是身体力行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光明的道路。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艺坛常青树韩天衡先生,依然孜孜不倦、毫不懈怠,在工作之余,他不忘为艺术发展的后继有人贡献着他全部的智慧,更是用全部的热情关注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以满腔的热情为这个美好的时代奉献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蒋频

2016年12月28日于杭州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不逾矩不的创新指向《韩天衡先生学艺70年巡展》亮点评述 | 美术文摘

相关文章

  • 张桂芹墨竹欣赏[图文]
    张桂芹墨竹欣赏[图文]

    张桂芹近照张桂芹,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书画网络电视台签约画家,徐悲鸿.张大千华西艺术院会员,2015年由中国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一级美术师。2003--2005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画系,2006年结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研修班。现进修于黑龙江省画院书法院国画班。2006年《洛阳春浓》获首届全国“牡丹杯”大奖赛二等奖,《满园春》获盛世...

    136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上)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上)

    《塔吉克新娘》编者按:2013年1月5日,《靳尚谊作品展》将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展出,此次展览作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靳尚谊先生的经典原作,一部分是靳尚谊先生首次推出的特质版画。为了使更多人收藏原作,分享艺术带来的感受,靳尚谊先生从毕生油画创作中精选出15幅为基础制成特质纸上版画。以下陆续刊登靳尚谊先生对这15幅经典作品的自述。《塔吉克新娘》设计构图时采取侧光的方式,一半亮一半黑,用古典的方...

    89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百位艺术名家献礼建党100周年——最具收藏潜力著名画家黄华[图文]
    百位艺术名家献礼建党100周年——最具收藏潜力著名画家黄华[图文]

    黄华,字晓清,号清风堂。祖籍山东济宁,现居北京。一九九三年入中央美院,从师著名雕塑家隋建国教授学习雕塑,后师从著名书画家高天祥、贾又福等教授研习书画。现为北京人民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北京大泽堂书画院执行院长、陈少梅艺术研究会天津分会副会长。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代中国》《人民收藏》《青年文摘》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杂志相继报导其艺术成就。作品入编多部画集、辞书,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

    96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古代仿生瓷器鉴藏[图文]
    古代仿生瓷器鉴藏[图文]

    素烧石榴从四川邛窑的植物果实类仿生陶瓷说起有说法认为,古代仿生瓷器起源于越窑,浙江上虞的牛头罐等就曾令世人惊叹。如果说,大量的以动物为对象的仿生瓷器最早出现在两晋的青瓷系窑口,那么,大量的以植物果实为对象的仿生瓷器则最早出现在唐代四川的彩釉瓷器上。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唐、五代时期,釉色计有深浅不同的色彩三十几种,加之模制、雕刻、镂空、捏塑等技术成熟,催生了大量的“荔枝、核桃...

    93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齐白石生命中的最后一幅画[图文]
    齐白石生命中的最后一幅画[图文]

    齐白石再耀眼的明星也会有陨落的时候,大师终究会离我们而去,而留下的传世珍品,更多是一种精神在流传。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走了,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画作,供后人欣赏。齐老作过的画简直太多了,而在他生命中最后的这几幅画作,却显得意味深远。因为这最后的几幅画,真可谓是神来之笔,登峰造极——王文由于新中国的成立,国家不再饱受战乱,国家开始和平,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而此时的齐白石,也终于可以摆脱清苦...

    7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赵一农[图文]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赵一农[图文]

    赵一农(原名,赵玉强),1964年生于河北省,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赵一农山水画高研班导师。石家庄市西南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河北美院特聘教授。经贸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OPIENTAL 艺术焦点》杂志艺术顾问。全国百家收藏签约画家。中国画坛最具...

    92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单色釉的市场[图文]
    单色釉的市场[图文]

    由于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近几年,单色釉瓷器备受藏家青睐和追捧,像汝窑之类的单色釉瓷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引发文博收藏界的持续关注。单色釉瓷器是指仅以一种色彩装饰的瓷器,纵观我国历史中的单色釉瓷,它们或浓艳绚丽、或清淡含蓄;部分单色釉瓷器,釉下有暗刻花纹,似有似无中,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优美的图案。从宋代官窑到龙泉青瓷,青色系的单色釉十分惹人喜爱,涉及粉青、梅子青、豆青等,以釉色而寓自...

