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中国画)李人毅
我在家乡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读初三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某公三哭》,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全文朗诵,至今忘不了“光头儿顶不住羊毫笔,土豆儿垫不满沙锅底”等词句,由此,知道了赵朴初这个人。
事情原于1965年2月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越南路过北京,中国领导人同他举行会谈前夕,毛泽东作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决定,批准赵朴初在这之前戏作的讽刺赫鲁晓夫的三支散曲,以《某公三哭》为题发表。毛泽东当时说,柯西金来了,就把这组散曲发表,作为给他的见面礼。此举,成为当时中苏大论战中的一段“插曲”。这件事一方面表现了毛泽东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履险自若的潇洒;另一方面表现出赵朴初站在三界外凌虚俯瞰的达观透彻;更能展现出作者以信马由缰,笑谈谑说中勾勒点染出时代大势、政治风云的创作能力。作为学者,赵朴初即兴成歌,笑谈戏说的风格,高屋建瓴的视点,娴熟典故的功底,寓庄于谐的幽默和文采风流的文人特质,可谓马首是瞻。
赵朴初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佛教人士、书法家、诗人、作家,1907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他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当我展开画纸,与朴初老“谋面”之时,还得要感谢我的朋友江福全君。在辛亥革命百年这际,他在辛亥百年之际成功地策划了“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展出了我创作的以孙中山为首的57位辛亥人物,此前也宣传报道过我的“开国大典人物画展”,对我的人物肖像画创作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次的选题就是他敲定的。于是,我走进了赵朴初的人生。从读朴初老的传略到诗词,欣赏着一幅幅赵公的书法作品,感受着、积累着;并在网上搜集他的各种照片,为创作做准备。
通过全方位的了解,最能吸引我的当是赵老的旧词翻新曲。虽然赵朴初先生以旧体诗词曲的形式创作,但是内容上大都反映的是新时代的新事物和新思想。大致包括:纪游诗;咏史诗;歌颂祖国,抒发对新人新事的感怀诗;与领袖人物的唱和赠答诗;缅怀已辞世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哀悼诗;与中外友人的往来酬唱诗;以及为各种书法绘画作品的题诗等等。用旧体诗词曲的形式来表现新生活,应该说是赵公创作上的一大突破。他的“自度曲”实际上已经完全成了向新体诗的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朴初先生是为新诗创制了一种新形式,也为诗歌在新时代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我特别同意这样的说法:赵朴初先生是继毛泽东之后,用传统旧体诗词形式创作新的诗词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而他的新词、曲的创作,可当之无愧地称之为“时代第一人”。
我的这幅“清音”作品,就是受到赵朴初诗词的启发而创作的。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赵朴初先生,曾四度到峨眉山视察。这位被国人誉为“词仙书圣”的杰出学者,在四游峨眉的过程中,留下了七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词章,在“峨眉第一胜景”“双桥清音”处,曾吟一阕:
来寻处,
不见抱琴僧。
且任客心洗流水,
不劳挥手听清音,
拄杖仰停云。
清音(局部)
这首词本身就是一幅画卷:一位游人拄杖而立,面对风云,静听天籁的回声。
我以《清音》为主题,以“拄杖仰停云”为画眼,刻画了主人公极目远眺时的那种恬淡平和、悠远旷达、谦恭包容的专注神态。背景用墨竹相衬,蕴藉雅致,意在营造古韵高风的艺术境地。通篇以线为魂、以笔造型,不加渲染;在用墨上,仅在画面的右下角以重墨画出一丛修竹外,通篇都用淡雅的五分墨来刻画。在旷淡中蕴发张力,以宁静涵修学养。为了更加紧密与画题《清音》相扣,我特填写了一首与原词韵律一致的唱和之作,记写了这次创作的心路历程。词中除了音韵相同外,每句的末尾一字都同于朴初老原诗稿,词为:
《忆江南》·和赵朴初
鹤归处,
祥瑞绕仙僧。
莫道流年东逝水,
淡写宿墨画《清音》,
含笑观浮云。
在落款时,采用双款形式,将和词与赵老原作一同题写在画面的左侧,从上到下一贯到底,权作心香一柱,献给赵朴初这位执着的爱国者。
2012年12月16日于北京掬星台
链接:
李人毅走进“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
赵朴初画像《清音》获得了艺术造像创作提名奖
2013年1月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大理市政府、《收藏界》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暨艺术造像揭晓盛典”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赵朴初、启功、季羡林、周汝昌、吴冠中、王世襄、张仃、罗哲文、徐邦达、史树青等10位已故文化艺术大师当选十大经典人物。由全国20位画家创作的10位大师的20幅画像也同时在政协礼堂展出。
为配合此次评选,中国西部发展促进会、中国文艺家协会等联合主办了“向经典致敬,为大师画像”艺术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提名了30名擅长人物创作的国画、油画艺术家,为这10位大师画像。最终,徐唯辛、冉劲松、周武发、王立则、张继双等10位油画家,李人毅、张伟、孟喜元、阎正、蒋为民等10位国画艺术家的作品入选。