    19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向人民汇报,向两会献礼—【德艺双馨书画名家】范传福[图文]
    向人民汇报,向两会献礼—【德艺双馨书画名家】范传福[图文]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大好时光里,春天的盛会又一次奏响时代的强音。2023年3月4日-5日,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在北京相继召开。今年将是我们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一年!因此本次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艺术界举行“德艺双馨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的重大活动,郑重向范传福老师发出了活动邀请。当选此次荣誉的艺术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创作了大量有生命...

    76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陈玉怀:来自红山的魂牵梦绕[图文]
    陈玉怀:来自红山的魂牵梦绕[图文]

    陈玉怀1995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就读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外美术研究院会员,内蒙古赤峰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水彩画、油画。2002年师从于国画家马振祥先生,2009年师从于油画家苏赫先生。作品多次入选《第十届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第七届中国美术高校学年展》等。霸王别姬 摄影艺术家自述艺术要有错觉,没有错觉就没有艺术。在我所处的这个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变...

    154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宽笔铅笔画家况晗作品赏析:消失的胡同(二)[图文]
    宽笔铅笔画家况晗作品赏析:消失的胡同(二)[图文]

    况晗独创的铅笔画,往往喜以扁平的笔触,力透纸背的力度,富于韵律的节奏,虚实相应的变化,构成明快而层次丰富的画面。他的作品一方面有着严谨的造型和细节的深入刻划,但同时用笔却相当概括及精炼,没有多余及琐碎的笔触。令人欣赏其作品时如在朗读一首充满韵律和节奏感的诗,并感受到那种痛快和淋漓尽致。事实上,况晗的铅笔画需要有极高的造型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同时需要有深厚的功力和强劲的臂力。这些综合修养和实力并...

    95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画廊+艺术电商,艺术市场的破局之道[图文]
    画廊+艺术电商,艺术市场的破局之道[图文]

    (环球艺术网讯)5月15日晚,中国嘉德2016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圆满收槌,“近代”和“古代”两场总成交额达11.14亿元,为尚未回暖的艺术品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拍卖会场如火如荼,然而反观画廊和艺术电商,近来却没有足以博人眼球的艺术品,略显“低调”。画廊+艺术电商:化危机为转机如今,拍卖行、画廊和艺术电商成为艺术品市场流通的三大关键因素,拍卖行,像翰海、保利、苏富比等定位高...

    198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放弃还是坚守:业界把脉艺术电商“困局”[图文]
    放弃还是坚守:业界把脉艺术电商“困局”[图文]

    清代银鎏金嵌宝石香炉,成交价300万元四年前,以淘宝、苏宁、国美为代表的传统电商介入艺术品在线交易,被视作国内艺术电商的时代来临。时至今日,苏宁已经关停艺术品交易的二级频道,主打艺术品的淘宝拍卖会更是易名“闲鱼”,做起了多元经营。最近发布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艺术品在线交易份额占市场总交易额不足一成。在电商大行其道的当下,为何偏偏就玩不转艺术,曾经疯狂涌入的艺术电商是否到了改弦易辙的时候?中国...

    168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博物馆从“炫富式”私藏到向公众开放[图文]
    艺术博物馆从“炫富式”私藏到向公众开放[图文]

    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与未来人类社会有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历史大致两百年,虽然历史并不长,但是艺术博物馆的精神古已有之,搜集、保存、研究,它们皆蕴藏在人类搜藏珍贵稀有美好之物的天性当中。具体地看,几乎每件艺术品从原来的位置出发到进入艺术博物馆的过程,都可以写出一个传奇故事;整体地看,艺术博物馆的故乡欧洲孕育了与古代中国差别很大的收藏传统。远在希腊化时期,阿基桑得罗斯等人已创作出了《拉奥孔群像雕塑》这样...

    116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王锐,用热烈豪放的笔触,绚烂明快的色彩,让热带雨林魅力独具[图文]
    王锐,用热烈豪放的笔触,绚烂明快的色彩,让热带雨林魅力独具[图文]

    著名油画家 王锐王锐,海南文昌人,1972年生。现为海南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海南省南方美术研究院院长,湖南师大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北方油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海口市美协主席,海口市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

    135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张见作品赏析:唯美的秘密[图文]
    张见作品赏析:唯美的秘密[图文]

    张见近照张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与研究。他的工笔画,充满了浓郁的唯美气息,优雅中不失格调。既有中式审美,又兼含西式风格。他的画题材多样,古今并存,诠释了当代新水墨的全新面貌,为新水墨语言的探索,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张见作品:《黑昼》张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与研究。他的工笔画,充满了浓...

    99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